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洛宁乡村振兴“样板”

2023-05-30梅淑娥

时代报告 2023年1期
关键词:洛宁县样板乡贤

梅淑娥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洛阳南部生态涵养区”总体定位,把生态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产业融合”要素,以“产业为基、生态为先、文化为魂、融合为要”,大力推进生态经济示范带建设,全力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高标准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洛宁样板”,加速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洛宁品牌”,实现了“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围绕“洛阳南部生态发展区”总体定位,坚持以富民为导向、项目为王、生态优先、创新引领、改革赋能原则;以乡村振兴为主要抓手,以全域旅游为重要载体,以城乡融合为基本支撑,持续改善民生;紧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张名片”,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谱写现代化洛宁建设新篇章。

洛宁县在谋划乡村振兴中不断探索新路子,取得了新突破,“山水田园、秀美洛宁”生态品牌也愈加响亮。

秀美洛宁 打好美丽乡村“组合拳”

北国竹乡洛宁县,是中华文明源头“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洛出书处”“仓颉造字台”“伶伦制管”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标注着文明之源、文字之源、音乐之源的符号。洛宁地貌“七山二塬一分川”,山清水秀,林木覆盖率达59%,生态环境良好。洛宁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淡竹原产地,现有原生态古竹林1万余亩,素有“北国竹乡”之美誉。

洛宁县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文化禀赋,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计划,高标准建设城区滨河公园和凤翼山生态公园,实施绿地游园及城区绿化项目36个,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洛河生态治理工程水体治理完成率均为100%,全县林木覆盖率已达65%,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洛宁域内景区以嶕峣山原生态最为著名。嶕峣山是豫西崤山东部主峰,主海拔1114米,峰顶有玉泉寺。山腰有龙王庙,俗称庙山。山中有石门石灯、神泉宝马、广成子炼丹处等遗址和传说。松林掩映之中,名刹古寺,曲径通幽。夏日的嶕峣山风云变幻,神妙莫测,山体景观、时令景观都十分独特,自古有“庙山起云,暴雨倾盆”“庙山戴帽,长工睡觉”之说。嶕峣山山腰有风、雨、雷三潭。据传,风潭动则起风,雨潭动则来雨,雷潭动则打雷。嶕峣山林木苍莽,松涛起伏,保持着神秘的原生态。

嶕峣山脚下的小界乡大部分村都处在旱塬上。过去无水无电,现在村村通公路,门前节能灯随处可见,自来水进村入户,各个村的变化让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回家后有不想再走的感觉。每逢春季,嶕峣山春光明媚,山花烂漫,草长莺飞,更有十里槐花长廊香飘四野,沁人心脾。嶕峣山乡村田园的旖旎风景,如诗如画,成为人们休闲游览、放飞心情的好去处。小界乡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不仅是洛宁县的一个缩影,更是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一个典型。

此前,洛宁属于“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5月洛宁脱贫摘帽。县委宣传部部长汪旭霞介绍:2021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洛宁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被授予“全國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洛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上下同心,精准扶贫,精准发力,决胜脱贫攻坚成绩突出,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洛宁县从农民生活到乡村乡貌再到生态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4A景区神灵寨、楼梯山狩猎场、全宝山森林公园、蓄水量13亿立方米的故县西子湖等自然生态景观风光宜人。美丽洛宁、宜居洛宁、生态洛宁逐渐成为现实。在外地工作的洛宁人都为家乡飞速的发展和变化感到高兴和自豪。

洛宁县把推动乡村振兴摆在优先位置,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一场硬仗来打,坚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通过“12345”工作法,有针对性、侧重性地对“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整治,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的内生动力,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激活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动力,推动“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变,打好建设美丽乡村“组合拳”。

治水兴水 打造别样水美乡村

山川秀美,关键在水。沿河而建,滨水而居,蜿蜒流淌的洛河,铸就了洛宁的城市格局。近年来,洛宁县扎实开展行业扶贫,严守生态红线,统筹考虑全县小流域综合治理、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水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效促进了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旅游发展的双赢。

