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议论文单元整合教学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五单元为例

2023-06-01任艳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13期
关键词:议论文创造性观点

任艳䞍|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要“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然而,作为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要求的议论文教学,当前依然存在如下问题: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缺少任务驱动;学生只了解零散的议论文知识,较难准确地把握论点和论据;学生虽占有各种论据,但不能精准归纳和提炼论点;学生缺乏理性思维,无法真正理解文章主旨且在写作中不会展开合理的推论等[1]。

基于以上问题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尝试整合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以下简称“统编教材九上”)第二、五单元的议论文,设计学习任务,驱动学生深入探究,进而将知识转化为理性思维能力。

一、围绕说理核心,整合教材内容

统编教材九上第二单元选取了包括演讲词、说理散文等在内的一般议论性文章,第五单元选取了包括驳论文和立论文在内的思辨性较强的议论性文章,旨在引导学生从以感悟为主的感性思维逐步向以分析为主的理性思维进阶。

梳理相关内容,弄清楚单元内文章的纵向联系以及单元之间的横向联系后,笔者将教学的核心确定为“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考虑到学生初次进入议论文单元整体学习的实际情况,笔者打破单元学习的一般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将第二单元的《敬业与乐业》《论教养》与第五单元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整合成新的学习单元,使学生在连续的学习中,经历议论文的说理进阶,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不同议论文的内在本质。

从文本特点看,《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较为典型的议论性演讲词,《论教养》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则均是从正面进行论述的立论文。前两篇属于一般议论性文章,后三篇则充满思辨色彩,是前两篇的延伸和深化。同时,这些课文也兼有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功能[2],对学生主动养成良好的教养、发展创造性思维,并对周围的人、事、物有客观合理的评价,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正向引导作用。

因此,整合这五篇不同类型的进阶式思辨性文章,将演讲词、说理散文、驳论文、立论文集于一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学习任务,开展议论文教学,可帮助学生理清论证的思路,提升理性思维能力。

二、设计学习任务,开展比较联读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教师应以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进而提升思维能力。由此,笔者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明确观点、学会论证、培养理性思维”,并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比较联读的方式探究文本。

(一)提炼“核心词”,明确中心观点

议论文是说理的,必然有明确的观点,而读懂一篇议论文,关键就是读懂文章所表达的观点。我们知道,不同类型的议论文,往往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观点,如说理散文大多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挖掘内容从而形成观点,驳论文先批驳对方的错误再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立论文则立足于对事物进行纵向深入的阐发从而明确观点。要确定一篇文章的观点,我们可借助文章的“核心词”,即文章要论述的最重要内容,而《论教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谈创造性思维》三篇文章的标题即包含“核心词”。基于此,笔者设计学习任务:“提炼《论教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谈创造性思维》三篇文章的‘核心词’,弄清文章类型,再根据文章内容查找关键语句,归纳总结三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为引导学生思考“论点是如何一步步提出来的”,笔者为学生提供以下问题式支架。

问题1:作者如何表述议论文的题目?这三篇文章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

问题2:作者在提出观点前先写了哪些内容?这三篇文章的安排有什么异同?

问题3: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从这三篇文章中找到关键句并分析其异同。

问题1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议论文的题目,学会抓住“核心词”,因为“核心词”往往就点明了议论的主题。问题2旨在让学生明白,为了提出观点,作者需要摆出事实,因此要分析这些事实是来源于日常生活还是来源于某个领域、是正面论述还是反面论述,从而理解论点提出的过程。问题3 旨在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体会可用“不应该”“必须”等词表示反对或主张,也可用“是”作出明确的判断,以此提炼观点。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完成了这三篇文章中心观点的提炼,详见表1。

表1 三篇文章中心观点的提炼

(二)绘制思维导图,理清论证思路

提出观点后,需要对观点进行论证,而要读懂议论文,自然需要分析论证思路。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分析思路的方法,它能直观地将内容连接起来,辅助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将其运用到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过程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笔者设计学习任务:“比较联读《敬业与乐业》与《谈创造性思维》两篇议论文,绘制思维导图,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思路。”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笔者提示学生可参考一般议论文的常规论证思路来画思维导图:先概括最先呈现的某个具体现象、问题及判断等,由此引出观点,而论证是围绕观点展开的;再找到分析的不同角度,如原因、表现、要素、做法等,并根据具体情况讨论对应角度,要具体论述,不能笼统;最后,写明论点,便于检查前后思路内容是否符合逻辑。学生所画思维导图详见图1、图2。

图1 《敬业与乐业》论证思路分析

图2 《谈创造性思维》论证思路分析

(三)辩论反思,养成理性思维

养成理性思维习惯,需要具有批判和质疑的意识。《怀疑与学问》中说:“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谈创造性思维》中则列举谷登堡和罗兰·布歇内尔两例,证明“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便能创造新知,且人人都有创造力。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学生提出疑问:“新知到底由何而来?是来自学问家的怀疑态度,还是来自人们的创造力?”据此,笔者设计学习任务:“比较联读《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两篇文章,开展‘新知由何而来’主题辩论活动。”为达成辩论效果,笔者提示学生:既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又要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在意见碰撞中打开思路、质疑问难,还要有针对性地摆事实讲道理以说服对方,最终在平衡中找到共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经历,充分展开讨论与辨析,得出如下结论。

(1)新知来自对旧学说的怀疑。

(2)新知来自对新事物的探究。

(3)所有学问家要进行怀疑,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且能运用知识进行评估并作出科学判断,也就是说怀疑是有科学性的。可见,怀疑就是创造,科学的怀疑是创造思维的重要一环。因此,新知来自创造性思维,特别是科学的怀疑。

以上学习任务,以比较联读的形式呈现学习材料,旨在驱动学生对议论性文章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会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三、创设生活情境,达成迁移运用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应用于实践,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笔者在学生已掌握相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以当下备受关注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 为情境设置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近,美国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引发热议。它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论文等任务,短时间内其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突破1亿,但随之也出现了论文造假、数据泄露、未成年人监管缺失等问题。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500 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表明观点,运用多种手法对观点加以论证。

完成该议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先要提炼话题的“核心词”、确立观点。聊天机器人程序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类似于人类的智力与才能,创造它的目的是帮助人类完成复杂的工作,因此可将该话题的“核心词”提炼为人工智能。接着,学生要围绕该“核心词”理清论证思路,以ChatGPT 为例从正反两方面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的影响:一方面,作为一个强大的工具和助手,ChatGPT 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学习能力,拓展知识面和思维方式,激发灵感和创造力;另一方面,ChatGPT可能会犯错,出现混淆、误导或欺骗等情况,对其不能盲目地相信和依赖。最后,学生要基于以上分析对该话题进行价值判断,作出结论“既要看到它的利,也要看到它的弊,我们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对其进行谨慎合理的使用和评价”。由此可知,基于真实情境设计的学习任务,能驱动学生实现对所学议论文单元“观点”“论证”等议论知识与理性思维的迁移运用。

综上,依据文本特点整合统编教材中的议论文单元,将选配的文本以比较联读的形式呈现,既能集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又能强化学生对议论文知识整体系统的进阶式理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梳理观点、事实、材料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生能逐步形成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最终达成知识与思维的迁移运用。

猜你喜欢

议论文创造性观点
议论文阅读专练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观点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