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殖密度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3-05-31吴洪华

黑龙江水产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长率草鱼饵料

吴洪华

摘要:该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的养殖密度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00尾规格一致、体格健康的草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00尾鱼。各组草鱼的养殖密度依次设定为10kg/m3(试验1组)、12kg/m3(试验2组)、14kg/m3(试验3组)和16kg/m3(试验4组)。试验养殖周期为56d。试验结束,检测各组草鱼的增重率、饵料系数、特定生长率、成活率等生长性能数据。结果表明,试验3组草鱼的试验末体重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草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草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草鱼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而养殖密度对成活率、肝体比和脏体比指标未产生显著性的影响(P>0.05)。试验结果说明,草鱼的养殖密度为14kg/m3时,草鱼的生长性能效果表现最佳。

关键词:S965.112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中国主要的、产量较大的淡水养殖鱼类品种之一,具有营养丰富、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等优点[1-2]。养殖密度影响着鱼类机体生长发育、采食、饵料利用等方面。适宜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水产生物的养殖经济效益及生产效益。当养殖密度过大时,鱼类个体之间会竞争活动空间及饵料,产生嚴重的应激,导致鱼类机体生长受阻,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而养殖密度过低时,会导致鱼类饵料的浪费、利用率较低,提高养殖成本,降低养殖的经济效益[3-6]。因此,该试验以草鱼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的养殖密度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草鱼最适的养殖密度,为草鱼的科学、高效养殖及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及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

试验用草鱼购自当地水产养殖场,体重约为5.5g,体况良好,健康无病。

1.2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1200尾草鱼,按照单因素实验设计,将草鱼分成4组,每组300尾草鱼。各组草鱼的养殖密度依次设定为10kg/m3(试验1组)、12kg/m3(试验2组)、14kg/m3(试验3组)和16kg/m3(试验4组)。网箱大小为1.0m×1.0m×1.0m。试验养殖周期为56d。试验结束,检测各组草鱼的增重率、饵料系数、特定生长率、成活率等生长性能数据。

试验草鱼的基础饵料以豆油和鱼油为脂肪源,以豆粕、鱼粉、棉籽粕、菜籽粕等原料为蛋白源。各种饵料原料粉碎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直径为1.0mm的颗粒饲料。试验草鱼的饵料原料组成和营养成分含量见表1。

1.3 养殖管理

试验开始前,对养殖使用的网箱进行消毒处理。试验草鱼先放入网箱中驯养14d以适应养殖环境,再进行正式试验。各组草鱼按照不同的养殖密度进行饲养。每日草鱼被投喂2次饵料,分别在8:30和18:00,投喂的饵料量为草鱼体重的3%~4%。每日记录草鱼的采食量及健康状态。试验期间,水温保持27 ℃,溶氧浓度大于4mg/L,氨氮浓度小于0.06mg/L,pH值约为7左右。

1.4 生长性能的检测

试验开始第1d和试验结束时,称量各组草鱼的体重,测量体长,每组挑选10尾草鱼进行解剖,采集肝脏和内脏称重,用以上数据统计分析增重率、成活率、饵料系数、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等数据。

1.5 数据分析

试验草鱼的生长性能数据先使用Excel2016进行简单的统计整理,之后使用SPSS22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分析,使用LSD两两比较,P<0.05表示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不同的养殖密度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如表2所示,由表2数据可见,试验3组草鱼的试验末体重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草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草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草鱼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而养殖密度对成活率、肝体比和脏体比指标未产生显著性的影响(P>0.05)。结果表明,草鱼的养殖密度为14kg/m3时,草鱼的生长性能效果表现最佳。

3 讨论与分析

水产生物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是衡量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7]。研究发现,水产生物的养殖密度有一个阈值,当养殖密度大于阈值时,水产生物的生产性能逐渐下降[5]。该试验中,当草鱼的养殖密度为16kg/m3,草鱼的生长性能呈现下降趋势,当养殖密度为14kg/m3时,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饵料系数达到最佳效果。当养殖密度为16kg/m3时,可能是由于养殖密度过大,限制了草鱼的活动空间,并增加了竞争饵料的压力,导致草鱼生长受限[8]。肝体比和脏体比数据可以反映鱼类机体对饵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情况,而养殖密度与二者成反比,本试验中,养殖密度未对肝体比和脏体比产生显著性的影响,表明养殖密度对此两种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董立学等[9]研究表明,不同的养殖密度对草鱼的生长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养殖密度为11kg/m3和16kg/m3时,草鱼的生长性能明显优于21kg/m3。此结果与该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可能是因为养殖草鱼的初始体重不同有关。因此,在草鱼实际养殖生产中,应根据草鱼的体重选择适合的养殖密度,争取养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 结论

该试验条件下,养殖密度为14kg/m3时,草鱼的试验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数据最好,草鱼的生长性能效果表现最佳。

參考文献:

[1]罗红,刘乐丹,赵永锋,等.2022年我国草鱼主产区养殖情况及市场预测[J].科学养鱼,2022(10):7-10.

[2]温利,田明礼,安玥琦,等.不同养殖模式对草鱼的营养与食用品质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1(03):244-251.

[3]赵鸿昊,夏建国,李大鹏.不同的养殖密度及投喂模式对草鱼肌肉品质和代谢调控的影响[C].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第十五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综合摘要;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三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中国生理学会会议论文集,2019.12:42.

[4]赵鸿昊.养殖密度和投喂模式对草鱼肌肉品质和代谢调控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9.

[5]陈洁.养殖密度对草鱼脂肪蓄积、脂肪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8.

[6]刘志强,朱晓鸣,韩冬,等.投喂频率和密度对网箱养殖草鱼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及应激反应的影响[C].第九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会议论文集,2013.11:273.

[7]张晓,梁萌青,卫育良,等.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氮排泄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21,42(1):74-83.

[8]李大鹏,庄平,严安生,等.光照、水流和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稚鱼摄食、行为和生长的影响 [J].水产学报,2004,28(1):54-61.

[9]董立学,解绶启,周亮,等.饲料蛋白源和养殖密度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23,47(2):217-226.

Effect of culture density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WU Honghua

(Suzhou City Yongqiao District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Suzhou 234000, Anhui China)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ure densitie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In the experiment, 1200 grass carp of uniform size and healthy bod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of 300 fish each. The culture density of each group was set at 10kg/m3(test group 1), 12kg/m3(test group 2), 14kg/m3(test group 3) and 16kg/m3(test group 4) in turn.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the growth performance data such as weight gain rate, bait coefficient, 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survival rate of grass carp in each group were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d-test weight of grass carp in test group 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est group 1 (P<0.05), the weight gain rate of grass carp in test group 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est group 1 (P<0.05),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grass carp in test group 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est group 1 (P<0.05), the bait coefficient of grass carp in test group 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est group 1 (P<0.05), and the culture density did not affect the survival rate, liver-to-body ratio and dirty-to-body rati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lture density of grass carp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urvival rate, liver-to-body ratio and dirty-to-body ratio (P>0.05). The test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grass carp showed the best growth performance results when the culture density was 14 kg/m3.

Keywords:culture density; growth performance;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猜你喜欢

生长率草鱼饵料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香饵
日本落叶松以林分平均木材积生长率代替林分蓄积生长率可行性验证
海南省马占相思生长率模型研建
屋檐下的小草鱼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基于海南省连清资料建立松树和橡胶树材积生长率模型
秘制饵料
草鱼“四大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