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措施
2023-05-31王潘婷谢家迅
王潘婷 谢家迅
摘 要:贷后管理属于贷款业务的关键环节,是规避和降低信贷风险的重要方式,表示贷后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了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程度和质量,决定了商业银行能否保持正常经营发展。为此,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含义及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主要问题,最后总结了加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措施,以期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引导商业银行规避运营发展风险,从而实现较为长远的运营与发展。
关键词:贷后管理;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5-0000-00
引言
商业银行运营发展面临着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环境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等多种风险,想要在这些风险中获得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便需要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具体来讲,商业银行需要保持对贷后管理的足够重视,避免出现重业务轻管理的情况,并且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解决现存贷后管理问题,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否则不但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经济收益,还会导致银行直接破产,可见规避贷款业务风险的重要性。
1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含义及必要性
1.1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含义
贷后管理指的是银行从发放贷款资金到回收贷款本金和利息的管理行为,具体包括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管理、贷后检查、档案管理等[1]。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确保贷款业务安全进行、规避贷款风险等运营发展风险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学的贷后管理才能够为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营发展提供保障。如果商业银行存在为了获取更多经济收益而忽略贷后管理的情况,必然会增加不良资产占比,可见商业银行有必要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1.2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必要性
第一,商业银行能够通过贷后管理准确掌握和控制各项贷款业务和运营发展资金,从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业务的发生概率。第二,商业银行能够通过贷后管理降低金融案件发生概率,从而保持银行的有序运营发展,避免贷后管理水平不佳导致的刑事案件,不但能够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信誉损失,还能够避免出现违法行为[2]。第三,商业银行能够通过贷后管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因为银行和企业、个人之间的贷款信息是不对称的,银行需要通过调查才能够掌握贷款业务申请企业、个人的还款能力、资产情况、负债情况,如果商业银行无法准确掌握这些信息,便会在贷款业务中处于劣势,从而增加不良资产及金融案件发生概率;部分贷款业务申请企业、个人为了获得贷款,可能会出现隐瞒不利信息、将贷款资金作为他用、逃避银行监管等情况,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贷后管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概率,及时发现投机取巧的企业和个人,在环节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同时,还能能够推动良好信贷环境构建。
2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主要问题
2.1缺乏健全贷后管理制度
部分商业银行并未就贷后管理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贷后管理工作存在流于形式、不够严谨、无章可循等问题。具体来讲,部分商业银行现行管理制度无法满足贷后管理实际需求,导致贷后管理人员缺少足够的贷后管理意识和贷后管理依据,使得贷后管理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尽管商业银行设置了贷后管理制度,但是贷后管理人员在实际贷款业务办理及贷后管理过程中却存在没有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的情况;例如,在风险预警处理方面,贷后管理人员缺乏对于风险预警处理的实际理解,只是按照相关制度固定完成基本信息核对工作,实际上并不能完成对风险的准确核对及解决,也不在意信息获取是否及时、风险防范是否到位、风险防范措施是否有效。部分商业银行未针对可贷款企业和个人建立贷后管理档案,或者是没有按照既定规范标准进行贷后管理档案管理,都会给档案查找和应用造成困难,从而降低贷后管理效果[3]。
2.2贷款风险分类不够合理
