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胡杨精神育高水平农业人才

2023-05-30张金汕吴鹏昊石书兵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张金汕 吴鹏昊 石书兵

[摘 要]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农业是新疆重要产业,而高水平农业人才却十分匮乏,农学毕业生跨行择业的比例居高不下,基層农业部门长期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困难。为培养“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高水平农业人才,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学校红色基因,以胡杨精神为引领,铸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根基,并以现代教育理念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个性化、精英化培养,探索农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胡杨精神;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20年度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新农科背景下边疆农业院校拔尖人才培养的改革——基于新疆农业大学‘图志班卓越农林人才模式的实施”(PT-2020015)

[作者简介] 张金汕(1987—),男,甘肃天水人,博士,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小麦高产栽培研究;石书兵(1966—),男,山东商河人,博士,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小麦高产栽培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2-0181-04[收稿日期] 2022-03-30

农业是新疆重要产业,新疆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自然资源,而农业人才则是推动新疆农业长期快速发展的根本力量。然而,由于新疆地处祖国边陲,基层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相当数量的学生毕业后跨专业考研、跨行业就业,各类“逃离”农科专业的情况屡见不鲜[1]。同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网络文化及多元价值观对学生认知和精神的冲击越来越大,导致学生立志学强专业、奉献报国的动力不足,主动学习农学专业的积极性不高,进而缺乏爱农兴趣,上课精力不集中,课堂师生讨论效率低下,培育高水平农业人才的难度加大,造成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与本校总体办学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高水平现代大学”有一定差距。为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育人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本研究以新农科建设内容为导向,以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的第一任院长涂治先生为楷模,选拔2014级、2018级优秀一年级本科生,组建“图志实验班”(图志142班和图志182班)作为专门培养对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胡杨精神为引领,赓续学校红色基因,培养爱农学农、吃苦耐劳、政治素养过硬、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科学研究能力强、实践创新本领高、有时代精神和梦想的高水平农学人才,实现因材施教、优才优教,探索我校农科专业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边疆特色的优秀农林拔尖人才培养机制。

一、现况分析

农科类专业社会认可度普遍偏低,就业率不高,校内培养模式固化,教学资源分散,学生缺乏主动性,且传统的授课体系和培养体系无法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学生很难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极大地影响了班级的学风和班风,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2]。学生面临就业择业时,急功近利,不愿扎根基层农业生产一线,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品德。根据近年来新疆高校农学人才培养、就业及发展的现状,分析当前农业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存在的问题

农学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目标依然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很多学生迫于城市就业压力才会选择基层和涉农企业,但基层单位相对落后,大多数岗位待遇不高,企业也同样因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生活环境相对简陋,配套设施滞后陈旧,医疗环境差,教育水平低,这些客观因素导致农学毕业生跨行择业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新疆地处边远,幅员辽阔,如南疆大部分区域长年沙尘天气,生态环境恶劣,加上工资待遇较其他专业偏低,导致很多农学毕业生择业时望而却步[3],出现学生入学时选择申请转专业,毕业后以跨专业考研、跨行业就业等方式“逃离”农科专业的情况,这也是当前农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和难题。因此,尽管新疆农业发展迅速,但基层农业人才依旧匮乏,人才的短缺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农学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道德品质的修养,忽视了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从事农业生产比较辛苦,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和所处的环境,都要求能吃苦、能受累,加之农科类专业社会认可度低,导致学生就业信心不足,适应社会的能力薄弱,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优势[4]。另一方面,传统的授课体系和培养体系无法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5]。在以往的大班授课体系下,课上无法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效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形成了“放养”式的学习管理模式,班级的学习氛围不佳。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往往局限于课上的几十分钟,课后学生疲于应付作业,出现了教师找不到学生,学生见不到教师的现象。学生很难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极大地影响了班级的学风和班风,学习氛围不佳。因此,农业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新育人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农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存在的问题

农科类专业教学与科研、生产严重脱节。农业院校的大学本科生往往缺乏足够的科研实践训练[6],学生缺少实地实践锻炼的机会,有限的科研训练环节无法充分锻炼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不利于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因此,在培养高水平农业人才时,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农业学科优势和特色,农业专业的人才要了解农业、了解农村,为我国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农业科技转化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科学研究要直接匹配农村产业发展,深入一线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推动建立绿色安全和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

二、解决的教学问题

本文聚焦提升本科人才中拔尖人才培养质量核心主题,以农学院第一任院长涂治教授的名字(谐音)设立了图志实验班,以“承涂治之名,立涂治之志,扬涂治之光”的理念,力求学生在毕业后具有学农爱农情怀,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立志进一步学习深造,培养其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

(一)紧扣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情怀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铸就伟大梦想,“三农”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保障,关系社会的安定和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7-8]。投身农业发展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术,还需要拥有学农爱农的情怀。为此,图志实验班的育人目标如下:一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德行和行为养成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开展“牢记使命、扎根西部、服务三农”等系列活动,坚持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鼓励学生爱农学农,注重培养学生服务农业的情怀;二是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在活动中调节身心、增强体魄、增长见识,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图志142班20名学生共获得各类荣誉100余项,研究生考试上线率达90%(其中5人获得保送研究生的资格),多数为知名农业院校,上线率比普通班高50%;图志182班有2名学生分别成功推免至暨南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对全校的学习氛围起到很好的引、领、带的作用。

