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职场中年人的焦虑与迷茫
2023-05-30彭莉莉
彭莉莉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大流行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不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经统计,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中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多家互联网企业离职率达到前所未有之高,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4%-6.1%。工作不安全感和经济不确定性会引发心理社会压力,这种失业水平对公众心理健康会产生严重影响。最近的研究强调了与新冠疫情相关的经济衰退对公众心理健康的影响,自疫情发生以来经历过失业的家庭中,53%的成年人表现出抑郁或焦虑症状;而没有经历过失业的家庭中,32%的成年人表现出抑郁或焦虑症状。
尤其是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无论是面临生涯转换还是失业往往都带着血淋淋的痛感,他们不得不离开熟悉的环境、告别积累多年的技能经验以及预期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残酷的失业现实将他们推向充满未知的职业路途。面对被动焦虑,如何调整心态,学会危机应对,主动寻求破局之道,走出困境呢?为此,我们专访了三位心理学领域的专家:
林春 中国心理学會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家庭教育咨询师项目负责人。专业领域咨询心理学、家庭养育心理学。
闫洪丰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地区专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解析》丛书主编。专业领域:宏观心理政策研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研究等。
李子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讲师和督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督导师和心理师,美国纽约州执照心理学家。擅长:情绪压力、行为困扰、人际关系。
第一部分 疫情之下,职场中年人应警惕精神障碍来袭
本刊编辑:疫情之下,中年人产生职场焦虑,到底在焦虑什么?
林春:第一,健康焦虑。新冠病毒变异和传播力增强,加上中年人本身免疫力在不断下降,会让许多人为自己的健康担心。
第二,能力焦虑。新技术、新职业层出不穷,需要一个人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而中年人学习能力、适应变化能力几乎过了巅峰期,使许多人产生能力焦虑。
第三,子女教育焦虑。孩子的教育问题既是社会热点,也是许多中年人的痛点。由于缺乏科学养育知识,面对严酷的竞争局面,许多中年人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劳神焦虑。
第四,经济焦虑。疫情下,许多人失业或者被减薪,而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相关消费并没有减少,许多中年人入不敷出,经济压力巨大。
第五,就业焦虑。疫情之下,很多企业倒闭。失业者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在职者随时面临被裁撤的风险,升职空间受限。就业市场压力大增,中年人是就业市场的弱势群体,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总之,疫情形势下,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大增,而很多中年人储备的资源有限,本身又缺乏有效的应对能力,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现实性焦虑。
李子秋:首先,来自现实层面的焦虑。一方面是社会和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弥散性和慢性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中年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和家庭角色,两者形成张力和拉扯。
其次,有疫情触发的抽象层面的存在主义意义上的焦虑,关于孤独、自由、死亡、意义感的焦虑。
然而,焦虑是有意义和功能的,不管来自社会层面还是个体层面。关键不在于要去消解它,而在于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并非常态,它是罕见且艰巨的心理成就。而疫情在给我们带来焦虑感的同时,可能也是觉察和探索自己内在需要和成长空间的机会。
本刊编辑:面临失业加剧、生涯转换的不确定性,职场中年人容易出现哪些精神障碍?该如何预防?
李子秋:这有很强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受到疫情这样一个扳机事件的触发,可能会以不同的症状呈现出来,可以是焦虑,可以是抑郁,还可以是特别具体的某种精神障碍,例如疾病焦虑障碍、强迫症等,也可能会以适应障碍的方式呈现出来。有些个体可能有家族史,或者是之前就有过患病史,那么就可能会触发一些比较重性的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或者双相情感障碍。
当你开始感觉有一些症状了,就要进行早识别、早预防、早干预,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积极地寻求人际支持和专业帮助。同时也了解一些自己的家族患病史,如果有这些脆弱因素的话,可能就要更加留意一些。
第二部分 职场中年人的危机应对与再出发
本刊编辑:疫情之下,每个家庭、每个个体都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年关将至,尤其是处于失业或者生涯转换迷茫期的中年人该警惕哪些心理危机呢?为什么?
