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的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探析

2023-05-30黄楚新赵艺颖

新闻论坛 2023年2期

黄楚新 赵艺颖

【内容提要】近年来,中国科幻IP在影视市场中不断涌现,成为推动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呈现出政府扶持、市场需求量大,积聚IP、跨媒介开发,技术发展、商业保驾护航,IP运营、形成产业价值链的新格局,但是也面临着优质IP稀缺、改编经验不足、工业体系不完善、产业资源不集中等问题。未来,科幻IP应凭借国家背书、政府扶持,营造科学文化、培育人民科学素养,进而吸引资本投入、开拓跨界合作,打造本土特色、走向世界舞台。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中国科幻IP未来将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科幻IP  IP运营  影视产业  中国科幻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科幻10年行业报告》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科幻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在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等多领域实现全方位发展,其中科幻影视行业展现强势劲头,诸如《流浪地球》《三体》《独行月球》等国产科幻影视作品受到人民群众广泛喜爱。①由此,科幻IP成为影视产业中备受追捧的资源。“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指“知识产权” (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科幻IP即科幻作品的知识产权,包括基于科幻小说、电影、漫画、游戏等形式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和相关衍生产品。科幻IP以创意为核心,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大影响力并且可以被跨媒介生产进而发展为成熟的产业链,能够产生文化价值和商业效益,已成为中国影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科幻IP还承载了人们对未来、科技和文化的想象和追求,给中国影视传播发展带来新机遇,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

本文通过探究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分析科幻IP在影视产业中的独特价值和商业潜力,并探讨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目前面临地挑战以及未来如何提升中国科幻IP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推动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和升级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的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的科幻电影是1938年新华影业公司出品、由韩兰根和刘继群等主演的《六十年后上海滩》。②此时中国科幻片数量很少,没有出现较为知名的科幻IP。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在此基础上孕育的科幻电影数量有所增长,如1958年拍摄了由话剧改编的《十三陵水库畅想曲》、1963年拍摄了《小太阳》等,这些影片中充满了对未来科技社会的浪漫想象。不过由于技术与观念的局限,中国科幻影视作品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中国科幻影视作品真正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推向深入和电影市场逐渐开放,许多优秀的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出现,例如《珊瑚岛上的死光》《魔表》《霹雳贝贝》《潜影》《大气层消失》《毒吻》《合成人》等,其中《珊瑚岛上的死光》由考古学家童恩于1978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中出现了当时看来较为先进的科幻概念并传递了现代科学意识,为中国科幻IP电影地创作提供了参考模式,是中国科幻影史上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进入21世纪后,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科幻IP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科幻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元素,科幻IP的商业价值得到认可,在影视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一大批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科幻IP影视作品诞生,包括《长江七号》《疯狂的石头》《机器侠》《太空营救》《魔比斯环》《李献计历险记》《全城戒备》《孤者定律》等。这一时期许多导演在借鉴外国经典科幻片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传统观念和科技水平,拍摄了一系列以科幻为背景的电影、电视剧和动漫作品,比如科幻故事片《长江七号》讲述了外星人来到地球的故事,侧重点在于描绘中国底层人民的现实处境而非用技术堆砌令人炫目的奇观场景。除此之外,许多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出版,为科幻影视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改编素材,进而推动整个科幻领域进步,例如2003年《三体》的出版引起了轰动,成为中国科幻IP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019年初,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IP电影新纪元,自此科幻IP市场进入资本狂热期。③这一时期中国影视行业市场快速增长,政府和企业对科幻IP的投资力度逐渐加大,观众的欣赏品味也不断提升。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佳作,《流浪地球》《独行月球》《明日战记》《上海堡垒》《伊阿索密码》《疯狂的外星人》《外星人事件》《外太空的莫扎特》《诡秘之主》等作品分别在题材、资金、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其中,《流浪地球》和《三体》系列的成功尤为显著,为中国科幻IP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总体而言,虽然国产科幻影视作品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科幻IP影视作品已经迎来了良好地创作生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体系,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不仅在中国影视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还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打造了一些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二、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的新格局

