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汉石渠阁收藏之档案文献考证

2023-06-01卢诗佳杨洋边晓红马光华

兰台内外 2023年1期

卢诗佳 杨洋 边晓红 马光华

摘 要:汉未央宫建筑群遗址位于西安市西北部,为进行市级课题研究,赴该地进行调研与考证,且检索文献后认为:建筑群中之高台建筑石渠阁,为西汉时代的国家(皇家)图书档案馆。西汉初年,其所收藏档案文献主体为“汉军入关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臧之”,该档案文献为司马迁撰写《史记》起了重要的助力作用,且对西汉治理国家及军事行动方面起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及数据支持作用。石渠阁“砻石为渠以导水——防火防盗”,时为图书档案馆建筑一伟大之创举!未央宫的总体设计与建筑特色颇具匠心,皇宫中有前殿——办公处,还有娱乐生活处——沧池、椒房殿,更有文化设施——天禄阁、石渠阁等国家图书档案馆。

关键词:石渠阁建筑艺术;“御史律令图书臧之”;未央宫规划;“砻石为渠以导水”;“沧池”之水

在中国,图书馆与档案馆有着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为进行课题研究,作者亲赴西汉国家图书档案馆遗址——位于西安市西北的原汉代长安城未央宫内北侧的石渠阁、天禄阁等地。石渠阁,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在此任职太史令,其收藏丰富的图书档案资料是否为司马迁创作经典名著《史记》提供了资料上的帮助?该档案文献资料出自何处?石渠阁为收藏所得档案资料而建,还是为宫殿必有的文化设施而建?为此,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及文献检索。

此外,图书档案馆建筑及周围的环境规划,也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独到艺术特色的见证,未央宫及其石渠阁、天禄阁规划艺术与建筑文化,也是我们探讨研究的对象。

一、石渠阁:西汉国家图书档案馆

学部委员刘庆柱及史念海教授等专家曾亲赴实地,对汉未央宫建筑群及所属石渠阁、天禄阁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汉时未央宫是大政朝会之所”“汉未央宫还有石渠、天禄二阁,是专门储藏皇家图书的地方”;何清谷整理、校释的《三辅黄图校释》认为“三辅黄图卷之六,阁,即楼阁……用于藏书、远眺、游憩”。几位专家的观点道出了汉未央宫及天禄、石渠两阁之图书档案馆职能及重要的历史地理及文化等价值。

实地调研及检索文献且综合分析后认为:汉高祖7年(公元前200年)由丞相萧何主持建造、杨城延(总工程师)总体设计的未央宫建筑群,其位于北面的石渠阁、天禄阁,均为西汉时代的国家(皇家)图书档案馆。

二、未央宫与石渠阁、天禄阁规划艺术

刘庆柱进一步研究认为,“未央宫……北部是皇宫中的后宫区,后宫区以北为文化设施区” “前殿北邻为椒房殿和掖庭,它们属于后宫代表性建筑。后宫位于前殿之北,这与周制是相同的……后宫之北是皇室的文化性建筑,如天禄阁、石渠阁、承明庐等”。

请看图1,该未央宫建筑群中,石渠阁、天禄阁位于前殿(皇帝召见大臣处)及椒房殿北边,分别坐落于东西两侧。椒房殿为嫔妃及宫女生活之处。

上述专家观点和文献检索及调研,基本定论:未央宫建筑群为西汉之辉煌建筑,其中的石渠阁、天禄阁,位于未央宫建筑群之北,两阁东西相望,大体平行,具有独到的规划艺术。

三、汉石渠阁:“砻石为渠以导水”“防火防盗”的“高台建筑”——国家(皇家)图书档案馆建筑的进一步完善

1.“砻石为渠以导水”——“防火防盗”

陈直教授研究认为:“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砻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

上述说明了石渠阁“砻石为渠以导水——防火防盗”,此乃图书馆建筑较前朝之一伟大进步!且为西汉图书档案馆建筑之“创新点”,并依此命名。

档案学教授周雪恒也有相同观点:“所以称石渠阁,是因其建筑特点得名,在阁周围以磨制石块筑成渠,渠中导入水围绕阁四周,对于防火防盗十分有利。”

