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蚕业发展回顾与创新发展建议

2023-06-01靳月琴张改萍姚武军

北方蚕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蚕业养蚕桑园

靳月琴 刘 力 沈 琦 张改萍 姚武军 芦 成

(1.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山西运城 044000;2.阳城县蚕桑服务中心,山西阳城 048100)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黄河流域中游,相传“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蚕丝业的发祥地之一。山西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蚕桑产业为山西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对促进山西近代及现代农村农业多种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蚕桑主产区对于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及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山西蚕桑的发展历史入手,回顾总结山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就今后山西蚕桑产业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1 山西蚕业的历史概况

山西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适合各种特色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适合发展蚕桑业。据专家考证,早在商周时期山西沁水南阳一带的养蚕业已成规模,西周时期山西蚕业已很普遍,以至隋唐时期山西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已成为当地人民重要的经济来源[1]。明代山西的长治、晋城曾经是中国北方著名的蚕桑之乡,其生产的“潞绸、泽帛”,灿若彩虹,畅销国内外,享有“南淞江,北潞安,衣天下”的历史佳话。明末清初受战乱以及灾年影响,蚕茧产量下降,蚕业加工遭到破坏,以至清代末期山西蚕业陷入低谷。民国时期,山西的蚕桑和丝绸业较清末有了一定的发展,1917年山西成立了水利、植树、养蚕、禁烟、天足、禁赌、剪发等6政考核处,把养蚕列到第三位,省里设置了蚕桑总局,各县成立蚕桑分局,专门负责蚕桑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在46个重点县设立了女子蚕桑传习所,专门负责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时引进了湖桑、鲁桑等桑品种及日本的桑蚕品种进行饲养[1]。抗战时期,山西的蚕业生产受到灾难性打击。新中国成立后,山西蚕业重现生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蚕业快速发展,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八五”期末,全省桑园面积曾达到1.43万hm2(21.45万亩),蚕茧产量5 358 t。“九五”至“十五”期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国内茧丝绸生产严重滑坡,加之多年的蚕茧价格大战,严重挫伤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甚至出现弃桑、毁桑、刨桑、有桑不养蚕的现象,山西蚕业出现较大起伏。期间,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蚕桑生产,山西省财政也拿出专项资金支持蚕桑生产,在主产区开展“优质丰产示范桑园建设”,有效提高了蚕桑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稳定了山西蚕业生产的局面。“十一五”时期商务部、财政部启动“东桑西移”工程建设,山西争取到项目资金400万元,重点扶持阳城、垣曲基地县,同时转变思路,调整布局,提出“巩固老蚕区,发展新蚕区,开展综合利用,提升产业效益”新的发展思路,山西桑园面积保持稳定,蚕业生产稳步推进,产业效益稳步提升,“阳城蚕茧”被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192号文公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十二五”以来,山西省依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运城综合试验站,蚕桑科研和生产得到了有力的提升和发展;“十三五”国家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山西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这一中心,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持续加大农业投入,建立健全政策支撑、科技支撑、人才支撑、服务支撑体系,着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山西蚕桑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

2 山西蚕业的发展成就

2.1 蚕、桑种业发展方面

山西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特点非常适合桑树的生长,位于我国黄土高原格鲁桑区。据2022年山西省桑树种质资源普查最新统计结果,目前全省保有桑树资源367份。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建有山西省蚕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技术开发实验室,收集保存蚕种质资源90余份,并建立了规范化的山西省蚕桑种质资源平台。先后选育出晋选1—10号桑品种,晋选1号、6号、7号通过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桑树品种审定,晋桑一号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引进推广了农桑系列、强桑一号、桂桑系列以及果桑系列等20多个优良桑品种,实现了山西省桑树良种化;先后选育成七字号、晋蚕一号、晋蚕二号、晋蚕三号4对优良蚕品种,引进推广菁松×皓月、871×872、873×874、渭春×豫华、野三元、华康三号、苏豪×钟晔等优良家蚕品种,实现了山西蚕区桑蚕品种的更新换代,蚕种销往省内外,且出口俄罗斯。“晋蚕一号”的选育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新蚕品种871×872引进推广”项目荣获省百项重大技术攻关二等奖,“强健性多丝量‘野三元’蚕品种推广”荣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个人一等奖。此外,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在夏县收集的地方土蚕种极具保护和开发研究价值,是家蚕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最重要的生物证据之一。

2.2 蚕桑技术标准应用方面

为推进蚕桑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山西蚕桑科技工作者们先后起草、制定、出台了“丰产桑园栽培管理技术规范”“蚕种催青技术规范”“小蚕共育技术规范”“方格蔟上蔟营茧技术规范”“桑蚕丝茧育大蚕养蚕技术规范”“桑蚕一代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桑蚕消毒防病技术规程”“桑叶茶加工技术规程”“果桑栽培技术规程”“斜面菌种培育桑蚕蛹虫草技术规程”“家蚕人工饲料技术规程”等技术规程。这些蚕桑技术规程的制定实施,对规范全省桑园管理、桑蚕饲养、蚕种生产及蚕桑副产品加工与技术操作,提高桑叶产量与质量,提高蚕种质量以及桑蚕多元化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果桑栽培技术规程”,成为山西省2021—2022年山西省农业农村区域主推技术,并获得2022年山西省第一届标准化创新贡献奖三等奖[2]。