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是商业银行展开贷后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后续制定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依据,如果贷款风险分类不够合理必然会降低贷后管理效果。具体来讲,部分商业银行尽管针对贷款风险分类制定了相应制度,但是却存在制度规范与《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规定不符的情况,或者是并未满足原则设置的最低要求,导致商业银行得到的贷款风险分类结果与市场存在差别。部分商业银行并没有形成关于贷款风险分类的明确标准,例如,未明确规定贷款抵押品种类、数量、资产占比等信息,未明确规定贷款业务申请企业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提交范围、时间、质量等信息,导致贷后管理人員无法科学完成贷款风险分类工作,致使贷后管理缺少依据。商业银行运营发展目标为获得经济效益,在实际贷款业务办理及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扩大贷款风险的情况,导致部分非常规贷款风险缺少分类依据。
2.3风险预警机制不够科学
尽管商业银行会构建风险预警机制,但是或多或少存在风险预警机制不够科学的情况。具体来讲,部分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存在动态性不足问题,即通过机制无法完成对各项风险的有效监管及预防,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应用的风险预警模型不够精确,无法实现对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另外,即使是风险预警机制较为完善,贷后管理人员在实际贷后管理过程中也会出现过于依靠经验的情况,从而增加了由于经验误判导致的放贷款风险。部分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存在系统性不足问题,即风险预警无法与贷后管理实现紧密连接,这便令风险预警机制设置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和意义;从贷款业务全过程角度来讲,贷后管理属于贷款业务的一项环节,应当与贷前调查、贷中审核等工作融合到一起,从而做到相互依靠、成为整体,如果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只考虑了贷后管理工作需求,必然会出现问题。
2.4贷后检查存在明显问题
贷后检查对于贷后管理十分重要,表示商业银行需要从贷后检查角度展开相关管理,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商业银行存在重视贷前检查、轻视贷后检查的情况,从而导致了贷后检查问题[4]。具体来讲,部分商业银行应用的贷后检查方法效率较低,并且存在形式化、流程化问题。例如,大部分贷后检查工作由客户经理负责,但是客户经理日常还需要负责维护客户关系、发放贷款、回收贷款本金和利息等工作,难免会在贷后检查时出现不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而导致贷后检查不到位。客户经理往往会按照客户信用等级进行贷后检查,检查内容主要为企业财务报表、个人银行流水等是否能够达到信贷标准、是否满足贷款应用方向等;但是企业财务报表、个人银行流水均存在造假的可能性,在未经过注册会计师审核的情况下,并不能作为贷后检查的绝对依据。如果商业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也会降低贷后检查质量和效率,同时导致贷后检查不到位问题。
3 加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措施
3.1健全贷后管理制度
为了系统解决贷后管理制度不完善问题,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应用先进贷后管理制度。
具体来讲,商业银行可以应用“贷管分离”管理制度,即设置专门的工作岗位、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完成贷后管理工作,确保贷后管理与其他贷款业务工作岗位的分离,确保贷款业务办理与贷后管理的独立性,使得贷后管理形成与其他贷款业务管理工作的明显划分,并且规定贷后管理不受到银行领导的干预。事实证明,上述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贷后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能够实现对于贷后管理工作的细化,同时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但可以及时将贷后管理信息反馈给上级部门,还能够实现对于其他部门工作的监督管理,从而降低道德问题发生概率。
商业银行可以应用“垂直扁平化”管理制度,首先,商业银行需要构建险管理委员会,使其成为贷后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贷后管理政策、检查贷后管理质量等工作。其次,商业银行需要构建“专家型”管理制度,即聘请行业专家担任贷后管理指导职位,使得这些专家能够参与到贷后管理工作中,不但能够提高贷后管理专业程度和技术水平,还能够减少管理层对于贷后管理的干预,确保贷后管理的中立性和权威性,从贷后管理角度降低金融案件发生概率。再次,商业银行需要规定各个部门工作责任,例如,授信管理部门负责监测及计量贷款业务风险、制定贷款风险决策、与存在问题的贷款对象进行沟通。最后,商业银行需要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并且确保风险管理部门只对上级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而不是对部门领导人负责,从而确保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避免受到其他人员的干扰。
