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规划师服务模式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2023-05-30施鸿智
施鸿智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测绘院,广西 南宁 530000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和稳定农民工群体收入的重要工作,对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村庄面貌落后等问题逐渐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自然资源厅、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西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了《广西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办法(试行)》,全面推进实施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制度[1],通过专业规划师入驻乡村,全面开展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从而科学盘活村庄优势资源,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三江县)在推进实施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制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1 三江县现状与乡村发展特征
1.1 三江县概况
三江县隶属柳州市,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自治区)交界处,因为境内有榕江、浔江与苗江3 条大江而得名。三江县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有贵广高铁、焦柳铁路、厦蓉高速、各类国道等交通网络,可直达桂林、南宁、广州、贵阳等城市。截至2022年,全县有15个乡镇,主要有侗、苗、瑶、壮、汉等民族。当地历史和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聚居村落,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县先后获得“亚洲金旅奖最具民俗特色旅游县”“中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1.2 村落发展特征
1.2.1 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三江县风光秀丽、景色优美,有美丽的林溪河水穿流而过,有保存完好的侗族木结构建筑群,有别具一格的绿色良田,有独特的民俗风情,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而且生态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截至2022 年末,三江县有鼓楼230 余座、风雨桥200 余座,有4A 级景区6 个、3A 级景区4 个,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预备名录的侗族村寨6 个[2]。三江县属于以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风情浓郁,民族音乐别具一格,有芦笙曲、笛子歌、琵琶歌、多声部侗族大歌等,特别是侗族大歌等4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国家、自治区级名录,总数排名和增量保持全广西第一。
1.2.2 生态环境优良,产业独具特色。茶产业是三江县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三江县向外界宣传的一张重要名片。三江县位于云贵高原余脉边缘,属于中低山和丘陵地带,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山地谷地气候区,气候湿润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为茶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近年来,三江县大力发展“两茶一木、种稻养鱼”特色生态产业,开展高质量茶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深入推动油茶“双千”计划,实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双赢目标。2021 年,三江县成功承办了第十七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并荣获“茶业百强县”“三茶统筹先行县域”等称号。截至2022 年末,三江县茶园面积1.37 万hm2,年产值达21.5 亿元;油茶种植面积4.11万hm2,年产值达5.2亿元[3]。
1.2.3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由于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造成村落内留守老年人、儿童居多,整体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发展趋势。《柳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20 年11 月1 日零时,柳州市0~14 岁、60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4.58%、17.42%,分别比2010年提升0.32、1.61个百分点[4]。少儿和老龄人口比重提高,表明三江县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
2 三江县挂点乡村规划师的服务模式
自2021 年起,三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八江镇人民政府、广西国土测绘院三方签署了挂点服务试点协议,选派5 名业务骨干组建了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团队,以陪伴式规划服务模式,探索三江县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乡村改造等路径。经过两年多的挂点服务,乡村规划师与县政府、村委会、村民通力合作,形成了一套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353”工作模式,使三江县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3”即三方协调联动,以乡村规划师为纽带,县政府进行宏观工作指导,村委会(村民)参与乡村振兴规划,形成自下而上的需求反馈渠道;“5”即乡村规划师落实的五大工作职责,包括反馈意见、编制规划、技术咨询、培训指导和法律法规宣传等;“3”即三大保障推进机制,包括资金保障、运行保障、监督保障。
2.1 协调联动工作框架
建立完善的组织框架是工作成功开展的基础和前提[5]。三江县政府建立了完善的驻村规划师协调联动组织框架(见图1),明确县政府、驻村规划师、村委会(村民)三者相互协作的服务模式,打通了驻村规划师自下而上的需求反馈渠道。一是发挥乡村规划师的纽带作用。三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选派5 名乡村规划师,每月开展1 次以上到村实地走访工作,脚踏实地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开展面对面调研,较好地掌握三江县乡村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建设发展等情况,发现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收集村委会和村民对乡镇、村庄规划建设的需求和建议,并向县政府及时反映村民诉求,保证规划符合村庄发展实际。二是发挥村委会(村民)的建言献策作用。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团队组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活动,邀请村委会(村民)积极向乡村规划师反馈意见和诉求,使每名村民都成为乡村规划的参与者,营造了“村民主动参与规划编制、自己动手改造村庄”的良好氛围。三是发挥县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县政府向社会公开招聘乡村责任规划师或规划师团队,与聘任的乡村规划师签订聘用合同,由乡村规划师代表政府组织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详规划及村庄规划编制、调整、实施跟踪等工作。资金是乡村规划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撑。在乡村规划师服务的过程中,由县政府出资为规划师团队开展乡村规划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规划师按照政府要求深入乡村开展前期工作。县政府充分做好乡村规划运行保障工作,为乡村规划师提供必要的工作依据、工作条件和图纸资料;乡村规划师深入挖掘村庄独特的资源禀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并加以实。县政府积极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对规划师团队编制的乡村振兴规划进行审核,并全程了解项目进展,开展好后续运营管理工作。
