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流,浪中国:一辆自行车演绎平凡与梦想
2023-05-30卢学艳
卢学艳
在骑车旅行已经比较平常的今天,90后农家小伙徐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就成了“骑行顶流”,拥有全网观众近四百万。他的骑行账号“徐云流浪中国”,视频播放量五十万以上,高峰时,超过六万人同时在线追看他的视频。观众更是戏谑地将账号名断句为“徐云流,浪中国”,亲切地称他“云流兄”。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看徐云的视频呢?网络上“高赞”的答复是:“徐云的视频,让我们看到了浪漫主义的故事。它能给人一种真实而平静的力量。”
徐云出身于江西九江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平时连鸡蛋都很少吃,肉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穷苦能磨炼意志,贫穷让徐云成长为一个很独立的人,意志力坚定、有主见、不受他人影响。这样的性格优点,让他之后几乎没有过渡就适应了骑行生活。
上大学后,因为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徐云没有拿到毕业证。工作不好找,又不想进厂打工,徐云在家“躺平”了两年。那段时间,他幻想过成为网文作家一夜暴富,经常泡在图书馆,但真正执笔,才发现自己不是那块料。再后来,为了生计,徐云还是选择进工厂工作。
2020年中旬,因为疫情原因,工厂停工,徐云失业。在农村老家待了一个多月后,对未来迷茫的徐云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骑行。他想:“趁着年轻,去外面看一下吧。我已经三十岁了,可能四十岁就没有机会去外面四处看了。”
没有太多犹豫,2020年10月31日早上,带着打工攒下的三万元和七十千克的骑行行李,徐云从江西九江武宁县出发,计划骑行到广西东兴。东兴是中越边境,也是219国道的南端,他计划沿219国道骑至新疆。
但徐云只骑了不到二十千米,就全身冒汗,反胃,剧烈呕吐,在路边坐了一两个小时才恢复。与观众眼中体力超强的印象不同,徐云的身体素质并不好,而且在成为骑行博主之前,完全没有骑行基础。不过成长经历造就的独立与倔强,让他不允许自己退缩。
徐云逼着身体去适应骑行,直到十个月后陷入泥泞般的困境——因为疫情,他不得不一直在西南地区打转;又因为家里有事,他不得不寄回去一万多元,路费即将用尽。为了解决费用问题,徐云尝试过就地打工攒路费,但当时所在的重庆因为疫情严重,工作很难找。不得已,徐云变卖了唯一的运动相机,还在一个桥洞下住了五天。
那是徐云骑行中最迷茫的一段时间,直到决定返回老家时,才迎来了转机——返程路上,徐云自学了视频剪辑,第一条视频发出后,赚了四十元钱。他当即决定放弃回家,重新出发。“一天收益三四十元钱,够吃饭了,干脆就这样做下去。”
正是这些简单的理由和质朴的想法,诞生了日后感动无数人的“徐云流浪中国”系列视频。而这一路的心路历程,徐云从来没有掩藏和美化过:“总有人问我,孤身骑行,安全怎么办?收入怎么办?家人怎么办?脱离原有的生活轨道,不会害怕吗?我没想那么多,只是突然想出去看看了,就出发了。生活总需要一点勇气。”
他在视频中从来不卖惨,不求关注,也从不明里暗里要打赏。忠实观众用四个字评价他和他的视频:真实、达观。“徐云的魅力在于面对目标一步步向前、遇到问题一步步解决的帅气。”
徐云每期视频构成大致是三部分:起床赶路,拍点风景;多番踩点,寻找住处;直播做饭,边吃边聊。而很多观众最喜欢的环节是直播做饭。
看过徐云视频的人都会发现,无论骑行有多累,环境有多恶劣,徐云都会认真做好每顿饭。瓶瓶罐罐一字摆开,该有的调料一样不少。炒排骨必先焯水,炒青菜得梗叶分开,荤素搭配,加蒜瓣爆香……
在完成冬季单人骑行进藏的壮举后,2022年3月3日,徐云开始了阿里中线的新行程。阿里中线是骑行西藏难度最高的线路之一,四千米以上的海拔,零下29℃的低温,外加野兽出没,路况极差,被称为“准地狱级”,骑行体力消耗惊人。即便如此,徐云依然坚持“什么都可以将就,但做饭不行”。
一天,徐云遇到了非常恶劣的天气——大风大雪夹着冰雹。当天色暗沉时,他只能搭帐篷过夜。帐篷外,狂风暴雪呼哧作响;帐篷里,徐云开始做青椒炒蛋。起锅烧油,打匀四个鸡蛋,下锅炒熟捞出备用;再起锅烧油,下蒜瓣、老干妈、青椒、备用的熟鸡蛋、带辣味的烧烤调味料……最终的成品上面,徐云还撒上了一层细碎的葱花。
