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实践研究

2023-05-30余洁林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素养

余洁林

摘要:教育信息化2.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于2018年4月13日正式提出,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级。教师是落实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媒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信息化乃至教育现代化的成败,因此有必要开展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实践研究。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 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培训

前言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要注重教师的成长,强调教师信息化观念的转变、技术素养的提升和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体验,在专业发展中逐步让信息化能力成为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下面从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的培训思路。

一、基于教育信息化2.0,拓展教育资源观

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信息化教学应做好教师教育资源观的拓展,让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价值,从传统课堂传播知识和扩容角度发展为信息图谱的整合,强调教学的大资源观念,将更多优秀的教育资源融入教育实践当中,为学生的信息化拓展提供有效助力。

拓展教育资源观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教师基于信息系统获取信息化资料,直接补充到课堂教学当中,实现课堂的扩容。基于信息化实现课堂扩容是教师信息化应用的主要手段,也是其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平台化的资源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课内外资源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对学生学科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到的“一大”是指“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经上线运行,现有资源总量达到2.8万余条。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英语Unit 12 Section A 3a-3c(Period 2)的导学环节,教师在国家智慧教育平臺“课程教学”模块找到对应课时的资源后,既可以一键发送到班级群,供学生预习使用,又可以下载课程视频、在线学习任务单及课后练习,在课堂上进行短时间的集体导学。另一方面是基于信息化构建知识图谱,让学生以图谱的方式完成知识的有效整合。知识图谱的构建主要以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实现,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将课内的知识形成图谱关系,完善知识之间的关联,而后通过思维导图进一步拓展。教师可鼓励学生基于课内资料形成课外资源的图谱,完善知识的整合汇总。九年级英语总复习中,时态的复习极其重要,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完成知识点的汇聚。横向,以时间为主线,分“过去”“现在”及“将来”;纵向,列举各种时态的构成、用法和注意点或例句,一目了然。相比传统的纯文本笔记,思维导图在知识呈现上可专一可兼顾,思维训练上可汇聚可发散。教会学生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于教育信息化2.0,提升技术素养观念

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信息化教学要着力提升技术素养观念,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信息发展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技术应用向信息素养转变,在信息化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其中并鼓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更好地完成知识的拓展,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提升技术素养的关键是让教师在利用技术的同时做好技术的渗透工作,让学生也逐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并获取相关的资源。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包括投影仪在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讲都比较陌生,很少有学生会熟练操作。但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加强技术应用时要从技术素养的角度,引导学生在信息化方面获得成长,鼓励中小学生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接触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包括智慧课堂等形式,通过学生接触且融入的方式让学生适应信息化教学的环境,提升学生对信息化课堂的适应性及信息素养。以智慧课堂的学生终端使用为例,智慧课堂硬件环境部署完毕,教师需组织针对性智慧课堂学生终端软硬件的专门培训。内容包括:①课前准备,智慧环境无线网络接入,账号、密码获取,登录界面介绍等;②课中互动,抢答、拍照上传、随机选人作答等操作要领;③课后巩固,在线作业接收、作答与上传操作,导学、自学任务完成等。只有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设备使用技巧,课堂互动才能如行云流水般进行,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要构建师生互动的技术学习环境。目前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在部分地区学校已经开通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在学习空间中师生可以实现网络学习、网络互动、网络教育管理,从而实现了基于网络的一人一空间方案,让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信息素养观念得到有效培养。以安徽省基础教育应用平台为例,学生学习空间主要包括课堂记录、班级聊吧、班级共享、作业和精彩活动等板块。课堂记录板块可以通过智慧教学终端获取学生课堂上的抢答、作业提交、获赞等互动数据,为期末数据分析提供支撑;班级聊吧则是学生的线上交流渠道,学生在这里可以分享学习心得,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班级共享板块中,教师可以上传班级日常活动报道、图片、重要资料等,方便学生查询并随时调用;作业板块使用频率最高,教师既可以通过此板块布置集体作业,也可以因材施教,定向布置差异化作业供学生完成并提交;精彩活动板块能下发活动通知,展示活动开展过程,留存班级重要活动资料,记录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可随时回味美好学校生活,为健康成长助力。

相比学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更强调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教师应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总结传统信息技术优势与不足,大胆展望教育信息化2.0崭新局面,主动迎接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另一方面,教师要认清区县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实际,并结合学校已经具备的软硬件条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快速开展系统化学习。以近年大规模部署的智慧课堂为例:智慧课堂设备能跟踪采集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学习数据,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强力支撑,教师可以对智慧课堂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细致分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需求和个人兴趣实施针对性、差异化的指导。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需要;又能紧跟学生的学习进程,适应学生的发展变化,灵活调整指导方案;还能增加自主学习机会,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充分的发展。最后,积极参加教育信息技术大练兵、优质课大赛、同课异构等线上线下教研活动,不断充实技术手段,提升技术素养。

