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网络德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23-05-30陈贾宁
陈贾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加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但也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例如沉迷网络游戏、通宵与网友聊天等,给生理及心理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作为信息科技教师,我认为网络德育刻不容缓。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德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适当规范和约束学生的上网行为
处于未成年阶段的中学生,其思想与行为可塑性较大,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规范与约束,即使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也是必要的。更何况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青少年置身于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受网络影响较大。因此,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学生上机制度》,还在计算机教室张贴了《全国青少年網络文明公约》,以多种方式来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希望能以此推动学生健康上网。
二、重视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德育渗透
教师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设计好课堂教学中的思政育人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研读教材,搜集教学资源,挖掘知识点背后的道德价值。
现如今,学生的学习资源已不再局限于学科教材,现实中的生活经验、网络中可触及到的现实案例都可以作为学生成长的教材。
教学时,新学期第一课“我做网络安全小卫士”教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进行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着着眼学生发展的原则,选择遵循时代性、经典性、真实性的特点,采取观察生活情境、讲述分享情境、模拟体会情境等形式,培养学生分辨网络信息,遵守信息安全行为规范、信息社会道德与法律法规等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防范应对的有效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学“设计防疫运输机器人”这一课时,通过设计防疫机器人,让学生了解超声波传感器、巡线开关的原理,掌握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巡线开关制作防疫运输机器人的过程,感受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学生在学习了解国家科技进步的同时,感受到了有国才有家的意义,激发了爱国情感,增强了立志学习的信念。
以上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思政育人活动,但这些活动只是教学手段、载体,其真正的意义和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三、建设“德育天地”网站,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德育天地”网站主要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如周一升旗仪式、演讲会、盘山陵园扫墓、“一二·九”火炬接力赛、军事夏令营、主题班团会评比、文明礼貌月、养成教育月、民主管理示范班等。“德育天地”网站对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四、建立“聊天室”网站,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初中生正处于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生理和心理正在不断发展和成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烦恼,需要向教师和朋友倾诉,但往往碍于各种因素不愿说出口。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作了“聊天室”网站,该网站有心理学知识介绍、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心理测试等板块,还设置了心理沟通热线,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在线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与心理教师交流来寻求帮助。因为网络交流具有隐蔽性,可以匿名进行,因此学生们少了几分顾忌,多了几分坦诚,能够大胆地向教师说出自己的隐私和心理困惑,从而获得最大的帮助。
五、通过社交和即时通信工具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和即时通信软件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联系渠道之一,通过社交软件交流能极大程度地拉近师生的距离。现在的学生大多有主见,个性较强,不喜欢教师和家长一味地说教。相较而言,社交软件私密性较强,特别适合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此外,网络传输速度快,不受时空的限制,师生沟通起来十分方便。同时,我们还利用信息科技课倡议学生为自己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需要帮助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教师或同学请教。师生经常互通邮件,不但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而且每逢节假日、生日或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日,还可以互发电子贺卡,从而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六、努力构建浓厚的网络校园文化
校园网站上,学生们可以观看自己的军训剪影,欣赏同学的文艺汇演,也可以去“英语夏令营”品味英语实践活动,还可以去“名师风采”聆听名师讲课,去“艺术天地”品读师生作品……学生们还可以上传自己的班级网页,或向全校同学介绍本班强大的篮球队,或向外地游客介绍美丽的蓟州风光,或同大家一起探讨神奇的神舟十四号飞船……
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能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在这种浓厚的校园文化中也有所成长,变得更加自信而有活力。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各方面技能的舞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我们会积极地面对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效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净化网络环境,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