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市实施“三大行动”聚力打造人才引育创新先行区

2023-05-30郑建凤王锟唐宇

走向世界 2023年13期
关键词:潍坊人才

郑建凤 王锟 唐宇

濰坊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要求,聚焦产才融合,创新实施产业人才集聚、高端平台支撑、人才生态优化“三大行动”,聚力打造人才引育创新先行区,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人才发展呈现出量增质提、活力迸发新局面。在人才引领支撑下,2022年,潍坊市地区生产总值7306.4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7.85%、高于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高于全国平均7.5个百分点,“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全国制造业看山东、山东制造业看潍坊”金字招牌成色更足。

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行动,夯实产业发展人才根基。坚持全职招和柔性引并重,全方位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实施高精尖人才引育计划,聚焦“十大产业”,定期开展重点企业人才技术需求摸排调研,分类编制需求目录,建立动态调整、定期发布制度,先后帮助2512家企业引进急需人才3.32万名。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采取“产业专班+企业”形式走进大院大所,举办高端人才对接交流会、中日韩人才交流发展大会、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310余场次。实施鸢都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已遴选6批309人,178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对顶尖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3人入选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6人获省优秀企业家称号,1人荣获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人获评青年奖、数量占全省的1/5。2022年新增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82人,数量全省第1。实施40万大学生集聚计划,开展驻潍高校毕业生留潍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提升毕业生留潍率。探索“云招才”“大赛引才”等新模式,举办“才聚鸢都—直通名校”“青鸟计划”等活动1300余场次,2022年新引进高校毕业生8.02万人、高技能人才2.1万人,均创历史新高。实施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秉承“不求来潍、但求所用”理念,优化海外引才联络站点布局,拓宽海外人才信息征集和引进使用渠道,330家企业在86个国家、地区设立501个分支机构,16家企业在16个国家设立25处离岸协同研发平台,就地延揽高层次人才。歌尔股份创新“六国二十地”引才模式,形成全球化研发引才体系,集聚海内外人才2.6万余名,累计申请专利2.9万项、跻身全球微机电十强企业。实施潍坊籍在外人才回引计划,开展“潍才回归·春晖行动”,摸排统计潍坊籍在外高层次人才1.5万余名,通过重大节日走访、开展项目对接等方式,吸引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返乡。在潍坊发展大会期间,组织举办2022中国·潍坊高端人才交流对接会,邀请5名“两院”院士和10名海外学术机构院士参加。实施100名干部任国内重点高校科技人才专员、100名专家人才任企业科技人才副总的“双百行动”,靶向推动高校人才、技术加速集聚。共选派(聘)科技人才专员68名、科技人才副总200名,帮助引进高端人才333名,推动转化技术成果570项,解决技术难题426个,带动新增收益16.8亿元。

实施高端平台支撑行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引擎。着眼产业发展和高端前沿,着力提升平台载体能级,助推人才引育、产业升级。大力培育高端新型研发机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成效明显,集聚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等科研人才549名,形成了院士领衔,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为两翼,中青年骨干为支撑的人才集聚雁阵格局,获批创建全省唯一的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2项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研发的第三代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洁田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技术推广后,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大豆长期依赖进口局面。与中科院半导体所、省产研院共建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18名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招收硕博研究生 42名,研发的光子晶体芯片打破国外垄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勇于创新奖”,院长郑婉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山东大学共建SDL科学实验室,入列海洋国家实验室核心平台,开展关键技术预研课题27项。目前全市省备案新型研发机构达到38家。

深入推进“一企一平台”工程。建成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804家,中大型骨干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潍柴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集聚海内外研发人才350余人,研发的柴油机本体热效率全球首次达到52.28%、三度刷新世界纪录,天然气发动机本体热效率全球首次达到54.16%,集团位列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1位,上榜“世界500强”。天瑞重工揭牌成立全国首个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磁悬浮科技成果荣获2021年全省唯一一个技术发明一等奖。

着力建设一流产教融合高地。深入推进省市共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校地融合发展提升行动,加快培养元宇宙、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磁技术、光电技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召开潍坊市首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话会,建设现代产业学院22所,其中省级4所、全省第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数量连续13年全省第1。

实施人才生态优化行动,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圈”。坚持不拼重金拼环境,激励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主动站在“企业侧”“人才侧”改进“政府侧”,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潍坊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青年人才集聚“18条措施”等系列政策,量身定制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蔬菜种业、光刻胶、磁悬浮等重点产业,以及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等的15项个性化政策,提升人才政策供给精准度。开展惠企人才政策解读宣讲系列活动174场,覆盖企业10574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3200余个,解决人才用工缺口11万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揭榜挂帅”,分两批发布科技项目97个,发榜总金额6.74亿元。支持校地联合引才育才用才,推行高层次人才“创新在高校、干事在企业”的“双落户”制度,对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程序聘用为高校、科研院所正式编制人员,打造人尽其才的创新生态。构建全周期全方位的服务生态,建成全省首个市级人才之家,已组织活动79场次,3631名专家人才参加,为高层次人才搭建起对接交流、增势赋能的服务平台。建立服务潍柴、歌尔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畅通高层次人才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等绿色通道,发放鸢都惠才卡1718张。设立“人才潍坊伯乐奖”,重奖引才育才成效突出的企业家108人,发放奖励1150万元,充分激发用人主体引才育才内生动力。发放“人才贷”5.2亿元,有效化解人才项目融资难题。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筹建人才住房1万余套,累计发放大学生生活补助、购房补贴8.6亿元。大力推进人才公园、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着力营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让更多人才选择潍坊、创业潍坊、乐居潍坊。

According to reports, in 2022, Weifangs regional GDP reached 730.65 billion yuan, with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4.1%. The propor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output value reached 57.85%, 10.02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the provincial average.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reached 69%, 7.5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All these suggest that Weifang truly merits the reputation that “Shandongs agriculture tops elsewhere in China while Weifangs agriculture tops elsewhere in Shandong”.

猜你喜欢

潍坊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筝”艳潍坊四月天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四月春光看潍坊——潍坊“三大盛会”侧记
风筝之都潍坊