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3-05-30卢甜甜高雪毛升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历史

卢甜甜 高雪 毛升

摘 要:中国梦作为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既为高校思政课发挥立德树人功能价值提供内在动力,又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新发展方向。中国梦融合了新时代的丰富元素,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促进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换。

关键词:中国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课程改革;地位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513(2023)-01-83-06

中国梦是基于对历史的全面考量和对现实的深度思考提出的,是对青年一代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价值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中国青年是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实现中国梦将是一场历史接力赛,需要当代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持续奋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灵魂之课,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课,承担着理论武装、价值塑造、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中国梦与高校思政课紧密相关,中国梦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新视角,高校思政课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用中国梦的德育价值塑造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对讲好、讲活、讲懂高校思政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梦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梦有助于培养有历史发展眼光和责任意识的时代新人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梦承接着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对历史梦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梦蕴含着继承发展的功能,必须结合时代语境,把握好继承—发展—超越的逻辑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梦、共同富裕梦、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回顾中国梦的历史发展脉络,中国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内涵和时代特点各不相同。但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中国梦。可以说,中国梦的历史逻辑就是民族复兴的近代寻梦、现代筑梦、当代圆梦的接力进程。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国情,立足实践,提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从习近平总书记话语谱系来分析,中国梦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内涵、实践内涵和时代内涵。当代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历史始终在不断向前发展,而中国梦的历史内涵、实践内涵和时代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的发展不断推进和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有贯通古今的大历史观,需要在揭露历史事件的时空联系中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历史是一面镜子既照亮现实又照亮未来,越是向前走,越是往上攀,越是要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增添力量。就此来看,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培养有历史发展眼光和责任意识的时代新人。第一,拥有以历史为基底的厚重底蕴,能以详实的史料真实而客观地回溯还原历史,科学评价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这对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历史事件上发表的错误言论能做出精准有力回击,进而涤荡虚无主义的历史迷雾。第二,有助于学生自觉汲取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典范,把握历史发展潮流,洞察历史发展真谛,引导青年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语境,带领青年学生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行。第三,有助于带领青年学生回到历史的“深处”和历史的“现场”,从“现实历史”出发,清除唯心主义流派对历史的污蔑,破除历史虚无主义唯心史观。

(二)中国梦有助于培养具备世界眼光和勇担时代责任的时代新人

从世界角度看,中国梦具有强大的交流功能,是连接中国与世界互通的桥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快速推进,全球化发展大趋势不可阻挡,没有国家能够在发展的道路上独善其身。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国坚持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与共,促进世界与中国共同发展。站在世界历史高度,中国梦既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又具有兼济天下的世界眼光。中国梦与世界梦拥有情感共鸣的互通点,中国梦要实现的是“兼济天下”的世界梦想。中國梦直面当代人类文明困境,表明中国将会给人类文明带来和平发展的新图景,公平正义的新趋势,消除人类关于命运发展的不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对世界之变、中国之变、人民之呼,中国梦坚持探索出的是互利合作、共同参与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这一发展道路是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单线性现代化道路的根本超越,同时又完全区别于传统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国梦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以互利共赢的价值取向为基准,反对“国强必霸”的历史发展逻辑,有助于消除国际社会质疑中国的声音,使中国梦被世界人民认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有广阔的世界大视野,赋予青年学生开阔的世界大眼界和高远的大格局。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青年学生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学生经常会把国外的事情同国内的情况联系起来,这个过程就会产生一些疑惑。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治理危机的世界背景,立足中国实践提出的实现民族复兴的大战略,拥有广阔的世界历史视野。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要自觉把中国梦和世界梦结合起来,塑造青年学生国际战略思维和世界历史视野,告诫青年学生既要读圣贤书,更要闻窗外事。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立足时代大背景讲清楚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国际局势的大局观意识,有助于培养具备世界眼光和勇担时代责任的时代新人。

(三)中国梦有助于培养兼具远大抱负和踏实作风的时代新人

从实践的角度看,中国梦拥有强大的聚合功能,是聚集14亿人民勇于追梦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一个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做扎实,把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落实好,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梦想奋进。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而不真抓实干,再宏伟的蓝图都会落空,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真。”在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面对重重困难,迎难而上、自强不息、攻坚克难,形成了振奋人心的中国精神。在中国梦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精神,既是激励中华儿女敢于有梦、勇于逐梦、奋力筑梦的精神支撑,又是唤醒青年学生自尊心、凝聚青年学生自觉意识、激发青年学生奋斗之心的动力之源。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华民族有今天的光明前景,靠的是全体中华儿女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承担赓续精神血脉的历史使命,将精神价值转化为激励青年学生前进的实践动力。树立远大理想、追求进步,是青年学生最宝贵的精神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国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促进中国精神进课堂、进头脑、进行为,引导青年学生从中国精神中汲取力量,筑牢青年学生的信仰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从丰富的历史素材和历史人物中发掘出宝贵的精神资源和精神财富,能够唤醒、凝聚埋在青年学生骨血里的奋斗精神,给予青年学生精神感召和精神指引,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梦想培养兼具远大抱负和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中国梦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根本要求

(一)中国梦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亲和力

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的话语艺术,构造生动活泼的话语体系,对增强高校思政课时效性极为重要。高校思政课具有综合性和抽象性的学科特征,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青年学生不愿意学、不主动学,这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话语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话语的质量状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很大影响。面对高校思政课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只有与时代发展同步,紧扣青年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心理需求,转变高校思政课的话语模式,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话语亲和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才能切实提升。

