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觐见未来

2023-05-30汪旭王姗姗

科幻世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大厨科幻创作

汪旭 王姗姗

汪旭:鲁般老师,你好!很荣幸请到你来我们《科幻世界》杂志的作者访谈栏目做客。这次参与访谈的还有我们杂志社IP部门的姗姗老师,她主要从事原创科幻IP的推广及改编工作,也会对你提一些有趣的问题!

鲁般:大家好,我是鲁般,很高兴和大家聊天。

王姗姗:你好,大家的老朋友鲁般。你好,阿旭。(大家应该记得《新贵》的女主角叫什么吧?)

汪旭:哈哈,一个美丽且意外的巧合。现在,鲁般老师已经算是我们杂志的常客啦!让我们先浅浅回顾一下光辉过去(笑)。你是2019年以长篇小说《未来症》出道的,又斩获了2021年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新人奖,可以说是备受瞩目。想问一下,你有没有感受到来自外界关注的压力呢?这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鲁般:这种题目的标准答案,一般都是“谢谢大家喜欢我”“承蒙读者厚爱”以及“压力就是动力”。诚然,这些也确实是我真实的感受,但我总觉得用这样的标准答案作答实在是无趣。那么,我诚实地分享一个在我被大家认识之后感受最明显的地方:我的作品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半成品。

在微博、豆瓣和科幻世界的论坛,我看过很多对我的作品,甚至是我个人写作风格和创作思路的解读。有金句频出的吐槽,也有长篇大论的探讨;有的会让我觉得如遇知己,也有的会让我觉得大可不必。但基本上都能自圆其说,就和高中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一样,他们把我写的故事展开成了一个他们期望的局面,就像一位大厨做了一道甜品为满桌客人呈上,有人吃出了大厨秘方里的南瓜,有人吃出了大厨根本没放的芝麻,有人甚至凭借某种口感判断出大厨的流派和故乡……这些并非大厨给予,而是食客们经由舌尖抵达大脑的感观创造。这样想来,甜品被大厨制作出来,其实只是完成了一半,不同的感受、深处的含义、特殊的回味,都是食客们消化后的创造,这才是这道美食的终点。我的故事在我写完之后,便已经跟我无关了,而读到它的人则在用他们的眼和思考丰富着这个故事:结局可以怎样、他还有怎样的选择、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个很有趣的过程,我甚至因为“鲁般一定是致敬了某某电影,模拟了某某作家的风格,复刻了某某历史时期”而真的去看了那部电影、读了那些书、了解了那段历史。

我不认为自己的作品伟大,但我认为,因为自己的作品拥有这样的经历是伟大的。因为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成长,他们看到我写的想到我没提到的、读出我没写到的、写出我没想到的,最终,我的故事有了无数的风貌。这是在成为一个作者后,最让我着迷的人生境遇。

汪旭:我能理解你说的这种获得。一些在创作之初并未想过会获得的反馈丰富了故事,也让你看到故事坠入现实世界激起的涟漪。我想,不管哪个作者都会见之不忘的。我们看到你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创作节奏,从擅长的中长篇小说转到短篇小说的创作上,2022年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刊登了《白色悬崖》和《候场》两篇小说。在你看来,创作短篇科幻小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体悟?

鲁般:首先,我也没有擅长中长篇啦……其次,我也要实现一下上刊的梦想啊!回到正题,或许你们也发现了,我的短篇小说短都短在“时间”上,大体都是发生在一天、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里的事。或许是受到一些短篇小说家的影响,我颇爱这样以小见大且极富冲突的尝试,让你细致地打量几分钟,通过一个固定的场景、两三个简单的人物,展示一段截然不同的未來风貌。与长篇需要充分完善的框架、背景和故事逻辑不同,短篇更像是偷偷拉起幕帘的一角,让你窥见舞台的一隅,只看格外精彩的那么一小会儿。我认为比起长篇的“事无巨细”,这样的“窥视”更容易引发思考和遐想,说得更直白一点儿,长篇适合解答,而短篇适合揭露,《白色悬崖》和《候场》都是这样。如果展开成长篇,回答那个医疗项目的得失成败、描写义人与人类的爱恨纠葛,反而乏味了。就这样,只展示最精彩的一幕,足矣。