基于影视作品的创制、宣发及IP运营等各环节助力,政府部门、传统影业、科幻产业等多方力量协同打造,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形成了多元开放、互融共生的新格局。总体来讲,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现阶段在创作内容、资金投入、后期制作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质的飞跃,主题更加多元,制作质量逐渐提高,数量稳步提升,口碑稳中求进,市场需求增长,创收显著增加,影响力不断提高,观众接受度也是更上一层楼。

(一) 把握政策机遇,迎合市场需求

中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科幻产业作为文化创新的一部分,其发展更是得到政府的重点扶持。2020年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对科幻电影剧本的培育力度,在产业政策、财税减免、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支持。④国家电影局于2021年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扶持科幻电影创作生产,推动提高国产科幻电影创作水平。⑤2019年新华网牵头发起了中国首个科幻电影主题活动平台“蓝星球”科幻电影周,联合各种资源与人才打造科技科幻影视文化跨界平台,共同推动科幻相关产业落地与发展。⑥在此背景下,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紧跟政策要求,积极拓展创作内容与形式,促进科幻文学、动漫、游戏等资源转化;同时利用政策支持,申请相关资金和奖励,获取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例如科幻片《独行月球》曾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与影视融合专委会的专家对影片科学原理进行指導。

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在市场上有很大地发展潜力,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和年轻观众增加,科幻题材越来越受欢迎,相关作品的票房和口碑逐年攀升;另一方面大量科幻小说和游戏的粉丝群体为IP改编的影视作品带来广泛的观众基础。据《2022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1年科幻影视产业总营收71.9亿元,同比增长171.4%,院线电影票房有所回暖。⑦基于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迎合市场偏好和时代要求,创新创作理念,提升制作质量,注重跨界合作,提高营销策略,扩大海外市场,力求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提升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的市场占有率,进而为文化产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二)发挥IP力量,叙事题材多样

科幻IP在国内市场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商业价值,它既能够满足观众对奇幻、冒险等元素的追求,为制片方带来更多商业机会和收益;还可以作为一个载体传递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產生影响。国产科幻影视作品在科幻IP的基础上扩展故事世界,推出全新剧情、人物和设定,增强叙事张力;借用IP品牌优势吸引更多观众,提高作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后续创作打下基础;还利用IP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在全球范围造成影响,如《三体》已被多国出版,拍摄英文电影版也在计划中。

现行电影技术美学和电影工业体系的引领下,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的叙事主题越来越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未来科技、宇宙探索等传统科幻元素,而是呈现出多元素积聚、各类型融合的趋势。⑧一方面,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通过创新和融合不同类型来展现多样的题材,例如融合热血、恐怖、玄幻、情感等类型,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科幻世界观;另一方面,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也会将科幻元素放入历史、现代、未来等不同时空背景中,凸显不同情节和主题,既满足科幻迷口味又能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例如《上海堡垒》是以抵抗外星侵略为主题的科幻爱情片,《外太空的莫扎特》融合了科幻、喜剧、青春等元素于一体,《刺杀小说家》积聚了时空穿梭和人工智能等元素,将科幻与悬疑融合在一起,呈现出复杂的情节和世界观。

(三) 资本助力升级,技术蓬勃发展

近年来,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市场逐渐崛起,投资方对于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的投入也逐渐增加。资金增加不仅提高了制作水平,使得影视作品在视觉效果、特效制作和音乐配乐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还提供了充足资源,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创作,为创意IP研发提供更大发挥空间。例如《流浪地球1》共获得9家公司投资,总金额约5.3亿元,制作过程中资金紧缺,太空线险些被砍掉。而《流浪地球2》拍摄前就获得了中影集团注资,制作成本约6-8亿元,加上宣发费用总成本约10亿元,制作过程中资金充足,可使用最新技术制作特效。⑨

