APP下载

简述博物馆藏石雕、石刻艺术研究

2023-06-03裴莹

收藏与投资 2023年5期
关键词:石雕石刻文物

摘要:我国石雕、石刻文物数量庞大,类别也非常多,有些石雕、石刻已历经千年,极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石雕、石刻都是在天然石材上进行雕刻创作的艺术作品,展示出古代匠人精湛的技艺、巧妙的构思和惊人的创造力。本文对我国古代石雕、石刻作简单概述,介绍了北票市博物馆中的一些石雕、石刻文物藏品,分析石雕、石刻作品中蕴藏的艺术价值,展示我国在石雕、石刻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

关键词:博物馆;石雕;石刻;文物;艺术

我国石雕、石刻艺术起源非常早,根据已经出土的文物和相关考古资料可以确定,自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多种形式的石雕、石刻艺术作品,先秦时期人们开始在天然石材上面雕刻铭文、图案等,用来记录事件或表达情感。通过研究西汉陵墓出土的文物可以发现,此时已经出现了较多用于装饰的大型圆雕石刻,这说明石雕、石刻艺术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汉代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石刻作品,以碑刻、墓志、摩崖、造像为主,其中以北魏时期的作品最为精美,中国石雕、石刻艺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唐代石刻艺术得到了空前发展,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起,出现了很多佛道造像精品,同时涌现了大量碑刻、经幢和雕刻精美的建筑构件,其精湛的技艺成为后世的典范。至辽宋金元时期,石刻艺术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发展,题材更加丰富,大都采取写实的表现手法,其艺术风格也更加秀美。北票市地处辽宁西部,此地刀耕火种的历史可追溯到5 500年前,有惠宁寺、冯素弗墓、丰下遗址、耶律仁先家族墓等古迹,文物资源丰富[1],本文将对北票市博物馆几件重要馆藏石雕、石刻文物进行分析,以展现其艺术价值。

一、石雕、石刻概述

石雕、石刻是古代匠人以大理石、花岗石、青白石、汉白玉等天然石材为原料进行手工雕刻的艺术作品,我国石雕、石刻艺术可追溯到几千年前,虽历经风雨,仍有大量石雕、石刻文物保存下来,成为一件件历史瑰宝。

古代石雕、石刻主要有三种用途:一是神佛道像,用于祈福、祭祀,比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龙山石窟等摩崖造像;二是雕刻精美图案的建筑构件、装饰品等,比如庙宇、道观的台基、石柱、牌坊、石狮等;三是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物品,比如书画用的砚台、案头的摆件等等。

古代雕刻手法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和线刻等几种,所使用的石材主要有大理石、花岗石、青白石、汉白玉等天然石质材料,这些材料本身来自自然界,可以长期保存,因此古代匠人将其用来雕刻各种大型雕像、图案等,这些石雕、石刻艺术作品能够流传千年。

古代雕刻所用工具主要有斧子、锤子、刀子、凿子、錾子、尺子、墨斗等,近代又加入了甘油、火药和一些机械工具,较之古代更加先进。

二、北票市博物馆馆藏石雕、石刻文物介绍

(一)北票市博物馆

北票市地处辽西,多年来北票市发掘出土了多件国宝级文物,北票市博物馆也成为辽宁省四大博物馆之一[2]。北票市博物馆的建馆日期是1994年10月,整体建筑外观呈圆形,共三层,总占地5 990 m2,建筑面积4 770 m2,展厅面积3 300 m2。目前,北票市博物馆馆藏种类文物共有3 665件,其中有9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106件属于国家二级文物、360件属于国家三级文物。整个博物馆按照展示内容不同划分为北票历史文物馆、尹湛纳希纪念馆、古生物化石科普馆、北票翼龙化石馆、北票市党建扶贫馆、北票百年记忆馆等6个展厅。展厅内环境优雅,为访客提供信息咨询、导游、讲解等全方位服务,在这里你可以一窥北票地区的发展历史,成为可供人们了解北票、走进北票的一座文化宝库[3]。

