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

2023-06-02赵梓涵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英雄培育精神

赵梓涵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时代风起云涌,英雄精神永不褪色。英雄精神赓续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底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镌刻着时代的烙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是凝聚中国心、团结各民族的重要精神力量。纵观党的百年波澜历程,党对英雄精神的重视一以贯之,尤其注重将英雄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效地发挥了青年群体对党和国家发展事业的巨大作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英雄、推崇英雄精神,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1]45。英雄以其高尚的品质和不朽的事迹成为人们的歌颂对象和理想追求,英雄精神以英雄为本体,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凝结在不同时期英雄身上稳定性、普遍性的价值,是英雄精神风貌的总和。英雄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迈上新征程,我们继续崇尚英雄其实也表明我们依然需要英雄精神的滋养,也即侧证了新时代加强英雄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性。为使广大大学生学习并弘扬英雄精神,激发爱国情、强国志,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和人民同心同行,积极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我们应主动且自觉地探賾英雄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举措,引导大学生艰苦奋斗、久久为功。

一、融什么:新时代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核心要旨

新时代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是指面向新时代,以大学生这一群体为教育对象,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将英雄精神作为培育的内容,帮助大学生在认知上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在情感上与英雄的共鸣,激发大学生将英雄精神外化为学习英雄的实际行动,是一项有目的、有策略、有组织地的综合性的培养和教育活动。

(一)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

爱国是对祖国的一片赤诚,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英雄精神的核心,更是英雄坚守信仰、奉献和奋斗的根本指向,因此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首要之举即是培养大学生忠诚爱国。古有岳飞、文天祥等爱国将士,今有于敏、钟南山等报国楷模,不同历史时期的英雄们都以身许国,把个人命运与爱国、报国紧密相连,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赞歌。爱国的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这不仅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植入新内容,也为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爱国精神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事业蒸蒸日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伟大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继续蓬勃发展的光荣使命,所以新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爱国精神,需要对祖国的热忱。在新时代培育大学生英雄精神首先即是培养大学生精忠报国的热诚和胆魄,镌刻有历史印记的人生抱负。让大学生自觉承担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在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将爱国精神落到实处。

(二)百折不挠的信仰精神

不同时代的英雄的共性是一生磊落,不惧艰险、舍生忘死,表现出一种受挫但不改志的信仰精神。这种信仰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他们对理想信念有执着追求和坚守”[3],也是英雄精神能够经久不衰的法门。面对无数艰难险阻,英雄都有对目标坚忍不拔的雄心和志向。百折不挠的信仰是英雄的精神坐标,即使流血牺牲,信仰之光不灭,他们用殒身不逊、浩然正气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远大理想的坚贞。新时代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就是要让大学生传承英雄身上的这种不渝的信仰精神。在成长过程中,立大事者其道路必坎坷曲折,需要让大学生矢志不渝地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困境磨砺中不坠青云之志。中华文明绵延不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穿越荆棘之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功绩。但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英烈们的夙愿,将他们奋斗终生的伟大理想刻在心间。

(三)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坐标,回望历史,不同时代的英雄都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舍己为公。无论是知名英雄还是无名英雄他们都在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不计个人得失,心怀人民、脚踩热土,在沉默的时光中躬身实干、用一生惊艳了岁月,推动着国家的发展,新时代大学英雄精神培育须要让大学生学习英雄们主动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无论是战争年代的为国捐躯,抑或是和平年代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无论是脱贫攻坚战中的倾心倾力,抑或是疫情突发、国难面前的挺身而出,都透露着英雄身上的无私奉献,同人民生死相依。用奉献衡量生命的价值,才能使生命闪耀光芒。在新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其内容不断丰富,不是只能奉献热血和生命,也需要奉献青春和才智、辛劳和汗水,使他们在关键时刻豁得出去,真正体会到英雄的平凡而伟大。形成正气充盈的社会风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铺路架桥。

(四)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忍辱负重的奋斗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继往开来、成就伟业的强大动力,早已深深注入华夏子孙的血脉中,无数英雄儿女的毕生奋斗就是为了国富民昌。正是经久不息的奋斗,中华民族才走到今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4]愈是接近实现目标,我们愈是应该稳重,愈要不忘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坐而论道就能实现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新时代要培养大学生学习并传承英雄身上的奋斗精神。不能让他们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和躺平,要使大学生时刻铭记先辈们艰苦的付出和肩负的责任,让大学生在永久奋斗中参与创造伟大时代,也同时成就个人的价值和意义。