中国梦自正式提出以来,迅速成为一个流行词汇,如同一根绳子,把全国人民绑在一起。中国梦不是简单枯燥的理论,而有着融合新时代特征、切合实际的新鲜内容。中国梦带有具象化特质,在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都可具象为适应大众传播需要的各种形式的具体叙事。中国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全国人民传达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具有强烈的大众色彩,更容易被人民大众认同、理解。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用直白浅显的语言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赋予高校思政课温暖的现实力量和浓烈的时代共鸣,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话语亲和力。

(二)中国梦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实效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做到“因事而化”,首先要从教育对象入手,了解青年学生特征,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将教学内容融入青年学生的思想需求。这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首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高校思政课的主体和对象都是青年学生。青年学生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评价者。青年学生的生活经历、青年学生的认知基础、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思政课教师所传播理论的认同程度,都对高校思政课课堂质量的育人实效有巨大影响。

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离不开受教育者情感共鸣的激发,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以情感人、用情育人,将思想引导和情感催化有机结合。中国梦蕴涵高尚的道德情操,流芳的民族精神,诚挚的民族情感,既是连接人们情感共鸣的重要因素,又是引发青年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有效催化剂。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高校思政课教师紧扣青年学生思想脉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活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有助于引起青年学生情感共鸣,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魅力。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将教学的“主角”交给青年学生,从“要我听”转变为“我要听”,从“我要听”转变为“我要做”,能够真正实现思政课由课本的情感激发到实践的具体转化。

(三)中国梦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问题意识

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事”“时”“势”,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问题意识为教学导向。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始终与问题意识紧密相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注意时事变化,拓展知识视野,融会贯通不同学科,提高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并从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横向上,高校思政课教师需具备广泛的世界视角,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中外比较中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在纵向上,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联系国内外实际,从世界历史悠久的社会制度更替中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趋势。

中国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要紧扣社会时代变化,围绕社会变迁,与时俱进引入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最新课题内容,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一方面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关注理论问题,立足中国梦寻找教学课题和热点,深入讲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回答青年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疑惑,筑牢青年学生的思想防线。另一方面,也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关注现实问题,结合时事讲清楚中国梦拥有的家国情怀,用厚重的家国感情唤起青年学生的使命认同,从而完成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

三、中国梦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

(一)中国梦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高校思政课肩负起弘扬时代主题的历史使命和职责,关乎教育的现代化,关乎青年学生价值的培育,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因此,必须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要依据社会变革,依据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把握,讲清楚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必须承前启后,既要搞好基础资源和基础条件的挖掘、转化,也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效连接,实现“基础”与“前沿”的有效对接,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的新模式。

中国梦与高校思政课存在较强的融合性,这个融合不仅反映了政治层面的要求,又是紧跟时代潮流、适应时代特征的表现。中国梦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新的契机,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起点,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突破。中国梦为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精神武器,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使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既与时俱进,又树立全局观念,既统筹推进,又抓好关键环节。

(二)中国梦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是过河,方法是桥梁,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方法对头是关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应坚持在改革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紧跟时代发展进程,理性审视和精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最新问题。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必须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造多维度、多元化、多方位的实践育人系统,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密切连接。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改革教学理念、拓展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中国梦推动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更新。将中国梦作为精神之基和价值引领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能够打破原有的依时间、空间为主顺序的教學理念。围绕中国梦这条主线,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依据中国梦科学内涵,设计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教学课题。依托多媒体传播中国梦发展理念,将新媒体平台和高校思政课相结合,使高校思政课讲课方式不单薄,从而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更为灵活。此外,围绕中国梦深入挖掘内涵丰富的中国梦实践教育资源,还可以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环节,让中国梦潜移默化融入校园文化生活,整体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中国梦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要力争“内容为王”,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高校思政课目的不是让青年学生接收表面知识,而是用理论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对固定,但由于时代发展迅速,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课堂内容,深入挖掘鲜活思想和新鲜内容,切实掌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用新鲜的时代素材充实教学内容,寻找中国梦与高校思政课的契合点,破除思政课“假大空”的形象极为重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需将中国梦与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使中国梦的生命力直触青年学生灵魂深处,提升青年学生自觉为美好生活奋斗的行动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以立足历史和实践,从历史脉络和现实维度来看中国梦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线和主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要清晰认识中国梦始终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一脉相承,讲清楚中国梦就是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内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要把中国梦作为理论引领和精神之基纳入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加强不同思政课之间内容的衔接研究,统筹做好中国梦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保证课程教育的目标和青年学生发展目标相契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的实质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6.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88.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14.

[5]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81.

[6]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3.

[7]习近平.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2-5-11(2).

[8]习近平.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9-03-23(1).

[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30.

[10]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11]人民日报评论员.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3-20(1).

[12]王智慧.“中国梦”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80-84.

[13]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Chinese Drea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U Tiantian, GAO Xue, MAO Sheng

(School of Marxism, 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   The Chinese Dream, as the bann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governance at the present stage, not only provides the inner impetu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lay the function value of moral cultivation, but also points out the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hinese Dream integrates the rich elements of the new era, integrates the whole Chinese dream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updating of the teaching ide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l.

Keywords:The Chinese Drea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lide tree; curriculum reform; statusandrole

(责任编辑:马晓颖)

收稿日期:2022年05月29日

作者简介:卢甜甜(1994-),女,甘肃陇南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高 雪(1996-),女,吉林白山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 升(1976-),男,宁夏盐池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和实践原创性研究”(20BKS024);宁夏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资助課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XZX21013)。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历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