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发展

2023-05-30徐金龙李威威

歌海 2023年1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传承发展

徐金龙 李威威

[摘 要]九曲黄河阵灯俗是元宵节前后围绕九曲阵进行社火展演的民俗活动,作为一项民俗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时代价值。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九曲黄河阵灯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生态发生了急剧变化,从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东田各庄村的个案来看,当前面临文化空间狭小、受众群体流失、传承人危机等传承发展困境。在文化强国背景下,亟需有针对性地探索出一条适合其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以此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文化强国建设。

[关键词]文化强国;九曲黄河阵灯俗;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各族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生活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民众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且独特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1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应该加强对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时俱进,为我所用,更好地彰显其时代价值,更好地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北京市密云区九曲黄河阵灯俗于2007年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次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这足以证明其文化内蕴的深沉厚重。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九曲黄河阵灯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生态发生了急剧变化,因此,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其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显得尤为必要而且迫切。

一、九曲黄河阵灯俗的概况

九曲黄河阵灯俗是元宵节前后围绕九曲阵进行社火展演的民俗活动,也称“九曲黄河灯”“九曲黄河阵”“转九曲”,俗称“灯场子”,顾名思义就是取黄河九曲十八弯之意,以灯代兵,布阵游戏;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青海、甘肃、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北京等省市,长江流域也有少量分布,可见九曲黄河阵灯俗的分布流域之广。虽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但基本上都是以卦阵来布灯,中间留出一定的巷道给赏灯的民众转灯用。密云九曲黄河阵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东田各庄村周围,是春节期间独有的群众娱乐活动。灯会期间,来自各个地方的群众自发涌向东田各庄村参与转灯活动。

九曲黄河阵灯俗的起源主要有祭祀老子说、黄河说,但最重要的是破阵说。“‘八阵是战国军事家孙膑创造的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名的作战阵法之一,据说是受了《易經》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构成八阵。八阵散布成八,复而为一,分合变化,又可排列组合成六十四阵。当年诸葛亮还用石头在四川奉节布设过八阵的方位作为演习阵法之用,名为‘八阵图。”1九曲黄河阵主要是模拟古代战阵,以灯代兵形成一种布阵游戏。密云九曲黄河阵灯俗起源于明代,由山西移民传入,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从东田各庄村的先祖将九曲黄河阵灯俗带到密云,九曲黄河阵灯俗就与当地的文化融合。

九曲黄河阵灯俗最重要的技艺莫过于灯的制作。之前都是就地取材,将红、绿萝卜挖成碗状,再装满蓖麻油,用棉花做灯捻,为了美观,还会用红色、绿色的纸剪成荷花状。现在为了节约、方便,人们直接将塑料瓶上半部分剪去,下半部分盛满沙子,沙子上放蜡烛,一个灯就做成了,同样为了美观,会将塑料瓶刷上红色或绿色的油漆。九曲黄河阵的布阵非常有讲究,按照九宫八阵的方位配合以“富贵不断头”的吉祥图案。

元宵佳节,人们会早早吃完象征团圆、好运、财运的饺子,一起涌上街头。在东田各庄村德源善会的带领下,各档花会依次在古香古色的村道上边走边演,一直演到九曲黄河阵所在地。此时,九曲黄河阵灯俗达到高潮,鞭炮齐鸣,烟花齐放,再加上灯光的衬托,九曲黄河阵灯俗活动所在地顿时成为欢乐的海洋。紧接着,在素有“会眼”之称的中幡带领指挥下,舞狮、轧鼓、高跷、十不闲、霸王鞭、地秧歌、吵子等各档花会相继进入阵中进行文艺表演。在这些结束之后,群众排队进入阵中,转完九曲,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当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二、九曲黄河阵灯俗的时代价值

九曲黄河阵灯俗是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用特有的文化形式表现出元宵节独属于中国人的狂欢,表达出人民群众最朴素的美好愿望,无论是赏灯形式还是表演内容,都带有独特的地域风情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九曲黄河阵灯俗作为元宵节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

