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传统之正 探融合之新

2023-05-30高珑铱

人民音乐 2023年1期
关键词:歌舞伎舞台传统

高珑铱

2021年“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与松竹株式会社合作,在北京日本文化中心的支持下,松竹大歌舞伎高清影像系列落地中国,共引进四部松竹歌舞伎的代表作,分别为《京鹿子娘二人道成寺》《阿弖流為》《连狮子》和《女杀油地狱》。2021年10月24日下午,歌舞伎NEXT《阿弖流為〈アテルイ〉》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正式放映,这也是该作品在国内的首映,全剧两幕共计185分钟,可谓是一部“大体量”的歌舞伎舞台剧作品。

《阿弖流為》是歌舞伎NEXT系列的首部作品,于2015年7月在东京新桥演武场首演,并作为第24部歌舞伎电影作品于2016年6月25日上映。作品改编自日本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平安时代初期(8世纪末—9世纪初),田村麻吕率领大和朝廷军队袭击了北方部族虾夷,危难之际,曾因亵渎神灵而被流放的阿弖流為重回虾夷部族并成为首领。阿弖流為率领族人为抵抗入侵者和揭露自私的部族神灵战至牺牲的故事。作品由松竹株式会社与新感线剧团共同制作,编剧中岛一基和导演猪上秀德合作进行了日本传统歌舞伎与当代流行文化相融合的创新探索。

演员方面可谓是全明星演员阵容,包括两大歌舞伎家族高丽屋和中村屋,由当代日本歌舞伎新生代领军人物市川染五郎(十代目松本幸四郎)出演侠肝义胆的阿弖流為,另外还有歌舞伎新生代演員中村勘九郎与中村七之助两兄弟。

歌舞伎NEXT《阿弖流為》在宣传之时,反复提及其“脱胎于日本历史上的悲剧英雄故事,是传统歌舞伎艺术当代化的典范之作”。但这种当代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种“新现场”的高清放映形式又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参考呢?文章将从当时的表演舞台语境和现今的放映舞台语境两个方面,对传统音乐的当代化和舞台化以及“新现场”的新形式进行评析。

一、传统音乐的舞台化与当代化

日本传统歌舞伎相较于其他音乐文化,在表演形式、音乐配器和服装造型等多个方面都具有本民族的突出特点,当面对需要“融合”的时代要求时,这些方面自然成为可尝试变化的突破点。虽然制作团队相同,但相较而言,2002版的《阿弖流為》更像是舞台剧,歌舞伎元素使用过于简单,甚至没有保留“歌舞伎全部为男演员,以‘女形塑造女性角色”的重要特点,选择了由日本女演员水野美纪扮演铃鹿。综合两版的制作和演绎,笔者认为,2015年版本在传统与当代的融合比例上是适宜的,其值得重点关注之处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一)表演舞台结构、灯光及运用

歌舞伎NEXT《阿弖流為》录制于新桥演武场。这是一座传统的歌舞伎剧场。“花道”和“回舞台”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歌舞伎舞台格局。“花道”又分为“本花道”和“假花道”,平行设置在舞台左右。“假花道”的使用通常是根据剧情需要临时设定的,本作品中就使用了双花道的结构。剧中阿弖流為与田村麻吕两人相约在战场上展开公平较量的情节,两人分别站在“本花道”与“假花道”,利用空间的距离表现戏剧情节的张力,通过真情实感的对话凸显两人惺惺相惜之感,使位于舞台之下、双花道之间的观众处于沉浸式舞台体验之中,仿佛身临其境。

绚丽的灯光也为这部作品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歌舞伎的舞台照明相对舞台构造的发展是较落后的,直到明治二十年(1887年)才用到电灯照明。传统的歌舞伎剧目中很少有灯光变换,往往是全舞台光与追光的切换。但是在本作品中,伴随着情节的反转、高潮,或是激烈打斗的场面,都会通过多色彩的灯光变换渲染紧张气氛。这种现代戏剧的外在辅助手段,无疑进一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扩展了戏剧的表现力。

(二)服饰妆造

歌舞伎的舞台服装为日本传统的和式服装,多强调黑色、红色以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且凡是歌舞伎主要角色所穿着的衣装几乎每一件都描绘着多姿多彩的风鸟花月图案。②在歌舞伎独特的化妆手法中,“隈取”③是最主要的手段,即观众所看到的白色面妆,其手法是用水白粉底加红、蓝、褐等色彩渲染④。有的妆面完成之后类似于面具,与我国京剧中的脸谱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妆容、色彩与形状都与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关。

