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9年南京市胃癌死亡率及早死寿命损失年变化趋势分析
2023-05-30周海茸王巍巍王琛琛洪忻
周海茸 王巍巍 王琛琛 洪忻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研究数据表明[1],全球新发胃癌病例约127万例,死亡病例约95.7万例,造成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约2 220万人年。与1990年相比,2017年新发病例增加接近3.56万,死亡病例增加约9.6万[2]。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显示[3],江苏省是胃癌高发地区之一。2006—2015年江苏省胃癌死亡呈下降趋势[4],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省会,至今未见胃癌死亡趋势报道。本研究利用江苏省南京市2007—2019年死因监测资料,分析南京市胃癌死亡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探究胃癌死亡重点区域,为南京市开展胃癌综合防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收集200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覆盖南京市全死因监测数据。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5](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edition,ICD-10)对死亡原因进行编码,本研究包含2007—2019年南京市户籍居民的胃癌死亡数据,疾病编码为C16(ICD-10)。全市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南京市公安局,根据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和非农业人口水平等因素,将南京市的12个行政区划为城市地区(玄武区、鼓楼区、建邺区、雨花台区、秦淮区、栖霞区)和农村地区(江宁区、浦口区、江北新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
1.2 质量控制
全市各级医疗机构通过死因监测系统填报死亡病例信息。医疗机构、区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填报数据进行三级质量审核。为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定期与妇幼、公安、民政和民宗等部门进行数据交换比对,查漏补缺。全市所有区报告质量均达到数据合格标准(死因判定准确性≥95%,死亡证明书填写完整性≥95%、漏报率<5%,不明原因疾病死亡构成<5%,ICD-10编码错误率<5%)。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按总人群、性别分别计算死亡率、标化率;标化率采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进行标化;采用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YLL率分析胃癌寿命损失情况[6],YLL=N×L,N为各年龄组、性别死亡人数,L为该年龄组的标准期望寿命,年龄组标准预期寿命采用WHO 2000—2015年疾病负担中的预期寿命表[7];YLL率=YLL/该年龄组人数×1000。不同性别、不同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比较采用u检验。采用Joinpoint软件估算恶性肿瘤死亡率和YLL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8],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癌死亡率及趋势变化
2007—2019年南京市因胃癌导致的死亡共32 187例,其中男性因胃癌死亡22 296例(69.27%),女性因胃癌死亡9 891例(30.73%),男性死亡率(52.64/10万)高于女性(23.6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81,P<0.05)。城市地区居民因胃癌死亡例10 591例(32.90%),农村地区居民死亡21 596例(67.10%),城市地区居民胃癌粗死亡率(26.02/10万)低于农村地区居民(49.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5.257,P<0.05)。2007—2019年南京市胃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AAPC=-2.65%,标化死亡率AAPC=-7.69%,P<0.05)。13年间,男女死亡率变化趋势与全人群一致,历年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女平均死亡率比为2.23∶1,但女性下降速度快于男性(男性AAPC=-8.00%,女性AAPC=-8.30%)。13年间,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死亡率变化趋势与全人群一致,历年农村地区胃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区,且农村地区下降速度快于城市地区(城市地区AAPC=-7.07%,农村地区AAPC=-8.14%)(表1)。
表1 2007—2019年南京市居民分性别、地区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1/10万)
2.2 胃癌年龄别死亡率特征
南京市胃癌年龄别死亡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胃癌年龄别死亡率在40岁之前较低,40岁后开始快速上升,男性在80岁年龄组达最高之后下降,女性至85岁达到最高峰(图1)。0~44岁、45~59岁、60~74岁、≥75岁年龄组胃癌死亡病例分别占2.73%、14.19%、40.99%和42.10%。2007—2019年南京市总人群及男女性0~44岁、44~59岁、60~74岁、≥75岁4个年龄组胃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总人群、男性均在45~59岁年龄组下降速度最快(AAPC=-9.62%),女性在60~74岁年龄组下降速度最快(AAPC=-9.28%)(表2)。
