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师生对数字素养的态度及需求探究
2023-06-01温蓝玉
方 帆,温蓝玉
(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 汕头 515063)
引言
为了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以及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素养与技能已然成为衡量世界各国国家软实力、国民素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受到普遍重视的重要战略。201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涵盖七个素养领域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4.4.2》[1-2],为各国推进提升国民数字素养战略提供了相对完善的框架。国际电信联盟也发布了《数字化技能洞察》(Digital Skills Insights)[3],突出了数字技能、数字素养对全球公民适应新时代变化与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都表明了数字素养以及技能是信息技术新时代下公民必不可少的素养以及能力,是世界各国都需要关注并付诸行动的议题。
在此背景下,我国积极把握数字时代发展新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国民数字素养。2021年,我国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4],强调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时代的要求、是迈向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202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5],体现了数字素养在国家建设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数字素养已经成为新时代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也已经日渐成为学术研究和素质教育的焦点。
数字技术在教育变革中不断发挥重要作用,数字化教育因此备受关注。2015 年,欧盟发布了《2015 欧盟数字技能宣言》[6],并在其中提出了数字素养教育框架,将数字素养摆在教育的突出地位。2017 年,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发布了适用于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评估数字素养的《欧盟教育者数字素养框架》(European Framework for the Digital Competence of Educators)[7],该框架推进了教育者数字素养框架的发展和落实,同时也为我国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提供了参照[8]。高校是教育数字化、培育未来人才以及创新引领者的重要阵地,需要紧跟数字技术发展的步伐,将数字技术积极融合到高校教育中。高校教育在数字化浪潮中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为其带来了新的、深刻的教育变革,鼓励学习者参与到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智慧学习[9],也对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角色和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10]。数字素养和技能成为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学习并具备的素养与能力,研究教师和学生对于数字素养的认知与需求是了解我国数字素养教育现状、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数字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步。然而,国内对数字素养教育缺乏系统及深入的研究[11]。因此,本研究将对我国高校师生对于数字素养的态度及需求进行深入调查,揭示高校教师和学生在数字化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未来高校数字化教育的改进提供实质性的建议。
本研究基于《数字素养全球框架4.4.2》和《欧盟教育者数字素养框架》所提出的教育者数字素养框架,调查了中国高校师生对数字素养的态度以及需求,旨在进一步深入了解目前他们的数字素养基本情况以及他们对数字素养的态度和需求,为未来中国高校领域数字化教育的转型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为培养高校师生的数字素养以及丰富数字素养框架更提供加前瞻性的指导意见。不仅如此,本研究的成果也为其他国家、地区和组织的高等教育数字素养研究提供一定参考,进而增强国际数字化教育的交流合作与更高层次的发展。
一、文献综述
(一)数字素养
关于数字素养,不同研究者基于研究给出了相关定义。Gilster 将数字素养定义为“理解和使用来源广泛、格式多样的计算机信息的能力”[12]。Eshet-Alkalai 则将数字素养理解为人们在数字环境中执行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技能——即“由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需要越来越多地使用技术、认知和社会技能在数字环境中执行任务和解决问题”[13]。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素养不再局限于特定学科领域,各领域学者分别从不同学科视角丰富了“数字素养”一词的定义。数字素养现今已然成为了一个跨学科概念,能够在各领域中发挥作用[14]。由于数字素养逐渐在社会劳动力、综合国力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国政府、各国际组织机构多方考察并对“数字素养”进行解读。在国际图联发布的《IFLA 关于数字素养的声明》[15]中,认为具备数字素养“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高效、有效和合乎道德地充分利用技术,以满足个人、公民和职业生活中的信息需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发布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4.4.2》中,“数字素养”被定义为“以求职、就业、创业为目的,利用数字技术安全并合规地获取、管理、理解、整合、交流、评估、创造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互联网或ICT 素养(软硬件知识和技能)”[1]。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2021)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中,数字素养则被定义为“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4]。
