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23-05-31陈蕊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游戏化课程开发策略教学思考

陈蕊

摘   要:幼儿的思维意识更多的是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在游戏中会不知不觉地去探索知识、建构经验;或者遇到问题与挑战时,也能在游戏的驱使下,产生内在动力,主动进行探究或者交流,幼儿园课程整体实效性相应得到提高。在“去小学化”背景下构建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教师应围绕“儿童发展与游戏精神”,充分开发和利用有效资源,设计、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给幼儿带来更多学习路径,促使其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从而获得更多体验和经验。

关键词:幼儿;游戏化课程;教学思考;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03-0018-03

游戏化课程是将游戏精神贯穿于课程之中,让幼儿在自由自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建构、获取经验、得到学习与发展的课程形式。游戏化课程的落脚点是课程,但逻辑起点仍是游戏。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无压力地与环境互动,探索周边材料的各种可能性,并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同伴、教师交流。这就为教师捕捉幼儿兴趣和需要预设活动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课程的自然生成创造了条件。趣味性的课程知识,可激发幼儿深入学习与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其能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利于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也是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有效路径。教师在合理运用游戏化教学的同时,也要与教学创新进行有效结合,给幼儿带来较好的游戏学习体验,让幼儿园的游戏更有意义。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建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教学规划,充分发掘幼儿生活中潜在的课程元素和教育价值,融入更多游戏化的教学资源,提升游戏化课程的适宜性和实效性。

一、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教学思考

游戏化课程教育理念的融入能够为幼儿园课程质量带来积极影响。游戏化课程是预设与生成活动的有机结合,幼儿参与其中,既可以受预设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导向,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又享受着游戏的乐趣,从而激发出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时,游戏成为了课程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促使幼儿从“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游戏化课程通过一定的课程因素跟幼儿喜欢的游戏因素有机结合,使来自外部的课程要求转变为幼儿自身的活动要求,使幼儿在被动变主动的活动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游戏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体现出寓教于乐的原则。为了给幼儿提供更为适宜的游戏化课程和游戏化环境,教师需要观察和读懂幼儿的游戏行为,善于从游戏中捕捉与课程目标相关、与幼儿发展需要相应的内容;从教育实际情况出发,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围绕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展开多元化、生活化、自主性的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让幼儿可以在其中参与不同的游戏项目,这样就能够获得思想品质、启蒙知识、身体素质、生活能力等多维度的综合性教育。

二、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开发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竞赛游戏,提升幼儿自主性

新课程教育理念一再强调自主性的培养。竞赛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顺应幼儿的天性,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通過合作竞赛游戏的巧妙设计,可以触发幼儿的内在潜力,使其获得愉快的内心感受,进而更加专注、投入地参与活动,有助于学习品质的形成。比如,以“增强幼儿合作性”为目标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捡拾落叶,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树叶接龙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将树叶连接最长的小组获胜,幼儿在互相协助、积极配合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可以参与制作游戏材料,还可以自己制定或者修改游戏规则,增强游戏体验。经过幼儿讨论,确定了新的游戏规则,比如哪个小组采集的树叶种类最多为胜,还有哪个小组采集的树叶标本最完整为胜等方式,由此来促进合作意识的养成。利用竞赛游戏可以把幼儿全部热情都调动起来,提升幼儿的自主性,从而促进其生命健康成长。

(二)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幼儿思维空间

幼儿园时期的儿童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并且对环境有较强的探索欲,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进行融合,可有效丰富教学资源。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用正确的态度面对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开发。信息技术展现的资源具有直观性和丰富性,能够带给幼儿更加新奇的游戏体验,拓展幼儿眼界,拓宽幼儿思维空间。教师可以在教育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生活场景,创设互动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如在开展“神奇的仿生学”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将蜘蛛、章鱼、蜻蜓、蝙蝠等形象展示出来,再根据幼儿的猜想,依次把仿生学产品展示出来,让幼儿欣赏大自然生物和仿生物品之间的共同点,感受人类伟大的智慧,萌发对仿生发明的兴趣。幼儿通过观察、竞猜、辩论、揭晓答案等环节,好奇心一步步被激发,探索欲望一步步被点燃。对仿生学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幼儿利用搜集到的仿生产品开展游戏,如吸盘球、羽毛球拍等,并尝试创作仿生产品,这一环节让活动室里充满欢声笑语,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丰富了知识、获取了经验。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幼儿活动范围具有局限性,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信息化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条件下的物理限制,让幼儿得以积累更多的优质经验。

