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3-05-30陆岷峰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深化改革实体经济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金融调控目标与要求上看,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通道并不十分畅通,资金跑偏目标的现象较为严重。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产业金融发展不足、商业金融发展过度。新时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充分认识到产业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特殊意义,推动并加快产业金融发展。要实现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必须积极打造产业金融发展新生态,构建新型产业金融治理体系;完善产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推进平台服务,锻牢供给链条;深化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运营模式,打造新品体系,充分发挥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功能性作用。

关键词:产业金融;实体经济;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2.39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3.01.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并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目前,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冲击明显,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金融资源的配置。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金融在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金融运行与调控目标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通道往往跑偏路径,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力度不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年来金融过多倚重商业金融,而忽略了产业金融的发展。当前,聚力实体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金融。

一、产业金融的概念及现状

产业金融(Industrial Finance)是指产业和金融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共创价值。产业金融与商业金融是相对应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以满足生产者融资需求为主要目标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称为“产业金融”,而以满足储蓄者的投资目标为主要服务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则称作“商业金融”。国外较为典型的产业金融服务模式分为“日本模式”和“德国模式”。日本的产业金融服务模式主要以主办银行制度作为特征,而德国的产业金融服务模式则是以综合银行制度作为特征。

产业金融本质上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一揽子解决方案,是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并在融合中不断加快实体产业发展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模式,诸如当前的科创金融、能源金融、交通金融、旅游金融、文化金融等等。金融对产业发展的主要功能是融通资金、整合资源、价值增值。相对应而言,实现产业金融路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或三个步骤:前期阶段称为资金融通阶段,就是通过资源资本化来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中期阶段称为资源整合阶段,即产业通过融通的资金提升企业的核心发展力,再通过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来整合相应的社会资源;后期阶段则称为价值增值阶段,是指产业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价值,再通过资本运作来放大价值,实现增值目标。产业金融体现了金融的本质特征,金融脱离产业会导致虚拟膨胀,诱发金融危机。金融只有与产业相互融合、互动发展,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价值。产业对资金的需求也十分迫切,金融在提供产业资金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产业金融的发展能够实现产业与金融一体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特定的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在支持产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2022)》提供的数据表明,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截至2022年9月末,金融机构投放到制造业领域的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8.75万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幅达30.8%,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3万亿元,同比也增长了24.6%,给小微企业授信了5389万户,同比增长了31.7%,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从另一个角度看,商业银行在信贷结构占比虽有提升,但是,国家迫切扶持的产业、行业诸如科创企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投资仍显不足,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行轨迹在资金通向实体经济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较大偏离。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产业金融发展不足、商業金融发展过猛的结构性偏差。因此,当前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产业金融的认识,加快产业金融的发展是金融业充分发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作用的必由之路。[1]在增加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通过不断的创新,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二、产业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

产业发展构成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内涵包括了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商品的生产以及服务供给等生产经营活动。产业是实体经济细分形态的一种标准,它是根据实体经济依照某类商品在市场中的布局或体系,将一种商品的生产或销售相关联的企业归类到某种产业组织当中,同一类产业组织体系中的各个企业间一般是存在经济技术关系,诸如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就是一种产业联系。由此可见,产业的结构形态及其组织方式是实体经济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关系按照管理的要求,用不同的划分标的,可以分别将实体经济分类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在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当前实体经济最重要的主体。因此,产业发展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产业组织形态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内在结构关系,从而也影响着实体经济运行的状态。

资金运动贯穿产业组织形态

产业链和供应链从另外一个层面体现了产业组织之间的关系:产业链主要从产业部门的角度,强调各个产业之间的协同,意在产业之间协作与分工,促进产业经济的顺利发展;而供应链则是企业主体之间的一种供需协调关系,是在供需交易的循环中实现价值的增值。产业链和供应链是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而在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过程中,要保持链接的稳固及循环周转,资金是最基本的保障,在产业链和供应链延伸、传递过程中,资金起到粘合、加速等多种功能。没有金融的服务就没有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成功链接,也就没有产业组织的形成和产业的发展。正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金融需求,从而从另一个层面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

产业金融专门服务于产业发展

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金融服务业是最大的主体,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与实体经济之关系是一种皮毛关系,密不可分。因此,金融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相伴而行,金融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产业金融作为综合性金融模式,专门用于满足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金融需求,可以从推动产业经济发展来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产业金融主要是基于产业优化的角度,满足产业体系中实体企业的资金需求,提高金融服务实体企业的精准度,提高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间的信息对称度,使得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一方面,产业金融利用资金优势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韧性,大幅度降低产业由于断链引发的产业发展风险。另一方面,产业金融通过信贷、资金配置结构的优化推动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以及发展动能转换。通过不断发展和变革、服务手段的改善,产业金融可以多维度、全方位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