2.石渠阁还为“高台建筑”

石渠阁遗址处卧式碑文之考古及方位等方面记载:“7號遗址(石渠阁遗址)是一处高台建筑遗址……地面之上尚存有夯土台基,高8.74米,台基底部东西长77米,南北宽65米;地下部分的夯土基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83米。这里曾出土“石渠千秋”文字瓦当……”

再请看《调查报告》:“石渠阁遗址位于未央宫前殿西北……夯土台基残高8.74米,东西80米,南北100米。”

学部委员刘庆柱的考古研究:“据刘庆柱调查,此遗址今存夯台基南北长六十五米,东西宽六十七米,台顶高约八米……”

对以上进行分析比较:三者学术观点略有分歧。

以上可看出,未央宫的总体设计与石渠阁的独到建筑特色,都有颇具匠心的设计文化与规划艺术。

四、“石渠阁砻石为渠以导水”之“水源”考

“石渠阁砻石为渠以导水”之水源于何处?实地调研、检索文献及综合分析后认为,其水源于“沧池”,以“沧池之水”绕流“石渠阁之渠”。古文献《雍录》记载: “石渠阁……《雍录》云,‘石渠阁砻石为渠以导水。以水经约其地望,则沧池在未央西南。此之为渠,必引沧池下流,转北以行成其为渠也。 ”

清代毕沅所作《关中胜迹图志》所绘《汉长乐未央宫图》也佐证了这一论点(见图2)。

古文字文献与绘图文献均证明了“石渠阁渠之水源,源于‘沧池”。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著“图3”,“沧池”之水未流经石渠阁,此点有误。而图1手绘图参考了图3而作,也出现了上述差误,但图1手绘图标明了天禄阁与石渠阁之位置等。清代毕沅所绘《汉长乐未央宫图》也有差误,“沧池”应在前殿之西南。实地调研已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之绘图亦证。

五、石渠阁所收藏之档案文献

1.石渠阁所收藏之档案文献

据古文献《汉书﹒萧何曹参传》记载,“萧何,沛人也……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务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臧之”。

即刘邦率汉军进入咸阳后,诸多将领去抢夺金银财宝(美女),而萧何独自去“搜救”了秦大量的档案资料及图书资料,而这些资料,之后都存入了萧何所主持建造的西汉国家图书档案馆——石渠阁。

分析认为:汉初,石渠阁所收藏的图书档案文献,主体为萧何“搜救”的秦图书档案文献。

调研行至石渠阁遗址,所立碑刻文献载:“石渠阁内收藏着入关时所得秦之图籍……著名学者刘向也曾在此讲论五经。”

这段碑刻文献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石渠阁内收藏着(刘邦率军)入关时所得秦之图书档案,更进一步论证了笔者的观点。

(2)图书馆学、目录学家刘向,曾在此讲论五经。

2.石渠阁为收藏所得档案资料而建,还是为宫殿必有的文化设施而建?

(1)为保存这些“搜救”到的图书档案资料,而建造了石渠阁。

周雪恒教授有此观点,他认为“汉代对收藏前朝的档案专门修建阁库,并注意了保护的特定要求”;杨小红亦有相同观点,“修建石渠阁的目的,就是为收藏刘邦军进咸阳后萧何收集秦朝的图籍档案”。

(2)宫殿必有的文化职能设施——图书档案馆

作为完整的、系统的、多职能的中央宫殿,图书档案馆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职能部门,档案是伴随着国家产生的,有了国家就有了政府及军队、法庭、监狱等,国家的政令、法律以及军队的命令、法庭(衙门)的判决书等均形成了各自系统的档案。因此,(图书)档案馆是国家及各级部门不可或缺的。或者说,国家是档案产生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文字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不可或缺的条件……国家需要有文字记录作为管理国家和交际的工具,于是产生了文书,保存起来便形成了档案”。