二、为何融: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价值旨归

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瑰宝,其中绵延不息的爱国精神、信仰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既与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根本任务高度契合,又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对大学生自身知情意行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价值。

(一)知:助力大学生把牢三观“总钥匙”

世界观关乎我们认识世界的眼光,人生观决定我们选择何种道路,价值观影响我们对复杂世界的判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称“三观”)对大学生立德成才至关重要,大学生只有在青年时期就树立科学的“三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拂去现实的浮云迷雾“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5],自然就能在人生的各种历练中保持定力。而面对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大潮的突击猛攻,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在多样多类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多向、多变的趋势。加之大学生年龄、阅历等局限,大学生猎奇心理强,但又缺乏鉴别能力,在多元共存的思想格局中,更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在思想上往往存在着厘不清、辨不明的多疑和困惑,亟需我们从思想根源上给予澄明。“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英雄精神中的爱国精神、信仰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不仅具有鲜明的唯物史观品质,而且与培养大学生“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1]71的要求相契合,是英雄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体现,氤氲着最朴素、最赤诚的马克思主义“三观”,犹如一根“定海神针”,能够让大学生在思想上首先获得正确的认知,帮助大学生把牢三观“总钥匙”,提高大学生应对错误思潮的判断力和鉴别力。

(二)情:激励大学生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

“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7]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血肉相连,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中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绘就的“万里江山图”不仅以多种形式彰显了英雄精神的核心要旨,而且还扩展了英雄精神的主体内涵,但英雄精神始终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英雄精神中包含着人民立场、家国情怀,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真挚情感能够温润大学生的心灵,唤醒大学生对国家和人民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的目的。历史证明,选择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同频共振是历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发展规律。红色是中国青年的底色,赓续精神谱系是培养大学生的应有之义。伟大建党精神是血脉之源、谱系之本,英雄精神衔接着精神谱系之网,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相耦合。培育英雄精神激励着大学生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真正的报国行,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三)意:培塑大学生立英雄志经受时代大考

如今置身于百年变局之下,形势复杂严峻。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通过我们的直观感受和把握映射到头脑中,形成一种意识自觉,进而引起了大学生的心态变化。时代的激流难免会使一些大学生被浮云遮眼,产生消极颓废的“摆烂”心理,急需一种崇高的精神击中大学生的思想园地,有力地增强大学生坚韧的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有目的地支配行动并且克服困难以期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理想信念的培塑、坚定以及化为实际行动,都需要坚强的意志作为保障。英雄精神蕴涵着英雄身上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的强大意志力,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形塑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具有一致性。面对复杂的时代局势,保持英雄身上那种钢铁顽强的意志,大学生在激流浪潮中才能保持定力。培育大学生英雄精神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启发大学生淬炼昂扬斗志,在时代大考中果敢奋发,在经风雨见世面中答好时代考卷。

(四)行:推动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在物质生活中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一般性质。”[8]英雄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根源于复杂的社会存在,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英雄精神反映了英雄们的精神风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新时代先进生产力的反映和需要。当代青年处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9]的关键时期,更加迫切地需要英雄精神。大学生生逢其时,民族复兴是中国人共同的夙愿,“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11]知行本相生,真知方能力行。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境界。行为是人有意识的能动的活动,英雄精神这一先进的社会意识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培育大学生的英雄精神尤其是其中的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勇担使命,将认知、情感、意志外化为自觉行动,在奋斗中将英雄精神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引领大学生争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

三、融之难:新时代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现实之困

新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12]。英雄精神在新时代从未衰竭,为新时代大学英雄精神培育提供了丰富素材。鉴于大学生的重要地位以及英雄精神培育的重要价值,将英雄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号角已在中华大地吹响。但这一融入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仍存在亟须解决的现实困境。

(一)认同之困: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

近年来,一些错误思潮此起彼伏、暗流涌动,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滋长最为恶劣。首先,历史虚无主义肢解了英雄与人民的关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炒作美国大片等文化产品向中国推销个人英雄主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这种思想过分夸大了英雄的作用,把少数英雄夸大为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把英雄放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否认英雄来自人民的本质属性,从而使大学生觉得自身与英雄之间距离遥远,英雄精神不是自己所需要具有的。其次,历史虚无主义诋毁中华民族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搭载互联网技术,以重新“还原历史”“评价历史人物”为借口,通过子虚乌有的故事来“重构”历史,用拼接裁剪的方法放大我国英雄的缺点,无视英雄的功绩,恶搞我们的英雄人物;用看似新颖的观点蛊惑大学生,宣扬“侵略有功论”“告别革命论”,抹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以欲灭其国先灭其史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大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对英雄精神的认同感,解构了我国英雄精神存续的合理性,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二)聚合之困:合力育人的困境

