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下心来品CD

2023-05-30周铭孙

钢琴艺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变奏曲奏鸣曲贝多芬

文/周铭孙

过去一年是很难静下心来的一年,更不要说安静地坐下来欣赏唱片了。但是在收到几位同行好友赠送的他(她)们自己演奏的唱片之后,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认真学习与欣赏的。聆听之后,我想介绍几张CD与大家分享。

《咏竹》(邹翔)

这张CD中,收录了五首当代最新的中国钢琴作品,其音响之绚丽、乐思之精妙,都是极具震撼力和吸引力的。对我来说,欣赏这张CD亦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与体验,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钢琴音响世界。

说实话,当这些新奇的音响令我“耳”不暇接的同时,我深感困惑,因为自己不能完全听懂,更无法诠释清楚,那又如何进行推荐和介绍呢?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这种一辈子局限于研究传统钢琴音乐的人,对当今音乐世界里正在发生的新鲜事物学习关注得不太够了。但作曲家们是在与时俱进的,他们在不断地创新求变,涌现出新作品,可谓是日新月异!作为研究钢琴演奏与钢琴教学的人,不可以固步自封地说自己还跟不上、听不懂,而是必须改变这种滞后的状态。于是,我就采用了一种最原始的自我灌输法—每天听,每天加深理解与感受,一天又一天,结果是越听越有味,越听越感受和发现了更多的内涵,不仅是越听越爱听了,还越来越顺理成章地感受到了这种全新的音乐思维与逻辑—这就是我在连续听了十几天之后,脑中产生的感应和变化,太高兴了!

邹翔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作为当代钢琴音乐的一位积极的推广者和践行者,他曾经推出了梅西安的全套《圣婴二十默想》与利盖蒂的全套《钢琴练习曲》,这是尽人皆知的“壮举”。而这次推出的中国钢琴新作,又是一次重要的奉献,在这张《咏竹》中,收录了五首巨作,每一首都堪称经典,熠熠发光。

第一首是邹翔邀约陈怡于2019年创作的《咏竹》,这首乐曲对新的音响充满了想象,绝妙地运用江南丝竹《八板》的音调,以现代的作曲技法与独创性的钢琴织体完美的结合,给我们展现了一片挺拔、繁茂的参天竹林,这片竹林冲向天边,伸向远处,其生气勃发的形象与气势,令人赞叹……完美地展现了竹子不屈不挠与坚持不懈的高贵品质。在曲中也可以听到人们的劳作与欢舞的场景,更为全曲增添了生活气息与情趣!

第二首是邹翔邀约周龙于2017年创作的《敦煌幻想》,这首长达十四分钟的钢琴独奏曲内容非常丰富,越听越让人爱不释手。乐曲从钢琴模拟神秘而肃穆的低音鼓声开始,将我们引入了遥远的过往。作曲家运用了敦煌的琵琶曲牌、“花儿”的旋律,以及“水鼓子”“长沙女引”等音乐元素,使音乐既中国化,又充满了古代的“异域风情”,全曲营造了一个想象中的神话般的歌舞世界,好像石窟壁画中的人物都走了下来,展开了一场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舞蹈盛宴,形象生动,活灵活现。我仿佛跟着作曲家与演奏家亲临观赏了这场欢宴,太有意思了!听完之后,这些音响与画面留在脑中久久挥之不去。这是一首成功之作,把古典与浪漫、民族与现代进行了完美结合和演绎,真是精彩!

第三首是叶小钢应邹翔邀约于2006年创作的《纳木错》,早已成为了近年来中国钢琴作品中最热的门曲目。它描绘了高原圣湖的清冽湖水在终年不化的雪山环绕下的神圣与幽远,其音响与意境的纯净与精致令人赞叹。

第四首是盛宗亮创作于2006年的《我的旁歌》,这首长达二十一分钟的乐曲分为四个部分,充满了内省与沉思、回忆与思考,有着深沉而丰富的心路历程,是一首十分有音乐内涵与深度的钢琴独奏作品。邹翔的演奏具有说服力,娓娓道来,充分展现了音乐的内涵,引人入胜,令人沉浸其中。

第五首是作曲家高平受邹翔邀约并题赠给钢琴家本人的《钢琴奏鸣曲“浮影”》,作于2015年初,是一首极具个性的钢琴作品。据作曲家高平自述:“整部作品充满灵动与变换不止的感情和情绪。像很多事情一样,它们不光是浮光掠影罢了。”这首曲子充满了疑虑、探求与不确定性,初听真是很难当即就理解,但逐渐地听进去之后,会产生很多共鸣与联想,听这样的新作品一定要尽量去体察和感受作曲者与演奏者的精神世界。全曲在经过了充满奇思妙想、寻觅与探求的过程之后,于第三乐章进入狂喜的巅峰状态,音效在令人目不暇接与眼花缭乱的尾声中达到了令人抓狂、欲罢不能的高潮!