图1 三江县驻村规划师协调联动工作框架图
2.2 乡村规划师的五大工作职责
乡村规划师作为实施乡村规划的专业人员,要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全程服务”的原则,合理规划乡村发展方向,制定乡村发展目标,跟踪并服务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按照《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乡村规划师被赋予五大工作职责:①负责围绕乡镇发展定位、村庄分类、村庄布局、空间利用及实施措施等方面,向乡镇提出意见与建议;②负责协助乡镇组织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参与规划成果的技术审查;③负责对乡镇辖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用地选址和规划方案提供技术咨询服务;④为三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乡镇有关技术人员提供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规划决策、规划编制、规划审批及实施等更为科学合理;⑤组织开展乡镇、村庄规划建设宣传活动,向村民宣传规划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村民参与规划制定和服从规划管理的意识。
2.3 乡村规划师工作实施保障机制
乡村规划师是从专业规划技术团队中选拔任命的,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下开展乡村规划工作。为确保乡村规划师顺利开展工作,三江县政府从资金保障、运行保障、监督保障3 方面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到乡村规划、建设的全过程与各环节,帮助乡村规划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三江县政府负责保障乡村规划师工作费用支出,将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确保其用于走访调研、培训、编制规划等事项,以支持乡村规划与项目建设。二是建立高效运转机制。三江县政府负责对乡村规划师的日常管理,包括履职尽责、工作纪律、廉政建设、评优推选等,并定期召开乡村规划师交流会、小组服务心得研讨会等,提升乡村规划师的业务能力,确保规划的项目既保留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原有面貌,又符合产业发展规划需求,确保项目满足技术要求而得以落地实施。三是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县政府、村委会、乡村规划师协同组建监督管理团队,指派专人监督管理项目进程,实施每月汇报例会制度,形成常态化的工作督导汇报机制,高效推进实施三江县乡村振兴规划。
3 三江县挂点乡村规划师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乡村规划师既是乡村规划工作的决策参与者、编制组织者,也是乡村民众意愿的调查员和乡村建设项目的建议员。因此,三江县乡村规划师应在全面掌握村庄现状的基础上,启动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从规划引领、文化塑造、产业支撑3 个方面入手,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3.1 加强规划引领,绘制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规划设计是乡村建设的起点,没有科学的规划引领发展路径,乡村振兴便无从谈起[1]。当前,三江县乡村规划还存在规划方向不明确、现场勘察资料不翔实、技术信息统计不全面、规划设计与村民意愿不相符等问题。因此,乡村规划师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从走访调研、前期策划、规划设计3个阶段入手,积极探索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乡村规划的衔接,努力将乡村振兴规划的“底图”变成三江县产业振兴的“蓝图”。在走访调研阶段,乡村规划师应深入乡村的每个角落,开展面对面调研,倾听村民的心声,了解村民最真实的需求,与乡村服务对象建立紧密型、亲友式的服务关系,开展扎根式、沟通式、陪伴式、基地化的服务,帮助乡村编制和实施好村庄规划,改善村容村貌。在前期策划阶段,乡村规划师应在梳理村庄测量资料、分析研判村庄现状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和尊重原有特色的原则,充分保留村落的自然地形地貌、原有的街巷格局和村庄特有的民居风俗,同时结合村庄发展诉求和最新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情况,确定乡村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进一步优化村庄用地布局。在规划阶段,结合前期测量和乡村调研资料,乡村规划师应绘制乡村振兴发展的蓝图,构建完善的村庄规划体系,做好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街巷空间等有关工作,按照广西自然资源厅提出的“一村一图一表一则”的规划要求,推进规划报批后实施。
3.2 加强文化塑造,打造乡村振兴发展引擎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这是乡村振兴的内在灵魂[6-7]。乡村规划师应详细了解村庄发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历史文化沉淀,发现三江县侗族民俗的丰富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三江民间文化艺术特色,加强文化塑造,打造乡村振兴发展引擎。对此,乡村规划师应结合三江县“千年侗寨·梦萦三江”形象品牌建设,精心规划设计侗族大歌、百家宴、芦笙节等民俗活动。乡村规划师应深入挖掘“火塘文化”、芦笙、侗笛、琵琶等具有民俗风情的文化亮点,以侗戏、笛子歌、多耶、讲款等特色民俗文化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演出活动,如侗族笛子歌文化节等,让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使千年侗寨民俗焕发新的活力。
3.3 加强产业支撑,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产业振兴[8-10],只有夯实了产业基础,才能完善乡村自身的“造血”功能。这就需要乡村规划师明确各乡镇产业发展定位,以生态环境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吸引优质企业下乡建厂,重塑村庄发展活力。一是要明确产业发展定位,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县域特色产业资源,大力发展“两茶一木、种稻养鱼”特色生态产业。例如,各乡镇可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两委+农户”等经营模式,强化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品牌建设,配套设置茶基地宣传栏、观光步道、休息亭和观光轨道列车等基础设施,深耕做精油茶产业,助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要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充分挖掘丰富的侗族文化和侗族风情资源,在具有优质生态环境的村寨指导建设特色民宿,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三是要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引导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青年技术人才返乡创新创业,让村民共享创新创业发展成果。
4 结语
乡村规划师是促进农村嬗变、引领农业发展、推进农民致富不可或缺的力量。三江县在乡村规划师服务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政府宏观指导、乡村规划师具体规划、村委会(村民)主动参与的三者协同模式,建立了保障多元建设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不仅对乡村规划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保护优秀乡土文化、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相信在三江县政府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乡村规划师将加入乡村振兴队伍,坚持扎根乡村、服务乡村,与县政府、村委会(村民)共同谱写新时代三江县乡村振兴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