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中的爱国主义研究

2023-05-30康赟李振峰

艺术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边塞诗爱国主义古诗词

康赟 李振峰

摘要:爱国主义在促进我国文学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学家通过创作展现了自己对国家深沉的爱,创作了许多爱国主义经典作品。这些爱国主义经典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奋发向上,使中华民族顺利度过重重危机,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古典文学作品中,诗歌兼具音韵美和意境美,是古代有识之士正向创作的焦点。我国古诗词有以诗言志的传统,不仅内涵丰富,还具有其他文学形式无法比拟的价值,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璀璨的艺术瑰宝。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出现了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他们用行为和流传下来的诗歌彰显自己对国家深沉的爱。文章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歌文本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女性诗人抒发爱国情感的诗歌,以及描述边塞征战的边塞诗,力求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古诗词蕴含的爱国主义,反映中华民族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文学发展的一条红线,它不仅是我国诗人进行诗歌创作沿袭的优良传统,还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应该传承和弘扬的伟大精神。

关键词:古诗词;爱国主义;边塞诗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0-00-03

爱国是中国文化的底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国人共有的情怀和最崇高的道德行为准则。经过漫长的时间更迭,古诗词不断沉淀与传承,在当下依然可以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其是先民留给后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非常多的爱国诗人在他们的诗词作品中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表明,爱国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底色,还是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更是国人应当践行的一种价值真理与精神魅力。本文以古诗词中的爱国主义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古代文人对国家的深刻情感,包括对我国山川等自然风光的赞美,大漠边关将士对外敌的顽强抵抗,以及古代女性在爱国主义主题创作中迸发的磅礴力量。

1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古人成年后历来有游历祖国山水的习惯,在古人游历的过程中涌现了大批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这种对祖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歌颂也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壮美的山川为古代诗人吟诗作赋提供了素材与灵感[1]。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游历泰山时写下了《望岳》,展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非凡气势;另一位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面对壮丽的庐山瀑布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除了雄伟的自然景观外,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曾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来描写幽美恬静的田园生活场景……唐代的文人墨客基于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丰富经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另外,还有描写春雨对自然的滋养、长江夔门的壮阔、岳阳楼的壮观等的诗词,这些作品无不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些赞颂祖国锦绣山河的诗篇,不仅可以引导现代人更加热爱祖国、家乡,还能够激励现代人努力奋斗,为国家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2 在大漠战争中投射出的爱国主义

中华文明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其吸引和成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铸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灭的民族精神内核。除了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外,边塞诗也是体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典型范例。边塞诗的主要目的在于呈现将士们在反抗侵略、保卫祖国、争取安定和平生活的斗争中表现出的忘我精神和英雄气概,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

2.1 诗歌主人公的崇高人格

在边塞诗中,诗人抒发的都是非常高远的胸怀和志向,既有雄浑刚健的气魄,又有强烈深沉的情感。这些边塞诗饱含对爱国情操的歌颂、对建功立业远大抱负的追求以及对壮志难酬愤懑情感的慨叹,这些内容无不表现出诗人们昂扬奋发和忠君爱国的民族精神。在抒情手法上,其多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展现豪情壮志。这些文人或发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的豪吟,或高唱“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雄……旋应献凯入,麟阁伫深功”,充分体现了盛唐时代的诗人放蕩不羁、雄心勃发的昂扬风貌,其中迸发的情感力量至今仍震撼着广大读者的心灵。

以上诗歌的情感主要集中在诗人雄浑刚健的气魄上,他们感伤现实的作品则展现出了深沉强烈的情感。王昌龄在《从军行二首》中道出:“百战风尘若,十年履霜露……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又在《出塞》中展现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殷切期望。另外,高适也曾写下“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这些诗句无不流露出诗人们对现实世界的针砭时弊。这种雄浑壮阔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使诗歌中的主人公闪耀着崇高的人格美的光辉。

2.2 雄浑的场景美

除了塑造诗歌主人公崇高的人格美之外,边塞诗还擅于描写宏大壮美的场景。客观场景和主观情感是构成诗歌的两个基本要素,就像范稀文所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边塞诗人们豪情万丈,所以他们更加倾向于描绘大漠山川雄伟壮丽的“象”,创造出边塞诗“雄浑”的艺术形象。

边塞诗对雄浑场景的描绘首先体现在空间的广袤上。李白在《关山月》中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选取雄壮的“天山”、苍茫的“云海”、吹拂万里的“长风”、宏伟的“玉门关”等一系列最能反映西北大漠边塞景致的典型意象,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场景巨大、有横绝太空之势的雄浑苍茫、意境开阔的万里边塞图,这样的气势更加衬托出诗人广阔的胸怀。

另外,侧重描写高峻挺拔的景物,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开篇就展示了诗中主人公向黄河源头远眺,感叹其高入云天,“万仞”高峰不仅描写了雄阔的境界,后两句也从侧面抒发了诗人内心深沉的思乡之情。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既营造了“大漠”和“长河”开阔苍凉的意境,又以直耸的孤烟精细刻画出了具有立体感的大漠边塞画面。

盛唐边塞诗在写景状物上表现出“雄浑”的气势,在主人公情感抒发上则散发出一种苍凉悲慨的情感。这种苍凉感一方面来自边塞广袤荒寒的自然景观或紧张森严的军营制度,另一方面则是时代使然,时代赋予诗人的并不全是乐景与乐事,还会带来痛苦和悲伤。他们为国家饱受战火而痛,为士卒惨遭压迫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伤,这种情感除了直抒胸臆外,其他部分则以客观的自然景物“异质同构”表现出来,苍凉苦寒的边塞景物最能与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引发强烈的共鸣[2]。