教师应与时俱进,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掌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技巧,结合幼儿学习特点和生理特点,开发出适宜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服务于幼儿园游戏化课程。

(三)加强民间游戏创新,丰富幼儿生活

民间游戏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具备灵活便捷、实践性强的特点,能够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体能、智力、社会交往等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并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悠久、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很多民间游戏被忽视、被遗忘,逐渐淡出幼儿园教育视野。民间游戏的玩法众多、内容丰富,涉及到幼儿园五大领域,如果在充分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结合幼儿需要和时代要求进行改编和创新,可以作为游戏化课程的主要构建元素。笔者曾引导班级幼儿对打陀螺游戏进行了创新玩法的探索,实现了民间游戏与科学领域的融合。打陀螺游戏有的地方称为“抽木牛”,传统玩法就是用鞭子抽打“木牛”使之快速旋转。幼儿在熟练掌握玩法之后,在木牛上面贴上了绘有不同颜色的圆形卡片,木牛旋转之后,会看到颜色混合后的变化。幼儿在不停地探索中发现“当卡片颜色占有面积不同时旋转出来结果不一样”“不同配色的卡片旋转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等,游戏兴趣和探究欲望不断增强。民间游戏不仅是户外活动中的“专利”,在区域活动中、过渡环节中、集中教育活动等一日生活环节中,都能运用或者创新运用民间游戏。

(四)借助绘本活动,增强幼儿体验

绘本构思巧妙、画面生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深受幼儿喜爱,借助绘本中可利用的价值点开发游戏化教学活动,可以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为幼儿营造更为丰富的活动情境和游戏环境。例如在迎新年主题活动中,可以师生共读《欢欢喜喜过大年》《团圆》《过年啦》等绘本,然后根据绘本中的画面信息或者故事情节创设环境,开展猜灯谜、打灯笼等迎新年民俗游戏活动。为了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可以和小朋友分享《幼儿园的一天》《魔法亲亲》《我不想离开你》等绘本,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制作绘本中的小动物头饰,模仿绘本中的情节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幼儿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利用绘本资源拓展游戏化课程,应基于对绘本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大量阅读绘本、研读绘本理论书籍以及和同伴分享绘本阅读感受,都是促进教师解读和开发利用绘本的最佳途径。

游戏化课程是游戏与课程的整合。要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教师是关键。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将教育意图隐含在游戏中的能力,将课程的内容置于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之中,使幼儿在作用于环境和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对幼儿发展的日常观察与评价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读懂幼儿游戏行为,并从游戏中捕捉与课程目标相关、与幼儿需要相匹配的实践要素。教师要随时掌握幼儿兴趣与喜好的变化,进而保证游戏教学的丰富性。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针对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玩法等进行创新,构建师幼合作的游戏新模式,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游戏教学的丰富性和教学有效性,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结语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教学活动,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健康成长。游戏化课程的开展,迎合了幼儿活泼好动和不受拘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能激发幼儿深度学习与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和体验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遵循幼儿学习规律,充分考虑幼儿成长需要,结合园所实际开发利用多种游戏资源,多角度探究高质量游戏化课程构建与安排,优化幼儿园教育环境、提升园所课程质量。

參考文献:

[1]贾彬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上旬),2019,8(05):133.

[2]史   娜.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J].新课程研究(下旬),2022,(03):93~95.

[3]黄小莲.和而不同: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20,(01):65~68.

猜你喜欢

游戏化课程开发策略教学思考
乐趣中学习,玩乐中吸收
乐享童年的乡村生活课程建构探究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实施策略
“游戏化”课程中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旅游开发ASEB分析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