三、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具体路径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中国产业金融的发展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基础,不少金融机构在与产业的合作中构建了非常成功的模式。但是,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还需要深化改革与发展。产业金融要成为金融的主体力量,需要从金融的多维度、多方向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

打造产业金融新生态,构建新型的产业金融治理体系

保持产业金融的健康发展既要有完善的、系统化的金融体系,同时要有一个良好的机构治理,从而才能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发展产业金融中的保障作用。

1.构建多元、多层次的金融机构服务生态体系

产业金融是一個内容、内涵非常丰富的综合性概念,产融结合是产业金融的表现形式和实现路径之一,实际上产业金融既包括产业金融政策与治理架构,还包括产融生态格局和协调机制以及参与产业金融的主体、工作模式、产品服务等等。从产业金融政策来看,包括了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产业发展、赋能实体企业的各类政策、管理制度等等;从产融生态格局来看,包括了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互动协作的各种关系生态和合作模式,也包括了产融之间合作协调机制;从产业金融参与的主体、工作模式和产品服务看,包括了各类型金融机构、产业企业、金融模式和产品、服务手段等等,产业金融的参与主体、工作模式是产业金融落地实施的微观基础。

基于对产业金融基本内涵和发展逻辑的理解,产业金融生态体系的建设必须是多元、多层次的。一是在金融服务上,产业金融服务要站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不要仅仅聚焦在生产阶段,还要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消费环节,在投资乏力、出口徘徊的背景下,更要将金融资源配置到消费市场,通过消费需求的扩大提振经济发展活力。总体上,金融服务要在生产、消费各个环节发挥好作用,特别是要针对循环中的堵点加大金融的配置力度,推动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二是在金融服务机构上,目前,商业银行是我国产业金融供给体系中的主体成份,但在服务产业发展中,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保理、信托、担保、财务公司等所有的金融机构,要发挥各自的功能优势,共同参与、协同发挥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多元的系统性金融服务。[3]三是在服务对象上,产业金融的服务既要服务于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又要服务好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者,实现金融服务实体无死角。四是在服务方式上,融资服务是产业金融的最主要内容但不是产业金融的全部,因此,金融机构在服务产业时还要提供产业发展中的各类咨询、资金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增值服务,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信息源广、专业人才多的优势,全方位助力实体企业的发展。

2.不断加强产业金融体系治理

产业金融的治理架构体系是发挥产业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科学构建处理好政府、市场、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产业金融得以健康发展、实现目标的保障。一是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产业金融之所以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因为产业的风险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差别,有些产业属于国家支柱产业,但利润率水平低,投资风险相对较大,特别是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科创企业等等。在这种背景下,政府要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即要利用政府的财政、价格、税收等杠杆资源,对特定的产业和企业用好减费、贴息、降税等政策工具,提升这类产业、企业的发展后劲,形成政策支持的洼地,从而成为金融机构优选的产业。二是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要发挥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产业金融服务的对象必须要有相应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市场的竞争和选择,形成优势企业和产业。市场无形的手就是要淘汰落后的产业和企业,适者生存,通过市场机制作用,驱动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成为金融机构优先选择和支持的重点。因此,要不断完善市场规则,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行为,为所有的企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发挥金融机构的能动作用。首先,在资金卖方市场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或使用顺序会坚持风险、成本优先考虑的原则。因此,金融机构发展产业金融要从履行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其次,要积极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优先支持产业的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再次,要积极支持和服务区域的核心企业,支持供应链产业的发展,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方向一致。金融机构是承接产业金融服务的主体,在政府、市场和企业当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必须顺应政府政策要求,执行市场经济基本规则,立足金融企业的发展,着力发展产业金融。四是发挥产业企业的作用。产业金融能否落地,产业的质量十分重要。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普通的小微企业,要通过提升自身的发展韧性、发展活力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的信心,这是产业金融发展的基础。只有产业健康了,产业金融才能健康,金融机构也才会大力度地发展产业金融。

完善产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推进平台服务,锻牢供给链条

完整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必须要有相应的金融服务机构、服务路径及其服务模式。当前,金融机构应当根据现行的金融资源,本着有利于产业金融发展的目标导向,整合、优化现行的金融基础,从而为产业金融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金融全功能服务。