(一)文化价值

明洪武四年(1371年),山西移民将九曲黄河阵灯俗带入密云区太师屯镇东田各庄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同时也留下美妙动听的传说故事。灯阵、花会、戏曲三位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九曲黄河阵灯俗的特色。九曲黄河阵灯俗不仅有转灯一种形式,各档花会的进入以及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白天的展演,使得九曲黄河阵灯俗更具观赏性,比如舞狮、轧鼓、高跷、十不闲、霸王鞭、地秧歌、吵子等。这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出当地社会生活的变迁,带有各个时代民众生活的历史记忆,在一年中特别的日子里集中展演,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艺术价值

九曲黄河阵灯俗作为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不仅能够给人美感享受,还能够给人以艺术启迪。九曲黄河阵灯俗最重要的部分当属九曲黄河阵的扎制,扎制的原材料就地取材,以农作物的秸秆和植物油为主,取材方便,其中的风格暗含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比如灯光颜色的选择,九曲黄河阵就选取中国最传统、最喜庆的红颜色。除此之外,九曲黄河阵灯俗的社火曲艺表演也是极具美感的。社火曲艺表演融合不同类型的秧歌表演以及河北梆子等地方剧种,各个演出项目都讲述着暗含有当地价值观念的历史故事、生活风貌;主要采用大鼓、唢呐、二弦等传统乐器演奏,既能给观众带来国乐的享受,又能在极大程度上烘托出热烈的节日氛围。

(三)娱乐价值

九曲黄河阵灯俗承载了劳动人民最根本、最朴素的生活愿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劳动人民为了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同时也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往往会把最朴素的愿望投射到日常生活仪式中。如在九曲黄河阵灯俗中,人们就有“顺着灯阵走,能活九十九”的说法,以此表达健康长寿的愿望。人们还相信走完象征一整年的365盏灯、踏遍象征中华九州大地的九曲黄河阵,预示今后的道路将会畅通无阻,定能大富大贵、大吉大利。九曲黄河阵灯俗在很大程度上暗含中国式狂欢的意蕴。明末《如梦录》记载:“上元佳节,又名元宵节,周府菜园内,扎架鳌山,高结彩棚,遍张奇巧花灯,不啻万盏,辉煌炫目,有如白昼。下依松柏,栽就竹竿,扎成九曲黄河。王驾游河,细乐滚灯导引,提炉香盒,王乘小辇游出宫门,诸王、国戚随后,游毕登山,铺毡结彩,迎接诸王国戚登山,陪王宴饮,转番递酒,鼓乐喧天。”由此可以窥见九曲黄河阵灯俗举行时的盛况。人们由于一年的辛苦劳作,不免身心疲惫,九曲黄河阵灯俗适时提供了一个符合社会规范的合理宣泄途径,让人们通过文化娱乐的形式尽情释放内心的压抑,以此促进身心健康。

(四)经济价值

进入新时代,九曲黄河阵灯俗不仅仅是当地群众的一种节日庆祝活动,更是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的一个文旅项目。九曲黄河阵灯俗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极强的娱乐性,成为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尤其是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政策支持等手段来促进九曲黄河阵灯俗的整体性传承,使其文化内涵、文化形式更加丰富,更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将九曲黄河阵灯俗进行产业化开发,实现其经济价值,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更能实现九曲黄河阵灯俗的活态化传承发展,让这一古老的节日民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三、九曲黄河阵灯俗传承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大力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为九曲黄河阵灯俗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政策支持,创造了发展机会。抓住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挑战,九曲黄河阵灯俗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困境。

(一)文化空间狭小

“文化空间”理论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首先被提出。“凡是按照民间约定俗成的古老习惯确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举行的大型综合性民族、民间文化活动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形式,遍布在我国各地各民族的传统节庆活动、庙会、集市等,都是最典型的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文化空间。”1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九曲黄河阵灯俗的文化空间被严重挤压。

