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总部+卫星工厂”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2023-05-30孙雅婷
孙雅婷
引言
产业就业是增加群众收入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滑县在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上持续发力,聚焦打造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找准企业发展和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结合点,探索出“总部+卫星工厂”发展和带动模式,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012年,滑县被确定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和国务院扶贫办核查,10月31日,省政府批复滑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全国率先脱贫的28个贫困县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县4.1万户、13.6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2021年,中共滑县县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滑县抢抓沿海发达地区服装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规模性转移的机遇,结合县内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引进纺织服装企业。2013年,成功促成金泰服装公司落户县产业集聚区。公司占地45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是一家集裁剪、缝纫、包装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服装加工企业,主要与美特斯邦威、以纯、森马、日本优衣库、美国老鹰(AEO)等知名品牌合作,代加工休闲、牛仔、羽绒服系列品牌服装,产品以出口为主,内销为辅,年生产能力500万件。
为满足金泰总厂发展和用工需求,2016年开始,由政府协调提供土地,金泰服装公司按照“四统一”(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标准,坚持贫困村优先原则,在人口比较密集的村庄建设标准化厂房,称其为“卫星工厂”。每个工厂投资200多万元,占地2.5亩,设置一条生产线,容纳100个就业岗位,年生产能力50多万件,年均纳税50万元左右。金泰公司2017年投入营运卫星工厂6个,每个卫星工厂年销售额达500万元,公司年销售收入增加3000万元,经济效益突出。金泰公司的初步实践促使滑县县委县政府深入思考。作为人口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达30万人以上。剩下没有外出的劳动力,多是农村妇女,她们由于需要照看老人和孩子,同时还要照顾庄稼,不能外出务工。如何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到企业务工,既解决企业的用工难题,又能让这些剩余劳动力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就近就业增加务工收入,是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总厂负责设计、裁剪、后整理和包装,把生产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环节放在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建设“卫星工厂”的发展思路,找到了企业发展和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结合点,符合滑县实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基于金泰公司的成功实践、群众就业与企业用工的双向需求,滑县找到了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开启了“总部+卫星工厂”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
一、全面统筹谋划,
绘制“总部+卫星工厂”蓝图
一是理清带贫思路。滑县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具备较大的劳动力优势,而以金泰公司为代表的服装加工企业恰恰面临用工难题。为解决供需矛盾,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探索了“总部+卫星工厂”的产业扶持模式,即将工厂建在田间地头,吸纳一批贫困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增收,工厂产权归所在村集体所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工厂运行过程中进一步增加乡镇税收,同时节约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二是充分摸排调研。新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需建立在对县情、乡情、村情全面了解和专业分析的基础上。为摸清吃透“总部+卫星工厂”产业发展模式的成长土壤,县政府组织各乡镇(街道)开展全面摸排,对各乡镇富余劳动力情况、就业意愿和具备建厂用地条件的村进行调查筛选,为卫星工厂建设的适宜性、布局的合理性和下步招工投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明确责任义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卫星工厂建设合作协议、卫星工厂地上建筑物征收补偿协议、卫星工厂租赁带贫协议等,协议商定由村委会将本村建设用地提供给企业建设卫星工厂,由企业负责建厂、生产经营等企业行为,每年交纳一定的租赁费用给建厂所在村,每年所缴租赁费用作为该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工厂投产后,要优先聘用本村及周边村庄的剩余贫困劳动力,政府对卫星工厂的生产运营、租赁带贫和收益分配等进行监管,确保贫困户和有关乡村真正受益。
二、加大支持力度,
扩大“总部+卫星工厂”优势
滑县县委、县政府将卫星工厂建设纳入脱贫攻坚规划,加大卫星工厂建设力度,扩大卫星工厂带贫优势。
卫星工厂的选址直接关乎“总部+卫星工厂”产业发展模式的辐射带动效应,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按照“土地手续合法、中心村优先、便于就近就业、便于企业管理”的原则,结合各乡镇(街道)摸排调研情况,组织县发改委、县扶贫办、县土地局等相关部门实地查看、联合办公,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办厂企业、乡镇代表等共同商讨卫星工厂布点选址,统一规划布点卫星工厂。
为了减轻企业投资压力,加快卫星工厂建设进度,不断探索创新政府、企业的合作模式,统筹考虑政府职责和企业发展诉求及规律,找准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最佳契合点,通过不断协商和反复论证,最终采取“企业建设,政府征收补偿,企业租赁带贫”的方式,建设卫星工厂47个。
同时,县政府积极引导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公司参与服装产业发展,借助城投公司的资金力量支持建设卫星工厂35个,助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卫星工厂88个。卫星工厂初具规模,“总部+卫星工厂”的模式渐具雏形。
三、加强工厂管理,发挥工厂帶贫作用
为持续发挥卫星工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的作用,滑县加强对卫星工厂的监督管理,确保长期增产增效。滑县出台了卫星工厂管理意见,对卫星工厂的征收补偿、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工作进行明确,确保卫星工厂逐步达产增效。
一是乡镇监督管理。卫星工厂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监督管理,重点对租赁企业租金缴纳、生产运营、就业带贫和收益分配等进行监管,签订租赁带贫协议。卫星工厂实行统一编号、统一命名、统一标识(标牌)。
二是部门密切配合。发改、财政、工信、人社、环保、国土、扶贫、安监、消防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推卫星工厂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明确收益分配。每个卫星工厂每年租赁费用5万元,裁剪后整仓储中心每年租赁费用15万元,租金收益归所在村集体,交村“三资”账户监管,用于扶贫带贫工作。
四是紧盯带贫效果。卫星工厂带贫效果的认定由县乡村振兴局负责,聘请第三方对卫星工厂带贫情况进行评估,不定期抽查卫星工厂的带贫比例。带贫比例达标的,可继续租赁卫星工厂;带贫不达标且不履行带贫义务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租赁资格。
重要成效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部+卫星工厂”模式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2017年,金泰公司在县产业集聚区启动了二期项目高档服装建设工程,投资2.3亿元,占地180亩,年设计生产能力达1000万件,达产后金泰公司共可解决就业人员7000~8000人,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年上缴税金4000万~5000万元。2018年,金泰公司引荐合作品牌波司登公司到滑县投资兴业,规划投资8亿元,占地240亩,建设年产1000万件羽绒服装项目,可安排劳动力1万人,实现产值40亿元,年纳税1.5亿元。同时,“总部+卫星工厂”模式还产生了明显集聚效应,在合作品牌波司登公司到滑县投资兴业的同时,还吸引了金岛、易凯针织等知名服装企业入驻滑县,在县产业集聚区设立总部的纺织服装企业达14家。全县培育纺织服装企业103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一个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渐具雏形。这一模式的成功探索,还为滑县下步产业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可行的发展新思路,拓宽了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滑县“总部+卫星工厂”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政府、村集体、贫困户、企业合作共赢,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当地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为贫困户、拖家带口的家庭妇女搭建了持续稳定的就业平台,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2021年金泰公司为职工发放薪酬近1亿元,平均月薪3500元。同时,提高了农村富余勞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使他们通过就业学习本领、积累资金,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破解了企业招工难题,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物流成本和融资成本,产生了规模效应,助推波司登、金泰等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培植了乡镇税源,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每个卫星工厂每年上缴利税30万~50万元,2021年,仅金泰公司就纳税1830万元。四是促进了乡风文明,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老人有人照顾,孩子有人教育,又避免了闲暇时间打牌、闲聊挑拨是非等问题,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劳致富的氛围更加浓厚。五是有利于农村长远发展,通过项目带动、就近就业,把产业基础打牢,把优秀人才留在农村,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