这张全新的中国钢琴作品专辑的确非常精彩,从委约作曲家们创作完成这些作品,再到钢琴家精心地演绎并再创造,无不显示了邹翔对钢琴事业创新的执着追求与努力。这些作品具有相当的技巧难度与音乐深度,在邹翔的手下,展现了浑然天成的完美与成熟,这是一张可听性非常强的中国钢琴作品瑰宝!

《华夏琴韵—鲍蕙荞中国钢琴曲独奏专辑》(鲍蕙荞)

这张专辑包含了三张CD,共收录了六十一首根据中国传统民歌创作与改编的钢琴独奏曲。都是风格亲切、纯朴的钢琴小品,可听性极强。

在欣赏这些琳琅满目的钢琴作品时,我仿佛是在演奏者的带领下,进入了各民族多姿多彩的音乐世界中。从南到北、由东向西遨游在我国的山水人间,从中原大地到美丽新疆,从乌苏里江到云贵高原,纵横数千里,上下近百年,真是饱览了民歌与传统音乐的风采。

鲍蕙荞在演奏这些作品时,完全出自对音乐,特别是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的热爱,同时抱着淳朴自然和真正发自内心的触动与情怀,使这些曲目听之生动亲切,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作品本身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很容易引起回忆和共鸣,加之篇章大多都短小精悍,所以相当易于被接受。

在此,我们可以看看这三张CD中,主要有哪些佳作呢?

《华夏琴韵》(一)中,选用了储望华的《茉莉花幻想曲》与《中国民歌七首》(包括《正月新春》《太阳出来喜洋洋》《浏阳河》《刘海砍樵》《在那遥远的地方》《情歌》与《猜调》)。王建中的《云南民歌五首》与《陕北民歌四首》(包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等),这对钢琴传统名曲欣赏与钢琴教学指导而言都是很好的范本。

在《华夏琴韵》(二)中有两张CD,包含了更加多彩的内容,在此择要列举介绍。

第一张收录了鲍元恺的《炎黄风情》选段八首,作为一个组合。这套作品原为管弦乐名作,用了河北、云南、陕西、四川、江苏、山西六省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民歌,深受听众喜爱,由朱培宾改编为钢琴作品。CD 选用了《槐花几时开》《小放牛》《小河淌水》《放马山歌》《夫妻逗趣》《绣荷包》《杨柳青》《看秧歌》等,听到这些熟悉的名字或许就会有欣赏的动力吧!同样,张朝的《中国旋律》选段九首,也是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阿佤人民唱新歌》《阿拉木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景颇山歌》……仿佛为我们展现了过去的一个时代,引发出很多美好的回忆。还有胡延仲的《序曲》,作为老一代作曲家的钢琴名作,那遥远壮阔的山歌旋律,是让人入心不忘的。

第二张选录了著名的《鱼美人》七段(包括《人参舞》《水草舞》《珊瑚舞》《婚礼场面》《拜天地》《24个鱼美人舞》《三女妖舞》),以及舒泽池改编的《中国钢琴民歌14首》(选自作曲家的333首作品),14首民歌每首都在四五十秒至一分多的时长内,风格淳厚、篇幅短小,这些曲目相当适合琴童用于演奏与比赛,但是看看《看秧歌》《尕老汉》《踢踏舞》《媳妇走娘家》《王三姐赶集》《温州花鼓》《瞧情郎》《洗菜心》《道拉吉》这些既淳朴又可爱的曲名,是不是就很有趣?曲集中还有陈铭志的《乌苏里船歌》和新疆作曲家苏莱曼·伊明的《内孜来木》《阿拉亚里木(啊!我的情人)》,后者充满中亚的异域风情,向我们展现了另一种境界和情调。

这三张CD是在疫情中问世的,显示了鲍蕙荞坚韧、执着的事业心和多姿多彩的艺术生涯,无论从选曲的用心与演奏的生动细致都堪称典范,值得我们大家去欣赏与学习!

《中国钢琴作品独奏专辑》(李淇)

李淇的演奏自然、松弛、舒适,无论从音乐的真挚流露,还是弹奏上的协调自如,都本真朴素,毫无造作,具有亲和力。

李淇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就在国际钢琴上获奖的少数中国钢琴家之一。早在1964年,21岁的他还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本科生时,就在罗马尼亚的“埃涅斯库钢琴大赛”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直到今天回想起来,我都觉得他十分了不起,完全是由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五十八年前获此殊荣,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张CD是中国钢琴独奏作品专辑,收录的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传统钢琴曲目。在曲目中,广东风味的曲目占了几乎一半的比重,足见李淇作为工作与生活在广州的钢琴家,发扬地方特色是其重要的考虑与选择。首先是五首陈培勋的小品,包括广东小调《卖杂货》《思春》,粤曲《旱天雷》《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与《平湖秋月》。之后是夏里柯写的《汉宫秋月》与《双声恨》两首广东器乐改编曲,这是两首特别具有传统广东音乐“老味儿”的作品,很好听。刘天石改编的广东器乐曲《娱乐升平》是这一组广东风味乐曲的最后一首,欢快热烈,仪式感很强,具有欣欣向荣的节日气氛。

