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维阐释
2023-05-30辛向阳
辛向阳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文明协调推动、全面发展的维度来理解,这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先进的文明形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维度来理解,这是一种和平的文明形态,是创造了人类工业新文明和农业新文明的形态;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维度来理解,强调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交流互鉴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3)01 - 0005 - 07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们党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们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1]21的现实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内涵十分丰富,需要深刻领会。
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度来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1]7这里的“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就意味着是对已有人类文明的丰富和发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形态呢?就是社会主义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
(一)从物质文明的角度看五大文明的协调性
第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22这种协调性就是要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1]22-23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一个显著优势就是人们的精神追求,整个社会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特别是我们的经济建设不是那种追求纯物质利益的建设,也不是那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建设,而是一种基于特定道德观、价值观的建设。
第二,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相促进。物质文明发展为政治文明提供各方面的物质基础,包括参与政治生活的时间与空间。同时,更重要的是,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所形成的制度文明成为物质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治理文明。习近平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因而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党派纷争、利益集团偏私、少数政治‘精英操弄等现象,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2]这种优势是促进物质文明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三,物质文明与社会文明相融合。社会文明指的是人们的文明素质、社会进步的程度。物质文明建设为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服务于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投入。同时,在物质文明发展中一些制度建设也会转化为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大大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文明的每一步发展也会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特別是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长期稳定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基本前提。
第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相同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物质文明建设中就包括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本的增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物质文明建设一方面为我们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改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另一方面对生态文明提出了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会进一步促进物质文明发展,一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二)从政治文明的角度看五大文明的协调性
第一,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政治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政治保障,没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就难以产生高度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从政治方向、政治文化上确保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精神文明建设有持久的动力。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为政治文化建设特别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第二,政治文明与社会文明相共生。政治文明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强大政治力量,没有良好的政治文明,就不会有良好的社会文明。一个政治腐败的国家,其社会也必然是腐败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能为社会文明发展提供健康的土壤。习近平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3]同样,社会文明的发展也能够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特别是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以及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可以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社会条件和民意基础。
第三,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相交融。政治文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其根本原因就是政治文明建设带来的。没有政治上坚强有力的领导,没有对生态文明坚定清醒的认识,是不可能发生这样巨大变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政治文明建设,例如我们一直强调政治生态,就是借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4]
(三)从精神文明的角度看五大文明的协调性
第一,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相一致。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文明建设提供一种精神力量,提供精神方向,使社会文明建设更加充满活力、充满向上的动力。一个社会没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就不会有良好的社会文明。同样,没有良好的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搞不好。社会文明很重要的就是促进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不断实现人的现代化,这恰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相渗透。精神文明建设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生态文明建设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业,没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无法完成这样的艰巨任务。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形成了一系列精神,如右玉精神、八步沙六老汉精神、塞罕坝精神等,构成了精神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5]。2019年8月,习近平考察八步沙林场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6]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指出:“2017年,我对你们感人事迹作了一个批示,提出了塞罕坝精神,这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塞罕坝精神,不仅你们需要继续发扬,全党全国人民也要学习弘扬,共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绿色经济发展好,把生态文明建设好!”[7]这些在生态文明中涌现出来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四)从社会文明的角度看五大文明的协调性
这里主要涉及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關系。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就越强。中国古代社会文明中就包含着生态文明的要求。比如:《孟子·梁惠王上》指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荀子·王制》要求,“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资治通鉴·唐纪》强调,“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等等。这些朴素的哲学智慧,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坚实基础,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为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二、从中国式现代化维度来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23-24此处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意味着要造就一种人类从未有过的文明形态。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就是新的现代化文明形态。
