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视角下加快北京“两区”建设的思考
2023-06-01彭波陈奇曾莉雯
彭波 陈奇 曾莉雯
摘 要: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全球贸易萎缩,经济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疫情带来的外部需求正在消退。在困难的外部环境下,北京“两区”建设目标的实现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面临难得的机遇。文章阐述了北京“两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及目标特色,从3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对北京“两区”建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从7个方面提出加快北京“两区”建设的思考:更好地发挥北京对资源的集聚作用,开放引导改革、改革促进发展,立足于促进国家整体的产业升级,促进消费升级和经济内外均衡发展,通过主动扩大进口促进出口,充分利用市场过剩驱动创新,完善政府与市场有机互补关系。
关键词:国际贸易视角;“两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开放战略;历史机遇
中图分类号:F719;F7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3.03.03
“两区”1建设是在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政策部署。对北京市而言,这是中央支持北京市开放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国家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赋予北京市的重大历史机遇,北京市自身也将从中获得重要发展动力。
一、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两区”建设强调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而对外开放的具体政策实施及其成效极其依赖于国际形势。当前,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贸易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复杂、严峻的时期,这必然深刻影响到“两区”建设的发展。
(一)全球贸易形势日益严峻
美国次贷危机(简称“次贷危机”)是全球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次贷危机之前,全球每年贸易量增长约达经济增速的两倍左右。在次贷危机之后,全球贸易显著放缓,国际贸易增量落后于经济增速。2008年至今,全球并没有真正走出次贷危机的影响,相当大程度上只是依赖于现代货币理论(MMT)指导下的货币扩张,才得以维持经济社会的基本稳定。西方主要国家的政策主导趋向也在逐渐发生转变,由大力推动经济全球化自由化,逐渐转向“逆全球化”和区域化。同时,西方主要国家对我国深化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也由欢迎和推动转变为排斥和抵制,甚至“脱钩”和联合围堵,我国对外开放形势面临日益严峻的压力。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险峻。2022年10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贸易统计及展望》报告指出,预计2022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3.5%,而2023年该数据将仅增长1.0%,远低于此前估计的3.4%,更远低于2021年的9.7%。2022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指出,预计2023年全球贸易增速为2.5%,比2022年4月预测低1.9个百分点。可以预见,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及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将会显著放缓。
(二)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拜登政府上台之后,继承具有“新冷战”性质的特朗普主义基本方向,延续特朗普对华政策的主要遏制性内涵,持续对我国强化贸易战,同时继续在高科技领域推进对我国的“精准化脱钩”。美国对我国的遏制,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外部发展环境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中美博弈的进程将可能决定宏观经济及全球资本的流向,决定世界历史未来的长期走向和人类的命运。
(三)疫情带来的外部需求正在消退
新冠疫情暴发之后,为了对冲疫情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世界各国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扩张政策。自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带来的全球货币扩张影响,国际购买力强劲。出口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2020年和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按人民币计算分别同比增长4.0%和21.2%,按美元计算则分别增长3.6%和30.0%。2但随着欧洲冲突加剧、全球通货膨胀和供给端不确定性增强,疫情带来的货币扩张需求消退,这种情势正在发生变化,并将给我国的出口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以欧洲国家为代表)因正常生产受阻而增加对我國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因全球购买力下降,对我国商品的需求相对减少,两种对立趋势相互抵消,以负面影响为主,我国未来外贸增速或将放缓。
2023年1月,海关总署公布的我国2022年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全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外贸质量有所提升,但全球通货膨胀及国外货币紧缩导致外部需求下降、外部竞争加剧等风险与挑战不断增多。2023年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6%,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连续3个月低于50%,这意味全球经济偏弱运行。从2022年全年看,在疫情、通货膨胀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下,2022年全球制造业需求收缩压力持续加大,全球制造业呈现波动下行趋势。2023年2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美洲制造业PMI为47.7%,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环比下降,连续3个月运行在50%以下,再次刷新自2020年6月以来的最低纪录;欧洲制造业PMI为49.1%,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但仍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称,20国集团(G20)中越来越多国家的制造业PMI数据降至收缩区间。多数主要经济体疲弱,经济活动收缩,通货膨胀仍居高不下。
上述数据表明,全球经济运行偏弱,美洲和欧洲的制造业仍处于收缩区间。为了应对外部需求减弱,我国自身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型,由以出口导向为主、进口替代为辅,转向进出口兼用互补。在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同时,我国经济对内循环的依赖将显著增强,内需重要性提升。
二、北京“两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及目标特色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提出:“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这为北京“两区”建设奠定了基调,指引了方向。