除了广东风格的小品,专辑还呈现了多种的风格与色彩。储望华的《二泉映月》、黎英海的《夕阳箫鼓》、李淇本人写作的两首钢琴小品—明快动人的《火车向着韶山跑》和《小牧民》,最后还有五首中国钢琴名曲:殷承宗改编的京剧红灯记中的《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瞿维的《花鼓》、汪立三的《兰花花》、刘庄的《变奏曲》和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李淇的演奏明亮顺畅、真情自然,技术上宝刀不老,展现了极佳的流畅度与通透性,加上音乐皆由心而出,极具亲和力。

《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全集》(音乐会现场版,大提琴演奏:马雯;钢琴演奏:黄亚蒙)

在合作钢琴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的今天,听这套CD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愉悦感,CD共两张,包括了贝多芬的五首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马雯、黄亚蒙都是蜚声中外的演奏家,当今乐坛中生代的顶尖人才,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马雯温润淳厚、如诉如泣的大提琴声音与黄亚蒙亮丽灵动、发自内心的钢琴演奏互相映衬,是那样的琴瑟和鸣,相得益彰,可以说声声入人心,牢牢地吸引着听者的心。大提琴是一件非常接近人声、触动人们心弦的乐器,而钢琴流畅奔涌的音流和乐思,更是不断地扣着人们的心弦。

这五首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分属贝多芬创作的早、中、后期,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第一号《F大调奏鸣曲》(作品5之1)和第二号《g小调奏鸣曲》(作品5之2),均创作于1796年,风格较接近于海顿、莫扎特,正是作曲家26岁朝气蓬勃、血气方刚的年龄。第三号《A大调奏鸣曲》(作品69之3)创作于贝多芬作品最高产的时期(1867至1808年),也正是贝多芬最具盛名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产生的年代,作品热情充沛,深受人们喜欢。第四号《C大调奏鸣曲》(作品102之1)与第五号《D大调奏鸣曲》(作品102之2)写于1815年。第四号具有幻想性与较为自由的特点,第五号有着更多的宗教色彩,运用了更多的复调手法,这都是贝多芬典型的晚期作品特征,在其同期的钢琴奏鸣曲中都是非常常见的,都很动听。

听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较之钢琴独奏奏鸣曲的音响更为委婉动人、具有魅力,加之两位演奏家精通德奥风格,如果不告诉我们是两位中国演奏家在演奏,完全可以认为是德奥演奏家,那种浑然天成、不落痕迹的原汁原味,真是很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尤其这两张CD是现场录音,演奏的完美与细致,音响之平衡与协调,都十分令人称道与赞赏,非常值得欣赏!

《贝多芬迪亚贝利变奏曲》(内田光子)

2022年代表最杰出的钢琴演奏水平的CD,无疑非内田光子莫属。她演奏的《迪亚贝利变奏曲》使其摘取了“留声机大奖”的钢琴桂冠。

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由三十三段变奏组成,一般需演奏五十多分钟,内田光子的这一版总时长五十八分五十一秒。如此冗长的大曲目,要驾驭好,并做到引人入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当我看到2022年内田光子获奖的演奏作品竟是一部如此复杂和不易征服的作品时,心中便有一种特别想欣赏、学习和见识的强烈愿望。

因此,当纳海送来了他寻觅到的CD时,我着实是喜出望外,立即迫不及待地欣赏起来。内田光子的演奏我一向佩服,但这首乐曲会怎么样呢?因为这是一首很难讨喜的作品,没想到主题刚刚开奏,才进行了第一句,那种极为抖擞的精气神,那种生动的全心投入与令人激奋的低音重音恰如其分的突现,就使我心头为之一振,立即把我带入满血复活充满期待的状态!

随着变奏变化多端的进行,可以说是气象万千—我无法不赞叹:她怎么在音乐中发现和挖掘出了那么多东西?就大方向而言,各段与各动机元素之间鲜明的音乐形象、音乐对比与音乐变化,无不令人惊讶与振奋,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极具个性。钢琴家自己独特的视角、理解、感受与感悟,是那么独到和令人不可思议,但又那么具有说服力,这绝对是一种独到并高明的处理和表现方式!

内田光子的演奏除了音乐对比与个性极为鲜明之外,她演奏中的细致刻画,在轻声中的千变万化,是令人屏息凝神的超小尺度美学的极佳体现,足以作为广大钢琴演奏者的楷模,代表了钢琴演奏在当今时代的最新发展与导向。

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同为钢琴艺术史上最伟大、最长大、最著名的钢琴大型变奏曲。内田光子的演绎无疑是里程碑式的光辉演奏,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

猜你喜欢

变奏曲奏鸣曲贝多芬
民歌主题变奏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春天的奏鸣曲
心情变奏曲
饥饿奏鸣曲
春日条纹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