(二)石雕、石刻文物

北票历史文物馆展厅中陈列着不同时代的文物,通过这些文物可以理清北票市从远古到晚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北票历史文物馆中收藏了大量石雕、石刻文物,以遼、清、民国时期的石雕佛造像、建筑构件和石碑刻为主,雕刻技艺精湛,人物刻画十分传神[4]。

童子立像(图1):为民国时期仿明代石雕作品。头梳双髻,面相圆润,神态自然沉静。身着交领上衣,腰系丝带,垂于双腿间,下身着裙,下摆覆于鞋面上,双手合十于胸前,站立于方形台座上。从整体风格上看,为民国时期模仿明代的作品,然而细节不够清晰自然,造像神情也没有明代生动,民国时期造像特点明显,模仿的痕迹重。右衣袖底部和台座前端下部各有一处残损。

道教帝君像(图2):为石雕彩绘人物像,从左至右依次是:张天师、救苦天尊、水官、天官、地官、文昌帝君,各持宝剑、药瓶、笏板、如意,头上戴冠,面部或黑或白、或蓝或赤,除张天师外,余皆蓄五绺长髯,着宽袍大袖式道服,腰系大带,衣服上饰精美的花纹,宛若人间高贵的帝王。保存基本完整。

辽泗洲大圣石雕坐像:石雕人物像。面形饱满,五官刻画生动,身着交领式长袍,内着僧衣,衣纹简洁,但质感颇为强烈,反映了辽代祖师像艺术风貌。泗洲大圣又称僧伽、泗洲文佛、泗洲菩萨,本是唐朝时来自西域何国的一位高僧,因具神异而被时人神化,示寂后成为我国佛教和民间崇奉的神僧。宋代信仰尤盛,辽代深受影响,人们奉其为观音菩萨的化身。

耶律仁先墓志:为辽金元时期石碑刻,字迹工整,精美绝伦。墓志的志石、志盖均采用砂岩材料,志盖顶部中央位置采用阴刻手法为汉字楷书“大辽国尚父于越宋王墓志铭”,四坡面为十二生肖图案,均采用阴刻手法,四角刻有牡丹花枝纹。志盖内侧刻有契丹小字共5 100字,志石正面为汉字楷书,共1 409字。墓志采用了汉、契丹文两种文字,其中汉文720余字,契丹小字1 078字,但不是对译镌刻,而是各自独立,为研究契丹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5]。

北燕石砚:为整块蛋青色砂岩雕刻而成。长方体,具四足。在砚面雕出长方形砚池,池右分别为耳杯形水池和方形墨床,其前缘为笔榻,榻上刻有笔槽。砚侧四周和四足分别刻有波状纹和锯齿纹。保存完整。

辽龙纹石棺侧板:为青绿色石板材雕刻而成。整体呈平板状,前端比后端稍宽,上下两边平直。板面中央采用细阴刻线手法刻一青龙,龙身舒展修长,张口吐舌,足踏祥云,勇猛劲健,眼、鼻、舌、须、鳞、爪等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图案上下边缘各有两条平行阴刻线。此板为左侧棺板(“左青龙右白虎”)。棺板前后两端均有残缺。

辽八楞石经幢:共7件,均呈八楞形,下端比上端稍粗。按编号1~3为一组,编号4~6为一组,分别由浅灰色、青灰色石材雕刻而成,各为两个幢身的其中三段;编号7为一个幢身的其中一段,也由青灰色石材雕刻而成。石经幢所刻文字皆为阴刻楷书,文字内容有待考证。一面刻有一尊佛像。每段均有残缺,部分文字模糊不清。

清十一面观音石雕头像:石雕。面相圆润饱满,神情慈悲,沉静内省。头戴宝冠,耳畔宝缯飘扬,头顶阿弥陀佛依然可见,头光及火焰轮廓清晰,雕像虽残而神韵不失。目前仅余头部。

