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023-05-30张志慧王勇张醴月

新闻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地区中华文化

张志慧 王勇 张醴月

【内容提要】铸牢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促进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维护和巩固边防安全乃至国家总体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云南省勐腊县跨境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跨境民族群众具有非常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但也有极少数群众存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薄弱的问题。进一步铸牢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化以及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宣传。

【关键词】边疆地区  跨境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我国56个民族人民共同认可“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并认同自身属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一员,对中华民族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持有高度的认同感。跨境民族是“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紧靠边境 (国界线)两侧、居住地直接相连,分居于不同国家中的同一民族”①。铸牢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促进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维护和巩固边防安全乃至国家总体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的跨境民族就有16个,约占1/2,这不仅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在世界各国中也是极为罕见的。”②“居住在云南边境沿线的少数民族人口约350万人,约占当地人口的60%,其中跨境民族约占98%。”③正因为如此,本文课题组深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对跨境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调查,以了解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铸牢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策。

一、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查

课题组对近年来有关边疆地区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检索与梳理,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多个沿边村寨的跨境民族群众的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设计了“边疆地区跨境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调查问卷”,并通过向勐腊县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的相关领导、专家咨询,结合当地群众的实际情况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之后,课题组选择将勐腊县作为调查点。勐腊县,位于云南省的最南端,东部、南部与老挝山水相连,西部与缅甸隔澜沧江相望,“是我国面向东盟之门”,国土面积6860.84平方公里,国境线长740.8公里,全县常住人口30.5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76.8%,有傣、哈尼、彝、瑶、苗、壮、拉祜等16个跨境民族,是我国典型的边疆跨境民族地区。

2022年8月,课题组对勐腊县新城社区、曼旦村、高山村、麻黑村落水洞村民小组、曼龙代村曼龙勒村民小组等地的跨境民族群众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累计收到330份有效答卷。受访对象中,男性143人、女性187人,分别占比43.33%、56.67%。受访者年龄在18岁以下的有21人,占比6.36%;19岁至35岁之间的有114人,占比34.55%;36岁到59岁之间的有142人,占比43.03%;59岁以上的有53人,占比16.06%。在民族分布上,受访者中有傣族125人,占比37.88%;彝族119人,占比36.16%;哈尼族和瑶族共计64人,占比19.39%;其余还有拉祜族、傈僳族、布朗族等跨境民族。受访者职业以农民为主,共有168人,占比50.91%,其次是学生、进城务工人员、教师、医生、机关干部等;受访者未上过学的有44人,占比13.33%;具有小学学历的有127人,占比38.48%;具有初中学历的有63人,占比19.09%;具有高中或职中学历的有36人,占比10.91%;具有专科学历的有37人,占比11.21%;具有本科学历的有22人,占比6.67%;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1人,占比0.3%。从330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结构来看,这次问卷调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调查结论具有可靠性。

二、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

经过对330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如下:

(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认知

统计发现,针对“您是否听说过‘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说法”的问题,受访者中表示听说过并很了解的有86人,占比26.06%;表示好像听说过的有127人,占比38.48%;表示不太清楚的有68人,占比20.61%;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有49人,占比14.85%。

从调查数据来看,表示聽说过或好像听说过“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概念的受访对象占比为64.54%,超过受访者的一半,这说明受访者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概念有比较高的认知度。但仍有近35%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或没有听说过“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概念。

(二)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同

统计发现,针对“您是否认同‘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受访者中表示完全认同的有95人,占比28.79%;表示认同的有192人,占比58.18%;表示不清楚的有37人,占比11.21%;表示不认同的有3人,占比0.91%;表示完全不认同的有3人,占比0.91%。

统计发现,针对“您是否认同您的民族属于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的问题,有115位受访者表示完全认同,占比34.85%;有198位受访者表示认同,占比60%;有16位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占比4.85%;有1位受访者表示不认同,占比0.3%;0位受访者表示完全不认同。

从调查数据来看,表示完全认同或认同“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说法的受访对象占比高达86.97%,说明受访群体对“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这一说法具有非常高的认同度;有高达94.85%的受访对象表示完全认同或认同自己的民族属于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说明受访群体高度认同自己的民族属于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绝大多数边疆地区的跨境民族群众高度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

(三)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的认同

统计发现,针对“您是否认同‘您的民族历史属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部分这个说法”的问题,受访者中有64人表示完全认同,占比19.39%;有208人表示认同,占总比63.03%;有47人表示不清楚,占比14.24%;有9人表示不认同,占比2.73%;有2人表示完全不认同,占比0.61%。

从以上统计数据来看,有占比高达82.42%的受访对象表示完全认同或认同本民族的历史属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部分”,说明受访群体对本民族的历史属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部分”这种说法具有非常高的认同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边疆地区的跨境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历史具有非常高的认同度。

(四)对中华民族共同物质基础的认同

统计发现,针对 “您是否认同‘您的民族和我国的其他各民族拥有共同物质基础” 的问题,有24.85%的受访者表示完全认同;有57.58%的受访者表示认同;有14.55%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有2.73%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同;有0.3%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认同。

从以上统计数据来看,有高达82.43%的受访对象表示完全认同或认同自己的民族和我国的其他各民族拥有共同物质基础,说明受访群体对中华民族共同物质基础具有非常高的认同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绝大多数边疆地区的跨境民族群众高度认同我国的各民族拥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五)对各民族相互依存关系的认同