闫洪丰: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可能会遇到一些突然或重大的生活负性事件,例如自然灾害、亲友离世等。而当我们无法回避这些重大压力或挫折又无法正常应对解决它们时,就很可能会陷入一种心理失衡状态,这种内在失调状态便叫作心理危机。
新冠疫情作为大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冲击,尤其在疫情暴发初期,民众普遍处于群体性心理危机当中。突如其来又长期持续的疫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挑战。调查显示,处于25-45岁年龄段的中青年人群是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群体。其中,中年人群体是劳动力市场的中坚力量,通常也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提供者,他们肩负经济压力,失业对其个人心理和家庭生活都会带来消极影响。
面对经济不确定性、工作不安全感,中年人群体尤其是处于失业或者生涯转换迷茫期的中年人很自然会出现一些心理危机反应。常见的包括对自己的工作前景感到焦虑迷茫,对自身价值感和工作意义感产生怀疑,对未来工作生活预期悲观等。同时,中年人群体大多上有老下有小,自知家庭责任重大,可能会对自己暂时无法为家庭提供充分生活支持而自责难过。在家人面前通常会努力强撑,不允许自己表现出脆弱,不接纳自己表达出情绪,常选择独自承担困难和痛苦并试图依靠理性压抑自身情绪,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综上所言,疫情中的民众特别是处于失业或者生涯转换迷茫期的中年人,可能会存在心身失调和内在失衡的心理危机反应,包括生活节律紊乱、饮食睡眠异常,情绪容易失控,产生明显的焦虑不安、抑郁无助、烦躁易怒、内疚自责的情绪,在人际互动中对家人、朋友和同事变得缺乏耐心,有社交退缩、回避沟通交流、易发脾气等表现。
李子秋:中年人面临各方面的压力是更具弥散性的。除了疫情带来的影响之外,他们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压力事件,就会不断地叠加和累积,遭遇心理危机可能會以症状的方式呈现出来,可能是抑郁、焦虑、强迫等。
如果一个中年人处于失业状态或者处于生涯转换期,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社会比较和人际压力。这个时期会是一个比较脆弱和危险的时期。当我们处于危机状态时,我们特别容易变得不灵活,认知上表现出僵化和刻板,这种现象叫作“隧道视野”。就是你所有的注意力可能都放在危险上了,这样很容易出现战斗-逃跑-僵住的反应。这特别不利于我们去应对疫情大背景下的生涯挑战,因为中年人的压力源是慢性的,你不知道它还要持续多长时间,而生涯转换其实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在中年的失业人群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是被动的失业,但是我相信也有一些个体是主动的失业或者主动地去进行生涯转换。当然,如果是被动失业的话,肯定会带来非常强的失控感。因此,如果我们把危机这个词拆分一下,就会看到它包含危险和机会,这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值得我们觉察、重视;但是我们也要放一些注意力在机会上,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抓住一些机会,利用这些不确定性来进行一些探索和反思。
本刊编辑:疫情之下,处于失业或生涯转换期的中年人该如何破局,走出困境?