商业银行可以应用“三位一体信贷评估”管理制度,即开展对贷款申请对象的信贷评估、授信评估、贷款评估,从而做到对贷款对象的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信贷评估内容主要为贷款申请对象的经济效益、经营情况,目的是确定其信用级别;授信評估内容主要为贷款申请对象的最高授信额,需要基于其信用等级确定;贷款评估内容主要为是否为贷款申请对象提供贷款业务,需要基于其贷款风险确定。针对新建企业,商业银行一般以贷款评估为主,从而实现对于贷款对象贷款风险的全面分析,做好对于贷款对象信用等级的准确界定。目前,国外有很多大型银行都会设置自己的“三位一体信贷评估”管理制度,表示我国商业银行同样有必要采取此项制度,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形成贷后管理政策,真正降低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资金安全程度。
3.2强化贷款风险分类管理
商业银行只有强化贷款风险管理,才能够为贷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讲,商业银行可以强化对于贷后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能够真正掌握各项贷款风险分类标准,避免出现分类模糊、分类不规范等问题,从而提高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准确程度,充分发挥其在贷后管理中的作用。并且贷款风险分类及管理对于贷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较高,商业银行有必要开展对贷后管理人员会计、金融、计算机、法律、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项专业培训,确保每位管理人员都能够掌握专业的分类知识和技能[5]。
商业银行可以设置贷款风险分类监管岗位,并且要求监管人员直接对管理层负责,因为现阶段贷款风险分类工作主要由工作人员完成,而人的判断及选择难免会受到主观思想和道德的影响,通过监管能够降低人为因素对于贷款风险分类的影响。
商业银行可以加大对贷款业务申请对象信贷资料收集和审核力度,具体包括担保资料、抵押资料、基本信息、财务报表等,只有确保信贷资料的完整程度和真实程度,才能够确保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科学进行。
商业银行可以强化对于贷后管理风险文化的建设,使得每位员工都能够意识到贷后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贷后管理效果及贷后风险预防成果直接关系到了商业银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将这种风险意识带入到各项贷后管理工作环节中,长此以往,便能够形成一种优秀的积极的企业文化。例如,商业银行需要在内部开展对于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政策宣传,使得每位贷后管理人员都能够自觉落实政策,避免工作人员出现对于贷款分风险分类管理的错误认知。商业银行需要巩固提高资本收益率的核心经营理念,商业银行与其他银行性质不同,需要以盈利为运行目的,如果长期不能获得经济效益,必然会被行业所淘汰;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引导贷后管理人员将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与提高资本收益率联系到一起,从而在贷后管理过程中贯彻以效益为目标的根本理念,设身处地地分析商业银行在行业中的所处地位,从而更好地完成各项贷后管理工作。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需要展示出人本化理念,对内需要切实关注员工的利益和需求,带给员工归属感;对外需要保持对客户的尊重和重视,并且有意识引导客户培养诚实守信行为。
3.3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文提到的风险预警机制问题,商业银行业可以按照常规风险预警机制构建流程,审核现行风险预警机制存在不足,并且做出针对性完善。 商业银行制定的风险预警机制既需要满足国际惯例及国家标准,又需要符合银行的实际贷后管理需求。商业银行既可以选择借鉴发达国家风险预警模型,也可以选择自行探索适合的风险预警模型,从而构建针对性更强的风险预警机制。
具体来讲,商业银行可以按照如下流程构建风险预警机制:①确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既可以选择定量指标又可以选择定性指标,需要视银行获取各项指标数据的难易程度而定,既需要设置政策相关宏观指标,又需要设置贷款业务申请对象经营情况相关微观指标;②确定预警阀值,即各个指标的界限,需要在满足国家指标界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及经营理念对指标界限进行相应调整;③为了确保指标数据获取及时程度和准确程度,需要选择科学的数据处理工具,实现对所需数据的有效筛选及处理,从而为风险预警提供参考依据;④设定灯号,通过灯号代表风险预警级别,例如,蓝灯预警表示贷款风险正常,绿灯预警表示贷款风险较低,黄灯预警表示贷款风险中等,红灯预警表示贷款风险较高,使得贷后管理人员能够结合风险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及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可以按照如下流程构建立体式贷后预警模式:①商业银行需要强化与税务部门、工商部门、检查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从各个部门中获取关于贷款业务申请对象的信息,以此来提高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程度;还可以构建信息共享系统,使得贷款业务申请对象的账户情况能够及时在各个部门之间实现传递;②商业银行需要构建相应的风险计量模型,通过模型展开对贷后风险的准确预测及分析,充分发挥先进科学技术在贷后风险预警中的积极作用;③商业银行需要在内部构建例会制度,定期组织贷后管理人员举办会议,共同分析及讨论贷后风险,并且将重大风险上报给上级部门,从而获取上级部门关于贷后风险管理的意见;④商业银行在贷后风险评价过程中需要保持严谨的基本原则,从而做到对风险信号的科学预警、对贷后风险的及时处理,针对已经出现损失的贷后风险,则需要及时进行干预,从而尽量将贷后风险损失降到最低;⑤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完善贷后预警模式,因为贷后风险形成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贷款对象经营情况、经济政策调整、担保人担保能力变化等较多事宜,只有不断发现和解决现有贷后预警模式的漏洞,才能够真正推动贷后管理工作向精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4做好贷后检查工作