首先,九曲黄河阵灯俗的活动空间被占用。现代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人口快速聚集,地皮成为寸土寸金的资产,尤其是在首都北京市更是如此,故而九曲黄河阵灯俗的活动场地几乎消失殆尽。其次,北京密云区农作物种植的转型无法为九曲黄河阵灯俗提供相应的原材料。密云区紧邻北京市中心城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县,面对北京市庞大的消费群体,种植经济型农作物比传统农作物带来的收益要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制作九曲黄河阵的原材料无法获取,比如高粱秆、蓖麻油等。最后,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九曲黄河阵灯俗的准备工作一般要持续一个月左右,不论是九曲黄河阵花灯的扎制,还是花会的排演,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充分的准备。之前,人们在冬天农闲时节,有充分的时间来准备与排练,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大多数人不愿意在这上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受众市场萎靡

九曲黄河阵灯俗是元宵节赏灯的重要习俗之一,经过600多年的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文化记忆与文化意义。现阶段,尽管九曲黄河阵灯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保护效果,但由于九曲黄河阵灯俗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导致受众市场严重萎缩。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九曲黄河阵灯俗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相当有限。其次,由于传承人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创造能力有限,导致花会的演出内容未能及时更新,不能有效满足现代受众的需要。再者,地理位置距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也会使得一些观众流失。密云区还受到其他灯会活动如景山公园元宵灯会、圆明园皇家灯会、永定门公园灯光秀、北京欢乐谷奇幻灯光节、京西五里坨传统民俗燈会、北京世界公园新春灯会、稻香花海灯光艺术节、南宫灯会、永宁古镇新春花灯庙会等的冲击,也分流了不少受众。

(三)传承人的断档

传承人及其群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最关键的元素,也是最根本的动力。在现代化冲击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人群遭遇危机。

1. 传承人遭遇老龄化危机。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方式主要是群体传承,在九曲黄河阵灯俗制作与表演过程中由当地成员共同参与。新进入九曲黄河阵灯俗制作与表演团体的年轻人在共同参与的基础上,会不断地在老艺人的指导下习得九曲黄河阵灯俗的全套制作与表演流程。但随着一些年龄偏大的老艺人逐渐离世,年轻人迫于生活压力又不愿加入九曲黄河阵灯俗的制作与表演团体,导致九曲黄河阵灯俗制作与表演团体的年龄结构老化,大部分超过了50岁。九曲黄河阵灯俗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

2. 传承人缺乏创新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体,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仅仅是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容与文化精神传承下来,更要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适应新的文化生态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受众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不断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内容,提高文化产品供给的品味质量。然而实际上,九曲黄河阵灯俗的制作与表演团体缺乏相应的创新精神。传统的九曲黄河阵灯俗能够流传600年,其中蕴含了中国最传统的文化精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审美趣味不断提高甚至欣赏习惯发生了改变,而九曲黄河阵灯俗的内容与形式还是保持原有的风貌,不可避免地流失了相当一部分受众。比如,依旧沿用原有的以蜡烛为主,小彩灯为辅的灯光,没有将蕴含现代科技感的灯光运用到九曲黄河阵中去,表演上还是沿用中幡、舞狮、霸王鞭、地秧歌、吵子、轧鼓、高跷、十不闲等传统的形式与内容,没有整合受众喜爱的其他文化表演形式与内容。

3. 传承人丧失传承动力。传承人的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承人对于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和行为,只有在传承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得到解决时,传承人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九曲黄河阵灯俗产业化程度较低,依然保持原有的民俗活动风貌,无法为其传承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基本上养家糊口都成问题,九曲黄河阵灯俗的制作与表演团队成员只能通过别的方式来为自己赚取生活费用,从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保护传承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爱好、一种情怀。

四、九曲黄河阵灯俗的发展路径

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九曲黄河阵灯俗想要走出困境,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

(一)融入国家战略,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九曲黄河阵作为我国优秀的民俗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将其融入文化强国建设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强人民群众对于九曲黄河阵灯俗的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人们才能自觉将九曲黄河阵灯俗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民俗的文化与经济等作用。

九曲黄河阵灯俗应该在乡村振兴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的人民群众生产与生活实践。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九曲黄河阵灯俗指明了发展方向。九曲黄河阵灯俗作为乡村文化的代表,应该在人们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中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运用新时代的眼光与方法进行解释,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激发人们对于九曲黄河阵灯俗的自豪感。树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文化自信,能够很好地促进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与发展,从而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扶持力度

