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需要负责任也需要大家来“找茬”

2023-05-30黄荣丽

科学大观园 2023年1期
关键词:通俗性乱象科学性

黄荣丽

近段时间,关于科普内容是否靠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前有二年级學生指出“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内一个有关长征五号的演示视频存在科普知识错误,气到暴走。后有部分军事、财经类科普博主普及“搬来的”医学知识。这些事件引发出两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是如何生产出更靠谱的科普内容;二是面对目前的科普乱象有什么处理办法。

从第一个问题来说,虽然近年来对于科普内容的评价会涉及文学性、艺术性、通俗性、趣味性和传播量等诸多要素。例如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的评选要求作品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有很强的通俗性、创新性、时代性、艺术性和实用性,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品标准,同时作品受众面广,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技部开展的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荐工作提出推荐的科普作品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通俗性、趣味性。各商业化的短视频平台将播放量、点赞量等作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但可以非常肯定的是科普首先是“科”,其次才是“普”,“科学性是科学普及的灵魂”,没有科学性却打着“科普”牌子的内容更多的是别有用心,尤其是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还没有形成完整正确的三观的青少年而言,容易因为首次接触形成刻板印象,继而形成偏见,难以纠正,正如列宁在给《莱比锡人民报》编辑部的公开信中曾说:“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这就要求无论是科普内容的生产者还是各科普作品的发布平台都要对自己的内容负责,牢固树立科学性第一位的意识,不能本末倒置,一味地追求注意力资源,套用最新奇的形式手段,而造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

关于第二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科普乱象有故意为之,也有无心之失。以科普之名、行卖货之实的高谈阔论伪神医,和披着科学外衣、恶意引导舆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假专家,以及故意以传播谣言和伪科学来吸引流量的网络博主都是科普乱象的故意为之者。这些“科普”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科普,违背了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面对故意为之的乱象,需要加强审核和监管,提高重点领域的科普准入门槛,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并在传播过程中通过提示语等方式,告知用户谨慎对待涉及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科普内容。如医学科普涉及人民生命健康,随着国家卫健委《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便对披上白大褂就是医生的假专家现象进行了治理。

除了故意为之的劣质内容之外,还有些科普的内容错误可能只是无心之失或者说不够严谨而导致。正如出版界所说的“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书”的现象,就算经历过三审三校也难免会存在挂万漏一的情况。这一方面要求牵引更多专业人士成为各领域科普的“主力军”,并且科普内容的生产者守好边界,不要越界去科普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家共同参与,一起来“找茬”。尤其是科研人员对自身研究领域内容的“找茬”,能够帮助科普内容往更高质量发展。一起来“找茬”也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养成社会整体对待科学内容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帮助大众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养成科学思辨能力。在面对一些争议性科学话题的时候,一起来“找茬”还可以让科普受众了解到不同的科技观点,理性客观看待争议性问题。正如《科普伦理倡议书》中提到的“全面客观地传播科技信息,使公众不仅了解到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巨大效益,也了解到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推广成本和潜在风险,以及可能的利益冲突”。

负责任的科普创作,负责任的科学传播,负责任的科普内容“找茬”,自然也就能够诞生高质量的科普作品,让公众能够品尝到放心、安全、美味的科普大餐。

◎ 来源|光明网

猜你喜欢

通俗性乱象科学性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通俗性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英美文学通俗性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光伏招投标乱象,谁之殇?
育儿必读的宝典
锦州店铺以及街(路)命名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