(二)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德

吃苦耐劳是农业人才最宝贵的品德,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才能真正地扎根基层,在田间地头描绘农业发展的美好蓝图[9]。农学院是新疆农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有着优良的传统,农学院第一任院长涂治教授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挥别家人朋友,跋涉千里在新疆筹建院校,这种宝贵精神值得传承和发扬。为“承图志之名,立图志之志,扬涂治之光”,汲取前进的力量,图志实验班始终把握传承红色基因这条主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订符合现代农科专业发展的“拔尖人才(图志实验班)培养计划”,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其奋斗精神,增强其综合素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进取和积极创新。其中,图志142班20名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率为100%,占学院总立项数的60%以上;图志182班全班25名学生中有23人主持承担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余2人均为参与人;已有15名学生完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按时结项,有1人获得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疆赛区银奖、校级一等奖。

(三)优化教学管理,整合学校优势资源

图志实验班提供可自主选择的学业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计划和方案坚持以人为本,选择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進行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坚持课程内容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坚持促进学生共性发展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建设了新型管理和教学团队,农学院院长亲任班主任,聘请校长任荣誉班主任,调动全院开展拔尖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激发了新农科建设的内生动力。以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为责任人、骨干课程建设为依托、以产学研为平台,实施科学管理,建成结构合理、扎根边疆的学术教学团队。同时,学院还专门为图志班设立了以辅导员为主体的专业心理咨询团队,常年为学生开展心理疏导,促进拔尖人才身心的全面发展。科研氛围浓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获得各级教师的充分肯定。在导师的指导下,图志班学生的论文和专利数量和质量喜人。图志142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4篇;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论文3篇;一名学生发表SCI论文1篇,影响因子为3.173;一名学生在2017年3月连续获得两项专利;图志182班至目前已公开发表论文15篇。

(四)抓好学分绩点,激发班级整体的内生动力

图志实验班管理严格,重视学分建设,采取滚动管理方式,即每学期末审核该班每位学生的学业,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学生会退出该班:一是有课程不及格;二是平均学分绩点低于1.7;三是第四学期前英语水平达不到要求;四是导师不愿意接收和管理的学生;五是学生要求退出该班级。退出学生原则上按入学时的专业继续学习,后续学业根据所入班级培养方案的后期阶段要求继续开展,前期与所入班级培养方案不同的课程无须补修,但在实验班期间的不合格课程需要参与类似课程的重考。在班级学风转变上,建立多种学习制度,营造学习氛围,一是建立了贯穿大学四年的早自习和晚自习制度,实现由有限课堂教学向课上课下全过程学习氛围的转变;二是建立了宿舍学习讨论制度,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求教的转变,形成全班级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动全院的学习氛围;三是建立了心理咨询制度,从技术层面疏导学生心理,营造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由此,各项学习成绩实现我校历史新突破,如图志142班20名学生平均成绩绩点为3.002,获国家奖助学金30人次,自治区奖助学金23人次,其他各类奖学金3人次,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75%。图志班的四、六级通过率是其他班级的3倍以上;图志182班25名学生三年学业成绩平均分83.56分,高于学院同级班级10余分;截至2021年10月,已有17人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7人通过六级考试。两年来,全班14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自治区励志奖学金。

(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图志实验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一直被视为短板,为此,要对准这些短板精准发力,推动教体相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班会等带领班级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落实党中央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如图志182班先后开展了坚持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宪法进校园”“防止诈骗”“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同时,大力提倡和鼓励全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在活动中调节身心、增强体魄、增长见识,鼓励个人发挥文体特长,图志182班25名学生在大学生英语竞赛、单词拼写大赛、“三进两联一交友”系列活动、百花齐放雅俗共赏国风大赛等各类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活动中共获个人奖96项,其中国家级荣誉36项、自治区级荣誉7项、校级荣誉32项、院级荣誉21项,班级获得校级优秀班集体、支农先进班集体等实践教学活动团体一等奖、优秀组织奖、农学院辩论赛集体一等奖等好成绩。一系列举措为我校本科生教学改革、优良学风校风创建、农科专业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有效范例。

參考文献

[1]苏振泉.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培养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1(21):166-168.

[2]王浩,卢继元.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机理和运行机制研究[J].学理论,2022(2):65-67.

[3]张涛涛,郑婕.新时代胡杨精神的传承与发扬[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6):91-93.

[4]李婷.“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的实践探索[J].公关世界,2021(12):198-199.

[5]张琪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2):35-37.

[6]郄晶晶,张瑞瑞,张艺琴,等.“新农科”背景下农业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17):8-9.

[7]马香丽,杨士同.新农科建设的“三农情怀”视角[J].高等农业教育,2021(2):3-10.

[8]杨菀.高校精准化思政教育现状及对策解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2(2):14-15.

[9]许春燕.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模式[J].大众文艺,2022(2):148-150.

Cultivating Qualified Talents with Populus Euphratica Spirit

ZHANG Jin-shan, WU Peng-hao, SHI Shu-bing

(College of Agronomy,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Abstract: The primary question of education is what kind of people to cultivate.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industry in Xinjiang, but there is a shortage of high-level agricultural talents.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graduates choosing other jobs remains high, and the agricultural department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have long faced difficulties in recruiting and retaining employees. To cultivate agricultural talents who “are willing to work, performs well, and can be retained”, sticking to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persisting the school revolutionary legacy, guided by the spirit of the populus euphratica and based on strong spiritual foundation of “hard work, self-improvement, rooted in the frontier, and willing to dedicate oneself” , with modern education concept, integration of school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alized, elite culture, a training model for top-notch innovative agricultural personnel is explored.

Key words: euphratica spirit; agricultur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