秋季的洛宁,沿着洛河绿道漫步,湛蓝的河水映衬着湛蓝的天,水天一色,美不胜收。沙洲掩映的水面上,成群的白天鹅惬意地畅游觅食,画面格外唯美。

作为洛河出山入川的过渡地带,洛河洛宁段南北两山汇流的大小溪涧有35条。近年来,洛宁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的理念,对需要治理的23条河流,以底数为基础编制工程设计方案,积极开展小流域“两清一护”综合治理工作。如今,洛河两岸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色长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绿水青山,就守住了最好的资源。如今,‘守绿换金已经成为洛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基本的价值选择。”县委书记王淑霞表示,洛宁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乡村集镇为节点,持续深化“两清一护”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水美乡村建设,真正让小流域成为秀美洛宁的“点睛之笔”。

结合乡村振兴和城市提质,洛宁县坚持把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在县城、集镇、中心村等节点,统筹考量山、水、林、田、路、村、产业的关系,打造别具韵味的水美乡村。区别于以往钢筋水泥的“硬治理”,当下的水生态提升更注重人水和谐。在城镇段,沿河就势布置健身绿道、文化雕塑和亲水平台,打造滨河公园;乡村郊野段则凸显自然,各具特色。当下,兴华涧竹梦小镇、神灵涧上陶峪民宿群等美丽乡村正悄然呈现,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治水兴水是最大的民生。目前,洛宁县390个行政村(社区)、43.64万农村人口均已达到饮水安全标准。放眼洛河两岸,产业集聚区、品质住宅区鳞次栉比、活力迸发,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洛宁县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生态县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河长+”工作模式,开展严厉打击涉河涉水违法犯罪行为、“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全民清河月、黄河岸线利用项目整治等一系列治河护河专项行动。

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瑞在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和洛阳市人民政新闻办组织的“非凡十年,出彩洛宁”喜迎二十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年来,洛宁县立足“洛阳南部生态发展区”总体定位,以富民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洛宁县坚持生态优先,抓防治、增优势,绿水青山宜居宜业。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洛宁县 PM10、 PM2.5浓度、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两降一升”;完成 23条河流“两清一护”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10座小水电整改任务,洛河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监测达标率均为100%,西子湖成为洛阳市民饮用水源地,确保了“一河清水送洛城”。这十年,抢抓“双碳”机遇,大力栽植高效固碳树种和乡土珍贵树种,洛宁县已实现森林覆盖率 53.7%、林木覆盖率 65%。全宝山、神灵寨分别被评为“中国生态文化名山”“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入选“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 (市 )”。如今的洛宁,生态优势正加速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特色鲜明 绿色生态产业融合

每个人对美丽的田园和宁静的乡村,都有诗一般、梦一样的记忆。

从洛宁县伏牛山区走出来的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张宇,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不断地书写自己的乡村体验,他对自己梦中的田园和梦中的乡村,感受十分深刻。他认为,中国乡村旅游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一是城里人看乡村;其次是乡村人看乡村;最后是乡村看乡村,你看我村,我看你村,所以乡村旅游的潜力非常大。在偏僻的乡村,它对拉动经济和消费,作用是惊人的。乡村旅游,从某种意义上讲,颠覆了农村里的农民守着传统种植业的观念。同时,它给农村带来了城市里的气息,使城里的资源,在农村进行了重新配置。

据了解,洛宁县从不同角度挖掘村庄特点,在适宜点位打造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等景观公园,实现了从一处美到全村美,彰显出乡土风情、故园味道、儿时记忆,让人们看到历史、感受文化、记住乡愁;立足村庄类别、村庄特色、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逐村逐镇高标准编制村庄规划及重点村镇景观节点改造提升规划,实现从一村美到全域美。

近年来,洛宁县把生态经济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产业融合”要素和“产业为基、生态为先、文化为魂、融合为要”要求,大力推进生态经济示范带建设。

洛宁县立足本地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围绕生态经济提升赋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二产三产质量效益,增强生态经济的辐射带动力。成功引进北京强佑集团,在赵村镇、陈吴乡、马店镇、涧口乡等乡镇,种植油用牡丹3万多亩。目前,以土桥村为核心流转3000亩土地发展牡丹花海观光园,共栽植各类观赏牡丹品种122个106万株,芍药品种51个68万株。今年,接待游客已超10万人次,带动40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

同时,洛宁县牡丹籽及牡丹花茶、元宝枫籽、核桃全产业链加工项目,总投资9亿元,建成达产后,将在洛宁县逐步形成牡丹产业的全产业链。

产业支撑 打造“洛宁样板”

近年来,洛宁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把握“洛阳南部生态涵养区”总体定位,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进一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高标准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洛宁样板”,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加速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洛宁品牌”。

