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喜乐过大年 法律常识应知晓
2023-05-30何军
何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颁行,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民法典》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和附则,共1260条,几乎涵盖了老百姓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日常生活法律百科全书”。为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民法典》,本刊特推出系列普法文章,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带您感受这部最接地气的法律,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和裨益,加强法治观念,增强权利保护意识,尊重他人和社会的合法利益。
聚会酒如何喝才尽兴又安全
年关将至,亲朋好友频繁聚会,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间难免会饮酒过量。一旦因为饮酒过量而发生意外,那么劝酒者、共同饮酒者可能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类案件多发生于强迫性劝酒(如明知对方不能饮酒,或饮酒前对方明确表示有酒精过敏的情况、服用了不宜饮酒的药物而仍劝其饮酒的),未安全护送醉酒者,醉酒者酒后驾车而共同饮酒人未加以劝阻等情况下。一旦因为以上原因致醉酒者引发疾病,或致醉酒者伤残、死亡等损害后果的,劝酒者和共同饮酒者均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有这样一个案例。三位多年未见的好兄弟难得在春节期间聚在一起,大家一边叙旧一边饮酒,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其中一位不胜酒力,迷迷瞪瞪趴在桌上不得动弹,另两位将他从饮酒处带回到住处后离开。但第二天,他却被发现坠楼而亡。调查发现,他睡的床铺紧挨着窗户,而窗户处于打开状态。
在审理这起案件的时候,法院认为死者被安置入睡的房间在空间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这种隐患对清醒的正常人一般不会构成安全威胁,但对已经部分甚至大部分丧失分辨能力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醉酒者而言,确实存在导致其伤亡的危险。因此,在没有有效证据证明其是自杀的情况下,法院认定另两位同行饮酒者因安置欠妥对其意外坠亡具有一定过错,最终判决这两人分别承担10%和15%的按份责任。
共同饮酒人在饮酒过程中对其他同饮人负有提醒、劝阻、通知的义务,对醉酒者负有看扶、照顾、护送的义务。其中,护送义务包括将醉酒者安置在对其人身安全不构成威胁的环境之下。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是民事侵权责任的过错责任原则的规定。基于该原则的举证责任分配则采取谁主张谁举证,通常是由被侵权人对侵权人的过错进行举证和证明,而侵权人无需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但是在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中,还有一种特殊情形叫过错推定。过错推定实行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即无需被侵权人对侵权人的过错进行举证,而是由侵权人承担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责任。如果侵权人不证明或不能证明自己不存在过错,则推定侵权人有过错。
在适用方法上,过错推定显然有利于被侵权人。上述案例中,法院在处理该案时适用的就是过错推定,共同饮酒人需要承担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举证责任,因举证不能而承担了一定比例的按份侵权责任。
当然,这并非说只要一起饮酒,同饮者都要承担责任,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有理性的认识和判断,并对由此产生的后果自行承担责任。同饮者也仅是根据自己的过错程度承担一定比例的责任,而非全部责任。
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酿成的毒汁。饮酒助兴之时,既要保证自己不酗酒、不醉酒,还要摒弃赌酒、斗酒、强行劝酒等陋习。小酌怡情,大饮伤身,传承饮酒文化的同时,更要倡导文明饮酒之风。
压岁钱到底该归谁
压岁钱是春节期间孩子们最盼望收到的礼物,压岁钱也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不过,法律意义上并没有压岁钱一说,压岁钱的给付实质上属于赠与行为:晚辈接受长辈给的压岁钱,赠与合同立即成立。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因此不能独立接受压岁钱,但并不妨碍其父母代为接受压岁钱。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已满八周岁的孩子,可以独立接受压岁钱。
压岁钱作为一种赠与物,一旦交付出去,所有权就已经转移给孩子。虽然压岁钱属于孩子,但對于未成年人来说,孩子的价值观、金钱观尚处于形成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金额较大的压岁钱仍应由父母保管为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随意处置孩子的压岁钱。父母应本着最利于孩子利益的原则,在尊重孩子真实意愿的基础上,与孩子一起协商如何使用压岁钱,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样做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春节期间有些新婚夫妻也会收到长辈给的红包,这样的红包又该归谁呢?
根据《民法典》有关夫妻财产制度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夫妻共同财产包括:1.工资、奖金、劳务报酬;2.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3.知识产权的收益;4.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民法典》第1063条第3项规定的除外);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包括:1.一方的婚前财产;2.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3.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所以,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赠的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但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如果长辈明确说明该压岁钱只赠与夫或妻一方,那么该压岁钱就是夫或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如果长辈给压岁钱时没有明确说明,那么该压岁钱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租“对象”,烦恼多且风险大
单身青年最怕被催婚,一想到春节期间可能要被亲朋好友的关爱“轮番轰炸”,很多人就头皮发麻,于是“租对象回家过年”的想法应运而生。殊不知,这种充满善意谎言的行为,其实潜藏了诸多法律风险。
首先,在合同效力的认定上,具有人身属性的租友关系存在很多问题,如果合同中涉及性暗示等违背社会公德和违反公序良俗的条款,不仅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还可能会触犯到刑事法律。
其次,租友关系很可能让父母和亲友产生错误认识,从而给租友发红包或赠送礼物。一旦真相被揭露,给红包行为就属于因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交付方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并收回。当然,交付方的撤销权有一定的期限限制—应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90日内行使。需要提醒的是,租友关系期间已经赠送并交付给对方的礼物,属于赠与,自赠与物品交付对方时就产生赠与的法律效力,一般就要不回来。
另外,一些不法分子会打着租“对象”的幌子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骗财骗色,甚至危害他人人身安全。单身青年,尤其是年轻女性,一定要不轻信、不参与,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租“对象”回家过年,原本是想宽慰父母和亲朋好友,但其中潜藏了诸多法律风险,大家务必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希望大家能识别上述法律风险,度过一个快乐、安全、祥和的幸福年。
(本文作者为北京市汉良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汉良遗产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女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合同法专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