3.石渠阁所收藏之档案文献的价值与作用

(1)为司马迁撰写《史记》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

无论是司马迁、司马光,还是刘知几、章学诚,在编修史志、编纂史料、阐发史学理论中都直接接触、运用到档案史料……《史记》在创作的过程中一方面曾接触、运用了大量的档案史料……“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意即“抽引”“缀集”、利用了大量皇家档案。

曹之教授也有近似的观点:“司马迁撰写《史记》成功的原因……博览群书(含档案),为撰写《史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那些秘不示人的档案材料他都有条件翻阅。”

石渠阁遗址所立碑刻文献,也记载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大量参考了这里的图书档案资料。

(2)对西汉治理国家及军事行动起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及数据支持作用

石渠阁所收藏的档案及图书文献——“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这些政治、法律、历史、军令、户籍、财政等方面的档案及图书,对西汉治理国家、军事行动等方面起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及数据支持作用,“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这批档案对汉王朝的巩固与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萧何首先抢救和收藏秦朝中央保存的地图、律令、户籍等档案文献……可知汉初统治者从中了解到全国地理区划、财政、人口等情况,作为制定国策的依据。

六、因未央宫等规划建造与“搜救”秦之图书档案等功绩,刘邦对萧何的称赞

因萧何“搜救”秦之图书档案资料,后又规划建造华丽壮观的未央宫及天禄阁、石渠阁等以显西汉之重威,“夫天子四海为家,非(显)壮丽,无以重威”“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因此,受到了汉高祖刘邦的称赞, 据《史记﹒高祖本纪》载:“夫运筹策帷帐之中……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七、结语

经实地调研及文献检索、多学科考证等,综合分析后认为:汉未央宫建筑群由萧何约汉高祖7年(公元前200年)主持建造,设计者(总工程师)为杨城延。其中的石渠阁、天禄阁位于该建筑群北侧,均为“高台建筑”,两阁东西相望,大体平行,为西汉国家图书档案馆,“律令图书藏之”。“砻石为渠以导水——防火防盗”为石渠阁“创新性”建筑特色,也为其较前国家图书档案馆之更加完善点。石渠、天禄两阁,先后有著名學者司马迁、刘向、刘歆等在这里任职,并进行过多项学术活动,多部经典文献在此编撰、诞生。

调研分析后认为,未央宫的总体设计与石渠阁的独到建筑特色,都有颇具匠心的设计文化与规划艺术。皇宫中有前殿——办公处,有娱乐生活处——沧池、椒房殿,还有兵器库——国家防御能力见证,更有文化设施——天禄阁、石渠阁等国家图书档案馆。

绕流石渠阁之水,源为“沧池之水”,此之为渠,必引沧池下流,转北以行成其为渠也。

调研分析后认为:萧何“搜救”的档案及图书文献,都存入了他主持建造的西汉国家图书档案馆——石渠阁, 这些档案文献的价值与作用,一是为司马迁撰写《史记》起了重要的助力作用; 二是对西汉治理国家及军事行动等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及数据支持作用……

对于未央宫及其石渠阁、天禄阁建筑群文化遗址,政府及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等有关设计建筑规划部门现已开始进行开发、保护、复建等工作,作者杨洋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史念海.河山集九集[M].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史念海,萧正洪,王双怀.陕西通史——历史地理卷[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刘庆柱.汉长安城未央宫布局形制初论[J].考古,1995

[5]陈 直(校证).三辅黄图校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6]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大遗址保护调研报告(一)——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清)毕沅.关中胜迹图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大遗址保护调研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武警上海总队医院经济管理科;3.西安图书馆;4.西北大学图书馆)

基金项目:市级课题(副省级课题),西安市2016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名称:西安文化资源在当代教育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新研究——以“农家书屋”及各类文化遗址等方面探析,项目编号:16Y86。

作者简介:卢诗佳(1988—),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档案资源利用与档案学研究;杨洋(1987—),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边晓红(1973—),女,汉族,陕西榆林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通讯作者:马光华(1960—),男,回族,陕西西安人,本科,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档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