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时空动态耦合协调关系

2023-05-30李锦宏曾雪

李锦宏 曾雪

摘 要: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遗址遗迹丰富,探讨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动态耦合对推动名城文化赋能和旅游开发有重大意义。通过构建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吸引力指标体系,借助加权TOPSIS法、重心耦合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究2011—2020年31省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时空动态耦合协调关系和空间关联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两大重心均位于河南省境内,二者的重心轨迹不一致,网络关注度重心的偏移速度快于旅游吸引力,“十二五”以来,二者重心渐趋集聚;2.十年间各省域耦合协调度表现为波动上升、保持稳定、缓慢下滑,高度协调及较高协调层级的省份主要分布于巴蜀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吴越文化区;3.研究期内二者耦合协调度呈显著空间邻近性,局部关联来看,沿海省份为高—高集聚区,西北内陆及西藏为低—低集聚区。

关键词:网络关注度;旅游吸引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空动态耦合

作者简介:李锦宏,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可持续发展(E-mail:gzdxljh@163.com ,贵州 贵阳 550025)。曾雪,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逻辑与制度创新研究”(21BGL018)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23)01-0056-15

为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发挥文化和旅游拉动内需、繁荣市场的显著优势, 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准设立。《“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表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为中国文化和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文旅产品体系优化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积极推进“文旅+”多产业互促共生。泱泱中华五千年孕育出一些文化底蕴深厚、遗址遗迹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或是王朝古都,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影响力;或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大革命意义和教育价值;或保留着星罗棋布的传统建筑,能集中反映当地民族特色和风俗习惯。2021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准确评估名城空间格局、文化遗产等的保护状况,切实提高名城保护能力和水平。先后两个文件的出台预示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赋能和旅游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文旅融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学界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集中于文化保护与传承、空间格局保护、旅游发展三个方面。

