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弹性工作制的价值意蕴与现实困境突围
2023-05-30卿素兰
卿素兰
“支持学校结合工作实际需要调整教师工作时间,根据教师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差异实行灵活的弹性坐班制。”今年两会上,民进中央提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的建议。“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作为“双减”政策的践行者——教师群体,他们付出了更多体力和精力,很多教师反映“双减”后身心压力大,这无疑会影响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构。尽管 “双减”政策中提出 “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鼓励各地在政策指导下推出教师弹性工作制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校难以落实——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各种行政任务以及并不“宽裕”的师资,如何与弹性工作制协调统一,是学校面临的两难境地。
弹性工作制的价值意蕴
自经济学家哈勒提出弹性工作制后,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各类社会组织开始吸纳并进行普及,到了20世纪末,弹性工作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形式更加完善。2015年,世界薪酬协会研究指出,全球约80%的组织都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弹性工作制。
弹性工作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个人和组织提高绩效。有研究表明,工作时间弹性的增加、工作地点弹性化等,有利于提高科研工作者在组织内的创造力。弹性工作制下,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自主把控时间,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工作满意度会提高。2017年,英国教育部为减少青年教师离职率,增加他们对时间管控的自主性,发布了《学校弹性工作指南》。至2020年,英国教师队伍逐渐稳定,离职率逐年减少,由此可窥见这一制度的积极意义。国内学者元静和胡咏梅针对付出与回报的合理比率是否存在线性关系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教学时长和教师的满意度呈倒“U”形关系,即适度的教学时长会增加教师的满意度,反之满意度会降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时间是紧密相关的,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压力,很容易导致教师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和损伤,弹性工作制有利于提升教师创造力和职业幸福感。
“双减”背景下,推行教师弹性工作制成为顺时、顺势之举。有研究表明,我国“双减”政策实施以来,89%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变大,近60%的教师希望能弹性上下班。实行弹性工作制,可以让教师们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化安排,有计划地、张弛有度地开展工作和休息,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的工作节奏和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
实施弹性工作制的现实困境
“双减”政策实施后,校长需要更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对学校工作进行布局调整,因此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境。
落实“双减”政策与弹性工作之间的困境。“双减”之下,课后服务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很多教师每天在校工作时间达11小时以上,然而在没有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情况下,即使实行弹性工作制,也是形同虚设。工作负担重、压力大,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和各种不良问题的出现,教师的学习、研究与专业提升时间得不到保障,教师工作的意义感容易逐渐丧失,使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困境。
繁重任务与弹性工作之间的困境。笔者对多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访谈,他们表示,学校实行弹性工作制难度大。由于学校工作量大,编制过紧,“弹”不起来。除了教育教学任务,还有诸如学生管理、辅导以及临时性的家长接待任务,还要处理校内外的与课堂教学没有直接关联的事务,如上级各种检查任务,这些工作都需要有人承担,而学校人员并不充裕,当有教师因弹性工作制调休,就难以找到其他人员顶替。尤其是班主任工作,几乎没有可“弹”的空间。教师工作时间在教学工作和非教学工作上的分配比例不均,除了显性工作,教师大多数时间和精力耗费在隐性工作上,让教师筋疲力尽。
弹性工作制挑战坐班制的困境。坐班制易于管理,弹性工作制是对目前学校严格考勤、“打卡”“刷脸”等做法的一种挑战。校长面临“管”与“放”之间的困境。教师的职业特性和专业性,决定了他们需要时间和空间上的自主性,但是从管理层面而言,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教师,尤其是面对职业发展动力不足的教师,有限的职权范围难以进行管理与激励,坐班制至少可以做到底线管理。
实施弹性工作制应注意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在校工作时间长,容易让教师陷入过度疲惫、情感枯竭、“有效投入”减少、教育质量降低的困境,弹性工作可以让教师有身心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反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容易激活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
实施弹性工作制,校长要有坚定的治校信念。任何一种管理制度都有其利弊,但教師是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环境,让他们能够静心从业。学校管理者需要提高认识,切实认识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坐班制对于学校管理而言,是最简便的一种方式,但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环境太单一,抹杀教师的创造力。尤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更为复杂的生活体验,需要更多的社会体验,才能触发创新能力,更好地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成为学生的筑梦人。
客观现实和相关研究都证明,弹性工作制能够释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关键是看学校领导者敢不敢放手,能否通过大胆改革与机制创新来实施。从根本上来说,弹性工作制最终受益的不仅是教师本人,更是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全体学生。
实施弹性工作制,需转变学校治理模式,基于任务导向建构学校治理体系。坐班制下,如果教师长时间任务重、压力大,容易出现麻木甚至职业倦怠的情况,导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状态。长此以往,学校就会变成一潭死水,了无生机、缺乏活力。实施弹性工作制,关注教师职业发展动力,让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从被动工作走向主动工作,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
弹性工作需要学校采取任务驱动管理模式。学校不需要制定上下班制度,而是要制定任务分配与绩效评价制度;要用工作任务、过程和质量去要求和考核教师,而不是纯粹地依靠在校时间的长短。比如线上教学、线上会议等,就完全没有必要在学校内完成,学校需要做的是探索治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因此,校长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教育思想,相信教师的潜能,提升教师的道德自律能力。未来的教育,充满泛在学习,有更多网络平台资源、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困”在校园与教室。学校治理需要焕发教师工作活力,挖掘潜力,如此才能让教师真正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实施弹性工作制,需探索高效率的工作模式,变革学校评价机制。弹性工作制是旨在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弹性工作可以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工作地点、工作方式,并非减少工作时间,而是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方法上下功夫,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坐班制度的约束显得落后而被动。现代学校治理,绝对不能靠“刷脸”“打卡”等机械的管理制度模式。现代学校治理,重在建立与弹性工作制相匹配的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在建立基于评价引导与激励而不是限制与管控的机制来治理学校,这才是新时代未来学校应有的样态。
安徽省蚌埠市在弹性工作制探索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该地采取了形式多样的举措,如通过选配班主任助理,避免出现班级管理真空时段;探索建立课后服务教师AB岗制度,交替轮岗;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总量,教师可以选择提早离校、推迟到校,每周半天假制度等。很多学校实行“零星假”“调休假”“亲情假”等,无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可临时外出、调休,让教师能够放松心情,处理临时、突发性事务,让教师弹性工作更加人性化。
实行弹性工作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小学教师紧张的工作节奏,减轻工作压力,确保教育教学减负提质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当然,学校需要深入研究开展弹性工作制的相关因素,如不同学段学校实施弹性工作制的差异性,结合学校中层干部、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工作特点,探索如何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弹性工作方式与教师工作评价机制,将之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
责任编辑:周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