技术所营造的媒介环境直接推动着电影的发展进程,也拓宽了科幻影视作品里的技术想象与技术认知。拍摄技术、特效技术和播放技术的迭代提升为国产IP科幻影视作品的拍摄、制作、放映等环节提供了支持,提升了影片的视觉效果和观影体验。特效制作方面,随着国内特效制作公司发展和壮大,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得以使用国际先进的视效技术和设备,例如科幻动漫《诡秘之主》中的各种魔法效果还原较为符合原著,科幻片《疯狂的外星人》中通过设备对演员进行动作捕捉再辅以CG技术等,合成了真实自然、生动逼真的外星人形象,这也标识着中国音视行业已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时期。⑩此外,拍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如高清拍摄、3D立体拍摄等技术应用提升了电影的质量。预计未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应用将给观众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四)开发衍生产品,建立产业模式

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通过IP授权衍生品和跨媒介开发,跨界拓展IP生态,延伸IP生命周期,带动粉丝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商业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一方面,将科幻IP与游戏、动漫、出版等领域合作,以最初的故事内核为黏合剂,发挥各自媒介特性拓展内容,寻求各个文化场域间连通互动和协同合作,通过IP联动吸引更多受众,完成内容资源的迁移和增值11。另一方面,整合线上线下多方产业资源,将科幻IP包装为具有符号意义的热销品,采用衍生品销售等方式,增加IP的知名度、影响力,逐步形成模式化、成熟化的IP产业链,进而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边际效益,为科幻影视行业带来更多商业机会。

科幻IP电影《流浪地球2》正是向全方位产业链延伸。影片上映后,除了票房收入,《流浪地球2》还通过版权授权、衍生品、漫画、小说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变现。电影热映带动了《流浪地球》小说的销量,使其一跃成为畅销书,电影续作补充的情节也将整理成书出版;《流浪地球》漫画在腾讯视频上线;《流浪地球》通过众筹模式销售的周边文创产品获得了消费者高度追捧,既有99元一套的杯垫还有4999元的限量版运兵车12。总体而言这些举措不仅扩大了《流浪地球》IP的影响范围,增加了用户黏性和忠诚度,同时也为IP产业链带来了更多收益。

三、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的发展困境

(一)创意局限,优质IP稀缺

科学与玄学作为两种对立的思维模式长期存在且相互纠缠,这对中国科幻电影文本造成了深远影响。13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科学意识,这种轻视和限制使中国科学技术落后,惯性思维模式加大了科学幻想的难度,科幻IP作品的创意较为有限,具体表现包括:故事情节老套、角色形象单一、主题深度不够、缺乏丰富独特的世界观和故事背景等。在创意来源方面,除了少数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外,大部分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创作长期受到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科幻电影塑造,依靠外国科幻IP的翻拍、模仿或改编,缺乏自主研发。

创意局限直接导致优质科幻IP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质科幻文本数量有限,《中国科幻10年行业报告》显示,2022年科幻小说中有近70%的销量来自《三体》系列;二是缺少像“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等在全球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原创IP;三是科幻作家群体相对稀缺,真正出圈的中国科幻作家只有刘慈欣,国产科幻电影的IP改编来源也高度集中在刘慈欣的作品上。

(二)剧本匮乏,改编经验不足

由于优质科幻IP的稀缺,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科幻文本不多,由科幻文学改编成的剧本数量更是十分匮乏。而且,科幻影视行业起步较晚,缺乏创作积淀和经验积累,针对现有科幻IP的改编能力不足,也缺少为文本创作和影视表达提供创意的核心创作班底,导致创作过程中对故事结构、人物情感等方面的探讨和打磨不够细致。具体而言,许多科幻IP影视作品的改编无法有效把握关键点和原著精髓,导致情节拖沓、台词空洞、丧失原著风格、特技效果和融合感不强等问题,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投入。同时,还有些科幻IP影视作品过分强调商业化、娱乐化倾向,容易忽视故事内核和情感把控,削弱作品内在深度。例如《上海堡垒》一味追求震撼的视听语言与奇观宏伟的场面,不仅忽略电影叙事的完整性还让叙事角色与文本形象脱离,未能真正还原原著精神和想象空间,此外还将“流量”“明星效应”放在过高位置,最终未能在票房上取得满意结果。

