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竹笛在民族室内乐《玲珑》中的应用

2023-05-30桑传伟

艺术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多元化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器乐演奏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中国民族室内乐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琴箫合奏的“雅集”,再到宫廷音乐的小型器乐合奏,都为现代民族室内乐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各界开始“百花齐放”,各种民族器乐形式随之出现,演奏也愈发成熟,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传统音乐都为民族室内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室内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西方交响乐团等,其更加契合中国人的审美。新时期的民族室内乐从演奏形式和创作题材上都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进入21世纪,中国民族室内乐在创作上趋于多元化。民族室内乐《玲珑》立足江南文化,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将扬州古城与江南丝竹紧密结合,为展现江南文化的民族室内乐作品的又一力作。竹笛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音色极具个性,特点鲜明,音量大且清脆明亮,但高音的难以控制会影响声部之间的平衡,所以其在民族室内乐中的应用是个难点。基于此,文章以民族室内乐《玲珑》为例,探究竹笛在《玲珑》中的应用,以丰富竹笛的表现形式,推动我国民族室内乐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民族室内乐;《玲珑》;演奏特点;多元化;相互平衡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0-00-03

1 民族室内乐《玲珑》作品概述

1.1 创作背景

“玲瓏”出自王灼的《碧鸡漫志》中“莫遣玲珑唱我词,我词多是别君诗”一句。在古文中原义指美玉和女子,有娇小灵活之意。民族室内乐《玲珑》立足于中国江南文化,深度挖掘江南丝竹,进而呈现出江南水乡之唯美和仁人志士的侠骨柔情。《玲珑》是由孙明钰老师主创,乐团成员共同编定演奏技法的一首民族室内乐。创作主旨是表现扬州古城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联,试图用多声部复调音乐语言展现江南水乡的诗情。《玲珑》的乐器选择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体现中西融合的创作理念。作品演绎过程中重点突出音色的融合与对比、旋律线条的多层次应用等,每个部分都是一幅江南图画,展现了扬州城的妩媚娇柔、文人墨客的才气等。

1.2 作品结构

民族室内乐《玲珑》是由二胡、琵琶、竹笛、笙、阮、大提琴这六种乐器演绎,全曲具有鲜明的江南丝竹风格,采用多声部复调的室内乐写作手法,竹笛、二胡、琵琶和大提琴依次述说、烘托主题,节奏富于变化,以附点和切分突出旋律的灵动。曲子结构共分为引子、慢板、快板这三部分。引子(1~14小节)和慢板(15~89小节)描绘了千年运河的无限风光和古代扬州“歌吹沸天”极尽繁荣的图景,同时表现扬州园林的精致。慢板之初,以三次主题突出描绘扬州美景的朦胧。快板(90~166小节)整体部分用竹笛突出主题,主要使用双吐技巧,中间加入琵琶与二胡,刚柔并济,在不断整合与重构中传播具有丰富内涵的江南文化。

引子解析。引子使用C调曲笛,以独奏的形式进入主题,速度上缓慢而自由,采用五声音阶加上清角(fa)构成整个引子,力度较弱,没有较明显的强弱对比。音乐织体简单明了,没有太复杂的技巧,以短小的波音与倚音技巧凸显《玲珑》的生动与娇柔。以四拍长音la(首调)的结束作为进入慢板的开始。

慢板解析。竹笛在31~44小节中作为连接部,以弹拨乐和拉弦乐为主,竹笛作为伴奏声部,旋律优美流畅,速度中速,描绘江南好风光。45~57小节中,竹笛的旋律是整个慢板的华彩片段,里面出现7处附点节奏型,给人一种飘逸、舒适的感觉,音域之间跨度不大,结束音都停留在首调的la上。

快板解析。快板部分以F调梆笛作为主奏乐器,此乐段速度为每分钟132拍,将江南的繁荣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吐与双吐相互交替,节奏活泼有力,情绪激烈。每小节的第一个音作为重音,在快速双吐演奏中,四分音符上面会加上小波音或者叠音,使乐曲更加灵动。

2 竹笛在民族室内乐《玲珑》中的运用

“民族室内乐作品的创作目的是追求不同乐器展现出不同的音色以达到非凡的音响效果,乐器组合不同,音响效果与风格表现也会百般变化。”[1]竹笛有曲笛和梆笛之分,音色不同,技巧多样,可以展现出刚柔并济的效果。同时,竹笛个性极强,可以增强整体作品的氛围感,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增强整部作品的多样性。