传统歌舞伎具有程式化的特性,若一部作品冠以歌舞伎的名称,那便需要有传统元素的适当保留。本剧中,服装与化妆这两个歌舞伎中最显著的特点都进行了变化。在服装上,这部剧没有使用日本传统的和服,而选用了仿古代服饰。因作品具有历史战争的背景,所以主要角色基本都配有一件武器,以表明剧中会有大幅度的肢体表现和打斗场景。由于传统复杂的和服的行动空间是极度狭小的,无法满足大场面的动作戏,所以这也是创作方未使用传统和服的客观原因。

在妆容上,2015版的歌舞伎元素有所增加,部分反面角色使用“隈取”画法。此外女性角色的肤色会相对白一些,同时用红色画出比真实嘴型要小的唇部,让角色更加真实,其余角色是在演员自身肤色的基础上加入部分传统歌舞伎妆面上的彩色渲染。

(三)演出形式

歌舞伎一词中所对应的三个汉字:歌(か)、舞(ぶ)、伎(き),歌指的是音乐,舞指的是舞蹈,伎(妓)指的是技巧。相较于中国传统京剧的“唱念做打”,歌舞伎没有“唱”,而是侧重“念”“做”“打”,所以需要在视觉层面更为饱满和丰富。

在念白方面,歌舞伎NEXT《阿弖流為》并未进行当代化的改编,而是保持歌舞伎的原有风格,使用较快的语速、略带沙哑的嗓音,有时给人以日本动漫的既视感。在演员面部表情上,挑眉、摇头、瞪眼等传统动作也贯穿于整部剧的所有角色之中。演员往往在情节冲突时用“见得”“睨”等表演手法,以表现剧烈心理活动之时的面部表情。

在武打场面中,各个人物在配合鼓点的同时,将现代戏剧中体现激烈场面的快速打戏与传统歌舞伎式的慢速打戏相结合,既利用速度切换更清晰地展现演员技巧,又在关键情节让观众领略到歌舞伎的艺术特色。

(四)配器设计

歌舞伎NEXT《阿弖流為》的作曲者为岡崎司,作为传统歌舞伎艺术当代化的典范之作,自然在音乐上也存在当代化的改编倾向。从音乐中可以清晰地听到三味线、笛和太鼓等传统乐器的演奏,同时保留歌舞伎中最有特点的打击乐器“拍子木”,这种不常使用在其他戏剧的乐器组合形式恰好是歌舞伎程式的重要特点。在第二幕中,还有以键盘伴奏的抒情旋律,类似弦乐的合成音色以及吉他的使用,展现了传统乐器与流行乐器的融合运用。

打击乐器在歌舞伎的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不同的节奏、强弱变化与故事情节和人物表现相匹配。其中最具特点的是“拍子木(ひょうしぎ)”,又称为“析”⑥,是用橡木削成两块长方形的木块,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其演奏者位于假花道的右侧,可以直接看到舞台上演员的动态,并即时根据情节进行演奏。在场景切换和人物上下场时,该剧也使用了传统歌舞伎中的“拍子木”⑦,这是歌舞伎闭幕时运用的一种手法。每当有人物通过花道或假花道上下场时,场边的拍子木演奏员即根据演员的跑步节奏,打出相同速度的拍点,烘托紧张的气氛。

在第二幕阿弖流為与田村麻吕两人交手后,阿弖流為杀死了虾夷荒霸吐神,把象征和平的剑交到了田村麻吕手中,两人一起回到大和国都城,期望寻找一个可以妥善解决两族纷争的方法。此时的音乐是抒情悠扬的,以笛子为主奏乐器,配以弦乐音色的伴奏。第二段落层次加强,用电子音效做出弦乐队效果,加入打击乐器,持续保持八分音符的伴奏音型,在间隔小节的第二拍使用手鼓进行节奏上的补位。音阶和旋法上,日本音乐典型的四度三音列构成方法,旋律进行多采用二度、三度的级进和排列。第三段落将笛子、弦乐音效与打击乐器相结合,笛子与弦乐形成八度关系,音乐层次进一步饱满,使得音乐背景更恢弘。这种將传统乐器与现代乐队结合,使轻柔但富有气势的音乐与两人的惺惺相惜之意十分融洽。

在作品的结尾,虾夷人在阿弖流為和铃鹿的雕像前载歌载舞,纪念他们为族人的安全和两国人民的和平所作出的贡献。本段音乐的设计植根于作为歌舞伎伴奏音乐的“长呗”⑧,但是作曲者对此进行了当代化的改编,用吉他取代三味线,使用吉他扫弦作为底层节奏辅助。在吉他和打击乐器的持续演奏下,笛子和人声交替演绎,音域和节奏密度上形成对比,旋律发展上也运用模进的手法,在简单的音乐材料上,通过音色的不同组合进行延伸。中间插入“哈塞啰(音译)”的节奏式吟唱,与虾夷人的舞步配合,充分表现了其内心的兴奋与喜悦。