汪旭:说得很好!这一期的《众矢之爱》讲述的就是全民公投世界里的小人物为实现正义与公平所做的反抗。一个比较特别的设定,如果投票可以决定这个世界的大小事宜,那其实拥有投票权的人相当于没有获得任何权利,反而解构了民主投票的重要性。我记得你说这个故事是想讽刺美式民主,你是怎么产生这个灵感的?

鲁般:灵感来自美国反疫苗运动中的一个受访者,他说:“我有感染病毒的权利。”

民主是一个政治学词汇,而且是个在很多层面上“积极”且“正确”的好词儿。不过,我在这里不打算也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讨论和解释这个名词。但这些年地球上发生的事显然在告诉我们,有些所谓“民主”确实存在问题。不过正如刚才在上一个问题里说的,我只想揭露,不想解答。

汪旭:既然说到这里,那我必须要问,如果想通过科幻故事探讨一些尖锐的社会话题,那科幻设定会有走向工具化的嫌疑,因为它可能得为话题本身服务,甚至让路。你在创作构思时,会不会注意避开陷入这样的情况?

鲁般:古往今来,文学都是历史的一部分,甚至在很多时候,是很大一部分。所以,我认为这不需要刻意避开,因为就算你不刻意展现时代,只要活在这个时代,你的文字就会带有这个时代的特性。科幻小说的好处,可能就是你可以把某个问题想得更远一些、更极端一些。当科学家可以让一只小白鼠的智商提高时,你就能写出可以说话的小白鼠,而所有科幻小说里的克隆人,在几百年后的历史学家眼中,都会带上已经死去的多莉羊的影子。

汪旭:如此看来,你是对创作主题有自己想法的那类作者。我们都知道作家分很多种,有些人天赋异禀,有些人笔耕不辍。在创作上,你认为自己是天赋型还是勤勉型?

鲁般:我可以认为自己都不是吗?但如果非要选一类的话,那就天赋型吧。因为我见过足够勤勉的作家,起早贪黑写的、日更万字的,甚至还有用手机码字的,我认为自己的“勤劳”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称为“勤勉型”的地步。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作家都是需要天赋的,下笔如有神,那个“神”或许很大部分就是源自先天的创作灵感,就像天生的歌喉、天生的身材一样,而我确实天生就希望能讲出一些故事。

汪旭:你已经有了那么多作品,你认为你形成自己的风格了吗?或者说,你期待的风格是什么?

鲁般:风格啊,在我个人的理解里,风格是需要时间去塑造的。就像白衬衫和牛仔裤,你出门只这样穿,每次都如此,可能过一阵子,极为亲近的人就会觉得,白衬衫和牛仔裤就是你的风格;可能过了一两年,同事朋友才会把你称作“那个喜欢穿白衬衫和牛仔裤的人”;可能要再过上很久很久,等你穿着它跨越了一个年龄段,路人才会夸你“这个人穿衣服真的很有自己的味道”。所以,才这样几篇拙作,我实在不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有风格,只能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自己适合写什么。就像面料、颜色和廓形可以造就穿衣的风格,那学识、思考和天赋大概就是造就写作风格的要素吧。至于这个风格具体是什么,我觉得应该从未来的读者中寻找答案。

汪旭:很期待有足够的时间积淀作品之后,看到你独一无二的风格,那时候我们一定大聊特聊一下!下面请姗姗和鲁般老师来聊一些关于影视改编的话题。

王姗姗:目前国内科幻小说改编风潮正盛,尤其是在《流浪地球》大获成功之后。暑期档就有好几部科幻片上映,《流浪地球2》也定档了。科幻影视如此百花齐放,对创作者无疑是大大的鼓励。你觉得自己最适合影视化的小说是什么?是基于什么来判断的?