文化保护与传承涉及社会风俗、节庆活动、传统工艺等的继承与发扬【何春歧、王巍巍:《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思考——以齐齐哈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例》,《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第4期,第95—98页。】,保护手段包括多元技术手段和非技术手段【胡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交通可达的集聚效应分析》,《人文地理》2013年第5期,第87—93页。】【杨开、李陶:《基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信息系统构建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21年第7期,第133—140页。】;空间格局保护方面突出名城的鲜明主题【胡浩:《基于要素分析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格局中心性研究》,《地理科学》2014年第10期,第1 176—1 183 页。】,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尺度促进空间格局的优化【胡浩、金凤君、王姣娥:《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格局及时空演变研究》,《经济地理》2012年第4期,第55—61页。】;旅游发展方面,谢正发对名城文化旅游的发展阶段、产业政策、产品供给、文化旅游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等进行系统探究,为名城文旅深度融合提供经验借鉴【谢正发:《文化旅游与经济增长——基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视角》,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网络关注度即旅游者在搜索引擎中进行关键词检索频次的加权和【陆利军、李浪、李成家,等:《省域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动态耦合协调关系》,《经济地理》2022年第3期,第150—159。】。国外学者通过谷歌趋势数据分析发现,旅游目的地网络关注度与受欢迎程度、旅游需求、同期游客量呈正相关【Murphy D, Lane-O'Neill B, Dempsey M P.COVID-19 and cosmetic tourism: A Google trends analysis of public interests and the experience from a tertiary plastic surgery centre.Journal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 Aesthetic Surgery, 2022, 75(4), pp.1 497-1 520.】【Bokelmann B, Lessmann S.Spurious patterns in Google Trends data-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n tourism demand forecasting in Germany.Tourism management, 2019, (75), pp.1-12.】【Siliverstovs B, Wochner D S.Google Trends and reality: Do the proportions match? Appraising the informational value of online search behavior: Evidence from Swiss tourism region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18, (145), pp.1-23.】【Yang Y, Fan Y, Jiang L, et al.Search query and tourism forecasting during the pandemic: When and where can digital footprints be helpful as predictor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22, (93), p.103 365.】,为区域旅游政策制定提供实时补充。国内学者对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旅游网络关注度与客流量的相关性及预测分析【孙烨、张宏磊、刘培学,等:《基于旅游者网络关注度的旅游景区日游客量预测研究——以不同客户端百度指数为例》,《人文地理》2017年第3期,第152—160。】;二是探讨特定旅游目的地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焦珊珊、李明、田逢军,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经济地理》2022年第1期,第211—220页。】【方叶林、程雪兰、黄震方,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网络关注度与游客量的错位特征及机理》,《经济地理》2020年第4期,第204—213页。】;三是对旅游安全和网络舆情的关注【李勇泉、张雪婷:《旅游安全网络关注度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地理探测器方法的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15—25页。】【陈金华、胡亚美:《跨境网络舆情演化下目的地关注度时空特征——以普吉岛沉船事件为例》,《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第68—79页。】;四是分析旅游网络关注度与旅游资源禀赋、旅游经济、游客量的空间错位程度【王琪林、杨霞、方怡:《四川省旅游资源丰裕度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错位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旅游科学》2022年第3期,第1—15页。】。从目的地视角出发,旅游吸引力是目的地旅游吸引物在特定时间对目标市场产生的拉力【戴柳燕、周国华、吴国华,等:《乡村吸引力研究进展与展望》,《人文地理》2022年第1期,第9—17页。】。在概念阐释的基础上,学者开始探讨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因素,气候、出行距离、美食等是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重要因素【Rutty M, Scott D.Comparison of climate preferences fo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each holidays: A case study of Canadian travelers.Atmosphere, 2016, 7(2), pp.30.】【Yin P, Pagliara F, Wilson A.How does high-speed rail affect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the Capital region of China.Sustainability, 2019, 11(2),p.472.】【Ellis A, Park E, Kim S, et al.What is food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 2018, (68), pp.250-263.】,对于特定旅游目的地,其核心吸引力存在显著差异。【陈霄、石强、陈婉欣:《中国游客对游艇旅游的感知与吸引力研究》,《经济地理》2021年第11期,第218—224页。】【Canale R R, De Simone E, Di Maio A, et al.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and tourism attractiveness: The case of Italian provinces.Land use policy, 2019, (85), pp.114-120.】【Saroyo P, Mulyati G T.Analysis of prospect of agro-tourism attractiveness based on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Procedia, 2015, (3), pp.72-77.】【汪京强、郭茜雅、谢朝武:《灾后旅游地环境风险对旅游吸引力要素的溢出效应——基于游客对九寨沟地震的感知视角》,《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第32—43页。】在旅游吸引力综合测评方面,学者分别基于旅游者感知视角、景观资源视角、旅游系统视角进行展开【Boivin M, Tanguay G A.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urban tourism attractiveness: The case of Québec City and Bordeaux.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 2019,(11), pp.67-79.】【Song H, Kim H.Value-based profiles of visitors to a world heritage site: The case of Suwon Hwaseong Fortress (in South Korea).Sustainability, 2018, 11(1), p.132.】,并尝试构建科学严谨的指标体系【朱中原、王蓉、胡静,等:《基于网络信息的江西省乡村旅游地吸引力评价及空间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8期,第1 713—1 722页。】【陈静:《模糊数学方法在旅游吸引力评价中的应用》,《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21年第1期,第118—123页。】。针对具体的旅游类型,学者们各抒己见,提出旅游吸引力优化策略【Bokovic'N, Vujicˇic'M, Ristic'L.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dicators for mountain destinations in the Republic of Serbia.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20, 23(22), pp.2 766-2 778.】【Nachite D, Maziane F, Anfuso G, et al.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litter at the Mediterranean beaches of Morocco mainly due to beach users.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9,(179), p.104 846.】【魏衛:《“美丽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旅游吸引力研究》,《社会科学家》2020年第9期,第8—14页。】。学界对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少,已有研究往往用旅游需求衡量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以此来探讨二者的相关关系【马丽君、邓思凡:《武汉市不同等级景区旅游吸引力时空变化》,《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9年第4期,第1 —12页。】【赵键:《中国旅游客流量与网络关注度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杭州: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对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成果仅有一篇,学者陆利军以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的动态耦合协调关系【陆利军、李浪、李成家,等:《省域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动态耦合协调关系》,第150—159。】。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开展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其核心吸引力和网络关注度的空间耦合及协调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动态变化特征?二者耦合协调度是否存在某种空间相关性?本文采集2011—2020年31个省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百度指数,根据名城旅游目的地特征构建核心吸引力指标体系,运用重心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时空耦合动态和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进一步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二者耦合协调的空间关联程度,进而整体把控二者的时空耦合格局,为名城文化赋能、旅游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一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省域是中国行政区划的顶层和观察中国的窗口。当前中国省域建制的类型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戴小明、苗丝雨:《区域法治与新时代省域治理》,《行政管理改革》2021年第6期,第32—39页。】,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即分布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特别行政区范围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吸引物是目的地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来源,目的地缺乏吸引力就无法产生旅游活动,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价值亦无发挥的余地【张红贤、游细斌、白伟杉,等:《目的地旅游吸引力测算及相关因素分析》,《经济地理》2018年第7期,第199—208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典型和代表,其留存为人们回顾华夏历史打开窗口。根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七种具体类型,本文摒弃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等旅游普适性因素【张骏、卢凤萍、古风:《长三角城市连绵区旅游吸引力体系研究》,《商业研究》2013年第9期,第173—179页。】,保留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现持续发展的优势因素,构建出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吸引力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世界级文化遗产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严格考核审批通过,是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文物古迹或文化景观;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矿山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级景区是依据国家标准评选出来供游客学习、教育或娱乐的场所。以上称号是对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某方面文化资源的概括与整合,容易被旅游者感知,对旅游者吸引力高【宋振春、陈方英、宋国惠:《基于旅游者感知的世界文化遗产吸引力研究——以泰山为例》,《旅游科学》2006年第6期,第28—34页。】。在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的时代背景下,公共文化场馆的旅游功能得到合理开发,博物馆、烈士陵园与纪念馆、文化馆、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均具有公益性质,将其作为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吸引力指标具有可行性和法理性【完颜邓邓、王子健、陈晓婷:《公共文化场馆旅游吸引力评价及旅游功能开发策略》,《图书馆建设》2021年第3期,第133—142页。】;艺术表演团体和电影放映单位将本土资源用现代性话语进行表达和传播,从而实现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活化,因此本文将二者选入指标体系之中。