《玲珑》整部作品采用了C调曲笛(引子+慢板)与F调梆笛(快板),引子是使用C调曲笛作为开场的独奏,第2小节在首调的la加入倚音,用柔和的气息带动乐段,音色柔和甜美并带有肯定的语气,展现出特定的形象与音响效果,技法上多采用倚音、波音、下滑音。整体气息平和,弱奏。给人一种陷入憧憬与幻想的感觉,且带有江南水乡的灵动。

慢板整个部分也使用C调曲笛演奏。《玲珑》立足于江南文化,所以演奏上与江南丝竹有同工之处。在慢板32~44小节中,竹笛担任伴奏,辅助二胡、琵琶,稳定主旋律乐器声部,不凸显自己的个性,与主旋律乐器形成情绪对比。

快板部分使用的是F调梆笛演奏,在琵琶独奏之后,直接进入速度为132拍的小快板,目的是与慢板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而也能达到音响平衡的效果。

3 在演奏技法方面的具体运用

《玲珑》是一部技法兼容南北的现代民族室内乐作品。“为了发挥各个民族器乐的演奏特色,并且与实际的演奏不脱节,作者将竹笛中的南北技巧科学、有效地应用到作品之中”[2],使作品更加立体,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主题、情感。

3.1 气息

气息是开启竹笛演奏的第一把钥匙。在演奏竹笛的众多技巧中,气息的运用是最难掌握的。民族室内乐《玲珑》的引子与慢板部分使用C调曲笛演奏,整体演奏难度不是很大,但要良好地控制气息需要演奏者气息沉稳、均匀。引子部分是自由的,一开始和谐的四度音程关系奠定了整部作品情绪稳定的基调。在演奏中,气息控制不能过于散漫,处理滑音需要气息与手指的相互配合,不单单是手指在竹笛上下滑与上滑。

3.2 吐音

吐音是在气息的基础上加入舌头的吐纳,是竹笛演奏技巧中的重要因素。双吐技巧主要用于快速吐奏的片段,主要表现欢乐、激动的情绪。《玲珑》小快板部分使用的是F调梆笛演奏,以快速的三吐与双吐紧密配合,最终结束此乐曲。三吐和双吐占据快板的三分之二,与其他民族乐器相比,整体音色是飘在上方的,音符以中音和高音为主,后半拍的首调“mi”进入快板,上方加入波音技巧,展现出《玲珑》中灵动的形象,上半部分三吐和双吐相互配合,一句三吐加一句双吐,如同文人之间的对话。

3.3 力度

力度是表现音乐作品节奏强弱的重要因素。任何音乐作品,如果没有力度控制,那么这部作品是没有感情的。一般作品音符的上方或者下方会标记出力度强弱的变化,如果没有明确标记,就需要演奏者深入分析、了解作品。《玲珑》没有详细标出具体乐句的力度变化,但是从整体分析,作品表现的是江南文化,慢板中音符也并不密集,速度为中速,因此力度以柔和为主。但是从旋律的走向可以看出,进入慢板音符走向先上行后下行,由此可以推断出,此处力度的强弱变化是先渐强后渐弱。竹笛演奏讲究“强而不燥,弱而不虚”,这8个字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第二部分快板,双吐部分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头加上力度重音,表示强调。而在非双吐部分,作者没有使用连线,而是用了大量附点,将重音与附点紧密使用,更能凸显江南之景。

4 与其他民族乐器的平衡

4.1 音色的平衡

竹笛本身音色很亮,个性较强,因此有效融入竹笛音色是需要重点注意的部分。

“笛子的音色在高音區表现亮而不燥,低音区表现厚重而深沉,中音区饱满而扎实,当使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作为技术支撑,笛子的音色则可以很好地融入整个乐队中。”[3]竹笛在《玲珑》中扮演“首领”的角色,音色既明亮又有穿透力,演奏时整个音乐的线条不能与二胡、琵琶“相撞”。演奏33~44小节时,竹笛音量不能过大,演奏时需要弱奏,目的是配合琵琶和二胡声部,不能抢“主角”的戏份;而演奏45~56小节时,竹笛音色需要保持饱满的状态,凸显主题,高音部分音色通透,但是不能刺耳,需要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

