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与水族马尾绣装饰图案的融合设计
2023-05-30刘坤唐彤韩淑英
刘坤 唐彤 韩淑英
关键词:水族马尾绣 竹编 装饰图案 融合设计 文化传承
引言
水族马尾绣是以马尾毛为绣料的一种刺绣工艺,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1]。水族马尾绣工艺是用白色丝线与两至三根马尾毛绑到一起制成马尾线,将马尾线在布面上绣出特色图案的轮廓,然后用白丝线在布面上把马尾线固定。图案大部分中间是空心的,需要用其他绣线进行填芯,最后完成马尾绣的作品。尽管马尾绣样式独特,又具有相当的文化底蕴,但其工艺繁琐,绣品产量很低,以及在社会宣传度不高,导致马尾绣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淡化,因而探索马尾绣的新形式与新工艺,有利于其能够重新被人们认可和接受[2]。竹编是将竹材加工成竹条或竹丝再进行编织的一种传统手工艺。竹条与竹丝具有优良的韧性和弹性,适合编织成室内装饰品。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竹编产业的发展略有迟缓,但我国竹质资源丰富,竹编图案多样,竹编产品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本文将竹编与水族马尾绣相结合应用到室内装饰领域,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3]。
一、竹编的工艺特征
竹子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同时具有优异的材料性能,如抗压性强、韧性好、易加工等。竹材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取其刚来建房;取其柔来编织;取其凉来做席。竹子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泛喜爱和使用,由此衍生的竹编制品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怀。竹编能够通过编织的肌理带给人们丰富的视觉体验[4],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同时随着工艺的进步也带给人们精神和艺术享受,是人对事物的主观能动和客观规律的相互结合[5]。竹编工艺将竹子的柔韌性、抗压性、易加工性与人类智慧相结合,创造出造型各异的生活用具和观赏陈设品,如图1。
竹编根据编织形式可分为“立体编织”(如图1a-b)和“平面编织”(如图1c-d)。立体编织是基于对象形态编织骨架,通过编织竹材形成的,而平面编织是竹材相互交错。另外,根据编织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密编”和“疏编”,密编就是竹材之间没有缝隙,讲究体现竹材的本色(如图1e-f);疏编是指竹材之间形成规则的缝隙,产生一个个规则的几何图案,强调竹材的纹理(如图1g-h)[6]。但无论如何变化,竹编工艺始终离不开“挑一压一”的基本织造工艺,所有的织造工艺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延伸的。
二、水族马尾绣的纹样特征
传统民族的纹样形成是民族风俗、民族生活、民族艺术相互融合的结果,它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关系密切,是人们大脑中对美好事物的直接反映[7]。马尾绣是水族人民经过漫长历史沉淀、社会生产和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均衡、重复的特征,给人以秩序感与节奏感。水族人通过想象、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将现实中的物体抽象出来,结合点、线、面的构图,组成寓意深刻的纹样,并将纹样生动地表达在绣品上。绣品丰富的配色直观地反映了水族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使马尾绣的美感表达更为清晰。水族马尾绣的纹样包括了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自然景观纹样、综合纹样等,每一个主题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水族纹样类别
我国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纹样,无论哪个原始部落的纹样,都起着隐喻和参照的作用。水族马尾绣纹样中题材最为丰富的便是动植物图案,动物纹包括龙纹、凤凰纹、鱼纹、蝴蝶纹等,植物纹包括卷草纹、南瓜花纹、石榴纹、树纹等,它们都源于水族人对环境的观察与思考,更寄托着对鬼神的信仰与崇拜。譬如说龙纹,从侧面反映了水族不惧强权、追求幸福、渴望众生平等的勇气;鱼纹,是水族人民观念中生育的象征。水族祖先们用抽象的意念和思想情感来表达充满信仰的视觉形象特征,这些被赋予期望的视觉形象代表了水族的精神文化生活,承载了众多水族人们的祈望,并通过马尾绣纹饰流传下来,如图2。
水族纹样除了动植物图案外,还包括自然景观纹样与综合纹样,譬如承载人们崇拜念想的太阳纹以及反映水族独特文化的水书纹。生活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水族人,阳光与雨水都十分充盈,多样的自然奇观衍生了丰富的自然崇拜,这也体现在纹样表现中,包括闪电纹、云纹、太阳纹等。水书纹在综合纹样中具有重要位置,作为水族文化符号,其形制与铜文、甲骨文很像,兼具文化传播与艺术审美的价值,如“泐”字纹、“寿”字纹、铜钱纹、回形纹等,这也是一种水族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反映。