清尊胜佛母石雕头像:石雕。三面仅两面较完整。长眉细目,圆鼻阔口,面颊圆润饱满,像残而刀工纯熟,干净利落。石像为残件。

清石雕种子字:石雕。整体作背光形,底边阴刻莲花,边缘为火焰纹,中间内凹,阳文刻种子字。种子字又称种子、种字,为密教真言之梵字,用以表记佛、菩萨等诸尊。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清金刚手浅浮雕护法石像:石雕。为一佛教建筑构件,整体作碑形,主体图案为金刚手护法,背光与怒发皆为火焰状,飞扬生动,右手持金刚杵,立于莲座之上。其上雕种子字,刻工精美。整个图案上下呼应,一圆一方,一高一低,一静一动,尽显造像之美、佛法之妙。石像保存基本完整。

十一面观音浮雕石像:石雕。整体呈长方形,高浮雕。下为海水,两侧和上部为四龙护法。主尊为十一面观音,头部层叠高耸,繁而不乱。均戴花冠,面部扁平,五官清晰。八臂中间双手合十,外伸的六臂各持法物。观音跣足立于圆形仰莲台上。造像采用了高浮雕和浅浮雕相结合的技法,主尊和护法天龙用高浮雕,海水和背光用浅浮雕,主次分明,衔接过渡自然,是一件具有汉地特征的藏传佛教造像佳作,保存基本完整。

彩绘花卉纹石雕件:共10件,取材于当地砂岩石料,为古建筑构件戗檐石。整体呈长方形,在正面方框内分别刻有不同高浮雕圆形葵花纹、卷草纹、卷云纹,上施彩绘,均保存完整。

彩繪云纹石雕件:采用红褐色石材雕刻而成,为古建筑构件戗檐石。整体呈长方形,在正面圆框内采用浅浮雕技法雕刻有云纹图案,窗外浮雕缠枝花卉,每角各雕一朵,上施彩绘,有脱落,保存完整。

彩绘狮纹石雕件:采用当地砂岩石料雕刻而成,为古建筑构件戗檐石。长方形,在正面圆框内浮雕雄狮子踩球图案,四角刻卷云纹,上施彩绘,有脱落。一角稍有残缺。

彩绘花卉纹石雕墀头构件:1组2件,共2组。采用当地砂岩石料雕刻而成,为古建筑墀头构件。上部呈长方形,下部呈三角形,为浅浮雕,上部刻缠枝花卉,中部刻仰莲瓣纹,下部刻葵花纹。彩绘脱落。其中一组上边缘稍残,另一组1件上部边缘稍残,下部有两处磕伤。

三、结语

北票市博物馆是辽宁地区四大博物馆之一,每年北票市博物馆充分利用节假日、活动日开展各种宣传活动,频繁接待国内外学者、各界友人、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团体游客参观学习研究,真正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北票博物馆的建立和使用,成为北票文化事业发展的里程碑,通过不懈努力,北票市博物馆先后荣获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民族团结基地”等称号,同时成为辽宁工业大学的实习基地和北票市尹湛纳希高级中学等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这表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作者简介

裴莹,女,文物博物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

参考文献

[1]李振石.辽宁省北票县北燕冯素弗墓出土文物[J].社会科学辑刊,1981(4):81,163.

[2]裴莹,王永兰.北票市博物馆藏辽金时期铜镜简述[J].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1):215-222.

[3]周怡.北京地区辽金时期佛教经幢所体现燕地人民的精神世界[J].孔庙国子监论丛,2020(00):295-302.

[4]姜洪军,黄金玺,杜志刚.北票喇嘛洞摩崖石刻石窟群调查[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21(00):66-75.

[5]谭硕.耶律仁先墓志:破解契丹文字的珍稀“密码本”[N].辽宁日报:地方级,2023-02-24(12).

猜你喜欢

石雕石刻文物
中外石刻大不同
西狭颂摩崖石刻
文物的栖息之地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文物掉包案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