(三)效果不佳,工業体系不完善

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制作层面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电影工业体系不完善,可视化效果不佳。电影工业化是指依靠大规模、精细化分工构成一条生产流水线,特效、演员、美术、灯光、 场景、道具等等都相辅相成,形成一个互相配合的凝力关系。14随着工业元宇宙工业与科幻影视专家委员会于2022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工业如何为科幻影视赋能受到广泛关注,但中国电影还没有真正走上工业化之路。目前,我国仍缺乏成熟稳定的科幻电影工业体系,虽然技术进步飞速但总体效果水准仍有待提高,例如拍摄《流浪地球2》期间,剧组虽然可以利用3D打印、时光雕刻技术大规模生产道具,但在视觉制作上依然存在较大难题,除此之外由于流畅完整的工业体系尚未建立,剧组工作人员的后勤保障都成为需要费心考虑的问题。15

电影工业发展决定了如何更好地构架中国科幻电影的视觉体系。由于电影工业化制作流程不够规范,特效技术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存在人物形象元素相似、特效制作粗制滥造、场景效果不真实等问题,在呈现宏大场面时尤为明显。这些问题影响了作品的观感效果和视觉冲击力,进而导致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的可视化表现不尽如人意。

(四)规模不够,资源有待整合

科幻IP影视产业链面临多重困境,包括衍生品盗版、市场不成熟、产业链各环节分散割裂、产业重点不突出、规模化发展不足、跨界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科幻IP缺乏延展和延续的空间,影响了整条产业链健康发展。虽然科幻影视作品本身具有超高的衍生品开发价值,但国内科幻IP影视衍生品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大热科幻IP《流浪地球》的收入以票房为主,虽有“爆单”的周边文创生意但依然缺乏成熟产业模式,未能建立以旅游和体验为主的科幻主题公园。非大热科幻IP如《长城》等更是浪费了大量资源开发衍生品,却未能获得投资回报。总体而言,科幻IP作品开发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需要搭建产业链合作平台,用商业化手段加强合作共赢,规避潜在风险,推动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

四、国产科幻IP影视行业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释放政策效用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指出,“真实世界跟影像世界是有必然联系的,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这是被文艺史、电影史证明过的。”16国家发展进步为科幻文艺崛起提供支撑,在政策扶持下,科幻IP影视作品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具体实操可考虑以下举措。一是贯彻落实“科幻十条”政策并制定细则和配套法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二是通过产业规划推动科幻IP的创新、创意和研发,营造良好创作环境,建立一个能让科幻电影团队与科学家充分沟通的组织或机构;三是建立IP交易平台,规范IP交易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总之,顶层设计可以为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提供更加完整、可持续的产业生态环境,促进中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先科普再科幻,推广科学精神

2021年中国科协开展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虽相较往年有所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科普是科幻的先导,科普事业长足发展可以为中国科幻产业进步奠定基础。如何培育科学素养,推广科学精神,构建科学文化机制,塑造良性科幻文艺氛围成为中国科幻影视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业界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广科普知识,加强科学教育;广泛组织科幻文化活动,增强科幻文化氛围;发掘科学故事素材,激发创作者的创意和灵感。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人民群众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激发影片创作灵感,创造中国电影和科学传播新局面。

(三)合理引进资本,延续品牌效果

在IP跨媒介开发过程中,开发者需要明确其价值和吸引点,精准定位受众群体,持有者需要系统把握,长远规划,打造品牌,保证原汁原味,同时也要符合政策条例规定。17当前国产科幻作品IP产业链面临多重困境,可考虑采取以下方法解决:拓宽资本渠道,引进各类资本,充分对接资本市场,实现产业链布局,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众筹模式融资;加强品牌建设,打造超级IP,实现影视作品系列化延续,提升作品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延伸品牌效应,挖掘IP市场盈利点,增强衍生品开发意识,丰富其表现形式,构建IP运营创新模式,拓宽影视作品的商业价值。