徐云习惯给吃饭的画面搭配一些背景音乐,于是寒风呼啸的帐篷里,他吃着自己做的青椒炒蛋,钢琴声轻缓流动,响起英国民谣《绿袖子》。瞬间,旅途的疲惫与孤独好像消失了,簡陋的帐篷有了别样的意境。
有网友说:“每个视频中,当徐云做好饭坐到镜头前,无论他身后是巍峨的雄山还是蜗居的帐篷,我感受到的都是他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从容。”
更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徐云亲手创造出的一个个野外的“家”。无论是废弃大棚、废弃铁皮房还是涵洞、水井房,在徐云的一番收拾下总能变得整洁而温馨。他进门的第一件事是将“家”打扫干净,离开时则将垃圾收集好带走。在他的视频里,曾经出现过不少旅行者住过的废弃房子,各种生活垃圾满地堆放。
旅途中,徐云时常配合美景写点小作文,或信手拈来一段小科普。虽然常常是脱口而出,但他却从不卖弄,会坦承说自己二十岁左右时想写穿越小说,因此读了不少书,“到了一个地方,大概能记起一些东西”。他也会告诉大家,很多人文历史知识是出发前提前了解的。
这种有些认真和稚气的、充满温柔的宝贵品质,带给网友的感动丝毫不亚于沿途的美景,珍藏在旅途的点点滴滴中:和路边的小猫小狗打招呼,和山脚下的藏野驴说“你好”;在观景台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火腿肠,帮瘸腿老爷爷站路边三个小时拦车去县城医院看病;虽然不顺路,却替观众去看了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这些都是徐云自己也没有察觉的独特气质——少年般不渝的温柔浪漫、男孩般不灭的执着天真。这也让观众觉得他就是一位触手可及的知心朋友,自己正在陪着他一起流浪。
骑行户外,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危险和突发状况,但徐云有一句口头禅:“问题不大。”刮风下雨?问题不大!零下低温?问题不大!路上有狼?问题不大!似乎一切的困难艰苦,都能在他的谈笑间被一笔带过。
骑至阿里中线色林措附近时,忽然起了七级大风,徐云不得不选择在一处公路下的涵洞里扎营过夜。但当天夜里,徐云忽然被帐篷外的嚎叫声惊醒。有两只狼来了。他赶紧起身点灯,拿起斧头。虽然声音颤抖,举着拍摄设备的手也抖个不停,但他仍坚持向观众解说:“西藏一般没有大规模的狼群,两三只问题不大。”
徐云一夜未眠,好在有惊无险,而这样的情形在往后的骑行途中并不少见。有观众开玩笑说:“徐云并不孤单,一路有狼陪伴。”徐云的回答仍旧是:“问题不大。”他不喜欢叫苦卖惨。骑行中遇到任何困难,他都能在一声轻叹中有条不紊地解决,不会抱怨,也不会刻意放大危险难度,一切都让观众自己感受。在他的视频中,无论在多么难以入眠的荒野扎营,他都会把第二天安全醒来、阳光灿烂的画面放在视频结尾。
一路走来,徐云承认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拒绝怨怼:“路是自己选的,不管怎么样也得走下去。自己选的路,再抱怨的话就没有意义了,而且焦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徐云斗志昂扬的骑行因此满载了寄托与力量,感动了一大批人,很多人忍不住借徐云探讨人生的意义。忠实观众说:“在2022年这一特殊的年份里,云流兄不知鼓舞了多少人生活的勇气,温暖了多少孤寂的心灵。他做到了很多人一直想去做而又没法做的事。”可徐云说,骑行时他基本处于放空的状态,什么也不想。晚上休息前,最多想想第二天的路线。
2023年2月,徐云在漠河完成了他的东北之行。在一期视频中,徐云分享了他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白日梦想家》,也因为这部影片,他非常想去冰岛看看极光。他的下一个计划是從新疆出发,途径中亚,再穿过东欧,直至冰岛。
至于未来的打算,徐云说,漠河是他环华骑行的终点,冰岛则可能是他骑行生涯的结束地。之后他会回到家乡,租一块土地,买一节火车车厢,成为一个三农博主,力所能及反哺家乡。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而骑行视频带来的收益,让他的想法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他说:“一切的困难,一切的艰苦,终究会被一笔带过,面对生活,我们总归要自信一点、乐观一点、充满希望一点。”
生活没有范文,落叶与浮云都有各自的去处。祝福徐云。
编辑|饶春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