1.构建多金融主体协同作用的金融供给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金融体系建设已经有了相当雄厚的基础,不仅形成了多种特色的产业金融服务产品或模式,构建了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为主要力量,信托、保理、融资租赁、财务公司、互联网金融等类型为辅助力量的金融体系,同时,地方金融机構还有保理、典当、小贷等地方金融机构体系,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产业金融经验,诸如商业银行开展的绿色金融、科创金融、文化金融、小微金融等等,均是利用金融手段力促产业经济发展的产业金融创新。我国产业的发展也为金融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动力,既为金融的资产应用提供渠道,又增强了各个金融机构的发展能力,众多的产业企业成为金融机构的股东,增强了金融企业的发展后劲。但现行的金融供给机构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一是机构多而杂。二是机构布局分散不均衡。三是机构间有合作,但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协调,没有统一的统筹协调机构,中央和地方金融机构及各金融机构之间各自为政,虽然均有涉及到产业金融,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合力。一些产业由于跨行业的综合性生产经营,金融机构更是难以提供全流程的金融服务。四是金融机构间还存在套利行为,资金在金融机构间空转流动,最终增加实体企业的资金负担。五是对于一些急需金融支持的产业和行业,金融的资金往往会绕道而行,因为,在市场经济逐利、唯利的价值导向下,资金的流动顺序一定是商业金融来得更快。

因此,发展协同有效的产业金融供给体系,是当务之急。一是要认真评估现有的产业金融资源,推动各金融机构和整个体系的改革,构建金融机构多主体协作型的集成式平台管理体系。所有的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必须统一到发展和支持产业金融上来,只有目标一致,行为才好统一,机构间的合作才好协调。二是要打造以商业银行机构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为辅助的产业金融集成服务系统。现行的产业金融供给主体多而杂,用力分散,重点不突出,行业没有形成合力。通过构建新型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突出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便于明确责任、集中资源支持产业金融的发展。三是要实行金融主体间全方位的合作与协同。目前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主要局限于资金拆借和融资通道合作。显然,这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机构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各金融机构间可通过主体金融功能以及金融产品服务体系的深度合作,使各个金融机构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协作中放大原有功能,更好地服务实体产业。四是做好金融机构功能与产业链需求的融合。金融机构间协作功能的发挥必须基于产业链、供应链需求,金融机构要认真分析所服务区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结构以及特点、循环与周转模式、链群形态等因素,从而提供相对应的金融资源以及金融机构,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够精准滴灌。五是由于新型的产业金融的服务涉及到跨主体的金融机构的服务,而且产业链、供应链形态会不断随着技术、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要形成产业金融跨主体的供给格局,必须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实现。

2.打造多金融产品供给的金融服务平台

在新的跨产业供应链及生产体系需求下,金融机构的服务产品供给呈现跨行业、跨主体的特点,形成金融产品集成化供应,产业可以根据所需在市场上寻找到合适的金融产品。但是,生产企业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根据产业及企业变化着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产业的实时需求。这就形成了从“产业需求—金融供给”到“产业新需求—金融新供给”的不断创新和提升的供需求关系的建立。而要实现这一良性循环,金融企业要不断紧盯产业需求,分析需求趋向并及时将需求分解到各个金融机构当中,及时研发和提供新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较好地实现产业与金融的良好的产品供需互动,一般是通过打造金融服务平台来实现。平台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形式,平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将产业需求实时、全面地展示出来,而金融机构也可以将其所有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通过平台实现与产业的良好对接,并且可以在平台上实时进行交易。金融机构可以在平台上设立产品池、服务池,产业企业可以从产品池中选择所需的金融产品,平台功能越强大,产品越丰富,产业与金融的交易概率就越高。这样,金融机构为产业的服务就不仅仅局限在为产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且是参与和推动产业企业的生产大循环,推动产业与金融的互动式发展,在融合中实现双方实力的提升。[4]

3.创新以产业与金融高频互动、积极响应的金融服务模式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深深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产业链与消费市场之间的关系向着实时互动的深度融合发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也已经由传统的线型链状向网型链状转变,特别是各供应链之间跨链、跨主体的协作链模式开始出现,而这种模式进一步增强了经济主体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相对应的生产方式也开始向小批量、高频次、快迭代的方向转变。显然这种变化对金融提出了新的服务需求。金融服务必须向细分、多样、个性化服务转变。此时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互动性进一步加快,生产供应链与消费需求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度融合。在这种背景下,产业金融必须要通过产品平台化、线上化,构建集成性的金融产品供应场景,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必须适应产业链、消费链这种变化的需求,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技术优势,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打造金融服务平台,提供集成化、多样化、实时性的金融产品,服务产业链和消费链的新的金融服务需求 。[5]