2.3 蚕桑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

从20世纪70年代起,山西各地的蚕桑科研人员因地制宜研究、引进、推广了“亩桑产茧200公斤”“千株桑万根条,百斤茧”“省力化养蚕技术新体系”“小蚕智能化共育”“大蚕大棚轨道化饲养”“方格蔟自动化上蔟采茧”“桑园套种、桑园套养”“蚕桑多元化利用”等技术模式,尤其是“田栽坎,路栽边,溪河路旁栽成线,荒坡坟坪栽成园”的地埂桑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典型经验[3]。晋东南蚕区独创的桑树管理“出扦法”,解决了北方无霜期较短、桑树生长量较小的问题,秋季大蚕期用叶采用“一条两剪”剪梢收获法,省工省力效率高。再有,“蚕桑综合丰产技术推广”“晋蚕一号新品种推广”“小蚕共育新技术推广”“桑园丰产技术集团承包”“省力化养蚕新技术体系研究和推广”“万亩高效桑园集团承包”“蚕桑技术服务承包”“丰产桑园改造”“优质新蚕品种推广综合配套技术”“养蚕新技术应用”“桑园规范化管理”“旱地密植快速丰产桑园技术推广应用”“塑料大棚斜面立体养蚕新技术”“大棚养蚕技术”等一大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4],大大降低了蚕农的栽桑养蚕成本,增加了收入,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山西蚕业的产业化进程。

3 山西蚕业的发展动态

3.1 桑园面积减少,蚕茧生产呈下滑态势

“十二五”以来,在国际茧丝绸市场大幅波动和全国主产省桑园面积不同程度萎缩的形势下,山西的蚕桑产业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从2015年底到2022年底,全省的桑园面积由1.067万hm2(16万亩)降到3 766.67 hm2(5.65万亩),年发种量从6.70万张降到4.14万张,蚕茧产量由2 935 t降到1 795 t,蚕桑产业经营及相关行业企业缩小到53家。

3.2 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十二五”以来全省蚕桑品种实现了更新换代,目前蚕区推广应用的蚕品种为华康三号和苏豪×钟晔,桑树品种主要为强桑一号、农桑系列和桂桑系列桑品种,小蚕智能化共育、大棚轨道化养蚕与消毒、方格蔟自动上蔟、自动化采茧、自动化机器烘茧、桑园微耕机、桑树半自动化修剪机、新型电动消毒机以及无人机消毒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全省优良蚕种普及率达100%;目前推广温湿自控小蚕共育棚累计达到1 100栋,高标准小蚕共育点15个,小蚕共育普及率达80%以上;养蚕大棚累计达到5 000余栋;纸板方格蔟上蔟达到90%以上。

3.3 蚕桑多元化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山西蚕桑主产地阳城县在“立桑为业,多元发展”方面为全省树立了典范,走在了蚕桑产业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阳城不仅传统的养蚕缫丝产业链健全,能生产出6A级的生丝,而且蚕桑系列功能产品开发也做得有声有色,生产的桑椹酒、桑葚饮料、桑叶茶、蚕丝被地方特色浓郁,其中皇城相府饮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桑葚果汁系列饮料、葚天酒业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桑葚酒系列产品、山西晋岳公司生产的桑叶茶系列产品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禹伽豪丝业有限公司的蚕桑研学馆特色鲜明,从历史文化、春蚕精神、科普研学、生态环保等方面挖掘和展示了蚕与桑的全方位价值。

3.4 蚕桑乡村e镇发展势头良好

2022年4月山西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山西省培育乡村e镇工作实施方案》,力争用两年时间,培育100个乡村e镇[5]。2022年8月阳城县寺头蚕桑乡村e镇项目通过省商务厅组织的专家审核[6],阳城县寺头乡根据《山西省促进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大力实施阳城蚕桑八大工程20个项目,总投资9.41亿元,实施时间为2022—2025年。其中,2023年开工的7个项目有晋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数字蚕桑建设项目、山西风投公司蚕桑e镇建设项目、晋岳文化旅游公司桑黄产业园建设项目、禹珈豪缫丝生产线提档升级项目等,特别是蚕桑e镇建设项目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通过抖音等小视频,对外进行蚕桑产业宣传及蚕桑多元化产品销售,讲好阳城蚕桑故事,扩大了当地蚕桑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5 蚕桑文化得到保护传承