名城网络关注度借助百度指数来衡量,在百度百科中获取2020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城市名称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出13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1—2020年的网络关注度,再采用直接加总方法获得31个省份在研究期内的网络关注度数据。

(二)研究方法

1.加权TOPSIS法

由C.L.wang和K.Yoon提出的TOPSIS法在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根据熵权法测算指标权重,评价现有对象,此法对样本和指标个数没有严格限制,目前在多目标决策中应用十分普及,本文运用该方法测算同一年份各个省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吸引力评价值,具体步骤如下【王萝娜、李端明:《运用加权TOPSIS法的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8年第23期,第72—77页。】:

(1)根据熵权法得到指标权重,建立加权判断矩阵:

V=|Vij|=Wi×rij

(1)

式中,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rij为第j个省份i项指标的标准化数值。

(2)确定指标的正、负理想解:

V+i={maxVij| i=1,2,…,m}={V+1,V+2,…,V+m}

V-i={minVij| i=1,2,…,m}={V-1,V-2,…,V-m}

(2)

式中,V+i表示正理想解,V-i表示负理想解。

(3)确定第j个省份各指标与理想解之间的距离:

D+j=∑mi=1(Vij-V+i)2

D-j=∑mi=1(Vij-V-i)2

(3)

式中,D+j表示第j个省份各项指标到正理想解的距离,值越小表示旅游吸引力越高;D-j表示第j个省份各项指标到负理想解的距离,值越小表示旅游吸引力越低。

(4)计算第j个省份与理想解的贴近度:

Cj=D-jD+j+D-j

(4)

式中,Cj表示贴近度,即旅游吸引力评价值,介于0~1之间,值越大表示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吸引力越高,反之,则越低。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评价值(标准值)和旅游吸引力評价值见表2和表3。

2.重心耦合模型

(1)根据31个省份的重心坐标以及2011—2020年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量值测算出历年两要素的重心坐标、偏移距离,计算公式为【郑伯铭、明庆忠、刘安乐,等:《西部省区旅游经济效率与区域经济水平的重心耦合及互动响应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22年第2期,第350—362页。】:

X=∑ni=1xiQi/∑ni=1Qi

Y=∑ni=1yiQi/∑ni=1Qi

(5)

dk-j=R×(Yk-Yj)2+(Xk-Xj)2

(6)