(一)北京“两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十四五”开局起步,北京市将把推进“两区”建设作为发力点、重头戏,蹄疾步稳,突出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特征,推动构建京津冀協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以首善标准搭建立体化开放体系,探索形成“北京样板”。
“两区”建设是北京市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突破点。北京市拥有丰富的政治、经济、智力资源,在促进改革开放的政策设计和引领创新开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我国未来的整体发展来说,“两区”建设不仅是单纯打造区域性亮点,更是立足于助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高起点向前推进,为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探路先行。
(二)北京“两区”建设的目标特色
2020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指出,北京市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健全以贸易便利、投资便利为重点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制度体系,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风险防控有力有效,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提供更强的示范引领。”“到2030年,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资金跨境流动便利、人才从业便利、运输往来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基本建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服务业经济规模和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1]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总体目标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要求,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2]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强化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优势能力,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实践经验,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营商环境优异、创新生态一流、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国际经济交往活跃、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2]强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同北京市改革的联动,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具备条件的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围内全面实施,并逐步在北京市推广试验。[2]
“两区”建设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是按照行业推进开放,可以理解成纵向的;自贸试验区是按照区域打造开放集成的高地,横向推进,互促共进。”[3]横纵联合、条块结合,形成北京“两区”建设独特的格局。[3]“‘两区建设,就要做到园区开放和产业开放。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推动贸易、投资和人才流动自由化便利化,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特色是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开放。”[3]
北京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北京市将聚力抓好“两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累计形成近200项全国首创性、突破性开放创新举措,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事项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精简各项证明材料等。推进“两区”建设是实现北京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要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投资贸易服务体系,还要探索实施供地、融资、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配置的突破性政策。
三、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对北京“两区”建设的影响
北京“两区”建设的本质是建立高于一般性开放的开放新格局,以北京市为中心,带动全世界优质资源的高效流动与合作。当前,国际格局急剧变化,对北京“两区”建设必然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北京“两区”建设也将反馈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各国贸易“脱钩”及产业链供应链内化带来不利影响
一方面,近年来,美国联合其盟国,对我国发动了集中在高科技领域上的贸易“脱钩”,阻碍国际资源的流动,实施了诸如将我国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扩大技术出口的管控范围,增加供应链内我国企业的审查条款,限制签证办理等措施。另一方面,当前国际局势日益不稳定,各国都在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内化,不利于国际分工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这些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北京“两区”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我国对国际优质要素的吸引力上升
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市场的行为,加剧了国际市场的风险,阻碍了国际资本的流动。相比之下,我国则充分保障国际优质要素的安全,对全球要素的吸引力显著上升。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引资规模稳步提升。2023年1月,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 326.8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折合1891.3亿美元,增长8%),保持稳定增长。在2022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首次突破万亿元高基数基础上,我国吸引外资实现稳中有增、量质齐升,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6.1%,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例达26.3%,较2021年提升了7.8个百分点。3
(2)高技术产业成重要拉动点。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449.5亿元,同比增长28.3%,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例达36.1%,较2021年提升了7.1个百分点。带动吸收外资的质量进一步提升。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引资分别增长49.6%和21.9%,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等领域引资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了35.0%和26.4%。4在2021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我国能够取得这一增长实属不易。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49.6%,表明外资更愿意流向我国的高技术制造业。4