尽管目前对数字素养的定义尚未有统一,但是综合各类定义,可以认为“数字素养”是人们在数字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种活动的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涵盖了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互联网或信息交流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素养,并在生活工作学习的各领域中发挥作用[1]。
(二)高等教育背景下数字素养的相关研究
数字素养教育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对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研究热点的了解和分析能为我国高校师生数字素养研究提供参考,以期为我国数字素养教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深刻启示。赵磊等[16]在其对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研究进展和趋势的研究中指出,在2016—2020 年的“快速发展期”,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研究“将数字素养置于全民教育的框架中进行研究,既涉及各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又涉及各行业领域的专门人才,旨在培养具备数字胜任力的优质公民”。在高等教育的数字素养教育研究中,大学生群体是最受关注的,因为他们是在计算机和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成长的一代,经历了各种新技术的发展,是影响网络生态发展的有力群体,现在被称为“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其数字素养能力也是数字素养教育的关注重点[17-19]。并且,由于数字设备的普及以及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字能力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也有责任发展和培养自己的数字素养能力[20]。这些表明,高校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数字素养研究,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已成为当前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研究的前沿热点,理应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国际数字素养教育研究的累累硕果为我国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坚实基础,数字素养教育研究在我国学界不断受到重视,并且发展势头明显[21]。比如,刘晓峰等[22]对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宏观趋势、技术实践和未来场景进行了预测,为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启发;谢耀辉等[23]探究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水平(TPACK)对在线教学效果的影响,并提出能够提高教师TPACK 水平、优化教学效果的措施;梁竹梅[24]对在线教学对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推进未来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等。
然而,尽管国内对于高校师生数字素养教育研究在不断发展,但是仍旧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缺口。朱红艳等[21]在《国内数字素养研究综述》中提到,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数字素养框架体系和教育模式的介绍上。然而,数字素养更强调对数字素养的认知,并将这种认知内化到行为中,这才是数字素养教育的真正目标。数字素养教育不仅仅在于数字工具基础设施建设,更在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对于数字素养的认知以及认知的内化,然而国内研究中关于数字素养认知的探讨却较为缺乏。基于此,本研究将关注高校师生在数字素养方面的态度。
数字素养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数字素养教育既需要关注教师的数字素养教育能力,也需要了解和聚焦受教育者数字素养能力。从中国教师数字素养教育的研究来看,虽然教师数字素养研究已经有所发展并且受到一定关注,但是缺乏能够展示教师数字能力形成规律和培养教师数字素养有效路径的研究[16]。而在受教育者的数字素养研究层面来看,何思源等[25]提及了受教育者(学生)实证数据的缺乏。在数字素养教育的研究中,仅有教育者的角度是不足够的,也需要有受教育者的参与,如此才能将数字素养教育充分融入教与学的动态互动当中。此外,自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以来,培育和提高学生数字素养成为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探究目前中国高校教育对于数字素养的态度以及需求、教师数字素养的形成规律和培养路径以及受教育者(学生)的看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将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学生)的声音同时纳入到数字素养教育的设计和实施中,可以使数字素养教育兼顾教与学的环节,促进数字素养教育在高校真正落地并取得实质性发展,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针对当前国内数字素养研究中存在的缺口,从数字素养的认知出发,打破先前数字素养研究中单一地关注数字工具基础设施建设的局限性,从数字素养认知角度进行研究。此外,本研究不仅关注教育者(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形成以及培育路径,还关注到教育环节中未受到足够关注的受教育者(学生)的视角,弥补在数字素养认知及需求研究中受教育者(高校学生)视角的空缺,能够推动中国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旨在为未来加强数字素养教育研究提供宝贵经验,推动中国数字素养教育研究在前沿方向上取得更多进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针对中国高校师生对数字素养的认知以及需求进行相关调查,因此本研究对来自不同专业的8 位中国大学生、6 位中国高校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具体内容包括对数字素养重要性、数字素养的掌握情况、在专业领域对数字素养的需求以及提升途径。受访学生和教师的人口统计学信息见表1。
