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2023-05-30符丁太
符丁太
工作五年,我来到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已有四年之久。在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这四年,一路走来,不论是教学还是教研,都有赖于师父的引领和指点,才有了我这个教学新手的成长。
我们师徒的第一次见面,是在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的面试场上。彼时师父作为面试考官之一,在我试讲结束答辩的环节中问了我一个问题:借代和借喻有什么区别?这是一名治学严谨的老教师对一名教学新手在专业上的追问,也是令我至今还难以忘怀的一个追问。每每在教学或者是教研上遇到相似又容易混淆的概念时,我总会想起师父的这个追问,让我在讲授或者是确定概念的时候慎之又慎,以免误人子弟。结束面试之后我就在想,未来的从教之路,要是能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成长,那将是职业生涯中的一大幸事。也许彼时的李老师没有想过她在面试场里问了一个年轻人一个问题,往后的许多日子里这个年轻人请教了她好多个问题。
入校以后,因为我和李老师是同一学科的关系,我时常去听李老师的课,被李老师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我对自己说一定要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我常常师父长,师父短地喊着、问着。李老师总是笑盈盈地说:“喊啥师父哦,相互交流便是。”那时我便想,大抵是自己不成器,李老师都不愿意收我这么个徒弟。2019年,学校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在全校教职工的见证下,我在结对徒弟那里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捧着花献给了李老师,郑重地喊了声:“师父。”
回顾这几年来,师父可谓是“传道、受业、解惑”。李老师有着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对孩子的耐心与负责,常常让我在感动之余获得了很多学习、工作的动力,使我大胆放下包袱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同时也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职责。
在备课方面,师父会非常耐心地指导我,告诉我要多看课标和教材,对教材要“门儿清”,还要多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书上没有出现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在自己心中要有数。也正是她细致认真的态度不断感染了我,我开始认真对待每一个备课环节,有问题及时向师父请教,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資料作为教学资料,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力求备好贴合学生水平的课,努力把教学资料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
在讲课方面,我经常找机会去“蹭”师父的课,每次都会有很大收获,师父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有序、方法清晰,很有感染力。她上课时从容不迫,很有激情,学生的课堂气氛也很好!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和方法,将知识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学着灵活地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让学生用心参与课堂,做到有效教学,注意教学环节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真正掌握课堂知识,运用方法。
师父经常会过来旁听我的课,听完后给我评课时,她也会反馈很多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比如课堂环节的设计是不是衔接自然;内容是不是切合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跟学生探究互动的时候是不是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我可能从教师的角度觉得处理得挺好,但师父能够从听讲人的角度发现不足。评课时她把我的不足反馈给我,从而起到了让我再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的效果,让我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调整。我上课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一点也不着急。师父经常提醒我要注意课堂的节奏,这也是我日后要多多注意改善的一个方面。
在班级管理方面,初出茅庐的我第一次当班主任,也会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因为师父是有多年班主任经验的教师,遇到我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总是会麻烦她,请她支招。她很乐意与我分享她的经验,通过师父的不断支招,我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上也慢慢得心应手。有时我为学生的错误生气时,她也会开导我,会教我如何更耐心地对待学生。
在教研上,师父总是鼓励我参加论文、设计、微课、课例这些比赛,还指导我开展课题研究。在我参加这些比赛或者是做课题的过程中,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帮我并给我指出不足之处,给出修改建议,帮我不断打磨和完善。师父总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不足,很少会告诉我优点,但又会在我取得成绩的时候来一句:“小伙子上道了,继续努力。”
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每一步都离不开李老师的指导与引领。可以说正因为有幸来到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这个大家庭,跟随李老师这位“巨人”的前进脚步,我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愿意在师父的带领下为教育事业不断奉献自己的热忱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