深化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运营模式,打造新品体系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占据了整个70%以上的金融资产,在产业金融中具有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金融赋能产业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发展产业金融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规模和资金优势,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产业金融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的高质量成长提供新的机会。但目前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运营模式、经营发展战略以及产品服务体系和运营思路上进行多维度的创新与完善,提升金融服务产业的能力与水平。

1.正视产业金融的金融新需求

产业金融服务对象对金融的需求与一般个体企业的金融需求有着本质的区别,产业金融下企业间构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上下游互相衔接、协调的合作体系。因此,其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需求,不再是传统的单一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单笔贷款业务,而是需要商业银行为其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主体或称为链群企业提供一体化、多元化、系列性、组合型的产品供应群,以满足链群上各个企业的多元化、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金融需求,这是传统企业的服务需求所不具有的特点。

2.构建产品供给新的模式

一是商业银行要认真分析本行的资源优势,要根据本行的市场定位、业务功能、发展优势确定本行的发展战略目标。二是商业银行要认真研究本行所服务区域的产业特征、企业结构,要根据本行的客户目标标准、服务区域可能提供的客户资源,通过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从海量的企业中筛选出目标客户,建立本行的客户资源库。三是商业银行要加强行内资源的整合,特别是各部门之间的融合与流程化管理,积极打造敏捷型银行的组织,在全行的统一发展战略下,为链群企业提供系统的产品和金融服务,实现完美的供需对接。四是商业银行要不断根据服务链群体的需求,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提供特色化、专业化、线上化、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并且能够实现金融产品服务的标准化、流程化、批量化,以高效的服务效率、高品质的金融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产业客户群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通过丰富的金融产品池为链群企业提供超市式的金融供给,满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6]

3.积极创新产业金融发展新环境

商业银行在发展产业金融中,既要用好政府资源,又要用好同业资源。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政府拥有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各类产业信息数据,对于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产业优势十分清晰和了解。商业银行要加强与政府间的合作,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与重点,选择服务重点。从同业角度来讲,单一商业银行机构很难独立地承担起产业发展的重任。因此,必须与同业间加强合作,化竞争为竞合,发挥各自的金融优势,整合系统性金融资源,从而为产业提供系统、全面且有足够金融供给能力的金融服务。特别是现在金融机构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特点,只有加强金融机构同业间的密切合作,通过开放性的金融服务平台,产业才能获得品种足够多、份量足够大的金融服务。

4、推进产业金融数字化进程

数字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表现的特定形式。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对实体经济的渗透力不断增强,产业数字化趋势势不可挡,产业数字化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当中,金融数字化水平相对较高,数字技术已经作为基因深深嵌入金融业务所有的活动与流程当中,相比较而言,产业金融数字化水平略显滞后。因此,商业银行一是要积极以数字金融的发展推动产业金融数字化建设,通过打通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平台与产业金融运营平台,带动或驱动产业金融数字化进程;[7]二是要积极开发产业金融数字化产品,通过产品的应用与营销,增强产业金融的数字化发展意识,适应数字金融的服務需求;三是要加大产业金融数字化的应用研究,根据产业金融数字化的特点,研究商业银行的产品供给,通过高、精、尖数字化金融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提升产业金融的数字化能力。

总而言之,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需求,要着力提升产业金融发展力度,适当控制商业金融的发展,而发展产业金融中,要重点做好产业金融治理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主体性作用,不断校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减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偏离度,充分发挥金融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互联网金融市场跨界风险的协同监管长效机制与政策研究》 (21BJY022) 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陆岷峰.数字科技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优势、运行机理与实践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

[2]LuMinfeng.Research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local financi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in the new era [C].Proceedings  of the 3rd Asia-Pacific Social  Science and Modern Education Conference,2020,(12-15).

[3]王婷婷,陆岷峰.不确定性风险与供应链经济影响应对策略研究[J]. 福建金融,2022,(8).

[4]欧阳文杰,陆岷峰. “双碳”目标下数字金融驱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3,(1).

[5] 殷佳,陆岷峰.直播电商供应链金融:零售行业与金融主体创新发展新赛道[J]. 区域金融研究,2022,(7).

[6]陆岷峰.新冠疫情背景下商业银行数字小微金融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未来银行的发展视角[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

[7]陆岷峰,陈捷.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供给结构、导向错位与校正重点[J].福建论坛,2020,(7).

作者简介

陆岷峰,南京大学博士后,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校哲社重点建设基地)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

责任编辑 解梅娟

猜你喜欢

深化改革实体经济
改革要“落地”,不能“空转”
鞍钢无缝钢管厂全面深化改革之我见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浅谈事业单位在深化改革中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关于全球低利率问题的若干思考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