表1 受访学生和教师信息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在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前基于《数字素养全球框架4.4.2》[1]以及《欧盟教育者数字素养框架》[7]确认了访谈大纲。根据方便以及专业多样化原则,本研究邀请了8 名来自不同专业的高校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就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数字素养领域的认知以及运用进行了交流。此外,我们还邀请了6 位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数字素养运用经验的高校教师进行了面对面或线上的访谈,就他们在教学中运用数字素养的情况以及对于数字素养的态度进行了交流。通过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进行了全程录音,并对录音进行了转录。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质性主题分析方法对访谈文本进行转录、编码和分析,数据分析包括基于研究问题对数据进行的主题凝练,后根据访谈内容再进行归纳式总结。首先,我们逐字转录了访谈文本,然后仔细阅读和熟悉文本,并采用开放式编码,根据访谈内容出现的主题对文本进行标注、提取关键词和编码。最后,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标注的关键词。对于学生受访者,本研究将从“数字素养在相应学科领域学习和运用中的重要性”、“数字素养的需求以及掌握程度不高的原因”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对于教师受访者,本研究将从“数字素养在相应学科领域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中运用数字素养的能力自评以及需求”层面进行分析。对于分析主题的提取,笔者邀请了一位有质性分析经验的老师,通过三方评分者信度检测,确保质性主题的相对一致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高校学生对数字素养的态度与需求
1.中国高校学生对于数字素养的重要性认识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4.4.2》[1]中,数字素养涵盖了以下素养域:信息与数据素养、交流与合作、数字内容创造、安全、问题解决、职业相关技能。为了了解高校学生对于数字素养在其学习的专业中的重要性的看法,本研究向受访者提出关于“在学习的专业中数字素养是否重要?”以及“哪些方面更加重要?”等问题。
访谈的结果显示高校学生一致认为数字素养在他们的专业学习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受访者结合自身的专业学习对数字素养中的他们认为重要的素养域进行了阐述,在他们的阐述中,较多受访者认为“信息与数据素养域”与“职业相关技能素养域”具有较高的重要性。
从受访者的回答来看,“信息与数据素养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筛选和认知新事物、帮助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两方面。有受访者认为“信息与数据素养域”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多未知信息,例如:
S5:现在无论从事什么专业,人不可能自己认知超出自身知识以外的事物,然后现在我们被exposed 在一个新媒体的一个环境下,其实很多信息都需要靠搜索来获得的。此外,作为大学生,许多受访者认为信息与数据素养的重要性更多体现在完成诸如课程汇报、学术写作等的各项学习任务中,比如:
S7:我认为在这几个方面中,最重要的是信息与数据的数字素养,因为现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资源,在这个背景下,我认为要获得有用的信息是非常关键的,然后为了获取这些信息,我们就要充分地利用搜索和挖掘资源的能力,例如我们写论文的时候,我们是需要一定的文献来支撑我们的观点,那我们要得到文献的话,我们就需要利用到搜索和资源挖掘的一些能力。
除了信息与数据素养,职业相关技能在日常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也被较多受访者提及:
S5:比如说会计可能之后会被AI 替代,或者说金融学,还有一些证券分析,那我们可以已经用一些数字学科的取代了,如果当你的行业已经面临这个风险的时候,那你是不是就是快速的转型,或者说你直接从事一些交叉学科的方向。所以我觉得如果对于每个职业来说,我觉得无论你从事什么学科,你要去了解与学会数字技术,你至少不要把自己封闭在一个bubble room 里面。
S6:然后还有一点就是职业相关技能,这个就是比如说Trados,还有我感觉就是现在英语比较火的,就是语料库,跟数据、科学相关,因为英语的大部分研究都需要就是它如果要获得认可,或者是在社会上面建立一个比较能够让人说服的理由的话确实是需要数据支撑的,那这个时候这个职业相关技能,就是用大数据统计你要的这些evidence。
由此可见,受访者认为掌握职业相关技能的重要性体现在更好地实现知识运用以及适应行业变化方面。
除了信息与数据素养、职业相关技能的重要性被提及,交流与协作、解决问题两个素养域也被受访者提及:
S1:我觉得其实最重要的应该算是交流和协作,因为对一个新闻记者来说,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要与人交流采访嘛,如果这个最基本的能力没有的话就写不出稿子了。
S8:我们要指向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指向具体的专业的问题,比如说图像分析图像处理这些问题,只有把这些代码落实到我们正在运用的一些program 里面,那我们所做的东西里就是有意义的。
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对于数字素养各素养域有所侧重,但从受访者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在重要性方面被提及最多的素养域是信息与数据素养以及职业相关技能,这可能说明信息与数据素养能力以及职业相关技能对于高校较多数专业的学生来说都较为重要,也说明信息与数据素养、职业相关技能在评估高校学生数字素养能力以及数字素养教育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可以成为后续数字素养教育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之一。
2.中国高校学生数字素养掌握程度
本研究还邀请受访者针对他们自身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对自身数字素养的掌握中存在的不足方面及原因进行探讨。从需求层面看,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高校学生受访者在数字素养各个素养域的掌握和需求有不同的侧重:
S5:也就是我们作为商学院的学生来说,可能我们接触到数字技术,都是一些有固定答案的东西,那我们可能不会去create 一些new contents。
S8:我觉得就是这个交流与协作是比较缺失的,就是因为大家就都比较注重这个个人能力的发展,但是呢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工程、很多项目他需要去分各个模块、各个板块去找到那个最适合这个模块去负责的这个人。