三、基于教育信息化2.0,更新教育技术观

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信息化教学应着力于教育技术的渗透,强调教育技术不能只停留在学习环境而是要嵌入到学习系统当中,在技术观转变的同时做好课堂教学的优化工作,从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2.0与学习系统深度嵌合在教育技术观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融入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首先在课前学习阶段,这一阶段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教育资源,辅助学生学习。课前学习阶段的信息技术应用以微课和任务单为主,需要教师接受微课预习资料和电子任务单设计的培训。其次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应做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工作,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包括智慧课堂等打造新型课堂,利用电子白板、微课等工具,以及智能教学助手、教育机器人、智能学伴、语言文字信息化等关键技术进行渗透,从而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程度。课堂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融合的主要区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以增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效率和效果为重点,做好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拓展。最后,在课后复习巩固和拓展阶段,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造,主要是为学生拓展学习的内容和空间,适当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有效自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后信息技术应用资源有很多,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网站等,这些都是信息技术与学生发展融合的产物,也是教师应熟悉的信息技术产品,教师需要将之与学生的学习深度嵌合。

除软件资源外,教师还应当重视教育硬件的创新使用。教育信息化1.0时代,学生更多地使用PC完成学习任务。而今已出现众多适合学生使用的学习产品,如基于电磁手写板的纸笔终端,既可以留存原笔迹手写稿件,也可以将手写笔迹数字化,进行任务在线提交,配合答题器进行简单课堂互动,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具备强大的音视频输出和数据统计处理功能,是当前教学终端的主流产品;电子墨水屏产品的出现,有效缓解了长时间使用平板电脑带来的用眼疲劳、视力下降等问题,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全新选择。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教师可结合自身的技术特长,合理选择教学终端产品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应做好教育技术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系统整合工作,转变技术观念,主动发现适合自身教学的新技术,积极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环境,树立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新理念,让教育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持续发力。

四、基于教育信息化2.0,发展技术动力观

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和理解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接受信息化相关培训,了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正面影响,树立教育信息化理想,积极发展技术动力观,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动力。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接受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更加多样化、系统化。除了传统的多媒体以外,学校层面建设数字校园,课堂层面建立智慧课堂,国家层面推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还有人工智能学习系统、大数据智能化系统等,每一个新的信息技术其核心都是为了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并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但对于教师来讲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习负担,增加了时间成本,甚至有可能使其产生抵触心理。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要求,教师技术培训的过程中要进行技术动力观的培养。一方面要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性,了解教育信息化2.0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明白教育信息化2.0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的关键举措,理解国家、政府、学校开展的包括智慧课堂在内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初衷,从而激发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活动的内生动力,让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真正成为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成长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要让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当中,实现技术与教学结合的目标,真正体现技术动力的价值,让每一种信息技术都可以在课堂上呈现,鼓励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多种技术开展教学,从而确保信息技术动能的发挥。可从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多媒体教学、信息化2.0时代的智慧教学三个技术发展层面,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深入比较信息技术在呈现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优势。也可以搭建校级优课、精品课、微视频等平台,展示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成果,形成可回顾的成长足迹、可预期的提升目标,使教师深切体会参与信息化2.0培训的获得感,持续提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动力。最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将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列入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称评审等考评活动中,形成可持续发展、有量化考核的系列培训内容,将教师参与培训的主观动力和促进教师专业提升的外在压力有机结合,发展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观。

总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在培训的过程中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通过培训,不断拓展教师的教育资源观,更新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手段,提高信息化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培训,持续改进教师的技术观,既致力于教师自身技术素养的提高,又关注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通过培训,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技术观,鼓励教师应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培训,使教师技术动力观得到发展,使教育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持续赋能。

参考文献:

[1]李春晖,马季.教育信息化2.0时代乡村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5):108-113.

[2]刘雨欣.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队伍的创新改革——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研究》[J].中国油脂,2022,47(9):161-162.

[3]朱玮,黄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实践研究——以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为例[J].财务管理研究,2022(9):104-108.

[4]賈翻霞.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的个案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16):158-160.

[5]周怡安,宋国芳.偏远地区中职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路径研究——基于H省的“精准培训”项目[J].湖南教育(C版),2022(7):62-64.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