(3)外资主要来源地投资普遍增长。韩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分别增长64.2%、52.9%、40.7%和16.1%。分区域看,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对华投资分别增长92.2%、17.2%和8.2%。52022年12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简称“中国贸促会”)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贸促会对160多家在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进行了快速调研,调研结果显示,99.4%的受访外资企业对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前景更有信心。5
(三)北京市对外开放取得优异成绩
在复杂的贸易形势下,北京市依旧取得不错成绩:1.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2022年,北京市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值达3.64万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19.7%;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8.7%,较2021年提升0.9个百分点;对全国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19.9%,居全国首位。[4]随着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向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4]2.新一代技术领域贸易额表现亮眼。科创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新一代技术领先发展。北京市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升创新链、延伸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深度培育高精尖产业新动能,在新征程上迈出新步伐。北京海关全力打造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六位一体“芯”模式,全力支持重点产业优进大出,推动出口结构向产品质量、高附加值增长转变。2022年前10个月,北京市进口半导体制造设备143.5亿元,增长40.1%;出口集成电路214.2亿元,增长35.8%。[5]
在“两区”建设的带动下,2022年1—11月,北京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72.3亿美元,同比增长14.6%,高于全国增速2.4个百分点。“两区”建设以来,北京市已累计形成80余项突破性政策,180余个标志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经验案例30余项。[6]
四、立足國际经贸形势变化加快“两区”发展建设的思考
面对全球经济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我国应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等制度创新打造自身优势,集聚更多国际优质资源要素,促进自身发展,更好地迎接挑战。同时,在步入新发展阶段之后,我国应通过服务业扩大开放等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而北京“两区”建设目标是成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标杆,在全国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笔者从国际贸易视角对加快北京“两区”建设提出相关思考。
(一)更好地发挥北京市对资源的集聚作用
应立足于北京市的首都地位,加快北京“两区”建设作为北京市高质量发展“五子”联动中的关键一环,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和产业集成,有效吸收聚合优质资源,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北京市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可以通过不断改革,促进创新,让北京市的科教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并引领全国科技创新发展,并将成果与经济社会进步充分结合。目前,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产出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为保持并促进科技成果的稳定输出和高效转化,还需要北京市从资金支持、法律保护等方面确保诸如国际孵化平台等科技创新载体的高效、长久、稳定地运行。[7]
服务业扩大开放应结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作为我国首都及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应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形成高精尖产业结构。通过服务业扩大开放,吸引国外高端服务业进入,优化北京市产业结构。同时,通过进口技术复杂度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与北京市当地的科研力量相结合,加强政府、院校和企业合作,促进北京市及全国高端制造业生产率提高。打通引进人才的全流程,提供人才创业服务。建立多重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办公、展览和信息交流场地,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并强化信息对接能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扩大辐射范围,增强都市圈的影响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我国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竞争格局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市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之一,对全球资源要素的流动同样影响巨大。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国际政治经济深层逻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及调整,全球优质资源急于探求新的流动方向。北京市应充分发挥其作为我国首都对全球资源的吸引力及推动力优势,瞄准国际市场,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协作;抓住百年未有之契机,夯实自身发展基础,进一步强化作为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之一的地位,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二)开放引导改革,改革促进发展
应立足北京“两区”建设的本位,不断扩大开放,以开放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改革。通过改革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因素,不断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综合活力,紧紧把住改革的龙头,通过改革促进发展。
近年来,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初,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改革支撑开放,开放促进发展。1978年,我国进出口占世界的比重还不到1%,出口只占0.75%。6对于那个时候的我国而言,外部的市场近乎无限大,融入国际市场就能取得很大的发展。到2000年,我国出口占世界的比重达到了3.9%,相对于1978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外部市场仍很广阔。6加入WTO之后,我国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2021年,我国进口和出口占世界的比重分别达到11.9%和15.1%,出口扩大正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6当下,我国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已经相当困难,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改革与开放仍应齐头并进,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在逐渐转变为开放倒逼改革、改革促进发展,改革对于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越来越重要。