(一)这是一种和平型文明形态,以和平发展道路终结了西方的“国强必霸”的现代化逻辑
第一,西方现代化是战争型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1]23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存在战争基因的文明,没有战争,资本就无法生存,就无法赢得超额垄断利润。这种战争型文明形态给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无数人被杀戮。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就造成了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的人间惨剧;无数财富被掠夺,无数宝藏被毁灭。战争意味着财富的掠夺,战争意味着利润。1798年到2022年,美国在海外发动了469次军事干预行动,仅冷战结束至今的短短30多年间,就发动了251次,数量远超冷战结束前190多年间的总和。
第二,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和平型文明形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殖民掠夺的基因。中华民族从来就强调“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睦、和谐,这一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没有留下掠夺他国财富的记录。其二,中国人民不认可、不赞同、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谁的胳膊粗谁就是老大,谁的腰杆硬谁就说了算,这是一种殖民主义的逻辑。我们深信:中国繁荣昌盛是必然趋势,但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其三,中国日益强大,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随着中国越来越发展壮大,世界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概率在下降,很多世界性难题由于中国的参与,能得到有效的和平解决。
(二)这是一种维护、发展人权的文明新形态,在现代化进程中促进中国和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
第一,西方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以资本权剥夺人权的历史。西方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从未真正维护过人权。在整个现代化历史发展中,资本对劳动群众是残酷镇压的。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对英国工人阶级采取的高压政策,到“1789年以来的许多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一次曾侵犯过秩序,因为所有这些革命都保持了阶级统治和对工人的奴役”[8],再到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工人阶级哪有什么人权可言?一部西方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侵犯广大人民群众人权的历史。不仅如此,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还是以各种赤裸裸的方式侵犯世界人民人权的历史。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致力于保护和发展人权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重要目标。首先,我们走出了一条文明型的人权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把人权普遍性原则和基本价值要求与中国实际、中国国情结合起来,是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权利和权益的道路。其次,我们把人权保护和发展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又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实现人权、发展人权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再次,在推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中保障与发展人权。进入新时代,我们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多方面的权利需求,“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思想文化、公平正义、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建设,全面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全方位提升各项人权保障水平。”[9]从物质文明建设看,我们不断夯实实现人权的物质条件,例如我们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使人权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越来越雄厚,人民解决自身物质生活水平的能力也大幅度提高;从政治文明建设看,我们完善保障和发展人权的民主制度、法治制度安排,使人权在民主法治基础上不断发展,人民享受到从未有过的民主法治权利;从精神文明建设看,我们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使人民的文化权益、精神权益得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充盈丰沛;从社会文明建设看,我们有效地实现了人民的受教育权、就业权、健康权等;从生态文明建设看,人民群众享受的各方面的优质生态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三)在短短40多年内走完了西方国家200年的工业化道路,创造了人类工业新文明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1]30
第一,这种新的工业文明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强大创造力和活力。这种创造力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工业文明创造的能力都大、都强。新时代10年中,我们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据统计,2012年至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长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24万亿元,有58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比2012年增加27家。
第二,用物美价廉的工业品极大地改善了世界人民的生活,也有力地压缩了西方以工业自由为名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剥削空间。列宁说:“自由是个伟大的字眼,但是人们曾经在工业自由的旗帜下进行最富有抢掠性的战争,在劳动自由的旗帜下掠夺劳动者。”[10]以工業自由为名,在1818年至1836年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纱增加了5200倍。1850年,英国对印度的棉纺织品输出占英国棉纺织品输出总值的65%。殖民当局规定,英国输入印度的货物只收极低税,甚至免税,印度纺织品在本国销售,却要交极高的内地税。在英国控制下,印度棉织工业急剧衰败,著名纺织业中心达卡,人口从15万减少到3万多人,无数手工业者因此破产,挣扎在死亡线上。在1828年至1835年担任印度总督的本廷克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第三,用独立的工业体系避免了被规锁、被钳制,避开了依附性陷阱。由于过去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约束,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接受外国援助,而外国援助所附加的条件往往会加深依附性,从而难以实现现代化的原始积累。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少数西方国家占据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制高点,用高端制造、高端技术、高端金融业务以及其他手段榨取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原始积累就像西西弗斯的石头,总是徒劳无功。在外贸领域,曾有个说法,中国需要出口8亿件衬衫的利润才能买一架A380空客飞机。而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种局面开始被打破。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向着公平化方向发展,使很多国家在发展中不会被发达国家所盘剥,能够在发展中逐步积累资金和技术。中国制造特别是高端制造的崛起,正在打破西方国家“赢家通吃”的超额垄断格局。
(四)在短短40多年内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城镇化道路,创造了人类城市新文明
第一,西方的城市化是一个以资本逻辑驱赶农民的过程,中间充满着血腥。就英国来说,仅在十六世纪内,圈地面积就占了英国全部土地的一半以上。经过这样的洗劫,英国农村一片荒凉。据十八世纪英国作家的记载,在北安普敦郡和林肯郡,有一个村庄共有一千五百英亩耕地,被圈去一千四百五十英亩,另一个地方一百户农户只剩下八户到十户未被圈进去。观之美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白人男子在东部地区获得耕地不容易,因为大部分已被占有,但他们却能够指望在更远的西部得到现成的好耕地。在1800年到1820年间,跨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人口由30多万增加到200多万,这些人大量抢占美洲土著的土地。
第二,中国的城市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化。从2012年到202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提高了11.6%,达到64.7%,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达到9亿多。这种城市新文明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好农民的各种权益。在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农民的权益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不仅如此,进城农民的土地权益依然受到保护。我们特别强调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另一方面,使进城农民市民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明了今后城市文明发展的方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32,使常住人口成为完全拥有充分权利的市民。常住人口市民化,这既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城市文明建构的重要内容。我们建设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其要求就是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1]32城市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城市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一切都要围绕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来展开;城市从空间布局到重大决策制订,都要更加广泛地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维度来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