边塞诗饱含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由于唐朝国力强盛,戍边战士作为国家的第一道防线带给了民众很强的安全感,所以诗里主要流露出英雄豪迈的爱国气概。边塞诗人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乐观情绪和英雄气概,以及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边塞诗中闪耀的爱国主义照亮了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前路,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内核。

3 爱国主义诗词中的女性力量

在我国传统诗词作品中,不乏女性视角和女性作家,一些女性诗人也在用她们的作品抒发自己对国家深切的爱,她们用血泪书写的爱国诗篇无不展示出爱国主义诗词中磅礴的女性力量。

比较有名的是著名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借古讽今,抒发了李清照对北宋朝廷的悲愤之情,蕴藏了她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现实的犀利批判。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徽、钦二帝直接被入侵中原的金兵掳走,史称靖康之耻,从而迫使整个北宋王朝向南逃窜。后来,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出任建康知府时,城中突发叛乱,但是赵明诚作为当地知府不统领将士平叛战乱,反而私自连夜翻墙出逃。战败的国家、弃城而逃的懦弱丈夫,使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李清照蒙羞。因此,李清照在路过乌江时,回想起项羽自刎乌江的悲壮,有感而发创作出这首怀古诗,含有对朝廷的暗讽和对丈夫弃城而逃的劝诫。

本诗前两句李清照直抒胸臆,语出驚人地提出“生”要报效朝廷,忠君敬主,早日建功立业,就算“死”也要死得顶天立地,做“鬼雄”[3]。该诗前两句充分凸显了李清照深切的爱国之情,诗句短短十个字高度凝练,鲜明地表现了李清照“为国捐躯,生死何惧”的爱国主义情怀。后两句借古讽今,利用史实讲述了楚汉之争时项羽兵败,在退到乌江时,项羽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在乌江边自刎,断然拒绝东渡。李清照在诗中盛赞项羽的精神,借历史来抒发自己的满腔爱国热忱。在李清照看来,宁死也不愿忍辱偷生的项羽与放弃抵抗、弃城南逃的宋廷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

总之,李清照的这首《夏日绝句》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却用了三个历史典故,刚健豪迈、字字珠玑,整首诗都流露出顶天立地的正义之气,作为女性代表迸发出了时代最强音,充满令人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色彩,足以让懦弱的人自惭形秽,让爱国志士奋发向上。

中国人历来讲究气节。宋朝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针对这首诗的作者,学界一般认为是后蜀孟昶妃子——花蕊夫人。花蕊夫人被当作宋军灭亡后蜀的战利品献给宋太祖。宋太祖久闻花蕊夫人的诗名,便下诏令其作诗,于是她作了这首《述国亡诗》。

该诗第一句陈述了后蜀向宋军投降的史实,含蓄地选取了“竖降旗”这一个战败片段,意义深远。历史记载后蜀君臣生活奢靡铺张、误国误民,面对宋军来犯,孟昶只能屈辱投降。该诗第二句运用反问的手法,一方面惊讶于君主以超乎后宫女眷想象的速度投降;另一方面是将亡国归咎于女性这一现象的自我申辩,表达了对那些把亡国重责归咎于女人的昏庸之辈的讽刺。“十四万人齐解甲”这一句更是直接描绘了后蜀无能放弃抵抗的投降场面。后蜀并不缺少抵抗外敌的军事力量,但将士们用“齐解甲”的方式不战而降,放弃了保家卫国的职责。宋太祖“王师数万尔”证实了后蜀的灭亡是军事上的以少胜多。

经过前三句的铺垫,花蕊夫人最后发出了“更无一个是男儿”的悲愤慨叹,后蜀在外敌压境、国家生死存亡之时,从君王到将领再到士兵,竟然无人为国奋战。这首诗是花蕊夫人以后宫女子视角责问没有气节的亡国奴,展现出了女性哪怕身处深闺不能上阵杀敌,也有胆气和爱国之志,利用反讽从女性视角表达了对亡国奴的痛恨。

除了上文提到的李清照和花蕊夫人外,我国还有非常多优秀的爱国主义女性作家,她们虽然受困于时代,不能像男人一样建功立业、力挽狂澜,但仍然用自己的生命和血泪书写出了众多饱含真挚情感的爱国主义作品,迸发出了属于女性的磅礴的爱国主义力量。这种敢于直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勇气、对生活的热情渴求,甚至是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都值得现代人学习。

4 结语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爱国主义诗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彰显了诗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壮美景色的热爱,以及为国征战、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表达了边塞将士忠君报国的慷慨悲凉、深闺女性对外出作战丈夫的思念和对朝廷无能退让的痛斥等情感。诗歌作为我国的一种重要文学艺术形式,涌现了众多表现爱国主义情怀的诗篇,可见爱国主义是我国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主题,同时也反映了植根于炎黄子孙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文学发展的一条红线,它不仅是我国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还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应该继承的精神品质。当今时代,要继续传承与发扬爱国主义这一文化传统,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使爱国主义根植于每个华夏子孙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孙秀启.古诗词中的爱国主义[J].学苑创造(7—9年级阅读),2022(Z2):78-80.

[2] 佘正松.中国边塞诗史论(先秦至隋唐)[D].成都:四川大学,2005.

[3] 刘海兵.女子古诗词中的磅礴爱国主义力量[J].国际人才交流,2021(9):68-70.

作者简介:康赟(1996—),女,天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李振峰(1978—),男,吉林四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边塞诗爱国主义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论中唐边塞诗
爱国主义教育
唐代边塞诗里的情长思远
边塞诗概念小考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