考虑到贷后检查对于贷后管理的重要程度,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做好采购检查工作。
具体来讲,商业银行可以完善贷后检查制度。例如,通过“双人经办”制度确保贷后检查结果的真实程度,并且上级部门需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管理人员是否按照既定标准进行贷后检查,以此来降低管理人员帮助贷款对象逃避责任情况的发生概率。通过縱向监管机制确保贷后检查工作的独立性,确保贷后管理不存在腐败问题和危机隐患。通过责任追究制度能够及时确定异常贷后检查责任人,不但能够提高贷后检查问题解决效率,还能够完成对责任人的相关惩处;并且当各个贷后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得到确定之后,能够提高其完成工作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推动管理人员不断改善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了确保各项贷后检查制度的执行效果,同时避免贷后管理人员导致的人为失误,需要开展对贷后检查的科学监督,确保每位管理人员都能够按照既定制度完成各项工作;监督工作需要有具体监管人员完成,为了确保监管人员工作质量,需要强化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得监管人员能够适应宏观经济政策变化、贷后管理风险规避需求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监管工作。
商业银行可以提高贷后检查规范程度。例如,明确规定贷后检查时间、周期、频率、程序、标准,并且做到一视同仁,避免贷后管理人员出现徇私枉法行为,管理层则需要不定期抽查贷后检查标准落实程度。明确规定贷后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贷款对象贷款应用方向是否与合同一致、各项业务操作是否符合法律条款规定、授信申报方案中的持续条件是否保持落实,抵押物是否出现贬值情况等,明确掌握每个贷款对象的财务情况。提高贷后检查的细化程度,即针对具体贷款对象、贷款业务、贷款产品应用相应的贷后检查策略,因为不同贷款对象存在的贷后管理风险不同,贷后检查方向及内容自然不同,通过针对性贷后检查往往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检查效果,贷后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中外合资企业的流动资产情况,重点关注一般客户的融资方向及抵押情况,重点关注集团企业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联情况;不同信贷产品的风险控制需求不同,贷后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固定信贷产品的现金流评估是否科学、本金是否到位,重点关注流动信贷产品是否存在挪用贷款问题、贷款对象的现金流变化。
4 结论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对于贷款业务而言十分重要,为了规避各项接待业务风险、解决相关贷后管理问题,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健全贷后管理制度、强化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做好贷后检查工作等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措施。可见商业银行需要转变传统的贷后管理观念,有效处理贷款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真正将贷后管理作为运营发展的重点工作完成,积极面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做到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及潮流。
参考文献:
[1]王子渊.浅谈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贷后管理的重要性及改进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6):16-17.
[2]梁学军.关于加强国内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思考[J].科技风,2018(14):209.
[3]方云玲.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在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21(1):53-57.
[4]黄卉.信用风险管理:误区、问题和改进——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农银学刊,2016(3):14-17.
[5][1]张秀萍. 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研究--以工商银行为例[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简介信息]王潘婷(1989—),女,汉族,新疆库尔勒人,学士,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巴音郭楞分行,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贷后管理;谢家迅(1988—),男,汉族,新疆库尔勒人,硕士研究生,新疆绿洲大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级畜牧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及土壤改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