图1 南京市居民不同性别年龄别死亡率变化趋势
表2 2007—2019年南京市居民分年组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10万)
2.3 胃癌YLL率及变化趋势
2007—2019年南京市因胃癌导致的YLL合计为681 511人年,YLL率为8.09‰;2007—2019年YLL率和标化YLL率均呈下降趋势(YLL率AAPC=-3.86%,标化YLL率=-7.88%,P<0.05),男性和女性、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居民,13年间YLL变化趋势与总人群一致,女性下降速度快于男性(男性AAPC=-8.23%,女性AAPC=-8.57%),农村地区快于城市地区(城市地区AAPC=-6.61%,农村地区AAPC=-8.73%)(图2,表3)。
图2 南京市居民不同性别年龄别YLL率变化趋势
表3 2007—2019年南京市不同性别、地区居民胃癌YLL率(‰)
3 讨论
2015年胃癌位居我国癌症死亡谱第三位,全国约有29.1万死亡病例,标化死亡率为13.08/10万,2000—2015我国胃癌中标死亡率持续呈现平缓下降趋势[9]。2015年江苏省胃癌位居癌症死因谱第二位,标化死亡率为17.00/10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0-11]。2015年南京市胃癌位居南京市癌症死因顺位第二位[12],中标死亡率为19.36/10万,高于同期江苏省及全国死亡率,可见胃癌是威胁南京市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南京市胃癌防控任重道远。
2007—2019年南京市胃癌粗死亡率和中标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与经济水平提高带来的居民生活条件改善有关,过去没有冰箱,居民多会利用腌制法来保存食物,这使得居民长期暴露于腌制过程中所产生的多环芳烃、N-亚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二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居民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从一级预防的角度来引导居民尽量避免暴露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13-15];三是幽门螺旋杆菌(Hp)被国际癌症研究署列为Ⅰ类致癌因子,是胃癌的生物性危险因素,使得居民认识到根除Hp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措施,并且可显著降低胃癌的死亡风险,并且随着Hp检测技术和治疗手段的更新,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参与Hp检测并及时治疗,及时保护自己避免长期暴露于Hp,也避免自己传染其他人。
本研究结果显示,南京市胃癌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且女性死亡率下降速度快于男性,两性间差异逐渐扩大,这可能与男性的不良生活方式多于女性相关。《南京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7》指出,南京市成年男性危险饮酒率、有害饮酒率、每日吸烟率、红肉摄取量、超重或肥胖比例均高于女性,蔬菜水果摄入量低于女性[16]。本研究发现,农村地区居民死亡率高于城市,且死亡率下降速度快于城市,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可能与城镇化水平有关。近年来,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条件和受教育程度得到较大改善,居民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不健康的饮食和饮食习惯得到纠正,比如腌制食品摄入减少,蔬菜水果等高膳食纤维食物摄入量增加。
胃癌年龄别死亡率在40岁之前较低,40岁后开始快速上升,男性在80岁年龄组达最高峰之后下降,女性至85岁达到最高峰。无论男性女性,50~54岁年龄组呈现爆发式增长。提示对于该年龄段人群应重点进行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胃癌筛查项目[17-18],提高胃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比例,降低胃癌死亡率,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轻个人和社会的癌症负担。
2007—2019年南京市胃癌YLL率呈现下降趋势,女性下降速度快于男性,两性间差异逐渐缩小,这与胃癌死亡情况相关,13年间南京市总人群及男女性0~44岁、44~59岁、60~74岁、≥75岁4个年龄组胃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总人群和男性均在45~59岁年龄组下降速度最快,女性在60~74岁年龄组下降速度最快。
综上所述,南京市胃癌死亡率及YLL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提示胃癌现阶段仍然是威胁南京居民健康的重要恶性肿瘤,加强胃癌防控工作势在必行;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应重点关注重点人群,卫生部门应当广泛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站和自媒体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改善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等与胃癌相关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公众树立胃癌风险防范意识,了解和掌握胃癌早期症状识别知识与技能,合理利用卫生服务资源,定期体检,在发现Hp感染后及时进行规范治疗,根除Hp感染。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筛查和早诊早治相结合的胃癌防控策略,从服务体系、适宜技术、筹资模式、评估体系等方面,建立适宜我市的胃癌综合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