式中,X、Y为历年中国网络关注度或旅游吸引力的重心坐标,xi、yi为省份i的重心坐标,Qi为省份i某要素的量值,n为省份数量,取值为31,d为重心年际移动距离,R为经(纬)度转换为平面距离(km)的常数,取111.111km,(Xk,Yk)、(Xj,Yj)分別表示中国在第k年和第j年某要素的重心坐标。

(2)运用空间重叠性和变动一致性考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在研究期内的空间耦合态势,计算公式为【王海舰、袁珊、王雷:《中国物流与经济的时空轨迹及其耦合趋势研究》,《技术经济》2021第6期,第121—131页。】:

S=R×(xE-xH)2+(yE-yH)2

(7)

C=cosθ=△xE△xH+△yE△yH(△x2E+△y2E)(△x2H+△y2H)

(8)

式中,S表示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在同一年份重心的空间距离,xE、yE、xH、yH分别表示网络关注度、旅游吸引力在某一年份重心的经、纬度。C表征两要素重心的变动一致性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C∈[0,0.5]时,耦合性较好;当C∈(0.5,1]时,耦合性好;当C∈(-0.5,0]时,耦合性较差;当C∈[-1,-0.5]时,耦合性差②。△xE、△yE、△xH、△yH分别表示两要素经、纬度相对于上一年的变化量。

3.耦合协调模型

(1)耦合度的计算公式为【冶莉、葛岳静、胡伟,等:《中尼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耦合协调研究》,《地理科学进展》2022年第3期,第371—384页。】:

O=F1×F2F1+F222

(9)

式中,耦合度O∈[0,1],F1和F2分别代表网络关注度(标准值)和旅游吸引力(贴近度)的综合评价指数。

(2)耦合协调度用以表征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协调发展水平,可有效克服耦合度的不足,计算公式为【冶莉、葛岳静、胡伟,等:《中尼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耦合协调研究》,第371—384页。】:

D=O×F

(10)

F=aF1+bF2

(11)

式中,F为两要素的综合协调指数,a、b为待定系数,考虑到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程度相当,取a=b=0.5,D代表两要素的协调度。

4.空间自相关

空间自相关用于衡量某要素的地理相关关系。

(1)全局空间自相关Global Morans I用于探究研究对象的整体空间关联性,计算公式为【丁洋、赵进勇、张晶,等:《松花湖水质空间差异及富营养化空间自相关分析》,《环境科学》2021年第5期,第2 232—2 239页。】:

I=n∑ni=1∑nj=1wij(xi-x—)(xj-x—)

∑ni=1∑nj=1wij∑ni=1(xi-x—)

(12)

式中,n为省份数量,取值为31,xi、xj表示省份i与省份j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的耦合协调度,x—表示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年平均值,wij代表基于Rook contiguity相邻规则的空间权重矩阵。

(2)局部空间自相关Local Morans I主要反映研究对象的局部空间关联特征,其类型主要有高—高集聚、低—高集聚、高—低集聚、低—低集聚四种,计算公式为②:

Ii=zi∑wijzj

(13)

zi=(xi-x—)/δ

(14)

式中,zi和zj是分别对于均值和标准差的标准化变量,δ为i省份耦合协调度的标准差。

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的重心耦合关系

(一)重心轨迹变化

基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综合评价值,通过式(5)和式(6)计算出二者历年的重心坐标、偏移距离,借助arcGIS对其重心轨迹进行可视化表达(见图1)。