从原因层面来看,受访者主要认为缺乏系统性的数字素养教学是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很好掌握数字素养的原因,其中,缺乏数字素养培养意识、教学深度、教学资源是主要方面。受访者还提到,他们在运用数字素养的过程中以及在当前数字素养教育体系中缺乏一定的数字素养培养意识,比如:
S6:我觉得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有涉及,但是就是我觉得它这个涉及是一种无意识的涉及,但是问题就是没有人给过我们这样的点评或者是指导,我们只是在无意识的运用自己的数字素养,没有去总结、没有反思,也不知道我们实际上是在运用数字素养。
此外,受访者还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需要兼顾专业内容的教学,无法深入地关注对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比如:
S1:虽然说我们教了一些技术基础的(内容),但是都没有教太深入。如果是一个记者,你可能拍了一些很别人隐私的东西,如果有黑客盗用了你的设备信息的话,可能你这些隐私就会泄露出去,所以在安全这方面稍有欠缺。
S2:我觉得最缺的可能就是信息检索的能力吧,因为现在基本上可能第一是我们并没有这样的一个专业的课程,数字素养更多是融入在别的不同的一些部门法里面,所以他可能每个老师教的都不太一样,他并没有一个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字素养教育。而且老师还要兼顾专业的内容上面,所以他在课上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给我们讲解这些内容。
学校缺乏数字素养教育资源也是受访者提到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S2:而且第二个是因为我们学校基本上没有怎么开设这一类的讲座,同时这一些的相关技能的一些培训,可能更集中于学校比赛的一些队伍里面,所以其实其他的学生能够享受到这部分的资源其实并不同。
基于此,可以了解到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数字素养教学,并且在当前的教育当中缺乏数字素养培养意识、数字素养教学深度不够、数字素养教学资源较为缺乏,导致了高校学生在数字素养方面的掌握程度不深。
(二)中国高校教师对数字素养的态度与需求
1.中国高校教师对于数字素养在教学中重要性认识
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与高校教师对于数字素养教育的态度息息相关,良好的数字素养有利于高校教师更好培养数字时代下的高素质人才[26]。为了更好了解高校教师对数字素养的态度,本研究对6 名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且有一定数字素养运用经验的高校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于在教学领域内数字素养是否重要以及这种重要性如何体现在教学中的问题,受访者进行了详细、具体的回答。
在回答中得知,受访者都认可了数字素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认为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顺利完成课程任务两方面。
首先,许多受访者从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字技术的经验出发来谈及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并认为数字素养能力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
T6:就比如说我的写作课的话。比如说我让学生写journal,我会用到腾讯文档。[…]互动的时候会用一些Mentimeter 还有Kahoot结合着用我觉得利用各种不同平台的优势,然后把课堂尽量去弄得更加活泼有趣一些。还有像综英课做小测的App,考试大王也挺好用的。
T4:数字素养肯定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我们讲上课呢,它主要是一个输出的过程,那这个学生他这个长时间的以一种这个方式去接收信息,他会感到非常的疲惫,所以在教学的这个活动中,不包括备课,如果你使用一些数字技术,采用比如说多媒体去给他们播放一些声音或者是视频,肯定是可以让他们保持稍微长一点的这种吸收知识的一个状态。
再者,基于受访者的回答,可以知道数字素养对于高校教师在课前准备、课堂互动与内容讲解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的受访者则从在自己教学中学生运用数字素养完成课程任务等方面谈及在教学领域内数字素养的重要性,比如:
T3:就是我们每两周会请学生结成小组,然后做一些调研和汇报,然后我们的调研设计,通常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地走访,然后回来做一个报告,还有一种方法,我们是可以使用线上的一些博物馆资料让学生们去调查,尤其是前面一两年吧,因为疫情的原因,然后学生有的时候也不是很方便到实地考察,我们就会用一些线上的内容。
T5:我是希望同学们在课堂里面先去讨论一下他们对这个例子的一些分析和论证,那其中要去分析他的一些论证的时候,这里面就跟我们自己所说的数字素养,跟这个学生自己知识储备有关之外,数字素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2.中国高校教师运用数字素养的能力自评
为了了解中国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数字素养的能力,本研究还邀请受访教师针对自身在教学中运用数字素养的能力以及尚需改进的地方进行回答。受访者对自身数字素养能力的评价和需求存在两种情况,有些受访者认为自身在一些方面仍需要得到提高以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
T5:其实每个方面其实我都需要去提高,就是因为新的技术在不断的涌现。这里面会改变到很多的以前的一些工作的模式,就比如说人工智能以前其实我很想用人工智能去帮我解决问题,或者就是起到一种协助的作用,但现在只有这种技术的一个涌现,那还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学习,然后怎么去运用它还是在我自己也在慢慢摸索的一个过程里面。
T2:我觉得肯定要提升,特别是数字内容创造方面。现在教学都是这个翻转课堂,或者说是线上线下结合的内容。这部分,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主要的还是在线下就课堂上我来讲然后学生听,这还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模式,我觉得这方面数字内容创造方面有待提升。另一些受访者则认为自身数字素养的现有水平已经可以满足自身教学的需求:
T4:个人来讲,我们法学对于数字素养没有特殊的要求,所以我觉得好像我觉得作为老师吧,我现在的这个搜索能力,因为我们都要做科研,所以这个也够了,然后交流与协作,它就是一些通讯工具,也基本都会,然后后面其他的方面基本跟我的上这些课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所以这个可能我个人觉得跟我的这个专业相关,可能暂时没有对数字素养有一个特殊的需求。
T1:我觉得是绰绰有余吧。反正我是觉得我没有觉得那种危机感。因为我觉得还是教学对象你怎么去看待这个东西。我还是很希望,比如说各种不同的编程语言,我其实是很希望自己能有时间去学的。其实还是一种你怎么和学生建立这种话题,我觉得就作为一个老师的话,你有这种learning 的grow mindset就挺好的。
