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绒棉品种K42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3-05-30朱家辉,阿里甫,孔杰,王为然,宁新民,王萌
朱家辉,阿里甫,孔杰,王为然,宁新民,王萌
摘要:K426于2021年8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较对照新海41号增产,纤维品质达到新疆棉花品种审定标准的优质长绒棉要求,高抗枯萎病和黄萎病。介绍了K426的选育过程、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等。
关键词:长绒棉;品种选育;K426;栽培;优质;抗病
1 选育过程
K426是以新海24号[1]为母本,以新海25号[2]为父本于2007年配制杂交组合,在第2代、第3代再用新海24号回交2次,在低世代对丰产性、综合性状等进行选择,在高世代重点加强对关键农艺性状的优化筛选,通过多年南繁北育的定向选择,于2013年选育出稳定品系,并在2年的品系比较试验中综合性状表现优良。2015年参加新疆早熟长绒棉预备试验,2016―2017年参加新疆早熟长绒棉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新疆早熟长绒棉生产试验。2021年8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2021年41号。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
K426较早熟,生育期129.4 d,零式果枝,株型紧凑,果柄较短,生长势强,株高100 cm左右;叶片中等偏大,茸毛较少,叶色深绿,叶裂深;第一果枝节位3.2,单株果枝数12~14,单株结铃8~10个,铃较大,长卵圆形,铃重3.5 g;丰产稳产性好,霜前花率高;絮色洁白有丝光(参见封四彩版)。
2.2 产量表现
2016年区域试验中,籽棉和皮棉分别比对照新海41号[3]增产4.1%和5.2%,霜前花率为97.4%,衣分为33.0%。2017年区域试验中的籽棉和皮棉分别比对照新海41号增产10.3%和8.8%,霜前花率为97.6%,衣分为32.4%。2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籽棉和皮棉分别比对照新海41号增产7.2%和7.0%,霜前花率为97.5%,衣分为32.7%。2018年生产试验中的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新海41号增产9.5%、10.7%和11.6%,霜前花率为99.3%,衣分为32.5%。K426在2年区域试验和2018年生产试验各试点的主要产量性状表现分别见表1~3。
2.3 纤维品质
经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HVI校准棉花标准校准),2年区域试验各试点主要纤维品质结果见表4。纤维品质2年平均结果:上半部平均长度40.35 mm,长度整齐度指数90.2%,断裂比强度44.75 cN·tex-1,马克隆值4.05,断裂伸长率4.8%,纺纱均匀性指数240。纤维综合品质优异。
2.4 抗病性
2017年的枯萎病、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枯萎病病情指数为3,高抗枯萎病;黄萎病病情指数为7.61,高抗黄萎病。
3 适宜种植地区
适于南疆长绒棉植棉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择期播种、密度合理
当日均温度稳定在15 ℃以上即可播种,以4月中旬为宜;理论播种密度为每666.7 m2 1.5万株左右,收获密度要在每666.7 m2 1.2万株以上。
4.2 精准施肥、科学灌水
底肥的施用要平衡足量,保证棉苗在滴头水前的主要元素肥料供应,建议每666.7 m2施用磷酸二铵25 kg、硫酸钾5 kg。初蕾期喷施第1次叶面肥,每666.7 m2用磷酸二氢钾50 g、锌肥30 g和尿素100 g,兑水50 kg;盛蕾期再次喷施叶面肥,每666.7 m2用磷酸二氢钾100 g和尿素150 g,兑水50 kg;盛花期叶面喷施硼肥1~2次。随水滴施追肥每666.7 m2用量和用法:尿素40 kg以上,每次3~5 kg;磷酸一铵20 kg以上,每次2~3 kg;硫酸钾15 kg以上或磷酸二氢钾8 kg以上,每次1~2 kg[4]。根據土壤墒情及棉花长势滴水,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时间间隔为7 d左右,8月底停水。
4.3 系统化学调控(化控)、适时打顶
化控从子叶期开始,结合水肥运筹灵活掌握。全生育期每666.7 m2的缩节胺总用量在20 g左右。具体用法:子叶期,每666.7 m2用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98%的缩节胺(下同)1.0~1.5 g;现蕾后,每666.7 m2用缩节胺0.5 g左右;之后每长2片真叶化控1次,每666.7 m2用量逐次增加0.5 g。滴头水前化控1次,每666.7 m2用缩节胺2.0~3.0 g;最后一次化控在打顶后7 d左右,每666.7 m2用缩节胺5~8 g,以防止顶部出现混生果枝。
结合株高、果枝数及时间节点进行打顶。打顶要求:将株高控制在110 cm以下,单株留果枝14个左右;7月10日之前完成。
4.4 病虫害防治
虽然K426高抗枯萎病、黄萎病,但不建议选择在病情特别重的地块种植,以防病害发生。
虫害主要防治蓟马、蚜虫、棉铃虫和红蜘蛛。子叶期,注意防治蓟马;苗期及蕾期,要及时防治蚜虫;现蕾后加强对棉铃虫的防治,每10 d左右防治一次。
参考文献:
[1] 宁新民,孔庆平,阿里甫,等. 长绒棉新品种新海24号及栽培技术要点[J]. 中国棉花,2005,32(11):26-27.
[2] 王献礼,丁胜,贺美球. 长绒棉新品种新海25号的选育[J]. 中国种业,2005(9):54.
[3] 练文明,邰红忠,卢金宝,等. 优质抗病海岛棉品种新海41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棉花,2016,43(10):34-35.
[4] 朱家辉,阿里甫,孔杰,等. 机采棉花品种新6015选育及栽培技术[J]. 中国棉花,2022,49(5):19-21.
(责任编辑:付毓 责任校对:王小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