由图1a可知,研究期内网络关注度重心由(114.93°E,32.80°N)移至(114.08°E,32.27°N),一直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和信阳市境内,累计偏移距离为266.822km,年均偏移29.65km,其轨迹总体表现为向西南方向迁移。“十二五”以来,为抵御欧洲债务危机,发挥旅游业刺激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国家相继出台二十多项重大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大力实施,推动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高铁、民航等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全国范围内的交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西部地区旅游可进入性增强;网络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推动旅游电子商务普及,旅游和信息的深度融合为网络关注度的提升迎来契机,以四川、重庆、贵州、广西为代表的西南地区用足用活区域发展政策红利,以大数据推进大旅游,深度挖掘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革命文化等,提高区域文化旅游关注度,拉动网络关注度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由图1b可知,研究期内旅游吸引力重心由(112.96°E,32.99°N)移至(112.88°E,32.82°N),一直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境内,累计偏移距离为67.844km,年均偏移7.54km,其轨迹呈现出南→西南→北的迁移态势。河南省地处中原核心区,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它沟通南北、承东启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漫漫历史长河中,定都于此的朝代超过20个,中国八大古都中位于河南的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夏朝建都伊始,河南省孕育出神龙文化、姓氏文化、中医文化、武术文化等,截止2020年底,河南省拥有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4项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势突出,旅游吸引力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从五代起,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一带移动,江南地区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农业、丝织业、造船业十分发达,从唐宋起所赋予江南的文化让江南成为人们憧憬和向往的宜居之地,其特有的诗性和审美内涵代表着积淀深厚的人文精神,时至今日,特色鲜明的江南园林和水乡古镇极具诗情画意,折射出中国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留给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朴深厚的中原文化和优雅迷人的江南文化在新时代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载体的文化旅游吸引力重心在研究期内始终指向中原和江南地区。

(二)重心迁移的耦合动态

根据式(7)和式(8)计算得出2011—2020年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空间重叠性及变动一致性指数(见表4),进而综合分析二者在研究期内的空间耦合动态。

从空间重叠性上看,网络关注度重心与旅游吸引力重心的空间距离由研究初期的220.464km降至研究末期的150.160km,空间重叠性显著提升,二者重心渐趋集聚。从变动一致性上看,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变动一致性指数在“十二五”时期大多为负,在“十三五”时期大多为正,表明研究期内二者的重心移动方向先相反后渐趋一致。综合来看,研究期内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空间耦合性逐渐提升,2016年是二者空间耦合性由弱至强的转折点。“十二五”时期,国家明确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遗址遗迹,开展文物古迹专项调查,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竞争力强的文化产品,将科学技术运用于考古、文物保护、文明宣传工作中,正值世界旅游强国建设的关键期,国家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出台有针对性的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战略,鼓励文旅产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提升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知名度;“十三五”时期,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地位基本确立,文化旅游成为传承中华文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旅游外交工作取得骄人成绩,云计算、物联网等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技术手段,产品、服务的创新成为推动文旅产业繁荣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值此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期,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空间耦合性明显提升。

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的协调发展程度

(一)耦合协调度的历时性变化

基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的标准值和旅游吸引力的贴近度,根据式(9)、式(10)和式(11)测算得出各省份2011—2020年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见表5)。

整体来看,参照前人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划分标准,研究期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耦合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D=0.474<0.5),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来看,“十二五”以来,二者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的省份数量为6(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保持稳定的省份数量为18(江苏、浙江、福建等),缓慢下滑的省份数量为7(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海南、贵州),其中,波动上升的省份位于中西部地区,缓慢下滑的省份以东部地区为主,保持稳定的省份在东、中、西部兼而有之。

21世纪初,东西部城市化、工业化差距的过分扩大促使国家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2010年,国家启动“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一批重大项目,扫清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障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西部地区要因地制宜,抢抓国家政策优势,主动融入对外开放大格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到一定阶段取得显著成效,“非东非西”的中部地区却未能得到国家关注,为此,中部崛起战略于2004年正式提出,中部地区利用东部的“溢出效应”实现自身跨越式赶超,该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在汲取发达国家工业化教训的基础上,依靠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走新型工业化、绿色城镇化道路,扭转“塌陷”颓势,实现“强区富民”目标。中西部地区集中分布着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勤劳朴实的中华儿女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遗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指引下各美其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迎来热潮。博物馆、陈列馆的展品精美而独特,借助现代新兴技术使这些文物鲜活而富有生命力,古墓葬、古建筑、石窟、雕塑等反映出浓郁的地方历史和生产生活特色,为文化旅游创新和开发提供无尽资源。在国家政策加持下,中西部地区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有所增加,古老神秘的传统文化吸引着游人前来探寻和学习,并促使区域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耦合协调度缓慢下滑的省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辽宁、内蒙古、海南、贵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偏少,游客的网络关注度也呈缓慢下滑趋势,导致其耦合协调度缓慢下滑,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水平相对较高,但由于中西部省份的后发赶超,区域文化旅游发展差距日趋缩小,导致这三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有所下降。耦合协调度保持稳定的省份占比接近60%,这些省份在研究期内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运用,认真落实文化遗产、遗迹的保护工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数保持稳定,二者耦合协调度亦无明显变化。

