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食用菌产学研项目为抓手培育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生实践技能

2023-05-30任杰周贵昌侯小晓杨睿叶金艳

吉林蔬菜 2023年1期
关键词:实践技能中职学生产学研

任杰 周贵昌 侯小晓 杨睿 叶金艳

摘 要: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产业发展亟需大量农技人才,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大有可为,中职类农业专业受重视程度低,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对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重视,中职学校许多专业课程未能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开展,学生学做分离,动手实践能力低。本文以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为案例,以台江县“一县一业”食用菌产业为基础,以食用菌产学研项目做抓手,研究培育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生实践技能的办法。

关键词:食用菌;产学研;少数民族;中职学生;实践技能

1 农业实践技能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我国的新型农业人才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而新型农业人才特点就是应用型和实践型。职业教育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并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保障。研究如何加强对中职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2 培养少数民主地区农业人才的意义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主要手段和实现途径,农业产业扶贫是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方式[1]。2018年,黔东南州全力推进振兴农村经济产业,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8.97亿元,落实“八个到村到户到人”,产业扶贫覆盖40.1万贫困人口,韩斌(2014)[2]指出,产业扶贫渐渐成为贫困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同时可缓解贫困地区脆弱生态环境面临危机,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应统一规划、扩大规模,增加群众收入。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族人口总人口的97%以上,大部分为农业人口,然而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却十分贫乏,在台江县开展农业技能型实践型人才培养十分有意义。

3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生以食用菌产学研项目为抓手培养实践技能意义

2016年11月,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结果显示:中国技能劳动者数量约占就业总人数19%,其中高级技能工人仅占就业总人数5%,劳动力技能缺乏仍然制约着行业发展。2017年以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集中发展食用菌产业,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推产业。截止2021年6月底,全县生产菌棒2693万棒,产量7415.8吨,产值10003.7万元。

台江县食用菌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行业内种植技术人才缺乏。食用菌种植生产技术环节多,从制菌种、配置培养基、接种、出菇等诸多环节,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不规范的技术环节导致菌棒污染、资源浪费、出菇品质不好等问题。台江县目前食用菌种植企业几乎都来自山东、江苏等食用菌强省,缺乏本地企业,是因为本地企业未掌握核心技术,导致生产成本高、甚至血本无归的情况。以食用菌产学研项目为抓手,培育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实践技能,对中职学生培养及地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4 中职农业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中职农业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需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到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合一,在行动过程中学习技能、专业知识,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习惯,培养吃苦耐劳、不断探索的坚毅品质和职业精神。职业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能很好解决学生对口就业问题。

影响中职学校农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有以下方面:①宏观层面:社会认可度不高。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加,但仍然不足;家長以及学生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报考积极性不强。②中观层面: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不完善。没有联合农工商企业共同办职业教育,企业不愿承担职业教育责任,不愿参与教材编写,不愿来校兼职,不愿提供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并给予指导带教。③微观层面:中职学校农业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导致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使用、上课模式都跳不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中职学校农业专业学生基础教育薄弱,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偏弱。多数职业学校没有真正的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职业教育没有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3]。

5 借助食用菌产学研项目培育学生实践技能的做法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较为表层。中职学生实习大概分为两种:一是短期的顶岗实习;二是时间较长的毕业实习。短期的顶岗实习,这个阶段只能使学生了解生产环节中的部分,对全过程生产环节、产品研发、运输销售、企业运作等方面无法深入接触。毕业实习时间长,能较为深入了解产品研发、运输销售、企业运作等方面,但是学生此时角色逐步转变为企业员工,学生与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不能让老师实时掌握学生和企业动态,无法让学校拿到企业行业发展的一手数据。深化校企合作,深入渗透产学研各部分合作,使校中有企,企中有校,学校里能完成生产环节,企业中能承担教学任务,也使企业从生产力提升、人才队伍补充等方面得到实惠,这才是校企合作的长效机质。

5.1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包括实训室、实训车间、户外实训基地等,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对接生产、规模适宜的实训基地有利于校内教学实训。

具体建设要求如下:一是布局内外合理,外部要做到实训基地、实训室位置较为集中,参考企业生产线或者园区布局,贴近实际生产需要,内部做到方便进出,考虑到食用菌菌袋灭菌需用高压灭菌锅特种设备,必须要有专门消防应急通道;二是设备先进实用,设备既需要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同时也要根据黔东南地区目前产业发展需求购置,让学生通过实训后,能满足企业上岗需求,也能保证技术在一定时间内不过时;三是规模适宜,考虑到贵州各个中职学校农业专业招生规模,大部分中职学校农业专业只设置一个班,实训室要能同时满足至少一个班学生开展实训,工位数在50个左右;四是要保证师生实训安全,食用菌生产中,灭菌设备属于特种设备,需专业人员运行和定期对设备进行养护。

