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县令家族:掌管地方600年
2023-05-30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山东曲阜有一个世代为当地县令并传承600年的家族。也就是说,皇帝的更换没有影响到他们家族的地位,甚至就连朝代更迭都没有影响到这个家族的地位。那么,历代王朝为何会允许这样的家族存在?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竟西来。”秦始皇统一六国,自此王公贵胄出任地方行政、司法、军事等长官并世袭罔替的现象变得非常罕见,取而代之的是持续两千多年并延续至今的郡县制体系,由中央选定官员出任地方官,定期考核轮换,不能世袭。
然而,凡事都无绝对。在中央集权观念的影响下,依然出现了可以世袭且掌握实权的官职,例如世袭刺史、世袭郡守、世袭县令、世袭土司等等。这些官职有的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有的远离中原王朝的核心区,大多数持续时间很短。但在山东曲阜有一个世代为当地县令并传承600年的家族。也就是说,皇帝的更换没有影响到他们家族的地位,甚至就连朝代更迭都没有影响到这个家族的地位。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家族?历代王朝为何会允许这样的家族存在?
“圣人”之后
之所以出现如此奇特而罕见的现象,是因为这个家族的姓氏为孔姓。曲阜,正是孔子的故乡。儒家作为中国古代王朝的主流意识形态学说,长期为统治者所重视,更为儒家学者所推崇。作为孔子的后裔,曲阜孔家就有了很特殊的位置。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术的地位迅速攀升,孔子的后人自然也受到尊崇,常常授官“博士”。但这只是学术上的推崇,不是掌握實权的县官,更无法世袭。咸通七年,唐懿宗任命孔氏四十代孙孔续为曲阜县令,这是任用孔子后裔为县官的开始。
宋真宗时期,下令仙源县令由孔子后裔充任,并特别任命孔子四十四代孙孔助以太常博士知县事。而仙源县正是由曲阜改名而来。
即便与先贤有血脉联系,难以保证子孙的才能品行。宋仁宗皇祐三年诏,“充州仙源县,自国朝以来,世以孔氏子孙知县事,使奉承庙祀,近岁废而不行,非所以尊先圣也,今后宜复孔氏子弟充选”。世袭的弊端,在这短短几代时间里便体现出来。
然而,宋英宗治平元年,重申由孔氏族人担任曲阜县令。
宋人南渡以后,跟随南宋政府的孔氏族人依然担任衍圣公兼知县,留在北方的孔氏族人在金元两朝中,世袭衍圣公兼任曲阜县令。
在这500年时间里,孔家从唐宋的“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到金元时期“衍圣公兼任曲阜县令”,其间断断续续,有各种废止的声音,最终来到了明清时期。
从“世袭”到“世职”
世袭的方式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继承方式因为继承人的肆无忌惮而引发争议。“世袭”制度需要改变,而改变需要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在明朝洪武七年出现,孔氏族长孔泾控告世袭知县孔希大做了违法的事。于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孔希大免职,又将孔克伸任命为曲阜县令。
由此之后,曲阜县令从世袭制变为世职制。也就是说,之后的县令并非依靠大宗之内的血缘继承,而是靠衍圣公的保举产生。但对于孔家大族来说,曲阜这块地方,孔家还是拥有巨大的话语权。所以,从广义上来说,我们依然将此种情况视为“世袭”。
变,起于萧墙之内
虽然有朱元璋将孔家的官职“世袭”改为官职“世职”,但之后整个明朝也没有刻意打压孔家。清朝时期,接二连三的变故,让孔家失去了“世职”曲阜县令的机会。
雍正二年,两广总督孔毓珣上《敬陈阙里事宜》奏本。奏本中说:“现在每个县用的都是有任期、能调动的流官,只有曲阜这个地方还世代由孔氏担任县令。县令这种官和博士、祭祀官不一样,如果县令不称职,危害便大了。何况世职的县令按照常例是不升迁不调动的,犯过错不严重便不会革职。既然没有升迁的念想,也绝了革职的恐慌,为官便放纵失职,做事便是非颠倒,怎能造福一方百姓……”
可以说,孔毓珣的奏疏有理有据。但雍正皇帝出于政治考量,没有听从。有趣的是,孔毓珣正是孔子六十七世孙,我们或许无从得知孔毓珣上疏是为公还是为私,但同室之间如此状态,不免让人联想。
乾隆六年,孔广棨、孔毓据互诘案,则让我们看清楚了孔家一族日益严重的内部矛盾。身为衍圣公的孔广棨参奏曲阜知县孔毓据“贪默败检”,孔毓据也不甘示弱,告发孔广棨种种不法行为。最后,该案以孔毓据被革职而告终,衍圣公终究获得胜利,然而也埋下了废除世职制度的种子。
乾隆二十一年,衍圣公孔昭焕上书请求将庙户改为民籍,并私立免差碑干预地方公事。乾隆皇帝大怒,下令废除世职知县,改为世袭六品官,主祭祀。于是,孔家世代为曲阜知县的历史到此结束。
(澎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