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击鼓催征稳驭舟 奋楫扬帆开新局

2023-05-30董迪任慧霞王徐洋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1期
关键词:巡查防汛洪水

董迪 任慧霞 王徐洋

时间见证成长,数字铭刻光荣。2022年汛期,山东省黄河干流共出现两次洪水过程,各水文站最大流量达4010~4660立方米每秒。2022年6—10月,大汶河流域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戴村坝水文站出现6次洪水过程,戴村坝水文站本年度最大洪峰流量1330立方米每秒;前汛期洪水期间,东平湖老湖水位先后两次超过汛限水位,东平湖老湖最高水位41.34米,超前汛期汛限水位(40.72米)0.62米;东平湖出湖闸最大泄洪流量450立方米每秒;入汛以来,东平湖老湖累计超汛限水位运行26天20小时,累计出湖水量13.2亿立方米。

乱云飞渡,风雨不动,又是一季大河安澜。

2020年,我们击退了近24年来黄河最大洪水;2021年,我们战胜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中下游最严重秋汛;2022年,面对党和人民的更高期盼,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下水灾害的频繁来袭,山东治黄人蹄疾步稳、精业笃行,把准“四预”措施,全力确保黄河防汛万无一失。

是什么样的力量,助力我們又一年确保大河安澜?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有信心守护大河年年安澜?

治未病  夯实责任之基

“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处处如履薄冰”的紧迫感是时代对“答卷人”的要求,同样也是山东黄河河务局对防汛工作的要求。一场场湍涌的洪水、一次次险急的汛情告诉我们,治未病之病、防患于未然,是防汛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要使防汛工作真正实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就必须有科学的防汛责任制度和体系作为基石,更要将防汛责任制落实、落细、落到底。”山东黄河河务局防办主任何同溪这样说。

与时偕行,更新机制,是大事,更是急事。

2022年,有两部重要的文件——《山东省黄河防汛职责》和《山东省黄河防汛管理规定》,牵动了山东黄河人的心。这两个文件的前身,分别印发于1999年和1994年,比不少山东黄河职工还要“年长”。时过境迁、时移世易,“刻舟求剑”的弊端逐渐显现——老文件中有不少内容不适应当前防汛工作的新要求,也不适应防汛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国家机构改革等新情况。

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沓沓文件资料,一次次修改完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无不在山东治黄人的考虑之中;历经10余稿,终于迎来两个文件的顺利出台,从省级层面健全了防汛机制、压实了政府主责、明确各方职责、理顺调度流程、规范各项管理,为山东黄河防汛制度筑牢根基。

行是知之成,制度有了,还需稳扎稳打的落实。

对外,山东黄河河务局局长李群亲自带队,赴沿黄各市进行“一对一”督导,组织沿黄8市开展行政首长黄河防汛培训,选派省级防汛专家进行“面对面”宣讲、“点对点”培训,抽查沿黄行政责任人比例近40%。

山东黄河河务局多措并举,有力推动着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从有名向有实、有效转变。该局向山东省委、省政府专题报告9次,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均给予明确批示、作出专题部署。省级领导8人次亲临黄河调度部署工作,沿黄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干部调研黄河业务,利津县委书记利用一周时间徒步调研了黄河利津段。沿黄各级在229处工程安装照明设备3371个,在物资补充、机械设备预置、防汛道路等方面投入资金总估值2亿多元,同时与三大运营商就黄河应急通信保障达成一致……

向内,山东黄河河务局优化分工,公告全员防汛责任制;精准下沉,具体到人、到段;专家分包,全过程参与备汛防汛;提前两个月组织召开防汛工作推进视频会,通过周例会、“半月促”,全链条紧盯敦促各个重要节点;全面系统摸排防守重点,统一开展汛前河势查勘,214道空白坝全部消除;启动“1+N”多渠道保障防汛物资试点,形成“国家常备防汛物资为基础,协议代储、产能储备等为补充”的链条式防汛物资供应框架。

“各级必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以防为主、防住为王,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牢牢扛起我们的天职,坚决守住水灾害防御底线,确保万无一失。”在2022年的防汛工作推进视频会上,李群局长这样嘱托。

使命所托,重任在肩,山东治黄人没有辜负自己的职责和人民的期待。

重实战  打赢有备之仗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以演促练,以练为战,这是一场精彩的博弈——面对“险情”,山东治黄人科学研判、靠前指挥;这是一场激烈的角逐——“危”在旦夕,他们全力以赴、尽心竭力。

2022年6月10日上午8时36分,随着演练指挥、山东黄河河务局局长李群的一声指令,山东黄河防御大流量洪水实战演练正式开始。时间“回”到2021年7月19日8时,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中心移至伊河流域伊川,浊浪排空,“危险”悄然来袭。