鲁般:每一部小说都很适合啊,金主爸爸快看过来!

王姗姗:在得知《新贵》(选入《星云Xl:见字如面》)以高价被pick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你是否想過由它开发而成的电影或电视剧是什么样的,心中有对标的作品吗?

鲁般:心情变化:?????——!!!!!——6666666——OK!(2333真实不?)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感受到认可、经历了喜悦、继续出发的淡定。至于影视化,我认为交给专业的人就好,他们会比我更加明白,故事从文字变成画面需要加点儿什么、减掉什么,我只用和大家一起定睛期待就好了。

王姗姗:你最喜欢《新贵》里的哪些片段,或者说自己有哪些比较满意的细节和人物设计?

鲁般:最喜欢的是开头吧。其实我写的很多小说我最喜欢的部分都是开头,可能因为万事开头难,我为此付出了更多心血?

我想要通过K苏醒的那一刻,在直接带入故事的同时,又直观展现新贵的生存现状。通过他的梦,到那张沙发、他家的全貌、吵闹的门铃……这样的一镜到底,我构想了很久。

最喜欢的人物当然还是K,因为整篇小说花了最大力气去设计的也是他,一个挣扎过、颓废着活在腐败里的男人。当初写的时候,看了很多遍《海边的曼彻斯特》,我个人觉得,我写出了男主那种被世界抛弃后的沉沦。

汪旭:那后续创作中,你是否会有意识地写一些更适合影视化的故事?

鲁般:我会有意识地写一些更好的故事。

汪旭:真的很会回答!

王姗姗:除了撸猫,观看过2021年线上银河奖颁奖的朋友们其实都知道,鲁般的文章可能是猫写的……平日里不写作的时候,有哪些自娱方式,喜欢做些什么?

鲁般:我私底下其实是个很无聊的人,我的朋友来我家玩都养成了一种自觉——自己找猫玩、找吃的、找事情做(当我朋友真没劲)。

最近迷上了跑步,最开始是为了减脂,但坚持跑步这几个月,每天好像已经不是为了减脂了,纯粹是因为在那半小时、五千米内我几乎什么都不用想,我的道路清晰、目标明确,只用脚踏实地,稳步向前。耳边是喜欢的音乐,眼前是公园的夜色,我为此感到自由,我希望我的人生也能如此。

王姗姗:众所周知,鲁般很喜欢和“药剂”打交道,和医药的渊源是什么呢?我还想知道,下一部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鲁般:可能因为我家有很多医生吧。我外公从小学医,如今八十多岁还在上班,每天雷打不动八点半出现在办公室。受他影响,家里出了很多医生。我对药的感情自然比其他人深,见过它起死回生,也见过它回天乏术。古书上说,万物皆有偏性,只有人阴阳相合,人是万物之灵,以万物为养。某种程度上,万事万物也都作用于我们,也都是良药、毒药和心药吧。

至于准备写的题材,我好像从来不给自己设定限制,我想大家应该也乐于看到鲁般不同感觉的作品吧。

王姗姗:原来是医学世家的耳濡目染,怪不得写病症和药剂那么得心应手。诚挚地期待鲁般老师能有更多的新作!更期待他的《未来症》和《新贵》在大小荧幕与大家见面!

汪旭:我们的访谈就到这里,请鲁般老师跟大家说再见吧!

鲁般:大家再见,在未来见!

汪旭:鲁般老师是一个很好聊的作者。他总是愿意抛出很多信息来表达对问题的思考,是很真诚的沟通对象。那我们接下来就期待一下老师的最新长篇咯!拜拜~

猜你喜欢

大厨科幻创作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聪明的牛大厨
11岁的“大厨”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创作心得
我来当大厨
小妮子当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