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瓷香炉形制与功能研究

2023-05-30马纯

艺术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宋代功能

摘要:宋代是香炉形制与功能发生改变的特殊时期,受当时社会物尽其用的氛围熏陶与宋代社会经济贸易繁荣的影响,宋代瓷香炉的造型与功能紧密结合,同时也从本土性发展成民族性。宋代人们对香炉的需求决定了香炉的材质与功能,文人的审美意趣与贸易交流推动了香炉形制设计的发展。同时,宋代的经贸交流繁荣,在对外贸易交流中不仅传播了本土民族文化,还融合了舶来品的特征,这使宋代的瓷香炉与制瓷工艺在形制设计、烧造工艺、贸易生产等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在中国陶瓷香炉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产品本土化与民族化提供了思路,同时为后人继承与创新宋代制瓷的审美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与启示。研究宋代瓷香炉有利于深入系统地把握宋代工匠和谐的融合形制与功能设计思路。文章从形制与功能两方面分析与研究宋代瓷香炉。在形制方面,从装饰工艺、装饰造型与烧制工艺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宋代瓷香炉的装饰特点。在功能方面,则从宗教祭祀、文人交流饰品、被中取暖、贸易商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宋代;瓷香炉;形制;功能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0-00-03

宋代瓷香炉是中国传统焚香器的一个重要形式。分析宋代瓷香炉的形制与功能,有助于深入剖析瓷香炉发展演变的社会文化背景,探究古代匠人对器物的设计思想。宋代瓷香炉发展至顶峰,这是因为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域外香料的传入丰富了国内的香料种类,香料的功用与品种的增加促进了宋代焚香活动的兴盛。

扬之水在《两宋香炉源流》中提到,“古人出香的历史可追溯于战国时期,浙江余姚老虎山一号墩战国中晚期墓葬中出土一对原始瓷香炉”。而有关熏香最早的文字记载于《周礼》,“以莽草熏之,凡庶蛊之事”[1],讲的是古人焚烧莽草用来驱除毒虫的事情。宋代人焚香、爱香,香炉已深深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宋代大量与香有关的诗词作品与画作来看,宋代香炉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并且成为文人的交流活动与普通民众的世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适于文人把玩与民众熏衣,宋代瓷香炉的形制规格从宗教祭祀的大型青铜香炉逐渐缩小为书房一角的装饰品。另外,宋代制瓷业十分繁荣,为瓷香炉的形制演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 宋代瓷香炉的形制设计

器物的形制,是指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而制作出来的外形样式。宋代瓷香炉的外形继承了商周与唐代的青铜器与金银器的造型,故具有一定的仿古性,同时,宋代瓷香炉的造型特征也体现了宋代工匠和谐的造物观,重在将器物形制与文化相结合,不再追求装饰华丽的器物外在形制。例如,太平兴国二年静志寺塔基出土的定窑瓷器五足香熏香炉,炉身外形流畅,炉顶装饰圆润莲花瓣,炉下层雕有兽面纹。自五代始,焚香活动逐渐繁荣,直至宋代,香炉的使用跨越了阶级,使用范围扩大至平民阶层,所以其香炉的设计也具有代表性与时代特色。其中,最庞大的香炉使用阶级为文人士大夫阶级,受东汉传入中国的佛教影响,当时的人们喜爱焚香祈福与修身养性。值得注意的是,香炉不仅有焚香的实用功能,还体现了宋人对造物的节制、宗教的教化以及文人的和谐观。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孔子推崇文与质和谐统一,具有中和之美,宋代文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更青睐体现“文质彬彬”的设计思想的香炉形制。

宋代瓷香炉在装饰工艺、装饰造型与烧制工艺三个方面造就了其温润内敛的和谐气质。宋代瓷香炉上的装饰图案多为动植物纹饰与本身的几何外形,且装饰分别位于盖钮、炉身、足部这三个不同部位。其中,瓷香炉上常见莲花纹、木叶纹和卷草纹等植物纹饰,而动物纹饰多为云龙纹与五兽纹等,具有标志性的阶级等级区分,因此为上层贵族统治阶级所垄断,装饰风格沿袭唐代的繁复精致。龙纹、狮子纹与五兽纹等纹饰象征着威严与权力,是统治者维护礼制的标志。

在形制上,宋人模仿了古人的青铜器与金银器的外形,但对繁复具象的纹饰进行了一定的取舍。例如,宋代的筒式弦纹三足香炉在东汉青铜兽耳衔环奁的基础上去除了青铜尊上的兽面衔环,只保留其腰饰上的突出弦纹,在保持原来造型基本不變的状态下,突出炉身纹饰,从具象的兽耳装饰简化为抽象的弦纹,使这件弦纹三足香炉更具普适性与实用性。