“受持续降雨影响,预报花园口站最大流量将达5100立方米每秒。考虑区间加水及引水情况,我省主要控制站最大流量将达4500~4800立方米每秒。此级洪水,我省滩区将面临漫滩的危险。”水情信息急促传来,御洪战书已下,厉兵秣马,用在此时。

有序调度旋即展开,启动应急响应、向成员单位通报汛情、预测通报、巡查观测、险情抢护、洪水调蓄……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各项防洪工作有序开展。洪水渐退,“险情”逐渐消散,母亲河再次露出温柔的微笑,山东治黄人再一次经受住了“大险”的考验。

练为战,砺精兵。山东黄河防御大流量洪水实战演练刚刚落下帷幕,山东黄河防汛抢险技术大比武又重磅来袭。这是近20年以来山东黄河河务局首次集结所属8支专业机动抢险队进行防汛抢险技术大比武,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无不彰显着驭洪制胜的信心和决心。

2022年7月28日上午,济南黄河大王庙险工旌旗飘展、号声震天,山东黄河8支专业机动抢险队近300名队员集结于此,一场检验实战抢险能力、强化防汛抢险技术的大比武热火朝天地开展着。

在捆抛柳石枕科目比赛现场,菏泽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一马当先,打顶桩、铺垫桩、铺放柳枝、排放石料、捆扎成枕,一气呵成;在修筑反滤围井科目比赛现场,济南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闻令而动,清基、装土袋、补充滤料,各个步骤有条不紊……经过4个科目紧张而又激烈的角逐,一二三等奖正式诞生。

“本次比武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为奋力夺取今年黄河洪水防御工作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东黄河河务局副局长王银山如是说。

回眸2022年备汛防汛,从举全局之力开展防御大流量洪水实战演练到8支专业机动抢险队同台竞技,再到各市、县局联合地方政府一次次迎战提能,一次次实战的淬炼,锻造了治黄铁军能打仗、打胜仗的决心和底气。

求创新  插上科技之翼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干了70余年的治黄工作,还能怎样出“新”?需求牵引,应用至上。山东黄河河务局用“三个全覆盖”给出了完美的解答。

监控点杆矗立在大河之畔,迎光闪耀,点缀着险工堤防。视频监控全覆盖打开“天眼”,拓展工程巡查、河势查勘、水行政执法的视野,不仅扩大了巡查范围、缩减了巡查时间,更提高了主责主业的效率效能、减轻了基层工作的难度强度。

“高度低点,再低点,往前看看……”在黄河岸边的各个段上,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蜿蜒的河道低空飞翔,对主要河道进行全方位巡查。借助科技手段推行空地结合、人机结合的巡河新模式,让无人机担任“巡河员”,全方位、无死角观察河道情况,弥补传统人工巡查的不足,切实保证防汛工作的全面、及时、有效开展。

“下午两点半以视频会议形式开展防汛抢险知识集中学习,请桑梓、大吴管理段的党员提前进入。会议号为……”通过视频会议开展学习,是大桥管理段进入汛期以来集中学习的新常态。即使隔着屏幕,热烈的讨论声仍在会议室回响,观点交流碰撞,思想融汇提升……

视频监控、无人机和视频会议全覆盖,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让山东黄河的防汛工作如虎添翼;打造“天空地河”一体化信息感知网,山东黄河河务局迈出科技创新的坚实一步。截至目前,山东黄河河务局已建成视频监控点1851处,覆盖了山东黄河堤防、险工、控导、跨河桥梁等重点工程部位,统一接入视讯管理平台;配备无人机149架,全覆盖8个市局、30个县局及121个基层段所,满足云黄河(山东)各系统平台接入需求;建设远程会商系统169套,为121个基层段所配备视频会议终端设备,实现了省、市、县局,基层段所,工程现场五级视频会商。

以技术解放更多人工,信息网“网”住了复杂的数据和繁复粗糙的劳动,基层喜迎业务流程再造。

曾几何时,基层段所职工开展巡查观测的主要手段方式是徒步巡查、肉眼觀测,“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彼时黄河基层职工的真实写照。随着“三个全覆盖”系统的建成应用,大量信息化、智能化软硬件设施被运用到基层治黄工作中,以脑力、技防为主的智慧防汛、智慧巡查新模式逐渐变成现实。

“平常,我忙活一早上才能巡查完的河道,无人机15分钟之内便巡查完毕,真是高效率啊。”望着高空中执行任务的无人机,50岁的治黄老兵张新立感慨不已。

愿为出海月,不做归山云。时代步履不歇,山东黄河人创新不止。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接过2022年秋汛安澜的接力棒,山东黄河防汛工作将继续跑出加速度,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进发!

猜你喜欢

巡查防汛洪水
夏季防洪防汛
防汛当前莫添乱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巡查模型探讨
昼夜巡查不间断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又见洪水(外二首)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自治区安委会巡查组分赴各市开展巡查工作
洪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