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探索
2023-05-30何玉萍
◎何玉萍
一、引言
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是乡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乡村文化的振兴,两者相辅相成。现阶段的乡村振兴应当是多方面多角度平衡发展,不同地区的乡村建设改革工作还应突出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地落实乡村振兴政策。但在实际建设中,其发展仍然存在弊端,如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乡村建设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与文化资源缺乏等。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要尽可能地解决问题,正确处理突出矛盾,扬长避短,利用群众力量使建设优秀乡村公共文化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本文基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结合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分析乡村公共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乡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我国成为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其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精神力量,更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满足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激发乡村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此以外,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美化乡村环境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文旅融合及招商引资,在全面展示乡村文化的同时带动乡村经济快速增长。
(二)有利于满足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步提升。因此,提高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力度,增加文化活动的举办次数,并予以大力宣传,对满足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十分重要。如开设美术、书法、舞蹈、声乐类培训班,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以此为基础,定期举办演出或竞技类文化活动,如合唱演出或广场舞比赛,在丰富乡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可以提升乡村居民的幸福感,满足乡村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有利于增强乡村的综合实力,改善乡风民风
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乡村综合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政府领导对乡村公共文化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较好地改变村民的居住环境,从根本上完善乡村面貌。另外一方面,科学合理地进行公共文化建设,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教育、乡村旅游业以及乡村生态平衡的全面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积极落实文化建设发展战略,促进我国乡村现代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乡村文明建设是其中的一种独特形式,是提升村民文化修养的重要体现,因此通过增强乡村的综合实力来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可以大大改善乡风民风,提升乡村居民的精神风貌,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居民的幸福感。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代经济发展背景下,大部分发达地区已经认识到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对其重视程度依然不足,乡村文化建设较为落后,始终存在较多的问题,无法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具体如下。
(一)对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社会风气之上,现如今,一些人对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足够迅速,就能弥补城乡之间的差异,在这一过程中,忽略了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乡村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对经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乡村的文化土壤和文旅市场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和生机。但实际上,当前乡村形势是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老人和儿童留在家中,这一现象造成乡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再加上很多老人的守旧思想和儿童身心发展不成熟,使其不能够站在社会建设发展的角度思考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前景,这阻碍了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缺乏基础文化设施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作为载体,这些载体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很多乡村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由于基础文化设施不足,导致文化资源匮乏,影响了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创新展开,也阻碍了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开展,一些当地的风俗民情、文化特色因缺乏引导和宣传而被湮没,当地没有承担起传播乡村文化的责任,使得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停滞不前。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文化评价体系建设不科学
乡村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和维护,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但在目前一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各级政府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优化,导致制度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大部分资金用于建设而不用来维护和管理,使得公共文化建设出现严重不均衡现象。与此同时,部分管理人员还存在工作不积极敷衍了事的情况,这就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浪费。而在目前的乡村评价体系中,也由于严重缺乏意见反馈和奖励效用,而无法真正发挥评价体系的优势和作用。
(四)相关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技能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规模逐渐扩大,农村“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和城镇相比,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高学历人才流失率较高。因此,相关公共文化建设队伍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且没有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和文化培训,不能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致使乡村文化建设面临巨大阻碍,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文化建设工作进展相对缓慢。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优化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乡村文化体系
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的前提就是要有完整的文化体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因此,目前的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完整的乡村振兴文化体系,并在文化实践中不断打磨,予以创新。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公共文化建设与当地风俗的适应性,要了解当地民风民情,避免与当地原有习俗相冲突,这样才能够更快更好地使得人们接受公共文化建设的思想,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另外,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也是当前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课题,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还需要建立一套帮扶机制,政府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当地文化局也要发挥好文化示范作用,成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小组,建立相对应的考核制度,避免文化建设工作不良作风的上行下效,要将“面子工程”转化为实际的文化建设。同时要注意运用群众的传播力量,如每月评比出公共文化建设示范村,以此来鼓励更多的人加入乡村文化活动中,迈向农村文化新时代。
(二)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的主力军,尤其是青年一代。要想从人才方面促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就要将着力点放在留住当地人才和吸收外来人才两个方面。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对现有的文化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放宽相关的选拔以及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这样能够增加他们留在当地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决心。在吸收外来人才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大学生村官和轮岗制度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来,坚定年轻人的意志,鼓励其走进基层,了解更多当地的风土人情,激起他们服务和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的热心,肩负起乡村文化建设的重任。
(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具体做法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首先,加大文化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根据人们的文化需求科学合理地购置器材及设备,并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有效对资金进行科学化、合理化把控,做到专项专用。其次,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后勤保障工作,设置专门岗位,聘请专人看管监督,定期对其进行有规划的维护和保养,在提高乡民经济收入的同时,做到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实现双赢局面,共同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
(四)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打造特色文化产品
信息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对人们产生显著影响,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牢牢抓住机遇,发挥网络平台的积极作用,推动文化快速发展。例如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网络文化平台、农业技术推广平台等,将信息技术与乡村文化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提高文化建设工作效率,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对公共文化建设的兴趣和积极性,共同打造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品牌和文化产品,并在产品中有机融合当地文化特色和现代社会元素,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新性,鼓励乡村居民敢于探索,自创文化,逐步振兴乡村文化。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当地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优化利用,全面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五)丰富乡村公共文化活动
在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丰富乡民的文化活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长期战略目标。可以定期组织文艺表演,为村民搭建自我展示和沟通交流的平台,或由乡镇文化机构、文化馆牵头,由专业人员指导、组织相关文化兴趣培训小组,鼓励年轻人积极参加,并结合当地村民的个性化喜好和要求确定演出内容,尽可能地满足村民的多元化需求。针对部分无法观看表演的村民,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或网络直播的形式让大家坐在家中便可以参与到活动中。
(六)发展乡村教育,提高村民综合素质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创新发展,离不村民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具体做到:第一,加大政府教育投资,提升乡村学校的设施条件,保障教师薪资待遇,积极鼓励本省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到乡村支教;第二,积极发挥乡村教育的文化创新作用,传播与乡村文化建设有关的内容,对村民进行知识和文化的双重教育,以此提高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后续工作提供保障,同时培养更多的储备人才;第三,不分职业、年龄,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有效认识到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因身体原因导致无法走出家门的村民要开展定期上门授课服务。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对留守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其实时掌握创业方向,解决收入来源问题,进而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到自己的家乡,为促进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五、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而,在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中要善于挖掘乡村发展的内需动力,积极创新方法,意识到村民是文化建设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坚实力量,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服务人民的原则,以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为宗旨,进而创造一套适应服务村民生活特点、顺应新时代理念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村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建设新时代乡村美好精神文化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