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3-05-30漆云霞
漆云霞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大峪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甘肃 卓尼 747600
0 引言
病虫害会严重危害林木的正常生长,影响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1]。因此,病虫害防治是林业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对于林业产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2]。为大力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我国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各地林业部门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预测和分析,在病虫害大面积暴发之前判断病虫害的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3-4]。基于此,笔者以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当地林业病虫害的分布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1 保护区林业病虫害分布现状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南部,总面积287 760 hm2,具有地形复杂、植被丰富且垂直分布的特点[5]。2022 年,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病虫害监测面积102 620 hm2,监测到的病虫害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病虫害主要分布表
该保护区中主要树种有云杉和紫果云杉,其常发性的病虫害有云杉叶锈病、落叶松球蚜、云杉落针病、大灰象甲、云杉线小卷蛾、云杉球果小卷蛾及云杉煤污病,偶发性的病虫害有云杉球果锈病,新发现的病虫害有云杉美景梢锈病。保护区中,林分相对较多的树种是油松和落叶松,落叶松虫害以落叶松鞘蛾、落叶松球蚜和云杉落针病为主,偶尔会暴发云杉小蠹和云杉煤污病。以上林分是保护区防治病虫害的重点关注区域。在该保护区内,大栗鳃金龟为主要地下害虫,会损伤植被根部;大青叶蝉为主要地上害虫,会危害植株的叶、茎,还会传播病毒病。保护区内的侧柏、圆柏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偶尔会受侧柏金银蛾危害,但因为寄主植物较少,此种病虫害相对而言较易控制。
2 保护区病虫害防治难点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部门采用小班分散管护模式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同时积极建设生态检测平台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监测预警,切断病虫害大范围传播的途径,并且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但由于人工林的种植树种比较单一,因而人工林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差,且天然林也因为郁闭、水土流失等原因不断减少。同时,随着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林业病虫害防治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随着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建设,树木种类不断增加,有害生物种类也随之增加。外来病虫害因为缺少天敌,所以很容易威胁林业生态系统平衡,是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②病虫害反复发生。随着交通的高速发展,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人流、物流较多,病虫害传播途径广泛,导致工作人员要长期持续性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③部分保护站临近村镇,受人为活动影响和相关工作要求限制,病虫害防治工作推进受阻。例如,为减少工作量、增强病虫害防治效果,保护区会使用无人机喷药的方式进行灭虫或大范围药剂熏杀消毒等,但此类措施均会影响到周边群众。
3 保护区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
3.1 科学营林抚育,从源头减少病虫害发生
采用科学的营林技术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升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虽然采用营林技术防治病虫害在初期需要林业工作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长远而言,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很好。尤其是针对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类树木资源丰富的林区更加适用,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营林初期,工作人员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条件栽种适应能力强且抗性强的良种林木,以提高幼苗成活率、营林成功率。例如,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应根据当地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按照造林地海拔选择合适的树种。在该保护区,海拔低于2 700 m 的林分以山地针阔混交林为主。工作人员可在此海拔地带栽植桦树与其他落叶松,形成混交林。随着海拔升高,营林树种的选择以抗病性强、耐寒、耐旱的华北落叶松为主,达到栽针保阔的目的。
为保证育苗质量,工作人员在新建苗圃时,尽量选择土壤松软、土质肥沃的平地或者高地,尽量不要将树苗栽种在土壤黏重且地势低洼的地段,避免苗木出现根瘤病等病症。播种前,工作人员可通过对苗木种子、栽植地进行消毒的方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此外,工作人员也可在播种前通过暴晒或者机械加热的方式,杀灭种子中的部分细菌和虫卵。为了保持土壤养分充足,工作人员在育苗前要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破坏害虫繁衍条件、减少病害传播,工作人员要及时清除林内杂草。
植树造林前,工作人员要做好土地规划工作,根据造林地的土壤条件及树种的生物特性,选择适合的栽种方式。此外,要保证造林密度适宜。苗木株行距过大,容易浪费土地资源、降低土地利用率;苗木株行距过小,难以保障林地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影响林木正常生长。工作人员要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进行科学栽种,给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轻后期管护负担。
3.2 采用绿色防治措施,实现无公害防治
3.2.1 生物防治。工作人员可通过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方式实现生物防治,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同时不污染环境。当前,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有以下3 种。①以鸟治虫法。该方法常用于对落叶松鞘蛾的防治。在树林中投放鸟类,为其提供生存环境,吸引其捕食林间害虫。②以虫治虫法。在病虫害多发季节,投放害虫天敌可实现对林内害虫的捕杀、寄生等,如利用异色瓢虫、草蛉防治蚜虫、丽木虱等。③以菌治虫法。该防治方法绿色、无污染,不会产生农药残留,符合当前林业生态建设要求,是现阶段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目前,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用苦参碱、苦烟乳油、白僵菌等制剂防治落叶松鞘蛾等病虫害。
3.2.2 物理防治。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维护其生态系统平衡对保持当地生态环境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物理防治方法是一种利用物理原理去除、杀死病原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其优点是环保,其缺点是应用范围、规模有限。因此,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病虫害发生类型选择物理防治方法防治林内病虫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2.2 .1 机械捕杀林业害虫。机械捕杀是林业工作人员常用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之一,主要利用害虫的天性设置陷阱进行诱捕和杀灭。例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捕、杀虫。该防治方法杀虫效率高且对环境无污染,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应用广泛。
3.2.2 .2 物理阻隔。林业人员可采用一些阻隔措施(如建立隔离网等),将害虫控制在固定区域内,从而抑制害虫的繁衍或者实施集中灭杀,避免病害大范围扩散或者害虫远距离迁移。例如,工作人员通过在树干上捆扎塑料布的方式,阻止害虫沿着树干攀爬、上树取食,避免其危害树木。
3.2.2.3 粘捕防治。粘捕防治是指利用黏性物质来捕捉部分害虫。例如,在树林中设置粘虫板,利用其黏性捕捉蚜虫等害虫。
3.3 加强林业植物检疫,巩固病虫害防治效果
随着气候变暖、交通条件改善,病虫害传播途径也逐渐增多,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加之在林业病虫害发生早期,人们往往疏忽大意,未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常导致病虫害大范围发生,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稳定。这也是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病虫害反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效,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到林木保护区进行植物检疫,避免病虫害大范围发生。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建立健全林业植物检疫系统,采用林业小班-保护站-管护中心三级联动的病虫害防治模式,确保检测不留死角。保护区应采用专人负责制,落实管护区内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加强林业植物检疫工作。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引进苗木之前,要安排专人做好苗木的检验检疫工作,杜绝引进携带病虫害的苗木进行造林,从源头上阻断病虫害的传入。工作人员要认真巡护林区,及时发现保护区中出现的病虫害。对发现的受害树木,工作人员应及时反馈到专业部门,由技术人员根据各类病虫害发生规律,作出风险等级判断,对保护区中其他片区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治病虫害在林中进一步扩散,从源头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传播。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定期安排人员深造学习,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培训,保证林业工作人员能高水平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4 结语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合理应用无公害防治措施,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以保障当地林业生态安全。基于此,林业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保护区内的林木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应用营林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等绿色防治手段,避免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从而推动当地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