开展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但当前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在合力育人方面面临重重困境。首先,教学育人机制存在偏差。一些高校在考核学生时重成绩轻品德,在教学中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产生断裂。有的教师在传道受业中忽视了对学生价值的塑造和引领,往往只做到了教书,而未做到育人。其次,课程思政协同机制尚待提升。当前不少高校的课程安排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教学还存在两张皮,各自为政的现象。不少学校的教学机制往往注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只停留在照本宣科地陈述,在“讲什么”“怎么讲”时各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最后,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有的高校只注重对学生的日常理论教育,忽视了实践教育在英雄精神培育成效中的重要地位,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组织和引导。

(三)协同之困:资源整合的困难

我国作为一个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英雄精神绵延不息的大国,开展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教育资源可以说十分丰富。但在实际情况中,当前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并未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一是,富饶的文化资源开发不当。“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0]40文艺作品是文化的载体,大学生作为一支庞大的文化产品消费群体,在无形中接受着文艺作品的熏陶,但 “一些网络平台以博眼球、赚流量为目的,不惜抛弃正确的价值观念,放弃道德底线来利用英雄形象做文章”[13]。有的文艺作品在塑造英雄形象、传播英雄精神时迷失方向,一味迎合市场口味,使文艺创作、文艺创新陷入泥潭,阻碍了大学生英雄精培育的进程。二是,新兴的全媒体利用不当。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网络媒介形式新颖、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且流动无界限。在进行英雄精神培育时,有的高校尚未充分采用这种新形式,多数英雄精神培育还是以单向灌输为主,双向交流不足,未能合理发挥全媒体技术的亮点。

四、何以融:新时代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实践进路

将英雄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高校或政府的自导自演的单一路径,而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14],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要用好“大思政课”,准确把握“大”的鲜明特点,有效凝聚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强大合力,使大学生领悟英雄精神的精髓,将英雄精神代代相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一)厚植新时代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底蕴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深化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理论底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应该培育大学生在世界观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英雄观。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科学分析和论证了人民与英雄的关系,英雄不是离群索居的孤胆英雄,更不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而是与人民水乳交融,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15],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神化英雄,造成大学生觉得英雄人物“高大上”,对英雄精神“敬而远之”的抵触心理,我们应该教育大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英雄观,这是大学生传承英雄精神的理论前提,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动摇根本基点。通过树立正确的英雄观提高英雄精神培育的亲和力,不仅让大学生明白英雄人物是“接地气”的,英雄来自人民,而且拉近了英雄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英雄精神的动力。

其次,融合“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教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筑牢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历史底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英雄精神培育需要用历史发声。中华民族奋斗史就是一部勇往直前的英雄史,这是属于我们的集体记忆,也是弘扬英雄精神的最好素材。“四史”是有机关联的整体,时间跨度长,内容十分丰富,依托“四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在厚重的历史感中了解英雄精神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能为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架桥筑梁。一方面,用“四史”教育有力地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污蔑我们的历史进而否认我们的英雄的荒唐举止,用历史事实让历史虚无主义者们的无稽之谈顷刻倒塌,让大学生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观点是多么不堪一击。另一方面,用“四史”教育从全局和整体上向大学生介绍中国近现代历史,更能让大学生体悟到中华民族英雄辈出所带来的振奋和自信,英雄精神是中国走到今天并且走向未来的强大力量。在新时代依然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大学生要以英雄为榜样,以英雄精神为力量,坚定信仰、承担使命、笃行致远。结合具体的历史文化教育更能让大学生明白英雄精神的可贵以及英雄精神中不变的爱国底色,让大学生在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学会忠诚爱国、坚守信仰、甘于奉献、艰苦奋斗,使英雄精神在历史的演进中长久地塑造大学生的精气神。

