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述史视野中的南阳大调曲子

2023-05-30丁君君

百花 2023年1期
关键词:口述史研究

丁君君

摘 要:大调曲子又名“鼓子曲”,是河南省重要曲种,又是南阳地区的三大曲种之一。近年来,国内有关南阳大调曲子的研究越来越多,更多专家致力于对大调曲子的缘起、流变、艺术形态以及保护和传承等方面进行探究。本文从口述史视角出发,对有关大调曲子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南阳大调曲子;口述史;研究

大调曲子是南阳三大曲种之一,为曲牌连缀体的曲种,原称“鼓子曲”,20世纪以来流传地主要集中在河南南阳地区,故又名“南阳大调曲子”,简称“大调曲”。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大调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很多大调曲子艺人相继离世,致使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濒临灭绝。因此,加快对该曲种的抢救、挖掘和整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针对大调曲子进行口述史整理研究者尚不多见。如能将口述史运用到大调曲研究中,针对曲艺艺人和团体进行口述个案研究,既能保持第一手资料的“原生态”价值,挖掘整理这一文化遗产,为后世研究地方曲种提供真实资料,又能促进大调曲的音乐和技艺的传承和发扬。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目前国内有关大调曲子的研究,已出版的著作类有:将其作为地方乐种而选编的曲艺集成(如《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河南卷》《南阳地区曲艺志》);将大调曲子作品整理入册的《南阳曲艺作品全集》;将南阳曲艺作家作品整理成册的《南阳曲艺作品选集》《兰建堂新作》《文华曲艺作品集》;南阳曲艺文化的整理与剖析(如马奇的《南阳地区曲艺文化概论》、阎天民的《南都曲谈》、刘先锋的《为大调曲子喝声彩》、岐延斌的《白河乐言》);大调曲曲词、唱段的整理(如阎天民的《大调曲子精粹》,方可杰、谢建华的《河南大调曲子唱段选》、杨华一的《大调曲子·戏歌作品集》);大调曲子伴奏的研究(如黄天锡的《南阳大调曲子三弦伴奏艺术》);大调曲音乐本体研究(朱敬修的《南阳大调曲子研究》);等。

论文类有:对大调曲子渊源的探究(如仲立斌的《大调曲子渊源初探》、李海萌的《大调曲子传入南阳时间考辨》、王松阳的《南阳大调曲子的传入流变及兴衰》、冯彬彬的《河南大调曲子的源流与艺术特征》);对大调曲子艺术特征的研究(如冯彬彬的《曹东扶大调曲子艺术特征》、蒋涵的《论河南大调曲子的艺术特点与传承发展》);对大调曲子唱腔的研究(如王宇琪的《中原荆楚汇佳音——南阳大调曲子唱腔特色研究》);对大调曲演唱习俗的研究(如仲立斌的《大调曲活动习俗刍议》《大调曲子社会性别初步研究》);对大调曲子发展、传承的研究(如马奇的《南阳大调曲子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张延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新途径初探——南阳大调曲子走进大学课堂》、孟俊的《浅谈南阳曲艺的传承和发展》、周李清的《“非遗”保护下的南阳曲艺——以南阳大调曲子为例》、王丹的《南阳大调曲子的民间传承现象》、朱南飞的《南阳大调曲子的发展历程和生存现状》);等。

笔者通过细致梳理,发现已有研究成果大多针对大调曲本体的音乐、演唱、曲词和传承,进行了理论研究,少有对其现状、传承人、乐人、乐事进行实地调查与个案分析方面的研究。很多艺人毕生从事曲艺事业,若能围绕艺人开展口述史研究,通过其对从艺生涯的描述,研究者可勾勒出大调曲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走向,并从中整理分析出有价值的史料。目前很多艺人已年迈,为避免人去艺绝的悲剧发生,开展口述史研究迫在眉睫。

二、口述史视野中的南阳大调曲子

南阳是“曲艺之乡”,有“书山曲海”之美誉。小城市,大曲种,丰富、古老、发展多样化,确实值得思考与研究。从口述史视角出发,立足于大调曲子的传承现状,将大调曲艺人、团体、创作人员、曲友和教师,根据他们的从艺性质,划分为表演篇、创作篇和传承篇。大调曲艺人作为口述的主体与线索,围绕其学艺、表演、传承等经历展开研究,整理其口述资料,梳理整合出传承人的历史文化记忆,从而构建南阳地方曲艺口述史。

(一)表演篇

大调曲子“皇后”胡运荣表演的《二嫂买锄》、夏金亭表演的《李豁子离婚》等优秀节目脍炙人口,反响较大。通过艺人口述历史,研究者对大调曲的学艺、表演、传承等方面进行细致梳理,可以见证艺人对于从艺经历、社会变迁的个人体验,勾勒出一个社会群体的生命历程变化,从而透视社会与文化的发展。