(二)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演化特征

为横向对比31个省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选取2011年、2016年、2020年作为研究节点,运用arcGIS10.2对其进行自然断点分类,进一步探索二者的空间分异特征(见图2)。

图2显示,研究期内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广东、四川等省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耦合协调度稳居前列,新疆、青海、西藏、贵州、海南、宁夏的耦合协调度一直靠后,各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沿江、沿河、沿海高,其余地区低”的空间分异格局。以陕西、河南、山东为代表的黄河中下游省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上古时期,此地便诞生出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以汾渭盆地、下游引黄灌区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基地,为礼乐文明、诸子学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礼”的区别与约束作用、“乐”的教化与协调作用是深入中华民族骨髓里的精華,直至现今的信息化时代,古老的礼节、伦理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作派;“诸子学说”是不同流派从不同角度对中华文化的多彩表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的思想观念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各方面,体现出群星闪烁、辉煌灿烂的时代特征。以川、滇、鄂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省份旅游资源异彩纷呈、富甲全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历经数千年形成的长江文化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具有典型性和影响力,长江横贯中国南方地区,不同河段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巴蜀文化区、滇文化区、两湖文化区等次文化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巴蜀地区便有人类活动足迹,巴蜀的青铜冶炼、蚕桑丝织技术以及音乐、书法、舞蹈别具一格、生生不息;“元谋人”的发现意味着云南地区并非“茫荒异域”,在长期民族交流与融合中形成的大理文化和南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长阳人”的发现表明旧石器时代的两湖地区已有人类活动,漫漫历史长河中荆楚、湖湘两地在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以及精神文化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沿江地区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基于该区域独特优势与巨大发展潜力,通过科技赋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培育新动能提供技术支撑,得益于此,沿江省份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多处于较高协调或高度协调等级。沿海发展战略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在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改革开放40多年,沿海地区始终走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2013年,习近平顺势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倡议,利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倒逼广大内陆地区实行深层次改革。沿海地区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各方合作伙伴既加强“硬联通”,也注重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在人文交流领域,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举办精彩纷呈的文化和旅游活动,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游客;海上丝绸之路在开展经贸合作的同时也是不同文明交流、碰撞的纽带,沿线国家联合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有利于保存共同的历史记忆,使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主动建立起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唤起各个城市的海丝遗产保护意识,为沿线各国有关遗产保护的观点交锋搭建平台。国家层面的战略支持加之创新开放性体制机制的助力,推动沿海省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耦合协调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性演化特征

根据式(12)、式(13)和式(14),结合arcGIS10.2软件得到各研究节点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耦合协调度的Global Morans I(表6)和局部空间关联类型(见表6),据此分析各省份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性演化特征。

2011、2016及2020年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耦合协调度的Global Morans I指数分别为0.241、0.237、0.206,均大于0,且Z值和P值均通过95%置信度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十年里二者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中国地形地势差异显著,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相似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孕育出类似的文化传统,在华夏文化中具体演化出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大陆文化、海洋文化等,它们保持着中华文化的共性和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受交通便捷度、网络普及率、经济联系强度等因素的制约,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耦合协调度表现出空间趋同性。

