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变迁及其对学术期刊的启示

2023-05-31张威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

[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作者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由线下逐渐转移到线上,从网上查询投稿信息并获取投稿途径成为作者了解学术期刊,向学术期刊投稿的首要选择。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作者更愿意采用多种方式获取投稿途径并进行投稿。在新媒体时代,作者投稿形成了以电子邮箱投稿和在线投稿系统为主,新媒体投稿和传统纸质投稿并存的局面。文章立足于作者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调查,探究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变迁对学术期刊的启示:学术期刊需要多途径发布期刊信息,加强与作者互动,做好内容服务。

[关键词]学术期刊;投稿信息;获取方式;方式变迁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学术期刊需要改变传统的纸媒形象,开展媒介融合探索,提高内容质量,做好学术传播,提升期刊影响力,顺应时代发展。一方面,学术期刊需要了解作者群体的基本信息,与作者建立有效连接,保证期刊稿件的“源头活水”,使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作者获取期刊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他们投稿途径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文章基于作者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调查,探究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变迁对学术期刊的启示,以助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一、作者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调查

笔者通过电话采访、邮件往来、面谈等方式,立足于所在出版单位的期刊刊群的作者情况,对发表过文章的23—60岁的作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最近发表文章的获取投稿途径的载体,统计他们在不知道投稿途径情况下的查找方式。调查取样总数为228人,其中23—28岁的有60人,29—38岁的有66人,39—49岁的有72人,50—60岁的有30人,涉及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在校研究生、科研人员等,且调查不考虑职业因素对作者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影响。因此,笔者获得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参与调查的群体在最近一次获取投稿途径的载体方面,50—60岁的作者有47%通过纸刊获取投稿途径;39—49岁的作者有28%通过微信获取投稿途径;29—38岁的作者有44%通过熟人获取投稿途径;23—28岁的作者有62%通过微信获取投稿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50—60岁的作者倾向于从纸刊获取投稿途径,29—49岁的中青年作者获取投稿途径的各类载体相当,而23—28岁青年作者更倾向于从微信获取投稿途径。参与调查的群体在不知道投稿途径情况下的查找方式方面,有66%的作者表示会通过百度进行搜索,有26%的作者表示会通过纸刊进行查找,有23%的作者表示会通过微信进行搜索,有26%的作者表示会通过知网进行搜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百度搜索是作者投稿途径获取的主要方式,而通过纸刊查找、微信搜索和知网搜索的作者比例则相当。笔者还对40岁以上的部分作者进行访谈,发现他们在利用网络之前主要从熟人处获取投稿途径和通过纸刊获取投稿途径,在利用网络之后,他们获取投稿途径逐渐转为网络搜索和熟人推介。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数据是有交叉的,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群体有42%的作者会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查找方式。

二、新媒体时代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变迁

(一)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新形式

在利用网络之前,作者主要通过纸刊(主要来源于图书馆、工作单位或个人订阅)获取学术期刊的投稿途径,认为从纸刊上获取的投稿途径真实可信。传统的查询投稿途径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作者直接翻阅有关的学术期刊;二是作者查阅《中国报刊大全》《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纸本期刊检索工具书;三是作者通过熟人打听[1]。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标志着我国正式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一年是中国开启互联网时代的元年[2]。1994年,中国互联网蹒跚起步,在2000年之后,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達74.4%[3]。在新媒体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作者投稿方式由线下逐渐转移到线上,作者也多从网上查询投稿信息。百度搜索的出现为广大作者的投稿途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搜索引擎上查找学术期刊的投稿途径逐渐成为主流方式。然而,海量信息充斥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从搜索引擎获取投稿途径的方式可信度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学术期刊的官方网站和中国知网等逐渐成为可信度高的投稿途径获取方式。《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每天有10.1亿用户登陆微信[4],且微信在所提供的海量信息上明显标识“官方”和“个体”的字样,可更好地服务用户。由此,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服务为广大作者提供了另一种获取投稿途径的可信方式。笔者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阶段与调查结果结合起来,分析作者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变化,如图1所示。