应从顶端构架入手,通过制度变革及格局的建构,引领全球价值链的成长。北京市当前及未来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开放引导改革,改革促进开放并且重于开放。主要依靠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全面提升,而非开放;主要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增长,而以外生动力为辅。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作用已经越来越小,未来甚至可能会转化为负面影响。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嵌入西方发达构建的全球体系当中,在国际经贸格局当中总体上是接受者的角色。而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我国应主动发力整合全球资源,积极谋求全球要素商品的定价权。北京“两区”建设将持续为我国在新发展阶段中的改革和开放措施创新输出可供借鉴的优质范例。
(三)立足于促进国家整体的产业升级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有明显差别,其中服务业的比例远高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国际国内的历史发展经验表明,单纯依靠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和发展难以直接推动经济快速成长。北京市自身空间有限,对外开放难以直接作用于产业跃升,但有利于促进制度的变迁、交易成本的降低,提升经济效率和人民的生活满意程度,促进国家整体的产业升级,从而推动北京市的经济增长。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不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北京市的营商环境得到了优化。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北京市营商便利度分数由2016年的62.87上升到了2020年的78.2。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促进服务产品和服务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另外,法治建设更加规范,金融服务领域不断创新,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国内的经济发展、国内人才质量逐渐赶近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有部分领域超越国际先进水平。不能寄希望于通过扩大对外开放直接提升北京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应从以下3个方面发力:其一,通过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国外优质资源及先进理念的输入,刺激国内创新;其二,促进国内外资源及市场对接,实现规模效应,国内外协同发展;其三,通过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打通经济运行中的难点、堵点,提升国内管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国内外信息沟通交流的创新服务平台[7],提升北京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扩大经济效益。
新冠疫情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全球格局,未来全球优质的资本和人才向我国汇聚的趋势不断加强。2021年,北京市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0.4亿美元,占38.8%,增长25.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1.2亿美元,占26.5%,下降7.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4亿美元,占13.1%,增长40.0%。[8]北京市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扩大结合对外商直接投资吸引力的增强,促进北京市及全国的产业升级,大有可为。
(四)促进消费升级和经济内外均衡发展
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双升级”,二者均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服务业发展可以促进消费提档升级和经济内外均衡发展。消费与生产并重,而消费提档升级又有利于经济内外均衡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破局定局。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万亿元,与2021年基本持平。其中,新型消费发展态势较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进一步提升,达到27.2%。实体零售保持增长,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增长1%,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消费体验不断提升。升级类消费需求加快释放,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93.4%。
服务消费成为我国消费持续扩张的重要带动力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0 645元,比上年增长17.8%,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4.2%,比2013年提升4.5个百分点,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52 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9]其中,服务出口25 435亿元,增长31.4%;服务进口27 548亿元,增长4.8%。服务进出口逆差2113亿元。[9]作为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生活服务业,服务消费的提质扩容为消费提档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服务性消费额增长13.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 867.7亿元,增长8.4%。[9]当前,居民消费的特点已经从模仿型、跟随式、满足基本需求的消费逐步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特别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消费需求快速增加,而且可挖掘的潜力巨大。但这些领域的调整升级特别是供给的结构升级,仍明显滞后于消费变化。加快北京“两区”建设,能够切实提升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我国当前及未来所提倡的消费提档升级,应该是有益于国民身心健康的,消费应该被视为对国民身心成长的投资,而非单纯的消耗。消费与生产应被视为一组循环关系,从两端同时作用于消费者及社会肌体,共同促进国民的高质量健康生活和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增长。我国应该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全球要素和商品服务,提升国人的消费水平并促进其身心成长,更好地帮助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保障全球经济平衡稳定。这当然不是北京市可以单独实现的,但是北京市可以在理念上引导这一进程。
(五)通过主动扩大进口促进出口