统计发现,针对“您是否认同‘我国各民族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的问题,有99人表示完全认同,占比30%;有198人表示认同,占比60%;有29人表示不清楚,占比8.79%;有4人表示不认同,占比1.21%;0人表示完全不认同。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高达90%的受访者表示完全认同或认同我国各民族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说明受访群体对我国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具有非常高的认同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边疆地区的跨境民族群众高度认同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六)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认同

统计发现,针对“您是否认同‘中华文化是包含56个民族的文化,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共有的精神家园”的问题,有101人表示完全认同,占比30.61%;有202人表示认同,占比61.21%;有24人表示不清楚,占比7.27%;有3人表示不认同,占比0.91%;无受访者表示完全不认同。

统计发现,针对“您是否认同本民族精神文明是属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一部分”的问题,表示完全认同的有97人,占比29.39%;表示认同的有208人,占比63.03%;表示不清楚的有24人,占比7.27%;表示不认同的有1人,占比0.3%;无人表示完全不认同。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高达91.82%的受访对象对“中华文化是包含56个民族的文化,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共有的精神家园”的说法表示完全认同或认同,说明受访群体高度认同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文化,中华文明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共有的精神家园;有占比高达92.42%的受访者对“本民族精神文明是属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一部分”表示完全认同或认同,说明受访群体高度认同本民族精神文明是属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一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绝大多数边疆地区的跨境民族群众认同中华民族精神文化。

总之,通过对330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绝大多数跨境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共同的物质基础、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具有非常高的认同,说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绝大多数跨境民族群众具有非常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 进一步铸牢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策

通过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跨境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虽然绝大多数边疆地区的跨境民族群众具有非常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但也有极少数群众存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薄弱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铸牢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

从在勐腊县的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受访对象中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概念的有49人,占比14.85%;表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概念不太清楚的有68人,占比20.61%。也就是说,有超过1/3的受访对象没有听说过或者不太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我国边疆地区有相当多的跨境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概念不知道或者不了解,更不用说了解其深刻内涵了,这说明当前在边疆地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宣传做得还很不够。

2014年,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總书记强调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5年,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九大通过的《党章》正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重要经验的“九个坚持”之一。2022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现代国家的统一之基、中华多元民族的团结之本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之源。”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我国政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应秉承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概念,从多个方面、以多种形式在边疆地区开展针对跨境民族群众的相关教育宣传活动。首先,考虑到边疆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具有较强公信力的传统媒体,进行相关新闻报道、信息发布、专题纪录片等形式的宣传工作;其次,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还需充分考虑到边疆地区跨境民族信息消费及接受习惯,采用距离上更接近的传播方式,例如宣传栏、横幅、标语、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多次重复的宣传工作;最后,还可以利用当前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红利,通过青年群众更喜爱的微信、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宣传工作。总之,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潜移默化地在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加强对中华文化精神、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的宣传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华文明史也是中国各民族相互交流交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共同创造文明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⑤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⑥因此,要进一步铸牢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边疆地区大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精神、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的宣传与弘扬。

首先,要在边疆地区采用各种跨境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大力宣传中华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根和魂,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它孕育、滋养和形塑了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增强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其次,要在边疆地区采用各种跨境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各族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基础。最后,要在边疆地区采用各种跨境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增强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同。

(三)加强对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宣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典型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也是中国最突出的民族构成特色。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⑦2021年,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⑧要进一步铸牢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边疆地区大力宣传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谁也离不开谁;要大加宣传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采用多种形式讲述和宣传各民族互帮互助的故事。比如国家为了进一步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大对西藏地区财政补贴,举全国之力帮助西藏地区发展,让西藏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大的发展机遇。比如早在2007年,中央对西藏自治区的财政补贴就高达280亿,补贴额度达到了人均过万元的标准,成为助力西藏地区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比如无论是中央的钱还是支援省市财政的钱,都是全国纳税人共同的血汗钱。这些真实的案例,无一不体现全国人民对西藏同胞的关怀与支持。我们应以这些为案例生动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大力宣传我国56个民族是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共同体。在宣传中,要注意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形式。像歌曲《大中国》中的歌词“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有很多,景色也不错......”,在宣传“全国各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全国56个民族共同构建了一个中国”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我们完全可以借鉴。采用边疆地区跨境民族群众喜爱的歌舞形式来进行宣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系云南省委网信办项目“网络传播态势及新生代受众研究”(项目编号:YN-WX2017006)、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边疆地区群众媒介消费变化与政务传播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Y147)研究成果】

注释:

①邹丽娟,伍佳.新时代云南跨境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略[J].贵州民族研究,2019(11):36-43.

②杨焰婵,陈发翠,鱼海波.云南跨境民族与中国国家安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1):52-56.

③保跃平.跨境民族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与社会秩序建构——以云南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6(01):20-30.

④朱碧波,李恬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鸟瞰与学术省思[J].东方论坛,2022(06):99-107.

⑤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29):7-10.

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9-30(1).

⑦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9.

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44.

作者简介:张志慧,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勇,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昆明理工大学南亚东南亚新闻传播研究院院长,云南省南亚东南亚网络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醴月,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

编辑:孟凌霄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地区中华文化
专业嵌入治理:边疆地区社会工作机构的实践智慧
边疆地区经济增长动力探析
——基于扩展的增长核算方法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打造边疆地市报影响力,锤炼过硬新闻队伍
团结稳疆视阈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浅谈南疆地区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