九曲黄河阵灯俗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印刻着民众的文化记忆,政府、社会、个人都应该努力为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政府更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来实施九曲黄河阵灯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一是给予资金支持。九曲黄河阵灯俗为民间自发组织的元宵节赏灯活动,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因此,政府应提供各种文化资金、专项资金用以支持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发展。二是划定专门的场地供九曲黄河阵灯俗使用,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九曲黄河阵灯俗占地面积大,一般需要使用正方形、面积大小为五亩左右的平整地方。除此之外,九曲黄河阵灯俗地点的选择还应该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这样才能够吸引北京市内的观众前来观赏,扩大受众的覆盖面。目前,密云县太师屯镇东田各庄村的地理位置相对来说较为偏远,区位优势不太明显,基础设施也不完善。三是建立健全对于传承人的遴选、保护、培训和奖励制度。政府应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专项补贴,“非遗”传承人不仅要耽误时间组织人员进行培训,还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展演过程中各事项的安排;同时要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专业培训,“非遗”传承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创新能力普遍较差,因此要提升“非遗”传承人的专业素养、组织能力、创新意识;应该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以供来自全国各地的九曲黄河阵灯俗传承人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提高。

(三)拓宽宣传渠道,扩大社会影响

九曲黄河阵灯俗2007年进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应在此基础上面向全国掀起九曲黄河阵灯俗热,但似乎并没有利用好这个时机,网络上几乎没有密云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介绍,宣传主体也只存在于密云当地的一些公众号中,并未对全国受众进行全方位的密云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介绍。九曲黄河阵灯俗要想打破现有的尴尬状态,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必须通过公众号、短视频、微博等渠道进行宣传。在此基础上,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碎片化,因此,需要有专门的专业人才对九曲黄河阵灯俗进行创意包装和宣传创作。除了面对手机用户在线上进行宣传,还应在线下进行九曲黄河阵灯俗进校园、进社区等面对非手机用户的宣传,打造出一个全龄化的宣传模式,尽可能覆盖更多受众人群。着力打造九曲黄河阵灯俗IP,着重加强对入阵走灯等活动形式,中幡、舞狮、霸王鞭、地秧歌、吵子、轧鼓、高跷、十不闲等活动元素的宣传,提高九曲黄河阵灯俗在全国范围内的美誉度、知名度。

(四)注重内容创新,促进合理利用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创新性的内容传承,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九曲黄河阵灯俗的创新性发展。九曲黄河阵曾间断几十年没有进行演出,所以内容上相对于之前来说有一定的缺失,这就需要当地群众走访老艺人,让老艺人进行传教,同时也应该根据时代要求与群眾需求对其进行创新性内容的添加、减少与改变,使九曲黄河阵灯俗能够更加适应时代发展、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除此之外,在产业化上,九曲黄河阵灯俗不应只局限于针对当地百姓的在元宵节当日的狂欢娱乐活动,还可以依托故宫、长城强大的旅游资源,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消费者进行文旅融合的产业化改进,例如可以针对中小学生开发研学体验课程,针对高等院校建设写生基地,针对游客建设民俗旅游景点,将其纳入北京市旅游线路之中;还可根据当地实际,面向游客,开发出具有京味的九曲黄河阵灯俗等文化IP的周边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从而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品牌化旅游建设。

结语

九曲黄河阵灯俗应该薪火相传,守正创新,挖掘文化内涵,弘扬时代价值,彰显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独特魅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抓住历史机遇,乘着政策东风,针对发展困境,加强“非遗”传统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交融,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社会影响力,促进文化强国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简介:徐金龙,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传媒学院特聘教授;李威威,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民俗文化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项目编号:20STA024)、华中师范大学202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人文社科类)高水平后期资助项目培育专项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21年 8月13日第1版。

1贾莉莎:《“转九曲”仪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美术学院,2016,第6页。

1乌丙安:《民俗文化空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传承发展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