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探究
——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为例
2023-06-01许树超浙江省海宁市许村中学
许树超|浙江省海宁市许村中学
为培育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中提出,“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要采取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社会”。由此可见,用议题推进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重要抓手。
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引线、情境为载体、活动为路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1],其最大的特点是“议中学”,最核心的主旨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议题引领、议境塑造、议学贯穿、素养中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开展议题式教学,可弥补以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缺陷,丰富学生的课堂实践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下面,笔者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目《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为例,阐述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多元视角下的议题设计
议题式教学的前提是有一个适合教学情境的议题。合理的议题,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及保证教学的流畅性、课堂的完整性上具有重要价值。议题设计的角度应当多元化。多元化指的是议题的设计方向不仅应来自于课本,更应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根据议题的内容,笔者围绕主议题“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设计了四个子议题“生活中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为什么要捍卫国家利益;如何捍卫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该怎么做”,并将议题分为如下三个方向。
(一)课本知识:指向教材重难点的突破
能否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是评价议题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设计议题时,教师可基于教材中的重难点部分,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议题,这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使其突破知识理解或技能掌握的瓶颈。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目中,“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是重难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将其设置为主议题,引导教学更贴近“国家利益”这一主线要求。
(二)社会热点:贴近生活的情境设计
立足于真实生活情境的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在选取热点话题时,教师应着重关注价值引导,并关注话题是否与教材切合、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教材的价值诉求。在教学中,笔者选择“网络泄密的事件”为话题,并从这一事件中引出子议题“生活中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议题,让学生有真情可抒、有实感可发,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终身发展:思维和价值观的引领
“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因此,教师理应在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情境的交汇点上精选议题。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子议题“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该怎么做”出发,引导学生讨论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着力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使学生在相互质疑、讨论中锻炼思维品质。
二、多维度下的情境创设
议题式教学要以情境为载体,情境材料的选取是议题式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围绕话题创设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探索。也就是说,在创设情境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发现并分析议题,又要关注学生主体的思维体验,使其在独立思考、交流辩论中提升思维能力。因此,情境材料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维度,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高度:立足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明确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情境创设应立足于核心素养,关注学科思想价值和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目涉及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政治认同包括政治认知、政治认同、政治践行三个层面[2],在整个学科核心素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笔者根据课本内容“陆之方一家两代守卫祖国边疆的事迹”,补充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感受陆之方一家维护国家利益至上的情感,发自内心地体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从意识上树立政治认同感,从而体现核心素养立意。
(二)温度:贴近生活实践
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真投入参与,真收获成长。因此,情境创设应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促进学科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的知识积累、创新意识、生活实践能力同步发展提高。
在该课的情境创设中,笔者有意使用了劣构型情境。劣构型情境源自于日常生活或对生活场景的模拟。这种情境下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解决方式,也没有一致的解决目标,学生需要在识别劣构型情境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思考或交流辩论寻找最优解。笔者呈现如下劣构型情境。
(1)国家需要征兵时,年满18周岁的你会……
(2)购买商品时,商场收银员提醒“不要发票会有折扣”,你会……
(3)学习日语被说成是不爱国,你会……
(4)浏览网站时,发现一些分裂国家的言论,你会……
对这些生活问题,学生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感悟等,去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解决方案。在这一探寻最优解的过程中,学生真正体验、真正思考、真正归纳、真正提升,进而在平时的生活中践行政治认同。
(三)深度:达成知行合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坚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必须解决的关键课题。因此,教师在情境选取时要关注教学的深度,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举一反三、主动灵活地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迁移到现实情境中。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笔者采用了“意识+行动”的流程线,将课堂分为四个环节。“环节一:爱国,国家利益无小事”“环节二:理性,让爱国更有深度”“环节三:捍卫,国家利益至上地位”,旨在塑造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责任感;“环节四:践行,在日常的每一件小事”强调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些意识和价值观,尤其是当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或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应对和选择。这种课堂设计强调知行合一,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开展中的素养提升
在议题式教学中,活动的开展对培育核心素养、提升能力相当重要。只有让活动更加符合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师才能从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载体。
(一)注重情感体验
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能引起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话题,才会使学生愿意深入探究。因此,笔者在该课教学中设计了如下议学活动。
【议学活动一】(搜集展示)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侵犯我国国家利益的事件?请制作相关材料,上台展示。
该议学活动意在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学生需要通过网络、书籍等媒介,寻找侵犯国家利益的事件。活动主旨是让学生在搜集展示的过程中培养体验感,从而激发爱国情感。
(二)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及动手等能力,引导其做到知行合一。因此,笔者设计了如下两个议学活动。
【议学活动二】(商议整理)根据课本及相关情境材料商讨并整理捍卫国家利益的原因。
该议学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整理能力,学生需要在熟悉课本知识的前提下阅读材料、寻找关键词。
【议学活动三】(制作展示)学生制作、展示爱国T恤,用行动表达爱国之情。(事先创设议学情境“某品牌服装印不当图案”,提问:“你怎么看待这件衣服上的图案?”然后出示网友对此事件的言论材料,再提问:“从网友的言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相关事件,决定自己动手在一件白色T恤上绘制爱国图案。由此,学生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爱国,得到了情感的升华。
(三)注重辨析能力的培养
开展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下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该课中,笔者特意设计了小组辩论活动。
【议学活动四】分组辩论。辩题为“先有国后有家还是先有家后有国”。
该活动有一定的思辨性,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知识、技能、经验和素材,解决辩题。通过辩论,学生加深了对国家利益的理解,锻炼了思维能力,激发了爱国情感。该活动能够打通议题、情境、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议中学、学中议。
四、学科任务驱动下的思维培养
具备价值性和科学性的学科任务,能使议题有议的导向性,培育学生的思维素养。教师既要通过主干知识建构和重难点突破,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又要运用解析、推理、论证等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复杂推理、真实探究和创新思考解决情境问题,实现价值性和学科性的统一。
(一)完成价值性的任务,实现学科价值的认同
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需要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而完成具有挑战性和导向性的学科任务,能实现学生对学科价值的认同,体现学科的价值导向功能。
在“生活中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子议题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描述“某品牌服装印不当图案”这一情境,从而体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增强对政治认同的理解;在“为什么要捍卫国家利益”子议题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根据课本所述及其提供的情境材料商讨论证捍卫国家利益的原因,从而树立家国情怀,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如何捍卫国家利益”子议题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爱国T恤的方式,将自己的爱国情感付诸行动,应用在自身的学习生活之中,从而用行动表达爱国情感。
如此,在对议题展开描述、论证、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基于真实生活情境,认同国家利益、爱国情怀、中华文化,从而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完成科学性的任务,实现学科思维的培养
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学科任务,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学科育人功能。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具体包括价值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四类[3]。笔者由此规划了该课的子议题及其情境、活动、任务、思维、价值等设定(详见表1)。
表1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子议题及其情境、活动、任务、思维、价值等设定
如在完成实践性任务“制作爱国T 恤”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生成多种方案,引导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绘制有创意的图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完成辩论性任务“先有国后有家还是先有家后有国”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相互提问、回答,权衡利弊,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充分调用自身掌握的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进行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进而达成议题目标。
综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采用议题式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养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达成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议题式教学是适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值得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尝试、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