(二)完善新时代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体系

第一,立足教育主课堂引导大学生将英雄精神内化于心。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英雄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教育者的灌输。课堂目前依然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培育大学生英雄精神要巩固课堂阵地,明确我们要“讲什么”“怎么讲”。一是抓好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是思政教学的主渠道,“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16]。通过讲活中国英雄故事,把道理讲深,让英雄精神进课堂、进头脑,使历代英雄身上共同的品格成为大学生涵养英雄精神的养料。真实动人的英雄故事最能打动大学生,所以开展理论教育要以情动人,让思政课真正做到有温度、有力度,去除一些无用的“水课”,多一些受欢迎的思政“金课”。同时可以采用研讨式、体验式教学,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增加英雄精神培育的实效。二是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在进行日常备课时,可以根据大学生所处的专业和学科进行相关英雄故事的搜集,充实课堂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做好课程思政,争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坚守为国育人、为党育才。在课堂上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不仅培养大学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要让其发扬奉献和奋斗精神,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切实将英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开辟实践第二课堂、协同社会大课堂形成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整体效应。在进行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时除了在教室进行理论教育之外,还需要辅之以实践教育,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第一课堂”相互补充、有机贯通,强化大学生对英雄精神的认知和体会。首先,要加强红色教育基地的构建。红色基地是保留历史记忆和英雄精神的重要场所,在培育大学生英雄精神时可以带领大学生到当地或附近的英雄故居、红色旅游胜地等参观学习,让大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对英雄的崇敬、深化英雄精神的熏陶。其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在课余或假期多参加社会上的志愿者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在实践中磨炼大学生的本领担当,引导大学生将理论上对英雄精神的认知转化为切实的行为活动。另一方面,青年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鼓励大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相关领域历练、攻关,在朴实奉献中真正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英雄精神。通过这种真实的参与感让大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英雄的选择和担当,在爱国救民中将英雄精神外化于行。

(三)丰富新时代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资源

一是开发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一个复合的整体,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资源星罗棋布,其中与英雄精神有关的文化资源也用之不竭。丰硕的文化资源亟待我们开发利用。一方面,积极开发物质性文化资源。英雄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英雄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了可供后人学习的无限财富。如一些特殊年代适应当时环境所创建的器具、建筑等在今天的纪念馆、博物馆都可以再次看到,所以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这种物质文化资源,让大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要推陈出新,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英雄品格是英雄留给我们的精神珍宝,大学生要主动承继这些美好的品格。文艺作品是展现英雄品格、刻画英雄形象、传播英雄精神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呼唤更多与时代同行、吃透生活底蕴创作的作品来激荡人心。“创作要靠心血”[17],文艺工作者要敏锐把握新事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数人民英雄在党的带领下创造了人类同病魔斗争的一个个英勇壮举,这正是向大学生宣传英雄精神的有力素材。用口碑载道的文艺精品让大学生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激发大学生对民族英雄的自豪感以及学习英雄精神的信念感。

二是创新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媒介资源。全媒体时代摒弃了传统媒体教育渠道少、覆盖面小等弊端,丰富了英雄精神培育的媒介。大学生与网络关系密切,全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扩大英雄精神的影响力搭载平台。坚持内容为王,发布权威的内容、挖掘主流文化、传播主流价值,可以形成联动式的英雄精神宣传教育矩阵。首先,一些主流媒体及高等院校要灵活利用全媒体这一载体,在日常教学中让英雄精神的宣传更加有新颖受大学生青睐。其次,自媒体平台要主动贴近主流媒体,通过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媒介工具,为英雄精神的培育打造出如“时光博物馆”、公益广告等优秀作品,实现全媒体传播。让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主阵地,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依托新形式新方法,采用VR技术还原历史情境,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在寓教于乐中培育大学生的英雄精神。最后,发挥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巨变的亲历者,蓄积的所思所感需要一定的中介进行流露和表达。可以鼓励大学生成为全媒体技术的使用者,小程序、公众号、短视频制作者和推广者,在正确的引领下,使大学生在自主参与创作、宣传中成为英雄精神的传播者。

五、结语

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新旧矛盾交织、风险挑战加剧的复杂现实,时代呼唤英雄,英雄光耀时代。大学生关乎祖国的未来,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更需要在精神上为大学生提供价值引导,使大学生理性平和,铆钉航向。英雄精神是构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依托,是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营养剂”。将英雄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顺时代之要求,也是迎大学生的成长之需。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需要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资源等要素之间有机耦合,才能共同完成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学生作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应越是艰险越向前,用精忠报国找到人生坐标,用理想信仰保持定力,用无私奉献、持久奋斗照亮脚下的路。在后疫情时代,排解负面干扰,将英雄精神融入血脉,真正成为让党放心的时代新人,书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

猜你喜欢

英雄培育精神
英雄犬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