总的来说,一方面,不同受访者数字素养意识以及数字素养能力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受访者可能由于教学的专业、科目不同而对数字素养的不同素养域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四、讨论与启示
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专业领域的高校教师和学生普遍认识到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在对高校学生的调查中,受访学生大多认为信息与数据素养与职业相关技能具有较强的重要性,结合受访者的专业学习,其他素养域的重要性也受到受访者关注,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各素养域的掌握程度和需求存在差异。此外,受访学生认为数字素养的掌握程度不足主要是由于缺乏数字素养培养意识、教学深度、教学资源等原因。
受访教师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从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参与两个角度对教学的重要性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一些受访者认为数字素养对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具有较强重要性,另一些受访者则提到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需要与学生的数字素养需求相匹配,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字技术来学习。此外,受访者对自身的数字素养能力进行评价时呈现了两种主要态度——一些受访者认为他们仍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数字素养,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而另一些受访者则认为他们目前的数字素养水平已足以满足自己的教学任务,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反映了对数字素养不同的需求程度和重视程度。
基于此,本研究认为,为了推动高校师生数字素养水平的提升,需要采取一些相关举措。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能力,高校应该考虑设置专门课程或对现有课程进行一些修改,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高校教师提高数字素养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需要相关政策决策者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付出一定努力,推动数字素养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投入,以提升学生的数字技能和知识水平。其次,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数字素养教育,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培育也至关重要。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需要个人和学校双方的努力,在个人层面,高校教师需要首先树立数字素养,积极接纳新技术,以积极的态度来探索和创新,同时可以利用在线资源、数字工具,积极与其他教师和学生互动,不断提升自身数字素养水平。在学校层面,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根据高校教师不同的数字素养水平,提供培训和支持,以增强他们在教学中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
总而言之,中国高校师生对于数字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视程度,但仍需要在一些方面得到提升,在对高校师生数字素养培养方面,需要多方配合,以此推动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访谈法探讨了中国高校师生在学习和教学中数字素养的运用情况以及对于数字素养教育的态度,探究了高校师生的数字素养需求,并为提升中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水平的相关路径提供了有效建议。本研究填补了当前国内数字素养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空白,即从数字素养的认知出发,突破了以往研究中过于集中在数字工具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狭隘视角,聚焦于数字素养认知的内化过程,以深入研究这一关键方面的内容。此外,本研究不仅关注了教育者数字素养的形成和培育路径,还重视了教育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的受教育者的视角。这些将有助于推动中国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以期为未来数字素养教育领域提供宝贵的经验,并在中国数字素养教育研究的前沿方向上取得更多进展,为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新一代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做出贡献。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样本不充分的问题。本研究的大学生受访者皆为同一大学处于本科三或四年级的学生、教师受访者皆处于30~36 岁年龄段,缺少来自其他大学、其他学习阶段的大学生以及其他年龄阶段教师的参与,样本范围较为有限。在后续数字素养教育的研究中,可以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对高校学生在不同素养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在对高校学生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时,也可能需要考虑不同专业教学的特色和特点。此外,对于专门培养数字素养的课程或者在专业学习课堂中融入数字素养的各种举措,仍需要后续研究进行相应的实践和检验。从高校教师的角度来看,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借助教师数字素养评估框架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区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进行客观评估,也可就影响高校教师对于培育自身数字素养重视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或对培育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水平的相关路径进行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