“竹笛音色的衔接与音量的大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4]演奏《玲珑》的慢板时,每一种乐器都采用较为柔和的演奏方式。在音头的处理上,竹笛经常使用“吐”音作为衔接或开始,但为了保证其音色更加柔和,可将引子开头的“吐”发成“呼”。由于弦乐器的音头比较舒缓,弹拨乐的音头较为直接,因此在乐曲15~31小节中,可作为二胡、大提琴、琵琶之间对话的声部。二胡演奏完31小节开始进入竹笛声部,竹笛作为辅助,音头不能过于强硬,所以发出“呼”音能与二胡的音头更好地融合。

4.2 音响的平衡

在民族室内乐演奏中,唢呐、竹笛的音色穿透力比拉弦乐与弹拨乐都要明显。在《玲珑》这部作品中,管乐有竹笛和笙这两种乐器,由于笙的音色更加柔和,包容性很强,因此整体音响平衡处理中,笙多作为伴奏,和声织体上也是为主旋律“让路”。

“无论是在民族管弦乐队中,还是在民族室内乐中,二胡作为拉弦乐器是乐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声音既能表现柔和又能表现刚硬,可以和弹拨乐、管乐等很好地融合。”[5]在民族室内乐《玲珑》中,创作者弱化了其他伴奏织体,强调二胡与大提琴的力度与响度,使音响达到平衡状态。因此,演奏时,把握慢板部分的力度是整部作品保持音响平衡的关键。如果力度过大,整体音响就会干涩、紧张。

5 竹笛的排练要点

民族室内乐排练与独奏的差别很大,独奏需要完整演奏乐曲,保证其完整性。而民族室内乐排练不仅要了解自己的声部,还要与其他声部配合,其中包含不同演奏者眼神的交流、肢体的摆动等。笔者负责竹笛演奏,也是《玲珑》这部民族室内乐作品首演的参与者,全程参与这部作品的排练与演出,可基于自身经验分析竹笛的排练要点。

5.1 视谱

拿到谱子,第一时间观察自己的分谱,不仅需要注意音符、节奏,还要注重里面的细节,如自由记号、力度、风格等。“民族器乐在五线谱上的标记可能无法像简谱那样标记出每一个技巧,这时候就需要了解作品的风格,对应技巧的适当加入。”[6]《玲珑》整个引子部分是竹笛独奏,如果按照谱子的记谱演奏,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正常吹奏,就会显得过于拘谨,也没有江南的味道,因此笔者演奏时将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演奏成稍快的颤音,带有自由性,在主音上加上波音、叠音,这样既符合江南丝竹的演奏手法,又能表现出江南文人墨客的飘逸情怀。

5.2 配合

不同演奏者间的配合是完成高质量作品的关键,“民族乐器每一声部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如果之间不相互磨合,相互观察,很有可能将室内乐演奏成个人的独奏乐”[7]。演奏时,为了使作品音色更加和谐,需要各演奏者相互包容,不能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而不顾整个团体。在民族室内乐《玲珑》这部作品中,竹笛进入慢板的第1小节是后半拍进入,包括快板的开始,那么就需要眼、耳、嘴并用,不仅需要看指挥的拍子,还要听笛子进入之前是什么乐器,节奏型是什么;慢板的最后部分是琵琶独奏,共6小节,带有渐慢,当琵琶结束之后需要空半拍,竹笛通过演奏后八分音符直接进入快板,将乐曲推向高潮。

6 结语

本文以民族室内乐《玲珑》为例,探究竹笛在民族室内乐中的运用及排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竹笛作为民族室内乐中重要的乐器之一,不仅丰富了民族器乐合奏的形式,还为民族室内乐、独奏、合奏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空间。

参考文献:

[1] 陆洋.浅谈中国民族室内乐的发展史[J].戏剧之家,2022(5):59-60.

[2] 刘小菁.浅析民族室内乐中的“和”[J].乐器,2021(11):35-37.

[3] 李阳.竹笛在民族室内乐演奏中的基本要素[J].北方音乐,2018,38(20):22-23.

[4] 马英俊.民族室内乐《德音》的音乐创新及其美学思考[J].人民音乐,2018(3):29-31.

[5] 杨浚柔.竹笛在民族室内乐中的运用及演奏特点:以《茶马》为例[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22.

[6] 姜小露,宫承波.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中的传统观照[J].艺术传播研究,2021(2):59-64.

[7]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作者简介:桑传伟(1997—),男,安徽淮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乐器演奏。

猜你喜欢

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新时代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
多元化——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原则」
对外并购:数量下降,结构日益多元化
多元化多层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