我们党始终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胸怀天下的宽广视野来看待文明变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1]63。中国推动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共谱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全世界80多亿人民共同创造的,不是由哪几个国家或者哪一个国家主导创造的。一个国家或者少数国家主导出来的文明形态一定不是新形态,肯定是旧形态。
(一)强调文明的多样性、多元性,认为人类文明的百花园是多姿多彩的
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这是中国人对文明的科学认知。2014年3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11]从这一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文明观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平等的文明观,强调文明既没有东西文明优劣之分,也无先进落后之别。这种平等是全方位的平等,既是历史尺度上的平等,又是文明空间的平等。既不因为文明历史的久远而轻视历史不长的文明,也不因为文明没有处在所谓历史的中心区域而视之为边缘化文明。
第二,包容的文明观,强调文明既没有由于信仰差异而产生的所谓优劣,又强调不能因为文明大小而产生歧视性看法。中国人从来不拒斥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而是以极为包容的方式加以融合。
第三,交流互鉴的文明观,强调各个文明都是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纯而又纯的、从不吸收别的文明而孤立发展的文明。从中华文明发展、亚洲文明发展、世界文明发展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文明演变的基本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12]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每一个文明都是在特定地域产生和成长起来的,但其壮大决不会只是固守一域。文明的壮大一定要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吸纳中吐故纳新。中华文明就是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文明交流的途径和方式应当是和平的、共识性的,不能是“教师爷”式的
第一,中国人从来不赞同所谓的“文明冲突论”,更反对“伊斯兰恐惧症”。习近平在2022年12月明确指出:“我们从彼此古老文明中汲取智慧,共同弘扬‘重和平、尚和谐、讲信义、求真知的文明真谛。我们在‘文明冲突的鼓噪中守正不移,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反对文明歧视,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13]西方个别政要和学者坚持“文明冲突论”,根本目的就是试图维护西方国家从工业革命以来用坚船利炮获得的霸权,从而占据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制高点,以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是西方中心主义和旧殖民主义的现代翻版,是披着文明外衣的霸权主义。不仅如此,习近平还指出:要共同反对“伊斯兰恐惧症”,开展去极端化合作,反对把恐怖主义同特定民族、特定宗教挂钩。[13]反对“伊斯兰恐惧症”是推动文明共荣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相互支持的重要表现。
第二,中国在发展中以互利共赢的方式为文明的和平交流提供现实的途径。首先,10年来,我們以中国梦对接了很多国家未来发展的梦想,因为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我们不仅以中国梦对接了哈萨克斯坦的2050复兴计划,也提出了“中国梦是法国的机遇,法国梦也是中国的机遇”,希望“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中法梦”[14]。同时还强调独立自主、发展振兴的共同愿望让“中国梦”与“拉美梦”紧紧相连,强调14亿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10多亿非洲人民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能够相互支持,中国梦和非洲《2063年议程》描绘的非洲梦高度契合。其次,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同体的理念使各种文明交流互鉴更加频繁。我们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和一系列国际组织的重要文件。我们提出了亚洲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欧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等,还提出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等。再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法国总统马克龙2022年11月在印尼与习近平会见时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令人钦佩。”[15]习近平2022年12月在会见欧盟主席米歇尔时说:“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是中欧各自着眼未来做出的选择。”“中方期待欧盟成为中国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伙伴,共享中国超大市场机遇、制度型开放机遇、深化国际合作机遇。”[16]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巨大的发展能力会给很多国家带来机遇。对于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对于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会提供新的选择路径、市场红利、制度借鉴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如此强调人类文明新形态问题不是偶然的,一个方面是由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华文明蕴含的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天下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0:12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1.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122.
[5]郭克莎,李小宁.右玉:“右玉精神”助脱贫[M].北京:研究出版社,2020:181.
[6]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 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9-08-23(1).
[7]刘毅.弘扬塞罕坝精神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人民日报,2021-11-16(6).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3.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71.
[10]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7.
[11]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3).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70.
[13]习近平.弘扬中阿友好精神 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2-12-10(4).
[14]习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3-29(2).
[15]杜尚泽.习近平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N].人民日报,2022-11-16(1).
[16]习近平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举行会谈[N].人民日报,2022-12-02(2).
Grasping the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in Three Dimensions
Xin Xiangyang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China)
Abstract:Repor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elaborated on the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in many aspects. From perspective of the coordinated promotion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five major civilization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is is a kind of socialist and advanced form of civiliz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it is a peaceful form of civilization,which is the form of creating a new hum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a new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world civilizations,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are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s. Only through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with other civilizations, can civilizations themselves maintain their vitality.
Key words:new form of civilization;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責任编辑:李祖杰 刘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