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倾听与思考的习惯
2023-05-30顾文艳
顾文艳
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你看到的往往是“小手如林”的画面,表现欲强的孩子特别多,他们热爱表达,喜欢别人听自己说,却没有耐心听别人说。有的孩子还没有想好自己想说什么,就急着举手,抢占发言的机会。如果老师恰好点他回答,他却支支吾吾说不上来。而没有被点到的孩子,有的大声插话,有的小声嘀咕,有的则唉声叹气……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素养,甚至是一门艺术。低年级培养孩子专心听、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实在是太重要了。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孩子倾听与思考的习惯呢?
教师多范读,学生多听读
朗读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低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要多范读。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可以使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范读,直观地感受教师的语气、语调、语速,教师范读时的表情与肢体语言也可以感染学生。为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教师范读时可以给学生明确要求,比如在老师朗读长句时边听边标出停顿的符号,在老师重读的词语下加上着重号。布置听读任务,可以培养学生专心听的习惯;这些符号的标注,还可以在学生自己朗读时起到提示的作用。
学会提问题,同伴互助学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往往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起初,学生的问题往往集中在不理解的词句,渐渐地,学生会关注作者的表达。
教学《四季》这一课时,我安排了学生提问的环节。
“‘草芽是什么意思?”
“‘鞠着躬的意思我不懂。”
“‘谷穗是什么?为什么是‘弯弯而不是‘倒下来?”
“前面几小节的第一句都很像,‘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为什么最后一节的第一句是‘雪人大肚子一挺?而且雪人说的是‘我就是冬天,也和前面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康迪提出这个问题时,我好好地夸了她:“你能提出这个问题太了不起了。谁可以解答康迪的问题呢?”
“我可以。”乐扬笑眯眯地举起手。
“乐扬是小诗人,请乐扬回答吧!”我开心地说。
“如果第四小节还是和前面一样,那就没有变化了,太一樣就没意思了。”
“‘草芽尖尖和‘尖尖的草芽,读起来感觉有没有不同呢?为什么课文不写‘尖尖的草芽而是写‘草芽尖尖呢?”这个问题是我提出来的。
“写诗的字数要少一点。”思辰说。
“诗的语言比较简洁,你说得有道理。还有没有其他的理由呢?”我又问。
“我觉得‘草芽尖尖读起来显得草芽很可爱。”矜怡说。
“你的感觉棒极了,那就请你读一读,读出可爱的感觉。”我鼓励道。
“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我接着问。
“还有押韵,尖、天、圆、弯,这些字的读音里都有an。”明煜又补充道。
鼓励学生提问,并且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正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
作业分层次,反馈要及时
学完《四季》这一课,我布置了让孩子们也写写“四季”的作业,既可以模仿课文的句式和结构写,也可以自由创作。作业收上来以后,我发现有一半左右的孩子选择了自由创作。
其实布置作业也是培养孩子倾听习惯的途径。记得开学初,有些需要口头完成的作业都是通过“晓黑板”布置的。过了一个月,我们在黑板的一侧开辟了作业记载栏,老师会把作业写在记载栏里,但作业的具体要求都是口述的。因为孩子们没有能力写很多字,所以必须靠认真听讲才能听清楚作业的要求。分层次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多一些选择,而作业完成后的反馈尤其重要。
第二天,我用大半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孩子都分享了自己的《四季》。孩子们除了听同伴的朗读,还得回答我根据作业内容提出的问题。这同样是在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
四季
李思辰
花儿给春姑娘送来美丽的花朵
柳树给夏叔叔带来绿色的阴凉
落叶给秋伯伯披上金黄的大衣
雪花给冬爷爷穿上厚厚的棉袄
它们,多么善良!
思辰读完这首诗后,我问孩子们:“这首诗的前四句都是围绕诗中的一个词写的,你们能找到这个词吗?”
“是围绕‘善良这个词写的。”俊颖一下子就找到了。
四季
潘若瑜
四季
是个顽皮的娃娃
春天
娃娃笑得
像花一样灿烂
夏天
娃娃爱生气
轰隆隆,电闪雷鸣
秋天
娃娃很难过
树叶、花朵、果实
都离开了家
冬天
动物们睡大觉
娃娃很孤独,她哭了
第二年
娃娃擦干眼泪
又笑了
若瑜读完诗以后,我又问孩子们:“这首诗的结尾是‘娃娃擦干眼泪/又笑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春天又来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中这样说。
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是美好的,因为有师生间的相互倾听、同伴间的相互倾听。关注学生是否用心倾听、是否深入思考比关注学生发言是否积极更重要。“小手如林”的课堂未必是真正的好课堂,只有用心地彼此倾听、把思维推向更深处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好课堂。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