局部自相关结果显示,研究期内高—高集聚区省份为山东、江苏、浙江、湖北,低—低聚集区省份为新疆、青海、西藏,高—低集聚区为四川省,低—高集聚区不存在(见表7)。“黄河入海口”山东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齐鲁文化在大中华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自古以来,树、果、六畜被齐鲁人民赋予文化符号,体现出山东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处事原则;由孔子开创、孟子和荀子继承发展的儒学塑造着山东人民的个性,“圣人”孔子引仁入礼、创办私学,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重大贡献,如今,儒家文化远播海外,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影响力。典雅精致的江浙文化又称吴越文化,这主要表现为语言细软、饮食香甜、诗词柔婉,改革开放后,吴越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共生,显示出强大的引领和统摄功能。荆楚文化以湖北为主要辐射地,其内涵可概括为清江巴土文化、江城武汉文化等十大系列,“楚”本是一种灌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楚先君的妻子,便称自己的国家为楚,独具异彩的楚文化由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融汇交流而成。山东、江苏、浙江沿中国海岸线自北向南分布,当前,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海省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耦合协调的高—高集聚区。西北内陆地区以及西藏幅员辽阔、荒漠广布、降水稀少、交通不便,与中东部地区经济联系强度小,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低,网民规模较小,信息技术发展滞后,导致新疆、青海、西藏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耦合协调的低—低集聚区。蜀文化以成都平原、岷江流域为中心,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蜀地自古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时人谓之天府也,目前,四川的世界遗产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加快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中心,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人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使得四川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耦合协调的高—低集聚区,2020年,文旅融合进一步加深,科技赋能旅游的效果进一步突显,四川周边省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与四川的差距渐趋缩小,四川不再是高—低集聚区。

四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本文综合运用加权TOPSIS法、重心耦合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的空间耦合和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特征,并借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进一步探讨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性演化特征,研究发现:

1.空间耦合。研究期内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重心均位于河南境内,网络关注度重心总体表现为向西南方向迁移,旅游吸引力重心轨迹呈现出南→西南→北的迁移态势;“十二五”以来,二者重心的空间距离渐趋缩小,空间重叠性显著提升,空间耦合态势明显。

2.协调发展。从时间演化看,整体上研究期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耦合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具体来看,十年间二者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保持稳定、缓慢下滑的省份数量不一,保持稳定的省份数量占比最高;从空间演化看,各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沿江、沿河、沿海高,其余地区低”的空间分异格局。

3.空间關联性演化。十年间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局部自相关结果表明,二者耦合协调度的局部关联类型分区基本保持稳定,沿海省份为高—高集聚区,西北内陆以及西藏为低—低集聚区。

(二)讨论

当前,学界对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本研究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研究对象,构建出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吸引力指标体系,探讨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的空间耦合和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特征,以及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性演化特征。由结论可知,全国层面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的空间耦合程度逐年增强,二者表现出较好的空间耦合性,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的协调发展程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省域层面上,研究期内31个省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的协调发展程度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演化差异,其空间分异格局与空间关联性演化特征具有内在一致性。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所得结果对推动名城文化赋能和旅游开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致力于探讨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的互动协调关系,二者在空间上的高度耦合要求各省份应在提高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吸引力和网络关注度两个方面下功夫。从空间关联性演化看,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耦合协调的高—高集聚区应坚定文化自信,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蕴辐射周边地区,增强区域经济和文化联系强度,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低—低集聚区应抢抓“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探索文化“活化”方式,展现民族文化风采和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历史文化名城种类丰富多样,基于省域单元构建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吸引力指标体系,可能导致对结果的解释力欠佳;同时,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虽重心落在同一省份,但其移动方向存在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值得深究;此外,各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的耦合协调表现出显著的时空演化差异,对这种差异的影响机理进行探索性研究,极有可能获得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边际创新。

Spatio-temporal Dynamic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Attention and Tourism Attractiveness

of National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in Provincial Scale

LI Jin-hong , ZENG Xue

Abstract: As the national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re rich in heritage and relic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dynamic coordination between network attention and tourism attrac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in provincial scale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famous cities. By constructing the core attraction index system of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in provincial scale, and by using the weighted TOPSIS method, the barycentric coupling model,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and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attention and tourism attractiveness of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in 31 provinces from 2011 to 2020, and finds that: (1)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two major focuses of network attention and tourism attractiveness of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re located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ir focus tracks are inconsistent. The shift speed of the focus of network attention is faster than that of tourism attractiveness. Since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their focus has gradually converged; (2)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each province has fluctuated rise, remained stable and declined slowly. The provinces with high coordination level and relatively high coordination level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Sichuan  cultural area, Shandong cultural area, Jiangsu and Zhejiang cultural area; (3)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network attention and tourism attractiveness shows significant spatial proximity. In terms of local correlation, coastal provinces are high-high agglomeration areas, while inland northwest China and Tibet are low-low agglomeration areas.

Keywords: network attention; tourism attractiveness; national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spatio-temporal dynamic coordination

【責任编辑:吴应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