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同等学力医学硕士培养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2023-05-30卢艳婷
[摘 要] 通过梳理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历史沿革、发展过程以及国家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台和执行情况,阐述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现状以及医学类同等学力人员在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生源质量、入学门槛、工学矛盾、学校管理等方面剖析了内在原因。提出要秉承医学教育需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者紧密衔接的原则,认真改革管理方法、提高入学门槛、加强过程监管,提高管理水平和培养质量,从而促进医学类同等学力高质量规范发展,促进医院、学院、学校共同发展。
[关键词] 同等学力;硕士学位;临床医学
[作者简介] 卢艳婷(1983—),女,江苏苏州人,硕士,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3-0000-04[收稿日期] 2022-11-01
中国研究生教育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1985年起开展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8年6月审议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对申请学位人员资格、学位授予单位管理、同等学力工作指导原则和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科学、规范的制度保障,这标志着我国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工作进入了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阶段。2015年5月,关于印发《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试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向前向上发展。
同等学力工作作为国家促进高层次专门人才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具有相应水平的在职工作者获得学位开辟了新途径,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学位授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补充渠道,也为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极大满足了当前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对高精尖人才的需要[1]。近几年,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医学类专业占各专业首位[2]。医学类同等学力的培养工作,关乎教育和医疗两大重要民生,其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一、医学类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现状
1.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参与高校多、招生专业广、报名人数多、社会需求巨大。经调研各大高校官网,多数高校在近三年都曾公布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招生简章或者考试报名通知。其中除去无西医背景的高校外,多数高校同等学力申硕招生简章中均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并同时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和专业型硕士学位。由此可见,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已经成为国家提高医疗队伍人员学历水平、提升国家医疗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2.同等学力人员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薄弱、英语水平不高的情况。同等学力人员要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根据苏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成绩统计,国家统考的通过率约为50%左右,加之专业课程的考试通过率在80%~90%左右,因此能够进入论文撰写阶段的人员不足五成,扣除论文撰写阶段的淘汰率,实际学位授予率不足40%。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和学校对于同等学力管理要求的提高,以及学员自身的重视,通过率有所提升,但是整体学位授予率仍偏低。
3.医学类同等学力研究生教与学的热情不高。同等学力研究生入学采用申请制,入学后大致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两个阶段。课程学习阶段一般采用听课与自学的方式,完成教学计划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即视为获得该门课程学分。由于平时没有强制考勤要求,考试不包含平时成绩和过程性评价,多数学员以应试目的为主。在论文撰写阶段,多数学员由于工学矛 盾,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强,抱有等待导师布置任务的想法,与导师沟通不紧密。而临床导师平时医院工作繁忙、带教压力大、加之学员学习缺乏主动性且科研能力不强,导师也不太愿意带教同等学力研究生。
4.医学类同等学力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强、论文质量不高。同等学力人员,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同等学力人员都是在职在岗人员,平时忙于门诊、病房、手术等等临床工作,接触具体临床病例较多,缺乏系统的科研能力训练,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文献,不能参与实验室的科研实验,一篇论文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仍然达不到申请学位的要求。种种原因直接导致同等学力人员论文质量不高,论文盲审不通过率较之全日制研究生论文明显偏高。
二、医学类同等学力人员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的原因分析
1.生源质量待提高。在职人员提升学历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二是同等學力申硕。2017年以前,两者都只能获得单证,即达到培养要求后只能申请硕士学位证书,不能申请毕业证书。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同日下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与《关于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初步安排方案的通知》两个重要通知,自此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在职人员须参加国家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并在学习结束且满足培养要求后可以申请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导致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难度增加,同时证书含金量也提升[3]。而同等学力研究生报名采取申请制,多数高校只要报名即可入学,相较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难度小、门槛低,为求一纸文凭的在职人员多选择同等学力申硕的方式[4],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2.入学门槛待统一。各个高校同等学力招生标准、培养要求各不相同,缺少统一标准。笔者以具有医学教育背景的高校为研究对象,调研32家高校官网公布的同等学力招生简章发现:(1)关于入学考试,仅3家高校明确表示有入学考试,1家高校明确根据报名者提供的英语水平证明材料择优录取,其余均为申请入学制。(2)关于科研能力,仅4家高校要求申请人员提供相关领域内发表的论文或科研成果作为报名必要材料,其余均未对科研能力做出要求。(3)关于学习时长,各家高校对于学习阶段和论文撰写阶段的时间规定各不相同,总学习年限在5年至8年不等。(4)关于安排导师,仅4家高校要求须在报名时即确认带教导师,其余均未对此做明确要求。可见目前招收同等学力申硕的高校数目较多,招生人数巨大,但是对于招生要求缺乏统一标准。
3.工学矛盾待平衡。参加同等学力申硕的人员多是已经毕业多年、在工作岗位中承担重要工作、面临职称评聘压力的在职在岗人员。而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的人员也多是各大医院的副主任、主治医师,或是已经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治或住院医师,在医院中都是骨干力量,工作任务繁重。根据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中国社会调查与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21医师调查报告》显示,医师平均每天出诊时间约为7.77小时、科研时间约为1.47小时、每周平均工作约5.77天,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5]。因此医学类同等学力申硕学员是工学矛盾最突出的群体,在学习和科研的投入时间严重不足,能够脱产跟随导师学习时间有限。
4.管理制度待完善。同等学力仍被部分高校作为创收项目,过程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经调研32家高校同等学力招生简章,每年学费在8000元到25000元不等,收费年限为2~3年。部分高校将第一阶段同等学力课程学习作为创收项目,归属于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扩大招生数量,对于生源质量重视程度不够。第二阶段同等学力培养的论文撰写归属于培养单位和研究生院管理,由于管理的扎口单位不统一,主管部门责任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执行力度不够,都导致同等学力教育工作的培养质量无法保障。
三、提高医学类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培养质量的路径探讨