总的来说,马尾绣图案与水族的历史文化关系密切。许多主题来自当地的民间故事。民间流传的动植物故事最多,刺绣图案也最多,这与水族的山地生活和渔业经济有很大关系[8]。
(二)马尾绣纹样构图
水族马尾绣在构图上讲究对称与均衡,具有平面化特点,整个纹样图案十分完整。马尾绣纹样的对称性是指依中轴线或中心点向上下、左右两面或四面八方多面配置相同颜色,等形等量的结构形式。例如南瓜纹的对称结构规则性强,纹样向四周均匀扩散,不同的曲线相互叠加构成图案,使得整个构图严谨,庄重细腻。马尾绣纹样的均衡性是依照中轴线、中心点来权衡的,采取不等形、等量的配置方法取得的。鱼纹中央的纹样是不对称的,但从中心点向四周看,纹样与周围空间相互协调,达到了一种均衡的效果。马尾绣纹样对称与均衡的结构形式来源于客观生活,凝聚了水族人的艺术美感与追求。
(三)马尾绣纹样色彩
水族马尾绣在颜色搭配上,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动物、植物等元素与各种色彩相互结合,组成了具有装饰意味的图案。水族服装的颜色比较单一,多以素雅为主。通常采用蓝色、黑色或靛蓝等纯色作为基础色调,含蓄地展现了水族服装的谦恭低调、情感内敛的道德观。相对于水族服饰单一素朴的用色,水族马尾绣纹样色彩的应用则用色大胆、热烈鲜艳,常体现在衣领、大衣裙、袖口等部分。水族妇女的马尾绣纹样主要表现在衣服的领口和袖口处,主要以绿、蓝、青、黑为主色调。儿童的马尾绣用品则比较鲜艳,以红、黄、绿为主,突出儿童活泼的特点。含蓄的服装底色加入艳丽的纹样配色,强化了纹样与基底的关系,展现了独特的水族服装文化,如图3。
(四)马尾绣纹样造型
传统水族马尾绣图案造型简洁夸张、重写意,其在保留刻画对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以及成熟的马尾绣技法,使得被描绘对象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风格鲜明。譬如马尾绣的太阳纹样,作为水族人们重要的图腾式纹样,具有多种不同的造型变化,包括圆形、多角形、鸟形等形式。神鸟太阳纹形象是水族人对太阳的崇拜与敬仰而产生,是水族人对太阳的想象与具化,纹样生动传神;另一种多角形太阳纹也是对太阳的差异表达,整体造型体现了太阳光的扩散,如图2。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既体现了水族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方式,也体现了水族人趋吉避凶、祈望吉祥的愿望。
三、竹编与水族马尾绣的装饰图案融合设计
传统装饰图案蕴含多种内涵,在进行现代设计的过程中,若直接采用传统装饰图案,可能无法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因而还需设计师对其理解重构[9]。将水族马尾绣文化元素与竹编装饰图案相融合,运用化繁为简、对比衬托、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使馬尾绣纹样与竹编的融合图案达到装饰效果,这对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竹编与水族马尾绣纹样元素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既带有传统元素的形式和内涵,又具有现代设计的造型和魅力,通过其独特的视觉形式来传达一定的情趣、情感和思想,唤起人们的民族记忆,表达民族精神和气质。
(一)纹样融合设计
在平面装饰图案中,造型的变化始终影响着人们对于它的认知和理解,丰富的变化更能激起人们的想象力与审美趣味。纹样融合设计的核心就是简约,简约并不意味着设计的空洞与乏味,它是对设计要素高度提炼,通过明确设计思想,使设计更具视觉冲击力,更现代、更雅致。简约设计主要有下4个基本原则:简化的形式、突出的要素、清晰的结构、明晰的主体,在此原则基础上对传统元素进行恰如其分的设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功能合理,强调构图的完整和精炼,其他影响因素则放在其次来体现,运用形式美法则使信息主次分明,条理有序,并在精炼和功能上寻求一个平衡点。纹样融合设计主要采用了平面与立体结合的简化设计,表现在将原本平面的图案转为高低起伏的动态,充分利用了竹编材料柔韧性和抗拉性能的优势,通过竹编材料的相互穿插,将水族图案编织出来。水族纹饰的形状与竹编的肌理交织并随着人们的想象形成记忆,犹如凝固的艺术瞬间,同时也能够展现独特的文化属性。
以水族马尾绣的“鱼纹”为例,其图案创新设计主要是通过竹编造型将鱼的“神”体现出来,达到神形间的结合。在设计方式上首先是化繁为简。“鱼纹”纹样中的鱼造型真实灵动,在浪花、水纹映衬中宛如鱼跃水面。为了加强平面动态的主题性,所以将纹样中水纹和浪花做简化处理,将纹样中柔和的曲线抽离出来代表水纹表现画面背景,达到映衬立体鱼纹的目的。其次是使主体夸张造型,主体鱼纹着重表现鱼的动态性,以竹编为骨架,重新塑造纹样形态,利用竹编的抗压性与柔韧性将平面图案转变为立体图案,突出主体的同时与平面纹理相互配合,增加画面的趣味性与观赏性,做到繁简相宜。本例中鱼纹造型突出表现鱼顽强的生命力,画面中扭动的鱼背跃出水面,鱼身则没入水中与水纹融为一体化作平面,展现了一种动态的既视感。图4的设计风格在继承原有平面装饰的基础上,加入立体效果展现原始美感,适合现代人居环境的装饰品位,同时也是水族文化的一种传播。
(二)色彩融合设计
色彩具有灵魂和神性,人类希望通过神的馈赠来保护自身和种族的延续,于是色彩的崇拜已然成为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持和情感寄托。在色彩融合设计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合理的色彩对比,能产生丰富的画面效果,也能更好地表现设计的主题。从色相的角度来说,两个颜色距离越小对比越弱,反之则越强。在色相对比中,邻近色相对比可以让设计中画面色相更加丰富、统一,设计中把竹编纹路与纹样色彩两个要素组合到一起,通过邻近色的对比融合达到统一感与协调感,明确了设计主题,实现了色彩融合设计。