(四)讲好中国故事,拥有全球视野

当今世界格局因中国崛起而改变,中国科幻不仅仅需要打造自身特色,凸显中国价值,更需要拥有全球视野,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体而言:立足民族传统和文化语境,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神话和历史,融入科幻元素,打造中国科幻IP;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全球优秀创意和经验,描绘中国文化面对全球科技进步与人类未来的思考和展望,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构建中国科幻电影学派,建立契合中国人情感与审美的科幻电影叙事结构,加入亲情、伦理、爱情等跨越时空的普世性情感,让观众产生共情和认同。以上这些措施可以让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既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又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的品质,促使更多国际观众了解和喜爱中国故事,让全世界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中国影视产业不断发展,国产IP科幻影视作品由最初停滞不前到当下井喷式发展,如今科幻IP作品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影视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格局。在技术蓬勃发展、资本大量涌入的背景下,科幻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政策方向与时代要求更促使科幻IP不断被跨界开发,科幻影视作品进入高速成长期。但这其中也存在许多挑战与困难,科幻IP主题与类型较为单一,单片突围缺少品牌,甚至盲目跟风;口碑忽高忽低,难以突破瓶颈,缺乏广泛受众基础;工业水准不够,粗制滥造改编频频出现;规模化发展不足,产业重点不突出,陷入烧钱热潮。在未来发展中,我们需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加强科幻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注重科幻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质量;积极探索科技与艺术融合,开发新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为观众提供更加精彩的科幻作品;在创新中保持本土特色和文化底蕴,让科幻IP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注释:

① 黄哲雯.《2022中国科幻产业报告》在京发布[EB/OL].中工网(2023-02-19),https://www.workercn.cn/c/2023-02-19/7738891.shtml.

② 陈旭光,薛精华.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中国科幻电影新论[J].未来传播,2022(02):64-71+121.

③ 徐媛.场域理论视角下科幻IP的跨媒介生产与传播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9(04):34-38+29.

④ 张卫.国家助力发展的十条政策来了:科幻电影将借势进发[EB/OL].光明网(2020-10-28),https://news.gmw.cn/2020-10/28/content_34314194.htm.

⑤ 滕朝.一张图读懂《“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EB/OL].新京报(2021-11-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046759594244826&wfr=spider&for=pc.

⑥ 顾蓉蓉,端木.首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在牛首山开启,刘慈欣领衔评审团,185部科幻片参展[EB/OL].南京晨报

(2019-11-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052833

4397985135&wfr=spider&for=pc.

⑦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重磅!2022中国科幻产业报告发布[EB/OL].(2023-02-18),https://www.163.com/dy/article/HTRPSNSC0514B2K7.html.

⑧ 苏丹.当代华语科幻电影的类型流变与类型融合[J].电影文学,2022(03):63-68.

⑨ 和讯网.《毒舌大状》与《流浪地球2》成本差距超过50倍有望成为最赚钱电影之一[EB/OL].(2023-02-20),http://stock.hexun.com/2023-02-20/207825638.html.

⑩ 孙承健,郭建全,米春林,陈明彤,杨雪菲,尚周豪.新技术 新流程 新机遇——中国视效行业发展现状[J].当代电影,2021(04):38-45.

11徐媛.场域理论视角下科幻IP的跨媒介生产与传播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9(04):34-38+29.

12光明日报.中国科幻文创元年来了吗?[EB/OL].(2023-02-1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501821399817558&

wfr=spider&for=pc.

13陳亦水.尾巴的耻辱:中国电影科幻空间的科玄思维模式与身份困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06):109-116.

14刁基诺.比较视域下的中国电影工业化实践——以科幻电影为例[J].四川戏剧,2022(02):8-14.

15刘珞琦. 导演郭帆:《流浪地球2》还是从0到1[N]. 中国电影报,2023-02-01(005).

16王彦.“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我一直都在”[N]. 文汇报,2023-02-06(003).

17黄楚新.漫威模式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J].人民论坛,2020(02):130-132.

作者简介: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艺颖: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徐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