洛宁县以特色产业为支撑,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发展高品质的林果业、中药材、绿色健康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并把品质、品位、品牌贯穿产业振兴全过程。洛宁在提升生态经济示范带中重点打造兴华全宝山竹梦小镇,积极推进其他生态经济建设,谋划产业、生态、文化、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项目120个,年度计划投资18亿元。

如今,位于上戈镇的豫西苹果谷一年一度的“河洛苹果文化节”吸引着广大群众的目光,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效益倍增;马店关庙沙梨谷春天“梨花节”、采摘节,使村庄人气旺、环境美、产业兴;牡丹康养小镇“域内搞种植,域外搞加工”,花开时节游人如织,完整产业链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玄沪河洛书小镇“生态铺底色、文化赋灵魂、景区搭平台”,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春山溪谷依托秀美山水、槐花长廊,通过“体育+赛事+旅游”,激发乡村跨越发展新动能……

洛宁县通过生态经济示范带打造,带动3394农户、14477人长期稳定增收致富。

洛宁县洛书文化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壮大特色产业,还依托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将示范区内两个3A级旅游景区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串珠成链,推进乡村旅游连片规模发展,增加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乡贤赋能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九月洛宁草木葱茏,鲜花盛放,金果飘香,俨然一幅秀美的诗意画卷。“一亩园,十亩田,家家户户有梨园。”洛宁县马店镇如今的景象,离不开李应贤多年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李应贤退伍回乡,一心专注本地沙梨新品种研发。他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建立了全国领先的乔砧篱架密植“金珠果”示范园,带动洛宁县金珠沙梨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产值1.3亿元,5000余农户从中受益。

在洛宁县,还有一大批像李应贤一样的乡贤人才,正在成为带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

2021年,《致洛宁籍在外乡贤一封信》在网络上流传。这份“来自家乡的呼唤”全面介绍了洛宁的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衷心期盼和热烈欢迎乡贤在外开创辉煌事业的同时,能够以更大的热情关心家乡发展,返乡投资兴业,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反哺桑梓。”字字情真意切,为吸引乡贤返乡兴业搭建起回归“连心桥”。

洛宁对乡贤的诚邀不仅在于字里行间,还在于着力谋规划、定政策、搭平台。为充分发挥乡贤优势、凝聚乡贤力量,洛宁建立起乡贤人士数据库、服务乡贤智力库、乡贤创业项目库。激发乡贤返乡创业热情,离不开政策支持。洛宁县针对乡贤返乡创业,制定了涵盖财政奖补、金融服务、税费减免等7个方面21条优惠措施,为乡贤回家发展铺路。

洛宁还在全县各乡镇筛选产业相对集中、土地资源广阔、基础条件好的区域重点打造乡贤返乡创业园,目前已完成18处。底张乡“乡贤返乡创业园”已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先后落地食品加工企业4家,带动周边村庄近400名劳动力就业,园区年产值近2亿元。全县涌现出古村、坞西村、祝家原村等为代表的创办企业集中、带动效应明显的试点村典型。

在为乡贤推介重点项目、积极联络乡贤感情、打造乡贤创业试点村、推广乡贤创业經验等多措并举下,洛宁县乡贤“同心圆”越画越大,一大批像李应贤一样的乡贤人才“归雁而来”,为家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全县“乡贤经济”成果丰硕。

例如,乡贤杨红涛将洛阳龙门药业有限公司入驻到县产业集聚区,为洛宁县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每年增加税收300余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乡贤朱小强把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带回景阳镇南洞村,以“草皮+阳光玫瑰葡萄+小龙虾+休闲观光旅游”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500余人务工……

“洛宁乡贤人才遍布省内外,要精准摸排,分类统计,有的放矢,吸引乡贤回家乡施展才华和抱负。”县委书记王淑霞说,“下一步,将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等产业,继续建好乡贤返乡创业平台,宣传优惠政策,在谋划乡村振兴中不断探索新路子,取得新突破。同时,洛宁将持续保护好生态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推出具有豫西特色民宿,大力发展沟域生态经济,打造山水田园、秀美洛宁画卷里最真、最亮、最生动的底色。”

猜你喜欢

洛宁县样板乡贤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河南洛宁县中河银多金属矿区三维可视化及资源量估算
打造辣椒种植“样板田”
洛宁县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大样板”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洛宁县
南安乡贤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