林春:第一,面对而不是回避现实的挑战;第二,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第三,加强运动,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时间;第四,学习一些情绪缓解、压力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第五,增加有效社会联结,强化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第六,必要时寻求精神心理专业工作者的帮助。
闫洪丰:疫情背景下的民众心理危机需要国家宏观、社会中观和个体微观多方协力应对、共同助力解决。为帮助包括处于失业或生涯转换期的中年人在内的全民走出困境,构建常态化、普惠式、全周期、系统性的社会心理服务危机干预体系,也是党和国家大力建设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处于失业或生涯转换期的中年人的心理问题和生活实际困难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并提供社会心理服务和社会支持资源。具体来说,需要以处于失业或生涯转换期的中年人为中心,构建从“个体-家庭-亲朋邻里同事同学-社区单位领导-专业机构行业组织-政府法治-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七大层社会支持系统。
在个体层面,要积极引导处于失业或生涯转换期的中年人自身学习发现和应对其心理危机、焦虑抑郁情绪相关的知识方法,学会全面客观看待自身处境,接纳自身情绪反应,主动调适缓解自身情绪困扰和心理压力。转换思维视角,看到失业和生涯转换期的正面意义,借此机会多陪伴家人朋友,重新思考人生规划,勇敢迎接困难挑战,促进心身健康改善。
在家庭层面,家人是中年人努力奋斗的动力,也是守护关爱他们的港湾。为其所在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和家庭关系调适等社会心理服务,促进家人之间的沟通理解,给予处于失业或生涯转换期的中年人充分的家庭关心、情感支持和坚强后盾,构建和谐良好的家庭关系,帮助其更快调整状态。
在亲朋邻里同事同学层面,这些关系是我们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朋友同侪的接纳共情和心理支持有助于缓解中年人群体的压力苦闷。同处于失业或生涯转换期的中年朋友可以形成朋辈互助团体,交流内心感受,互相理解陪伴,提供群体支持,分享求职信息,共同携手迈向人生新阶段。
在社区单位领导层面,社区和单位是发现风险苗头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前沿阵地。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发现、关注和掌握所在社区和单位里处于失业或生涯转换期的中年人情况,主动为其提供社会心理服务,给予组织关爱,促进情绪疏导、心结疏解,协调多方组织和资源协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在专业机构行业组织层面,要联动专业社工、心理咨询等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主动为中年人群体尤其是处于失业或生涯转换期的中年人提供心理测评、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等服务,预防心理问题演变为心理疾患。对存在较为严重心理危机的中年人及时开展心理治疗和心理危机干预等针对性服务。
在政府法治层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贯彻响应党中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在政法和卫健部门双牵头领导下建立常态化、普惠式、全周期、系统性的社会心理服务危机干预体系,健全经常性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预警干预机制。为中年人群体尤其是处于失业或生涯转换期的中年人提供持续援助和关注保障。
在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层面,要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关注并满足中年人群体尤其是处于失业或生涯转换期的中年人对自身价值、职业发展和生活幸福的需要,鼓励其保持对自己和社会的信心及对生活和未来的希望。
李子秋:通常来讲,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整和应对。第一,生理方面。一些与生物节律相关的生理活动,例如健康和规律的睡眠和饮食、适量运动,這些其实是特别具体的,而且也是相对可控的行为。要为自己创造一些确定性,就是在日常的特别具体的一些活动当中,让自己的身体感觉是安全的。第二,认知方面。提醒自己用积极、正面的方式和自己的焦虑对话,允许它的存在,不让它去淹没自己。提醒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放在此时此地。第三,关系方面。花一些精力去经营,去深化一些重要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社会支持,这可以帮助我们把压力控制在一个相对健康的范围。第四,计划方面。制订一些特别具体的、可以实现的、比较可控的、有确定性的计划。例如了解一些行业的动态或者找一些想要转换生涯领域的从业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
生涯咨询理论中有一个金字塔理论,就是帮助一个个体去进行生涯探索,它是一个金字塔的形状,从下往上分为三层。金字塔的最底端是知识和理解。这个知识一方面是关于自我的知识,也就是你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你的生涯兴趣是什么?你的技能是什么?这个是关于自我的知识。还有一个知识是关于生涯世界的知识,就是你想要去进入的生涯领域,你对它的理解如何。基于这些知识和理解,你可能就要做一些决策,也就是这个金字塔的中间那层。你要去采取一些非常具体的计划,例如明天我可以投一份简历,我可以去找个朋友谈一谈,因为他现在做的事情是我感兴趣的等。基于这些决策你要采取行动,这个行动就是金字塔的顶端。这三个层面不是线性的,它可以循环地进行。因为通过你的决策和行动也可以补充金字塔最底端的知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我们要能够增加一些可控的确定性来应对弥散的不确定性。这种可控的确定性其实可以是一些特别具体、特别日常的事情,比如每天固定的运动和社交。当我们遇到外在环境压力的时候,很容易忽视对当下的关注。而怎么把每天过好,其实就特别的重要。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慈悲、自我关爱也特别重要,要对自己有耐心。
当我们能够对自己多一些慈悲的时候,反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更有效地应对一些逆境。因为很多时候,比如自己失业或者是处在生涯转换期,没有满足自己预期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自我责怪、自我贬低的倾向,这些负性的思维和行为可能会让我们陷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