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课程的渐进式混合教学探究
2023-06-02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王莹雪
■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莹雪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 封子军
1 渐进式混合教学概述
区别于传统的线上教学,混合教学模式是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并且随着信息技术更新与数字资源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然而此前的课程由线下至线上的转移经常具有突发性,线下与线上的课时安排也充满不确定性,导致教师无法掌控学生具体的学习进度,往往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渐进式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能阶段性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深化学习内容,兼顾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的逻辑连贯,保证了教学的渐进性和系统性。因此,将渐进式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结合,不仅是将知识由易到难传授给学生,更是在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对线下与线上的内容模块进行科学分配。渐进式混合教学在学习内容上逐步精深的同时,还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学科的课程要求,对教学形式做出相应调整,可分为轻度混合教学模式、中度混合教学模式和深度混合教学模式。
2 信息科技课程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得到不断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作为智慧教育的依托,使智能技术成为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支撑。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要建设智慧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加快课程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信息技术”学科正式更名为“信息科技”。从“技术”转变为“科技”是数字时代的育人需求,不再以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培养重点,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探索科学本质的意识。新课程结构从技术导向走向“科”与“技”并重,并逐渐融入了跨学科学习。当今科技水平日新月异,推动着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要意义。
3 信息科技课程实施渐进式混合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构建,教师亟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标准的理念。“互联网+教育”下的“教”与“学”要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实现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新形态。从信息科技课程质量要求来看,课程兼具了体验教学与理论学习,学习场景趋于多元化。课程标准也指出,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创新,“要注重把握数字化学习的特点,合理利用数字化平台、工具和资源,运用线上实验、模拟、仿真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发挥数字化学习跨时间、跨地域、随时随地等优势,适应个性化培养需要,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规划、管理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为了适应教学现状与时代需要,在信息科技课程中运用渐进式混合教学尤为必要。
4 信息科技课程渐进式混合教学的策略
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有较大差异,采用的混合教学模式也要有所不同。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可将混合教学分为轻度混合教学模式、中度混合教学模式和深度混合教学模式。
4.1 轻度混合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第一学段以信息交流与分享、信息隐私与安全为教学内容模块,在跨学科主题中融入了数字设备体验,因此可采用轻度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使用数字设备和资源,教师引导学生适应混合教学。这一阶段的线上教学以直播授课为主,以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设计为教学导向。
课前,对学生情况进行调研,根据学生对在线学习的接受能力准备合适的教学内容;课中,以数字化资源创设生活情境、选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教师根据平台功能以及学生年龄认知发展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课程互动,提高学生对数字设备的兴趣以及正确使用数字资源的能力;课后,培养学生利用数字设备进行学习与交流的意识,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查阅所需学习资料,并在相应的线下课程中进行适当的考查与讨论。
这一阶段的学生仍以具象思维为主导,因此教师要掌握课堂的主动性,通过设置情境体验来替代抽象内容,采取新颖的教学设计激发课堂活力,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教学目的。
4.2 中度混合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第二、三学段以在线学习与生活、数据与编码、身边的算法、过程与控制为教学内容模块,并在跨学科主题中融入数据编码探秘和小型系统模拟,因此可采用中度混合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基本原理的同时体验应用,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数字教具及资源。这一阶段的线上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过渡,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更多的主动性。
课前,发送课程资料让学生进行预习,设置问题让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数字资源进行学习和思考;课中,以引导式教学为主,通过现代社会发展现状让学生认识数据与编码的重要性,创设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用算法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通过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原理了解过程与控制系统;课后,教师应用数字手段开展创新活动,充分利用在线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并在线下课程中进行实操指导和监督。
这一阶段的学生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象思维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师要调整课程中具象内容与抽象内容的分布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并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业水平,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学习规划。
4.3 深度混合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第四学段以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物联网实践与探索、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为教学内容模块,在跨学科主题中融入互联网智能设计,因此可采用深度混合教学模式,在深化原理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利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一阶段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以任务为导向的自主合作学习。
课前,学生通过线上资源对课程框架进行学习,使用平台互动功能提问解疑;课中,教师设置任务,让学生探索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以简单系统为案例指导分析物联网的交互、控制等功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工智能应用进行分析。教师要将任务驱动法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期间做好过程性评价;课后,对课堂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复盘总结,以核心素养作为学业质量评价的主要标准。
这一阶段的学生多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在大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学习后,教师应在把握育人要求和学科原理的基础上探索“场景分析—原理认知—应用迁移”的教学,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奠定基础。
5 渐进式混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渐进式混合教学通过保障教学的系统性与一致性,使教学模式得以加强与完善,并在教师、教育平台、学生的共同作用下发挥最大效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在每一层次的混合教学中都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升以下能力。
5.1 信息技术能力
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数据库更新速度快,实操内容与线上教学契合仍需教师通过参与培训来提升自身能力。教师要紧跟信息科学前沿技术,率先体验人工智能,学习分析技术在培训中的研究和应用,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和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具备将技术与教学设计融合的能力,避免将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分开。
5.2 对课程的理解能力
教师需要精准理解课程标准,科学安排各层次混合教学所包含的内容模块。制订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更新的长效计划,在探索中平衡理论与实践,准确把握不同层次混合教学的内容模块和教学进度,拓宽学科视野,提升教学能力。
5.3 线上资源的储备和应用能力
丰富的线上资源是开展渐进式混合教学的前提,其储备要能支撑课程内容体系。教师所准备的线上资源应满足每个阶段的教学需求,使学习、教学过程都具有针对性。线上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要符合实际需求,既要避免引入过多的教学内容,也要避免必要内容的资源缺失。
6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更高效的混合教学模式是信息科技教学的发展趋势。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追求就是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来改造传统教学,因此,学生要抓住渐进式混合学习的机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要共享优秀师资与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