在材质上,宋代香炉用瓷器代替了金银器、陶器与青铜器。宋代瓷器较唐代陶质器物的胎体更薄,装饰工艺也由北宋早期的“减地”刻刀深的浮雕雕刻手法发展到北宋中期的刻花与印花浅浮雕雕刻手法。“减地”装饰工艺又称“剔刻法”,指在雕刻时剔去一部分料子,使花纹凸起形成浮雕效果。刻花工艺类似于一种浅浮雕的手法,其将刻花与篦纹相结合,使装饰花纹产生粗细长短的变化。印花工艺指制作出需要印制的花纹模具,在土料未干时印上花纹,烧制前在外表覆上一层透明釉质。印花工艺多用于碗盘上,而香炉外形装饰则大多使用刻花工艺,如林西和洛阳窖藏三足炉,装饰以印花与刻花为主,题材有牡丹、婴戏、鸭子戏水、犀牛望月等,纹饰繁密[3]。

在烧造工艺上,宋代南北窑业根据地域烧造技术的差异,选用不同的造瓷原料,南方多用瓷石,北方多用黏土。在燃料使用上,北方多用煤炭,南方多用柴,最终使南北方陶瓷炉呈现不同的颜色效果。同时,宋代工匠会控制烧造时火候的大小,使瓷器表面形成不同的纹路,以此来代替一些附加的缀饰和造型。例如,龙泉窑分为白胎厚釉与黑胎厚釉两种。由于器物表面多为素面,在制瓷时,工匠更注重釉质和釉色本身对瓷器的美化作用。其中釉色较为经典的是龙泉窑青瓷,整体釉色是青绿色,瓷器整体温润如玉,颜色透而不艳。而宋代北方的瓷器多为黑釉,其中黑釉酱彩上的酱斑就是工匠利用点、洒、弹的手法,将富含铁的釉色落在瓷器上,在经过高温烧制之后就会出现不同形状的酱斑。

先秦以佩兰与秋兰作为香料焚烧,香料体积较大,同时香炉底部需要放置燃烧的炭火,故这一时期多为大型、有盖的青铜香炉,且放置于宗教大殿与室外。汉代开辟了我国通往西域的道路,宋代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域外的香料由此进入中原,香料种类增多,同时域外的香料珍贵且为加工过的香料,比天然香料体积小,也不需要在底部燃烧炭火,因此宋代的香炉普遍尺寸较小,香炉高度基本为6~24.4厘米,最高的香炉为定窑的五足熏炉,较小尺寸的香炉有龙泉窑黑胎鬲式炉。宋人陈敬在《陈氏香谱》中列出了烧香所使用的香炉、香盛、香盘、香匙、香箸、香壶与香甖等器具,将焚香的香料与器具进行系统划分与规定,形成了一套具有普适性、大众化的用香体系。此外,宋代制瓷业的繁荣使香炉的使用范围跨越了阶级,宋代《香谱》与《陈氏香谱》使香炉的功能更加清晰与系统。

宋代瓷香炉中比较特殊的形态为狮子香炉与鸭形香炉,宋代工匠在设计这一类动物香炉时,会将出香口与动物形态融为一体,使功能与形式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狮子香炉最早见于唐代,如唐代绿釉狮子莲花香熏炉。宋代也沿用了唐代狮子形象的香炉,如北宋绿釉狮子香炉,上层为一蹲踞的狮子炉盖,狮子嘴部为出烟口,中间为莲蓬炉身,可放置香料,香炉底部则为莲花形须弥座。陈敬在《陈氏香谱》中专门列出条目来说明珍禽瑞兽造型的香炉,“香炉形式或作狻猊、獬豸、凫鸭之类,计其人之当。作头贵穿窿,可泄狻猊、獬豸、凫鸭之类,计其人之当。作头贵穿窿,可泄火气,置窍不用大,都使香气回薄则能耐久”。从中可以看出,兽型香炉在宋代很是特别,且炉盖上的出香口多设计为动物的嘴的造型。

与此同时,宋代工匠在制造与设计香炉时,为避免焚香时出香不均匀或是烟雾过大,会把出香口设计得很小,抑制住焚香时的火,让慢火、温火徐缓地燃烧香料,同时在炉身或炉底隐秘处设有进气孔,一方面能达到出香持久、出烟少的目的,另一方面用慢火、温火焚香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例如,宋代青白瓷鸭钮盖香炉与宋代耀州窑青瓷鸭钮盖熏炉,最顶层是鸭形的炉盖,鸭嘴设为出香口,中间部分为莲花形炉身,可用来放置香料。青白瓷鸭钮盖香炉在最底下设有如意花头足承盘,注汤后可用来熏衣,且香气持久不散。