水族人用在自然接触中摸索出的颜色来识别环境对人的影响,而颜色的冷暖比较以及颜色的搭配会对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反应。水族马尾绣在色彩运用上最大的特点是墨浓色重,大胆运用红、绿、黄等鲜艳色彩,色彩十分鲜艳。红、绿作为马尾绣图案中常用的颜色,其最大的特点是浓烈的对比度。其中,红色是马尾绣图案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深受水族人民的喜爱[10]。将竹篾通过染色工艺,染成具有马尾绣特征的淡黄色,运用螺纹编法进行编织,以中间圆形为起点围绕太阳纹的形状一环扣一环的排列,周边红色绣布均匀地与竹编衔接,组成完整的图案。图案中作为邻近色的红色与黄色,凸显了水族太阳纹的热烈与庄重,在平面设计中图案来营造出太阳带给世人的温度与希望,如图5。
(三)肌理融合设计
在纹样中,图案多通过构图与肌理呈现为一种动态感,各种肌理组合展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包括各种不同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马尾绣与竹编肌理的组合不但能够改变人们对于传统元素的固有印象,还可以极大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以马尾绣与竹编的肌理元素为设计框架,辅以疏密交织的现代设计手法,展现不同的文化韵味。在平面装饰图案中通过调整组合单元的位置与大小可以改变肌理间的融合效果,从而使画面达到整齐与灵活的韵律感。马尾绣在疏密变化上有很大的创造空间,传统水族图案平面构成中基本的组合通常略显单调,有规律的排列组合能产生节奏感,形成韵律。除造型与颜色,纹样在疏密变化上也有很大的创造空间,疏密的变化对马尾绣而言,不但融入了现代色彩,更为马尾绣带来了活力。以抽象性艺术表达为例,点、线、面、块的相互交叉与融合促使人产生联想,以极简的造型创造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11]。
为实现水族纹样元素与现代竹编工艺的结合,将马尾线相互整齐排列缠绕,运用重叠、重组的艺术处理手法,将马尾绣作为特殊材质的原始之美表现出来,线的疏密结合体现了图案的秩序感和韵律感。以云纹为例,竹编为框,抽象出云纹的典型元素,分解出直线与曲线的典型特征。将马尾线松散的分布图案中相互交错,构成了马尾绣疏的变化。同时运用绣线将云纹造型在其中反复叠绣,将形成的云图案在竹框中舒展开来,构成了密的变化,使图案达到疏密的均衡。图案整体颜色偏暖,给人一种自由和煦的氛围感,使人印象深刻,如图6。
四、竹编与水族马尾绣的装饰图案文化延续
当今人们的审美已经不再停留在单纯的功能性体验上,在功能性体验的基础上已经上升到了对人文因素的关注[12]。通过对竹编与马尾绣纹样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发掘更适合人类居住环境的设计元素,这有利于强化人居环境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居住环境中竹编与马尾绣融合元素的应用,便于非遗文化的弘扬,凸显民族文化的装饰特色,提升非遗文化装饰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力,并时代发展的审美要求相适应。我们在设计中通过提炼竹编工艺与马尾绣的相关元素合理地应用到居住空间的装饰艺术中。现代社会中通过依靠先进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时代性的作品,使之更具空间感染力与民族特色,促进了文化与经济价值的相互融合。在水族马尾绣文化不断式微的现在,积极拓展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减缓文化被同化的速度,向人们展示当地文化的独特价值。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其他非遗文化协同发展,加强文化传播让更多年轻一代形成文化认同,去积极探索和学习关于竹编与马尾绣的知识与技能,这不但可以增强自身的审美素养,更能有效保护和推广马尾绣,形成良性循环。
结语
文章表现的“融合设计”就是基于水族纹样与竹编工艺在隐喻和抽象美来体现现代设计与传统图案之间关系的设计。水族马尾绣艺术特征显著,丰富多样的图案以及厚重多彩的颜色都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感官效果;竹编以令人惊叹的技艺和独特的方式表达人们对于手工艺文化的乡愁。现在越来越多的民族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来,并受到了广泛好评,文章将马尾绣鱼纹、太阳纹、云纹运用竹编的技法和肌理进行表现,实现竹编与水族马尾绣的纹样融合、色彩融合和肌理融合,探索出装饰图案新的设计方向,为装饰图案增添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韵味。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不断挖掘其丰富的表现力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和现代设计观念交流融合,不断地创造新的形式和效果,来满足大众对于民族文化的热情和信心。随着数字化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传播媒介的增多,越来越多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重新被人们认识,让民俗文化走入百姓生活,留住文化记忆,守住百姓乡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