1.合理制定招生策略。医教协同是建设中国特色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由之路,要合理分配招生专业和招生学位类型。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扩大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本科医学专业招生规模,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加强对医学教育投入保障。到目前为止,有75%的院校开展了住院医师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工作[6]。具有临床医学专硕培养点的高校,需要制定住院医师以同等学力申请和授予硕士专业学位的办法,畅通学位授予渠道。各高校应认真梳理在库同等学力人员信息,分析各专业办学规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招生专业和学位类型。
2.按需设置培养类型。建立供需平衡机制,将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申请学术型学位向专业型学位转变。自2015年起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至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数量从2014年的4.48万人剧增至11.2万人[7]。我国目前医学门类本科生年招生规模为22.8万,其中约一半的学生来自临床医学专业,而目前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年招生规模约5万。所以,每年约有5万临床医学本科生,通过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获得专业型硕士学位。而余下6万左右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将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向合格医生的转变,其中符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者,可以同等学力身份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可见,医学类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有存在的现实需要。相较于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的培养过程更注重理论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体现特定的职业背景和较高的应用价值,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更符合在职医务工作者的实际情况。
3.拓展多样培养服务。开设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的考前辅导班,提高国家统考通过率。在学习阶段,学校应加强引导,有针对性的开设各类讲座,提高阅读文献和论文书写能力,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增强科研意识;在培养阶段,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要求学员在培养单位连续脱产学习,增加跟随导师学习的时间。多渠道、多方式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与科研能力。
4.全面细化管理制度。在充分调研兄弟高校关于同等学力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取长补短,制定适合各校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笔者建议在如下方面加强制度管理:(1)制定同等學力招生简章,提高招生要求和入学门槛,增加报名的英语和科研要求,组织入学考试筛选生源。(2)严格控制学习年限,对于课程学习阶段不超过4年,论文撰写阶段不超过1.5年。(3)严格控制补考次数,规定同一门科目补考次数不得超过2次,反向督促学员认真上课,严肃对待每次考试。(4)多样化导师带教制度,例如采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临床导师与基础导师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导师团队建设,鼓励组建导师组招生,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度,采取一导二导形式,提高带教质量。(5)严格阶段考核要求及分流制度,严肃考风考纪,做好各专业、各类型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更新。
5.切实加强教育质量。推进同等学力的同质化管理,参照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流程与培养标准,提高对同等学力人员的培养要求,加强同等学力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同等学力带教导师上岗招生申请制,强化导师的岗位职责;严格控制导师所指导在读学生人数,原则上每位导师每年招收同等学力人数不超过3人;学校和培养单位制定相关奖励政策,提高导师的带教积极性;强调节点管理,做好入学宣教,制定培养流程,规范论文开题环节、中期考核、论文预审制度,严格控制好每个阶段的通过率和淘汰率;严把论文答辩评阅流程,督促学员从学习伊始就放弃侥幸心理,认真踏实好好上课、严谨科研,转变学习态度。
6.严格把控过程监管。压实责任,加强学位管理的过程监管。学校加强质量监督,研究生院和培养单位积极参与到整个管理和培养过程当中,加强过程监督。加强科研能力方面的考核、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要求同等学力人员在提交论文盲审前,导师做好论文辅导、培养单位做好论文初审并组织专家分组审阅提出修改意见。研究生院和培养单位全程监管和参与同等学力人员的论文开题、中期、预审等各个阶段。结合既往经验,制定符合切实有效的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管理制度,坚决制度执行,提高认识,优化培养结构,完善培养机制。
结语
以同等学力申请医学类硕士学位是在职医务工作者提升学历和再学习、再培训的重要途经,社会需求巨大。秉承医学教育须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者紧密衔接的原则,各同等学力主办高校认真改革管理方法、提高入学门槛、加强过程监管,促进同等学力规范高质量发展。高校开展医学类同等学力申硕工作,为大量医务在职人员提供学历和科研能力提升的机会,不但可以提升医院整体学历层次、为医院科研提供服务、助力医院长效发展,而且对于学院和学校来说,培养了一大批杰出校友,为学院、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社会培养造就了更多合格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參考文献
[1]丁海霞,范贤明,宋杰.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7):4-7.
[2]陈洁,范贤明.同等学力医学硕士培养现状及授位质量保障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11-13.
[3]吴恒璟,赵欣欣,李萍,等.以质量为核心的同等学力医学硕士培养现况研究及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0):126-127.
[4]王东,蔡恒,李红星,等.对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基础医学硕士学位临床医生培养的实践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0):1-2.
[5]贾盛楠,赵冰冰,丁国平.对申请同等学力科学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培养的实践讨论[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8):12-16.
[6]段丽萍.医教协同:为临床培养能用的人[J].中国卫生,2021(12):22-24.
[7]汪玲,贾金忠,段丽萍.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5+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3):3-6.
Abstract: By combing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work of graduate education with the equivalent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intro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regulation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that generally exist in the work of applying for masters degree with equivalent academic ability especially in medical field. The reasons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entry requirements, conflict between working and learning and management. The paper proposed that med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institutional education, post-graduation educat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seriously reform the management method, raise the entry requirement, strengthen the process supervision,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cultivation qual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and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degree with equivalent academic ability and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hospita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equivalent academic ability; masters degree; clinic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