以进口促出口,进出口共同促进发展。1978年我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国出口仅占世界份额的0.75%,外部市场近乎无限大。到2021年,我国出口占世界的份额已经达到15%以上 ,进一步扩大显然存在困难,高速增长更是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内需,以进口促进出口,成为我国下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撑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国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我国提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之间不是隔离孤立的,而是协同并进、共同发展的,稳定活跃的国内市场与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互为基础、互相促进,两者缺一不可。我国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必将进一步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高质量构建,有利于全球经济的恢复、稳定与发展,推动全人类更加坚实地朝向建设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前景迈进。这也是以制度型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涵之一。
北京市在我国的进出口格局当中具有较为突出的特殊性。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出口显著大于进口,而北京市进口总额常年是出口总额的3~5倍。2022年,北京市进口3.06萬亿元,增长25.7%,占全国进口总值的16.9%,比重较2021年提升2.9个百分点;出口5890亿元,下降3.8%,仅占全国出口总值的2.5%。[10]北京市常年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是地区资源禀赋相对匮乏且资源消耗高,以及居民消费能力强,如居民对进口的品质要求较高。在进口总额结构中,北京市主要以资源型的大宗商品进口为主。2022年,北京市能源产品进口1.65万亿元,增长43.5%,占地区进口总值的54.1%,上拉地区进口整体增速20.6个百分点,对北京市进口增长贡献率达80.3%。[10]同时,北京市消费也在持续发力,升级潜力巨大。2021年消费进口为3326亿元,较十年前增长了64.8%,以乘用车、医疗用品等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增长明显。北京海关首创跨境电商“免税保税跨境电商相衔接”模式,消费品进口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北京市在以主动扩大进口促进出口方面,可以发挥特别突出的作用。具体来看,北京市可以通过部分区域的免税降税促进海外消费的回归,还可以通过积极举办进口博览会或者进口产品直播等来挖掘和引导高质量消费需求。
(六)充分利用市场过剩驱动创新
市场经济的根基在于市场,没有市场就谈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缺陷是有效需求不足、市场过剩,这将阻碍经济增长,甚至导致经济危机。解决或者缓解市场过剩的根本之道在于发展,市场结构的调整能够有效缓解市场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加入世界市场,这极大改变了市场结构,不但促进了我国自身的发展,也有效缓解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西方借苏东剧变之机,又一次极大地促发展和壮大了其市场和经济规模。21世纪初,我国加入WTO,再一次从供求两端扩展了国际市场的空间与深度,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当前,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科技革命迟迟未能有效驱动经济的成长,全球经济日益陷于存量竞争的格局当中,生产过剩问题愈演愈烈。近年来,西方国家通过现代货币理论指导下的货币扩张缓解需求不足,以维持经济增长。与西方相比,我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最为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不能走通过货币扩张缓解市场过剩却不断损害产业基础的道路。北京市应该借助“两区”建设,主动利用当前国内外相对过剩资源,鼓励社会综合创新,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这不仅能够促进北京市的发展,进而拓展到全国范围受益,同时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平衡稳定与发展。
(七)完善政府与市场有机互补关系
政府与市场是驱动经济发展与创新突破的双轮。市场并非总是最优,完全的市场化也不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强调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有机互补关系。政府不仅仅是市场的补充,两者之间更是相辅相成的。对于经济社会的健康成长而言,政府与市场缺一不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当前,全球市场处于困境当中,其根本原因是市场活力不足,应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的干预一方面缓解了经济危机,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市场的自我调整,延长并加剧了危机。正是因为各国在面对经济困难时日益频繁且深入地干预,阻碍了市场的调整,也阻碍了创新。面对这样的困境,不同国家情况不同,解决之道也各不相同。就我国而言,应不断提升政府的效率,更好地引导市场调整,指引市场的发展方向,实现政府与市场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北京“两区”建设充分体现了我国现发展阶段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展的一个突出方向。政府立足于市场机制,充分关注市场信号,在市场的基础上发挥作用,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更好地促进市场及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总体上,北京“两区”建设是我国改善政府与市场关系,促进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展的一个有益探索,其不但有利于北京市的发展,也为我国及世界的发展探索新路,夯实长期综合健康发展的基础。
五、结语
北京“两区”建设立足于改革开放大局,是我国国家整体发展在国际新形势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当中的重大决策,纲举目张,引领北京市加快发展提升,同时推动国家在整体上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回应中国在发展当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在全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中实现自身更快、更好、更大的发展。
注释:
1. “两区”是指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简称“服务业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北京自贸试验区”)。
2.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1-01/14/content_5579875.htm),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2-01/15/content_5668472.htm)。
3. 数据来源:商务部(http://perth.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302/20230203391044.shtml)。
4. 数据来源:中新网(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49421/49554/wz49556/Document/1735988/1735988.htm)。
5.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302/08/t20230208_38380851.shtml)。
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的批复[EB/OL].(2020-09-07)[2022-12-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9/07/content_5541291.htm.