2021年11月《农业农村部关于公布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通知》[7]中晋城市“阳城蚕桑文化系统”作为山西唯一一个项目成功入围。在数千年的栽桑养蚕、丝织加工历史长河中,阳城蚕桑形成了一套以阳城蚕桑为主的文化系统及技术体系,从利用当地资源修剪梯田地埂、栽植桑树、利用山西独特的出扦技术进行桑树管理、养殖桑蚕,从蚕桑管理到病虫害防治、从桑叶采收到贮藏无不体现出当地人民的智慧,总结出蚕种的制种、给桑、防病及禁忌等一系列培育方法,为山西乃至全国蚕桑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阳城县紧紧依托“蚕桑之乡”名片,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积极举办蚕桑文化节、桑果采摘节等各类展销活动,多途径提升阳城蚕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效益。据悉,阳城县目前已完成对禹珈豪蚕桑研学馆的提升改造和寺头乡蚕桑主题公园建设。

4 山西蚕业发展瓶颈

4.1 蚕桑育种创新能力不足

山西省育种资源和育种材料深度利用不足,技术力量分散,利用方法、技术及利用模式落后,成果评价及转化机制不完善;蚕桑产业规模小,蚕桑科研人员严重不足,研发能力弱,基础设施薄弱,良种繁育风险大,机械化水平低。

4.2 规模化经营困难重重

在规模生产中存在桑园流转困难、大棚设施用地难、养蚕大棚年久失修等问题,而且蚕桑在山西农业产业中的占比较小,长期以来山西作为能源工业基地“一煤独大”,对农业产业投入力度不够,各养蚕基地县虽然也有扶持政策,但扶持政策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4.3 蚕桑从业人员老龄化

蚕桑产业特色优势突出,但从业人员老龄化,现有的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60—70岁老龄劳动力。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强力推进,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化,农村主要青壮年劳动力出外打工,导致了养蚕人员日趋老龄化。据阳城县蚕桑服务中心2022年调查统计,目前阳城县农村从事养蚕劳动的不足2万人,仅占全县31万农业人口的6%,占农业从业人口的25%,蚕桑从业人员严重老龄化,蚕桑生产面临劳动力匮乏的突出问题。

4.4 生产企业带动乏力

目前全省蚕桑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品牌效应不够强大。同时,“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保护价收购、订单生产未能真正建立,企业扶持基地、扶持蚕农的投入不足,无法为蚕桑基地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5 措施和建议

5.1 立足特色优势,加强种业创新

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要抓住蚕、桑种质资源这个优势,做好现有资源的保护,积极申报“泗交山土种”国家蚕新资源。进一步加大引种力度,扩大保护规模,加强蚕桑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选育,加强蚕桑新技术和蚕桑功能产品研发力度,充分利用转隶山西农业大学后的发展机遇,加强与其他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蚕桑种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储备。

5.2 立足文化传承,加快科技创新

山西要利用好“嫘祖故里”这一特色名片,积极争取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快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嫘祖故里蚕科院”的现代化改造升级,走产业技术与文化发掘传承融合创新之路,积极建设蚕业科技创新平台,将科研工作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加大蚕桑产业链条提质增效研发力度,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快校县合作,加快推进阳城蚕桑产业研究院的成立,立足阳城蚕桑产业、厚植为民服务情怀,做好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扩大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基地,把“阳城蚕桑”这个品牌继续做大做强,为山西及华北地区现代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5.3 立足蚕桑实际,深入调查研究

阳城县要针对当前农村养蚕劳力短缺、蚕桑生产比较效益下降、龙头企业带动乏力、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开展深入调研,聚焦建设全省“蚕桑专业镇”,以“做精产业园引领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对标国内先进县市,借鉴广西、四川、江苏等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取长补短,确定阳城蚕桑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全力构建“桑—蚕—茧—丝—绸—附属产品”的全产业链模式。

5.4 立足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产业要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阳城县要充分利用山西农业大学“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平台,做好重点培养壮大禹珈豪、晋岳、晋桑等蚕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高标准桑园建设、小蚕集中共育、工厂化大棚养蚕、方格蔟自动上蔟自动采茧等现代养蚕技术,以点带面,以质取胜,做精产业园,走“专精特优”规模发展之路,成为其他县市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阳城模式。

5.5 立足品牌建设,扩大营销渠道

充分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建立“互联网+旅游+特色产品+现场体验式营销”的现代化营销新模式,利用阳城县蚕桑乡村e镇项目建设,通过文博会、桑果桑叶采摘节、蚕桑研学、蚕桑文创大赛以及蚕桑小视频创作等线上、线下活动,推出系列特色产品,把蚕桑文化变身蚕桑品牌,拉动蚕桑经济,推进蚕业与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做全做强产业链文章,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6 结束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发展现代蚕桑业也是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今后山西蚕桑产业发展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途径,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着力在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种养效率和效益、加强加工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创新蚕业生产经营模式,有效解决蚕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向着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教授2023年8月在山西调研时“开创复兴时代大蚕桑,重回经济发展主赛道”主题报告提到的“三全、两番、壹万亿”(“321 工程”,即:全产业链开发、全产物利用、全方位功能挖掘,在未来10—15年内全口径总产值在“十三五”基础上翻两番,达到壹万亿元以上)的大产业目标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蚕业养蚕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养蚕不易
养蚕记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四川蚕业》稿约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