(二)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新局面

在利用网络之前,作者主要是邮寄稿件或直接到学术期刊编辑部投稿。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作者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由线下逐渐转移到线上。先是电子邮箱投稿兴起并成为主流,然后随着各学术期刊在线投稿系统及其数据库在线投稿系统上线,电子邮箱投稿和投稿系统在线投稿成为作者向学术期刊投稿的主要方式。进入新媒体时代,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速崛起,部分学术期刊积极设立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我要投稿”栏目,其中提供投稿途径获取方式或者投稿链接,作者点击投稿链接即可转到在线投稿系统。作者可通过新媒体进行投稿,但以新媒体进行投稿的方式仍在探索发展阶段。从表1和图1分析可得出结论,作者投稿途径获取方式呈现多元丰富的新局面。

(三)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新隐忧

当前,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丰富了作者的投稿途径获取方式,让作者投稿方式发生了变化,为作者投稿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也存在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利用网络之前,作者主要通过查阅学术期刊、询问熟人或者电话咨询学术期刊编辑部等方式来获取投稿途径。在应用网络之后,作者侧重借助搜索引擎搜索学术期刊的投稿电子邮箱或在线投稿系统。例如,大部分作者通过百度搜索学术期刊的投稿途径,并认为百度搜索结果中排名第一的即是学术期刊的官方投稿途径,这种惯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作者陷入虚假信息的泥沼。因为部分人利用百度的竞价排名,或网站流量排名等手段,将他们精心设计的投稿方式放置在百度中搜索排名靠前位置[5],制造虚假投稿途径,这对作者和学术期刊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如何使作者规避投稿途径的虚假信息,便捷地获取正确的投稿方式,都值得学界、业界和相关各方深入思考和展开研究。可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投稿途径获取方式凸显新隐忧。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投稿途径获取方式呈现新形式,形成新局面,也凸显新隐忧。从以纸刊为主的传统投稿途径获取方式到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为主的投稿途径获取方式,再到以新媒体为主的投稿途径获取方式,作者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选择自主性增强,可选择面拓宽,投稿选择途径获取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具有丰富性,呈现融合并存的新形态。作者也更愿意采用多种方式获取真实可信的投稿途径。这种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作者选择合适的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成果,也对学术期刊如何有效发布投稿信息,发掘实力作者,吸引优质稿源产生重要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变迁对学术期刊的启示

高质量的稿件是学术期刊的“源头活水”,也是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提升的根本。一方面,作者需要正确便捷地获取投稿途径,包括学术期刊编辑部的联系方式、投稿方式等,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提高辨识能力,有效选择投稿途径获取方式。另一方面,学术期刊需要与作者建立连接,主动、多渠道地发布期刊信息,加强与作者互动,做好内容服务,促使作者将优质学术成果刊发在学术期刊上,从而促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一)多途径发布期刊信息

在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在线上和线下进行有效的信息发布是扩大自身传播力、宣传力,提高社会认知度的重要方式。由图1可知,当前,作者投稿途径获取方式主要通过百度搜索,占比为66%。因此,学术期刊需要聚焦百度搜索,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学术期刊应发挥学术共同体等各方合力,既借助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规制和监督在百度搜索上的相关信息发布,也敦促百度搜索完善相关信息监督与核查机制,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搜索排名,从而满足作者获取投稿途径等信息需求。第二,学术期刊要做好在百度搜索上的宣传工作。一是学术期刊要立足于自身官方网站,发挥官方网站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百度搜索上明显标注官方网站字样,以强化作者识别能力,帮助作者获取正确投稿途径。二是学术期刊要及时编辑和持续完善自身在百度百科里的内容。三是学术期刊需要补充和完善在百度搜索上各种论坛、贴吧、百度知道等板块的相关信息。此外,学术期刊应构建作者投稿途径获取方式的网络体系和线上途径,主要包括在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投稿平台建立相应链接,及时更新线上投稿指南;与中国知网加强合作,上传期刊原版目录页,并建立期刊主管、主办、出版单位的链接,为作者提供投稿途径;及时更新维护期刊官方网站,建立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网上交流平台。同时,学术期刊也应持续发挥线下途径的作用,以纸刊的信息发布为根本,通过熟人推介,利用会议、活动进行推广和宣传,使作者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投稿途径。