(二)创作篇

在非遗的发展历程中,曲艺创作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南阳地方曲艺作家阎天民、曹刚林先生多年来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在民众中广泛流传。在南阳的石桥镇、邓州、镇平等大调曲子繁荣地区,由当地名艺人自发成立的大调曲子协会,也根据群众喜闻乐见的身边事创编出了一些作品,为地方曲艺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梳理创作者的口述史,研究者能够多层面、全方位地解析传统音乐文化,从而为河南南阳民俗学、音乐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三)传承篇

大调曲一直在民间艺人和团体中传承和发展,在曲友的眼中它是鲜活的,为民俗活动增强了氛围,也增添了文化内涵,使民众在参与中获得愉悦。大调曲在民俗活动中也具有教化作用,净化了民众的灵魂,使民俗活动更有意义。同时,学校作为文化传承、发展和创造的主体,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桥梁。2007年,南阳师范学院开设了“河南地方曲艺”课程,邀請南阳大调曲传承人黄天锡和板头曲传承人宋光生两位先生向大学生传授演唱和演奏技艺。2009年,“中原曲艺研究基地”落户南阳师院。2019年,南阳师院的“南阳大调曲子”获批河南省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这些都为地方曲艺的研究、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口述史研究地方曲种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整合艺人、演出团体和曲艺家口述史的内容,使之相互印证,从而真正了解南阳大调曲发展及演变的时间特征,梳理其发展脉络,分析其现状,从中找出制约大调曲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二)难点

1.主要难点

主要难点在口述资料的搜集。一方面,这些传承人、团体分布较广,逐个录音录像的任务量较大。另一方面,资料的整理和甄别也存在很多困难。搜集的资料可能会出现五花八门、说法不一的情况,也有可能仅是艺人自身角度的理解。需要认真甄別,找到合理的认识架构和突破点,从而客观完整地呈现口述史视野中的南阳大调曲子。

2.跨学科研究

口述史研究属跨学科研究,涉及音乐、民俗、社会、历史等诸多学科,将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到实践中,需要较大精力。同时,口述史是一个年轻学科,将其应用到实践中,需要不断学习。

四、口述史研究地方曲种的价值

(一)学术价值

1.理论创新

口述史是以访寻史实为目的,以采访者和讲述者的访谈录音为基础而修改得到的纸质文本。从理论价值看,可揭开大调曲的隐藏历史,为地方曲艺文化源头追述提供现实依据。从现实价值看,口述史有助于填补现存文献中大调曲资料的不足。

2.建立特色学科,推动学术进步

南阳素有“书山曲海”之称,大调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南阳师院完全可以依托这宝贵资源,在区域文化研究发展的平台上形成学科建设的独特优势。运用口述史研究,可拓展音乐史学科的发展空间,更好地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发展脉络,从而为社会学、民俗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推动学术进步。

(二)应用价值

1.有助于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南阳文化博大深厚,大调曲是南阳特有的文化特征,对于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和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有重要帮助。口述史研究能深入挖掘大调曲的文化价值,对于复兴优秀文化传统,实施文化大创新、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有助于民间优秀曲艺的抢救和普及

与以往非遗研究中学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完全不同,口述史研究强调民众参与。以民众的视角解读,强调平等互动的交流,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使之感觉到来自社会的尊重和认同,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文化重任。通过调查访问、分析、整理口述者的历史记忆,研究者还能够挖掘文字资料上缺少的细节。同时,传承人口语化的口述史平实易懂,更利于广泛传播。

3.助推地方的旅游开发

旅游如今已成为国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看的就是当地的特色文化,西安兵马俑、嵩山少林大典等诸多品牌就是建立在特色文化资源上的。南阳的大调曲就是一大资源宝库,其鲜活生动,具有时效性、感染性、艺术性,无疑是南阳旅游开发的重要内核。

五、结 语

口述史的视角较为独特,它一方面具有采集一线艺人和受众体的优势,同时具有打通内外的效用,口述史的采访者和受访者都可成为历史角色,具有另辟蹊径的创新性。口述史的研究法能看到民族音乐学和其他学科看不到的东西,由于具有一线艺人和曲友的口述资料,其观点更为全面、新颖,同时能够向政府决策机构提供依据,为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及创作提供鲜活的资料和有力的支撑。

(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本文为2020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南阳大调曲子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2020BYS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小明.口述史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的新视角[J].西北民族研究,2012(3):99-104.

[2] 唐纳德.大家来做口述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口述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黄梅香自苦寒来
时光流逝
论口述史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赣剧口述史为例
关于口述史的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