此外,为了使香炉出香均匀且香气持久,宋代工匠改进了香炉结构设计,在上下各留一个小的进气孔与出香口,使香炉内的空气能够流通循环,在香炉内部形成一个有氧空间。香料在接触流动的空气时可以充分燃烧,出香持久而浓烟少,改善了宋代之前利用天然香料焚香时会产生较大浓烟的缺点,使用这种香炉焚香有利于打造健康良好的空间环境。

2 宋代瓷香炉的功能

宋代瓷香炉的实用功能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宗教祭祀熏衣;二是文人交流赠香饰品;三是日常被中取暖;四是手工业者贸易商品。香炉熏衣的功能始于汉代,曾慥的《香后谱》中记载了最早让衣物芳香的合香香方。到了宋代,从上层皇室焚香祭祀到文人赠香为礼,都离不开香炉焚香。皇室将香炉作为敬神的载体,进行祭祀天地、先祖或祈雨活动,同时,皇帝在祭祀前都会亲耕与熏衣以表尊敬。宋代文人之间则将赠香焚香视为风雅之事,其在交流时会将香炉放置于书房内,作为书房的装饰品。

宋代香炉也有取暖驱虫的功效。宋代陶瓷香球炉是宋代独有的球形瓷香炉,它的外形小巧圆润,但与被子接触面积较大,且球体镂空散热均匀,故放置于被中取暖的效果极佳。此外,从宋哲宗元祐七年在安徽出土的博山形青白瓷香炉中,还能看出宋人有保留汉代博山炉的山峦起伏但整体偏圆润的特征,且将其用作室内熏香器具。北宋刘敞《戏作青瓷香球歌》中将青瓷比作寒玉,被中香炉在夜色中陪伴着使用者入睡,青瓷的材质使香炉在熏香暖被的同时,能够和谐地融入夜色场景中,而球形外形不会产生尖锐感,能给使用者带来一种安全舒适的心理感受。

瓷香炉的功能结构与宋人的焚香活动息息相关。宋代工匠在制造香炉时会根据人们的使用环境与具体的香料来设计不同的香炉造型,将香炉的造型与功能融入宋人的宗教祭祀与日常生活中。以狮子形香炉与鸭形香炉为代表的兽形香炉,主要作为放置在宫殿里维护宫廷仪式的陈设品,如北宋晏殊的《燕归梁》:“金鸭香炉起瑞烟。呈妙舞开筵。阳春一曲动朱弦。斟美酒、泛觥船。”被简化了的兽形香炉常作为文人的把玩之物,如《香谱》中记载,“香兽,以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之状,空中以燃香,使烟自口出,以为玩好”[4]。鸭形香炉多放置于帐中或床的周围等较为私密的空间,如陆游在《乌夜啼》中写道,“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5]。兽形香炉从文人士大夫阶级玩乐的场合到女性闺阁之中,其外形在模仿唐代兽形香炉的基础上考虑到了不同阶级所使用的场合环境,从而进行选择性的取舍,并不似在宮殿上那般威严。

北宋赵光辅的《番王礼佛图》描绘了一名手捧高足杯形香炉的供养人“行香”的场面,因为高足杯形香炉无盖束腰,一方面可以静置焚香,另一方面可以手握着行走使用,所以宋代的莲花高足杯形香炉多在行香的场合使用。宋代不同的活动会使用不同的香炉,如文人在外出交友与论道时会携带鼎式炉、文人抚琴时在香几上放置琴炉、用于室内熏香与焚香祭祖的奁形炉、被中香球炉、帐中香炉与挂在帷帐四角的装饰性香炉等。

宋代香炉的文化功能与各民族文明的交融碰撞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宋代,香炉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商品进行生产与销售。宋代游牧民族不断壮大,中央王朝统治日渐式微,无法完全控制独立手工业,地方窑业逐渐成为独立完善的产业进入商品市场,烧制的器物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同时,随着宋代贸易交流的增加,宋代陶瓷商品大量流向国外,宋代制瓷业的规模、产量与成熟领先的技术,使外销瓷器制作精良、物美价廉,在国外备受欢迎。宋代瓷器的出口流通贸易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技术文化交流。宋金时期社会动荡、民族分裂,宋人大规模迁徙,北方人口大量向南方迁徙,这种流动使北方瓷器开始对南方瓷器产生影响,人口流动的同时促进了各地窑业技术与社会习俗的交流与融合。

3 结语

宋代香炉设计无论从造型特征、结构功能还是从社会适用来看,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先人对造物设计具有生态性的伦理观。宋代瓷香炉作为实用性与形式审美意趣和谐统一的经典设计案例,所体现的设计思想有利于引导现代设计进行系统性思考,从而实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友仁.周礼[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499-500.

[2] 杨伯峻.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7:87.

[3] 刘涛.宋辽金纪年瓷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24.

[4] 洪刍.香谱: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5:31.

[5] 钱仲联,马亚中.陆游全集校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344.

作者简介:马纯(1999—),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

猜你喜欢

宋代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