(二)加强与作者互动

在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应借助线上和线下渠道,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加强与作者互动,密切和深化与作者的关系,既注重前期与作者建立连接,又侧重后期与作者开展互动交流。学术期刊与作者的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术期刊需要做好内容,定期更新,扩大传播范围,强化期刊特色和标识,便于作者识别与聚焦期刊,并通过各平台和方式及时查看和回复作者的留言,满足作者获取投稿途径的需求。例如,学术期刊可定期更新在中国知网、百度贴吧、百度百科、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上的信息,便于作者关注期刊最新动态和发展情况。二是学术期刊要通过有效的方式积极与作者进行联系和沟通。一方面,学术期刊可以建立与作者交流的社群,借助群公告等功能有效发布期刊信息,并通过社群积极与作者互动,打造圈层,使作者产生归属感。另一方面,学术期刊可以鼓励编辑与作者围绕具体稿件情况展开交流,以形成良好的期刊形象,让作者愿意向身边的人推介期刊。此外,学术期刊还需要树立用户思维,强化互动交流意识,以帮助作者获取投稿途径为切入点,逐渐积累和形成优质作者群。

(三)做好内容服务

做好内容服务才是根本。首先,学术期刊要凸显自身特色,明确属性定位、研究领域、出版格式规范、选题范围、特色栏目、文章写作风格等。也就是说,一本期刊刊发的文章就具有这本期刊的特色和明显的内容与形式标识,便于作者识别、了解并选择是否投稿。其次,学术期刊作为专业领域的学术成果传播者,应做好内容服务,这也就要求期刊的内容专业、有益,即对专业领域来说,学术期刊出版的内容应是优质的,对目标读者来说,其出版的内容应是有益的。只有专业、有益的内容,才能吸引优质的作者和稿源。最后,学术期刊要通过为作者获取投稿途径服务,为作者发表和传播学术成果服务,为作者实现文章价值和积累个人学术成就服务,塑造良好的期刊形象。同时,学术期刊也要通过收稿、审稿、编辑、校对或退稿等流程工作,认真对待和尊重作者及其稿件,为作者提供及时的帮助和良好的建议,给作者留下良好的投稿体验。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通过网络获取有效信息成为人们的诉求。当前,作者投稿途徑获取方式的变迁为学术期刊带来诸多启示。一方面,作者需要找准投稿途径获取方式,实现稿件的有效刊发。另一方面,学术期刊需要与作者建立连接,吸引优质稿源,实现高质量发展。两者的有效互动交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学术出版生态。

[参考文献]

[1]陆宝益,宋蓓玲.论网上投稿信息及其利用[J].现代情报,2004(01):18-21.

[2]苏丹.互联网:踏浪前行风正劲[EB/OL].(2018-12-10)[2023-01-20].http://www.nipso.cn/onews.asp?id=44564.

[3]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2022-09-01)[2023-01-20].http://www.gov.cn/xinwen/2022-09/01/content_5707695.htm.

[4]2018年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每天10.1亿用户登陆微信[EB/OL].(2019-01-10)[2023-01-20].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9-01/10/c_137732668.htm.

[5]谢文亮.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必须重视投稿方式的宣传[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04):511-514.

[作者简介]张威(1987—),女,安徽阜阳人,广西期刊传媒集团编辑。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学术期刊的版式设计
二维码在科技类学术期刊中应用的思考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