5.2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开展食用菌产学研项目,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契机,是加强职业学校校内外生产型食用菌实训基地建设的突破口,能保障中职学校农业专业实现产教融合,提高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在对企业实地调研以及合作基础上,找到适宜开展校企的企业。

合作企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在区域内行业中具有较大规模,具有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资金支撑能力雄厚;②企业运行正常,能长期盈利;③企业自主掌握核心生产技术流程,具备一定研发能力。根据企业对人才实际需要以及企业食用菌生产实际环境,职业学校要增加更多食用菌生产实训项目及工作岗位,以进一步设计及建设出学校教学型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继续教育、资金等方面扶持,和企业形成长效性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考虑以下方面:一是保证学生安全和食宿,二是企业生产岗位要适合学生专业和能力,三是企业和学校给予学生的生活补贴要合理。

5.3 校企协同开展生产,共推课程体系建设

与企业开展生产活动时,要掌握本地区食用菌企业实际生产岗位中需要的核心专业能力及具体岗位要求,以此作为依据,替换或取代原部分实践项目和内容,模拟设置典型工作任务,企业人员和行业“师傅”带领学生在实战项目“工作”中,找出学生作为“生产员工”存在的理论和实践动手层面的不足,提出融合思政元素、企业文化及工匠精神的个性化课程设置,安排相关课程或相关教学内容完善和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素质。

5.4 定位培养目标,优化提升人才培养方案

立足于黔东南州台江县,从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以台江县一县一业--食用菌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升学为目标”,将专业培养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为高职院校输送文化与技能兼备的优质生源,长期目标定位为台江县产业带动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借助本地企业资源、省内外、东西部优质企业资源,将优质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规范作为指导优化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作为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的参考依据。

坚持“教、学、做合一”原则,打破传统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优化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收集相关信息并记录,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等提供依据。

5.5 校企协同研发优化生产环节,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厂化栽培在江苏等发达省份技术较为成熟,目前秀珍菇工厂化生产引入黔东南州台江县时间短,与本地原有条件还有待磨合。秀珍菇工厂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如棉籽壳、麦麸等都需从外省运至台江,运费成本高,棉籽壳价格年年增长,企业负担日益增重,急需寻求本地可替代物作为原材料。通过食用菌产学研项目,针对秀珍菇栽培培养基原材料的本地可替代物的优化、发菌期温度设计、出菇期环境条件优化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一是确定栽培料配方,在原有生产基础上优化改進,降低成本同时提升生物学效率和投产比;二是根据台江县生态气候特点及企业前期生产经验,充分发挥台江县创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厂智能化、规模化、机械化等优势,精细化控制发菌期温度及出菇环节温度、湿度、氧气等环境因素,找到最优的工厂化生产条件。

将学生带入研究环节。通过校内实训掌握基础的操作技能,通过企业实习,熟练掌握真实生产活动。在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基础上,将中职学生带入科研环节,以兴趣小组、师徒结对形式,结合需要和学生实际下发研发小任务。参与研究环节萌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对农业生产活动新的认识,增加学生的专业自我认同。

5.6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专业水平决定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如果教师专业技术不能对接行业,在行业内、企业中没能处于领先位置,会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学难致用。目前,多数中职教师毕业后直接招考加入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建设内容包括两个部分:①校内教师队伍建设,要建设专门的教师下沉企业的工作方案,常态化开展教师下企业活动,下企业后不能只停留在调研层次,要在企业内部具有具体岗位,具体分工,具体任务可以深入实践活动,实实在在地参与到企业生产活动之中去,努力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可在企业内部管理好实习生的日常工作学习;②校外行业内专家师傅进校园,与企业大师签订协议“兼职教师”,将掌握行业先进技术的“老师傅”、“土专家”、“大老板”等引入教学实践活动,空间上不限于学校,也可以在企业中,与校内教师一起协作,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蒋贵娥.黔东南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效果及影响分析[J].山西农经, 2019(17):2.

[2] 韩斌.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模式总结和反思[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6):4.

[3] 彭淑贞.中职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猜你喜欢

实践技能中职学生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当前中职养殖专业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升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