以上对比阐述的内容,歌舞伎NEXT《阿弖流為》从外部的舞台利用,到演员的形象塑造,再到核心的音乐元素,全方位地展示了传统与当代的融合,体现了当下日本的传统歌舞伎为广泛传播和发展所做出的流行化尝试。对于传统艺术,传承保护是前提,创新是辅助,在进行新路径探索时,要先保留传统艺术中的代表特点,再融入进新形式中。通过歌舞伎NEXT《阿弖流為》可以看出,精致的制作可以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也不失为吸引观众的一块“敲门砖”,是保护与创新探索中的一条新路径。制作方不仅在作品内容上进行了变化,而且在传播途径上也运用到了“新现场”这一种新范式,由此也引发了对于这场演出的另一个思考。

二、“新现场”的价值和探索

“新现场”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最初这种高清放映的形式只是作为线下演出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如今疫情时代其“意外”成为一种趋势,极大弥补了线下演出的空缺。

(一)“新现场”的缘起

“新现场”这一形式最早源于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 Theatre Live),是剧院自2009年开始的一个全新项目,通过专业的拍摄团队、众多的摄制技巧以及优秀的后期制作,将经典戏剧通过新的高清影像模式,在世界各国呈现当今舞台上的戏剧精品。

以歌舞伎NEXT《阿弖流為》为代表的歌舞伎能“用高性能摄像机拍摄的歌舞伎舞台公演,用美丽的影像和讲究的音响提供新的观剧体验。”⑨松竹株式会社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家歌舞伎演出制作公司,使用先进的数字投影系统和六声道环绕立体声,对当下优秀的歌舞伎演员的现场公演进行录制。自2005年发行第一部作品《野田版鼠小僧》。至今,已发行作品三十余部,其中既包含有传统的歌舞伎作品,也有创新融合的新编歌舞伎。

松竹的录制和制作为我们能够欣赏歌舞伎提供了源头,而由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的“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为最终的成功观看架起了桥梁。目前,“新现场”已与英国国家剧院现场、松竹株式会社、百老汇高清等多个品牌合作,通过放映的形式推广众多世界优秀艺术作品。“截至2022年8月,新现场放映剧目已达235部,覆盖全国62地,放映超过9000场,观影人数超过71万人”⑩,由此可见这种全新形式的广泛影响力。“新现场”还结合平台进行线上点播,通过官方合作引进正版剧目,利用线上加线下的方式,既保护了作品的版权又扩大了受众范围,这也为当下其他舞台化艺术的衍生发展提供了参考。

(二) “新现场”的启发和价值

据松竹株式会社官网上对于歌舞伎NEXT《阿弖流為》的记录,“观众对这部影片的满意度为94%(根据已完成影片的放映情况),回头客数量不断增加,2019年在Cinema Kabuki要求放映项目投票中获得第一名”。2016年至2021年该剧在日本多地数次重映并延长放映期,由此可见其在日本本土的受欢迎程度。通过对现场上座率以及观众们反应的观察,中国观众对于这部作品的接受程度和认可度也是很高的。基于互联网的便捷传播,许多歌舞伎演员于中国观众并不陌生。虽然歌舞伎的许多剧目十分有名,但其“演员中心主义”的特征还是十分凸显,作品宣传以演员为中心和卖点带动作品的上演或放映。这一点在非本土国家放映时更为明显,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歌舞伎艺术的传播。

“新现场”高清放映的方式虽是缺失了演出最吸引人的“现场感”,但无疑也为网络时代的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欣赏方式。首先,“新现场”模式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不同文化语境下观众欣赏的障碍。这不仅在于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高品质艺术作品,以及票价更为低廉,后期制作中加入的各种背景介绍和多语种字幕为也为不同地区观众的理解提供了便利。其次,“新现场”模式中,观众不能像在现场一样自主选择观看某个场景或者演员,而是被动接受由导演向我们展示的结果。更多的特写和细节有利于我们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欣赏艺术家高超的表演,但也让观众的视角由不固定转向固定,对于场景的选择由主动转为被动。当然,作为一种折中,在剧场观看的“新现场”形式与个人在平台上观看视频不同。它将观众拉回到剧场当中,虽缺少了与演员的互动,但仍身处于类似现场的剧场氛围中,更利于观众欣赏和感知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歌舞伎舞台传统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吴兴国与猿之助——从京剧与歌舞伎的创新前沿看戏剧流派发展规律
浅析日本的歌舞伎
论歌舞伎的庶民性
吧啦吧啦小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