[2] 國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EB/OL].(2020-09-21)[2022-12-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9/21/content_5544926.htm.
[3] 朱竞若,王昊男.北京—聚力“两区”建设 高起点向前推进[N].人民日报,2021-03-28(01).
[4] 马婧.二〇二二年外贸发展跑出“加速度”—北京进出口规模创新高[N].北京日报,2023-01-30(02).
[5] 北京海关.今年前10个月北京地区外贸增长19.3%[EB/OL].(2022-11-17)[2022-12-20].http://shantou.customs.gov.cn/beijing_customs/434766/434768/4684178/index.html.
[6] “两区”建设成效显著,北京去年前11月实际利用外资172.3亿美元[EB/OL].(2023-01-28)[2023-02-10].http://kfqgw.beijing.gov.cn/zwgkkfq/ztzl/lqztkfq/kfdtkfq/202301/t20230128_2907720.html.
[7] 伊彤,李宪振,常静.“两区”建设背景下北京国际孵化平台创新要素集聚路径研究[J].科技智囊,2022(09):11-18.
[8]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03-01)[2022-12-20].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203/W020220527569515066130.pdf.
[9]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02-28)[2022-12-20].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202/t20220228_1827971.html.
[10] 北京海关.2022年北京地区外贸增长贡献率居全国首位[EB/OL].(2023-01-30)[2023-02-10].http://beijing.customs.gov.cn/beijing_customs/434766/434767/4821378/index.html.
Thinking 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National Service Industry
Expanded and Open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Zone and China
(Beij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in Beij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eng Bo Chen Qi Zeng Liwen
(Chinese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Beijing,100710)
Abstract:At present,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is complex and volatile,global trade is shrinking,economic growth is slowing,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is escalating,and external demand brought by the pandemic is fading. Under the difficult external environment,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goal of“national service industry expanded and open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zone and China(Beijing)pilot free trade zone”in Beijing is faced with both severe challenges and rare opportunities.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and targe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national service industry expanded and open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zone and China(Beijing)pilot free trade zone”in Beijing,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national service industry expanded and open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zone and China(Beijing)pilot free trade zone”in Beijing from three aspects. On this basis,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thinking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national service industry expanded and open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zone and China(Beijing)pilot free trade zone”in Beijing from seven aspects:it should give better play to Beijings role of resource agglomeration,guide reform by opening up,promote development by reform,promote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of the country as a whole,promote consumption upgrading and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side and outside,promote export by actively expanding imports,make full use of market surplus to drive innovation,and improve the organic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perspective;Construction of“national service industry expanded and open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zone and China(Beijing)pilot free trade zone”;High-quality development;The opening strategy;Historical opportunity
作者簡介:彭波,男,1973年生,博士,研究员,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研究方向:金融、外贸、经济史。陈奇,男,1997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曾莉雯,女,1999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